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的伤感说说大全-qq说说控网

热搜词:伤感的说说 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 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人生感悟说说

qq说说 > qq网名 >  正文

厌世网名配什么什么网名(厌世简短消极的网名66个)

admin 2023-12-25 07:43:13 qq网名

一、厌世简短消极的网名

1、覆辙。

2、捞月亮的人

3、热情喂狂风

4、一个萝卜一个坑;

5、康熙字典

6、

7、讨心酸

8、虚假う。

9、流沙苍华出处: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

10、失了魂

11、爱你丶纯属意外

12、10 . ゛疼着疼着就习惯了丶

13、青春文学的潮流到来以后,论坛就萧条下去了,因为我们不再在那里写作了。和论坛相比,杂志刊载和图书出版肯定是更广阔的平台,也更加正式,意味着我们真正走入了文学界,成为专业的写作者。但是现在回头去看,论坛时代的迅速终结,未免是一种遗憾。因为那个时期,我们的文学观念、写作风格正在建立,伴随着大量的阅读,对于写作的探索正在走向深处。这原本应当是一个更缓慢、更自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这一代人对历史和现实的认识,应该一点点觉醒,渐渐变得深刻起来。当然,论坛是个相对封闭的小圈子,彼此之间的影响很严重,会带来风格趋同的问题。而且对于形式和语言的追求,也可能只停留在表面,变得很空洞。也许我们最终会走上歧路,但在那种安静的环境里,写作是简单纯粹的事,任何变化和发现,都让我们自己感到喜悦和满足。在写作最初,也许需要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阶段,让写作者把他的根扎得更深,更牢固一些。表面看起来,“青春文学”的热潮使“80后”作者们获益很多,但是事实上,那或许也是对“青春”的一种消耗和透支。热潮过去了,有些写作者离开了,有些人留了下来,但是等待他们的,可不是什么“青春文学”的宝贵遗产。经验匮乏、思想的空洞等问题依然需要解决,而且变得更加尖锐。

14、心葬

15、2002年2月22日,几个朋友和我在饭桌上决定组建一个文学论坛,起了个名字叫做“黑锅”。关于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各人的记忆历经不同修正,已然众说纷纭,我依稀记得的版本是“谁都不愿意背的东西就我们来背吧”,颇染了些强说愁滋味的少年通病。至于为什么这个日期就记得那么清楚,则是因为在之后的一段岁月里,论坛的参与者们屡次出于纪念的目的回忆过这个日子,彼此通过查阅邮件、聊天记录等等方式验证,最后算是有了“官方确认”。

16、7 . 修罗の传说

17、萌字是指萌芽,美好,愿望,希望的意思,与雨字搭配非常文雅,寓指至善至美、破茧成蝶、欣欣向荣。

18、忌光 - Despera

19、梦醒物亦非

20、这些人中间,最帅气的大概是Radio,如今是德勤史上最年轻的合伙人,在公司仍然被很多高智商女员工追捧。当时传闻他可以用英文背诵《圣经》。如果不是去做生意,他应该也会写小说吧,但对于高智商的人来说,选择度真是很大,不一定非要写小说。有一次对我说,其实他也出过一本书。我一看,是关于汽车行业仓储流通专业的。

二、厌世网名配什么什么网名

1、距离产生距离

2、sickbaby当时小说写得最好的是马牛,后来他去了“黑蓝”论坛,在一套黑蓝丛书中有他的作品集《妻子嫉妒女佣的美貌》,其他作者还有柴柴、顾湘等等。我没见过马牛,多年之后,在一次牌桌上和顾湘打过牌。当时“黑蓝”的风格比sickbaby严谨多了,小说写不好是要挨骂的,地下文学精英主义的气质很重。我后来在一个文学对谈的场合见过“黑蓝”的站长陈卫,他一直在写先锋小说,讲话带有南方口音,很自信。“黑蓝”的作者们是我见过的对汉语节奏感控制得最好的一群人,文学界认为先锋派已死,在我看来这只是明面上的事情,这种写作方式一直存在于地下文学中,只是变得散乱、边缘,难以被传统文学界梳理。没有“文学史之心”的写作到底是否具备文学价值,这个问题另说。

3、雨岑

4、在那个论坛里,我也收获了一段人生中极为重要的友谊。N是个迷人的诗人,她总是写关于冬天的诗,那是因为她生活在终年夏日的小岛上。后来,我不经意地发现,她不仅在新加坡,而且和我同一年级,学同样的专业。但是要不是因为在论坛遇见,我们可能永远都只会夹着课本,在冷气十足的大教室里擦肩而过。N是个天才诗人,同时是个虔诚的基督徒,但是她身上有一股拽着人下坠的力量。那时候,她还没法和自己的黑暗面和睦相处,是个自相矛盾,内心冲突强烈的人。论坛对她来说,同样也是一种精神寄托。就像一个只有自己知道的隐秘后花园,有一天我们在里面游逛,不经意遇到了对方,发现彼此的后花园是通着的,那种感觉很奇妙。远在一个偏僻的小岛上,我确实没有想过论坛会和我的现实生活发生交集。后来我和N一起上课,一起去教堂,一起跌跌撞撞地走过了最艰难的那几年时光。

5、消颓少年,未知等待

6、论坛讨论的视野也并不局限于文学——讨论文学是很容易跑题到讨论音乐、电影、绘画和其他审美领域上去的。反之亦然,而如果讨论的双方在现实中另有沟通,则论坛讨论经常会成为一种当面讨论的延续。一个例子是负二与七月人提供的,两人在其他场合曾谈到当时为央视大楼提供设计的库哈斯这位建筑师,七月人便在论坛上转载了三篇介绍库哈斯及其事务所的文章作为补充,而此举又引发了回帖者针对央视设计方案、建筑理念乃至公共事务决策过程的讨论扩散,论坛在讨论广度与深度两方面的放大器作用(跑题能力?)在这里呈现无疑。

7、人心缓缓你离开

8、4 . 玄鸟

9、在作品与评论的搜寻都不那么容易的年代,通过在论坛上进行论题讨论、作品引荐与批评,青年作者的互通有无远比前辈们便利频繁。

10、没心没肺、没心态

11、过客〆

12、痴梦

13、萌字是指萌芽,美好,愿望,希望的意思,与雨字搭配非常文雅,寓指至善至美、破茧成蝶、欣欣向荣。

14、雨字寓指:泽深恩重、广结、八面玲珑。淇本义为淇河。在人名中引申为富贵、高雅、美好、吉祥等含义。

15、苍茫笙歌落来源: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

16、孤城

17、ζ失心疯

18、П°城空

19、胭脂孽

20、难熬

三、消极厌世的文案

1、陶瓷娃娃

2、零纪年°

3、好慌$

4、1 . 久了久了就旧了°

5、7 . 魔教★刀客

6、9 . Garbage.(废物)

7、女网名

8、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9、浅夏淡过花开时

10、除了“暗地”,还有另外一个论坛对我产生过深重的影响。“黑锅”,这个暗号般的名字,彰显着它更加小众的趣味和审美。如果说,“暗地病孩子”是文艺青年的家园,那么这两个论坛聚集的是一些文学青年。在这里,我认识了一些朋友,也可以说是重逢。因为在参加“新概念作文比赛”的时候,我就已经知道他们,并且读过他们的文章。比如周嘉宁、苏德、蒋峰,小饭等。事实上,“黑锅”论坛的主要组成成员,都是当时《萌芽》杂志的一些作者。这两个论坛更加具有沙龙气质,大家比较专注于文学讨论和阅读分享。也许因为这些朋友早先就认识,也许因为那种和谐温暖的气氛,羞于发声的我开始把自己新写的小说贴出来和朋友们分享。他们的回应很感性,但是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评价。能获得他们的认可,写出他们喜欢的东西,使我感到很满足。对于论坛里的其他人来说,可能也是同样。我们不在乎发表,不在乎出版,只在乎这一小群人的拥护和认可。当时论坛里的写作,很随意和散漫,有很大一部分作品,都是即兴的创作,完成度不高,有的更像纯粹的语言游戏。但是同时那些作品又很具有实验性,能看出受到先锋文学影响的明显痕迹。大家都很注重风格和形式,对于讲一个好故事并不热衷。在那个习作时期,模仿的痕迹难免很重,有人膜拜卡夫卡,有人在向博尔赫斯致敬。很多小说的开头都很像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前两句话,而结尾出现了《了不起的盖茨比》最后一段的抒情,叙述口吻上,又如同《洛丽塔》一样神经质和罗里吧嗦。这种模仿一点都不可耻,相反的是,它受到热烈的鼓励,代表着某种文学立场和追求。像海明威,像贝克特,像普鲁斯特,都是一种褒赞,谁都不像反而显得更危险。事实上这个阶段很重要,模仿其实是确立自己风格的一种方式,它会帮一个作者探寻到自己的边界。麦克尤恩的《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几乎每篇都在像一个大师和前辈致敬,但是现在我们读起来,还是会觉得它们是非常麦克尤恩的,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当时周嘉宁写的《苹果玛台风》、《非非的意外枪击事件》,苏德写的《真如涅磐记》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公平地讲,这些作品的起点一点也不低。语言出色,充满想象力,而且有一股尖锐的力量。它们充满梦幻气质,有意和现实脱开距离,像踮起脚尖走路,不想沾上泥点的少女。虽然其中流露出的迷惘、颓废等,是典型青春期创作的特点,但是我仍旧很坚定地认为,这些作品和后来的“青春文学”不是一回事。它们没有故作姿态、矫揉造作的表达,没有泛滥的抒情和华丽过头的修辞。虽然有各种缺陷,但它们指向的是一个很高的文学标准。我在论坛时期所写的《白白》、《我为什么没有给你开门》等作品,后来收入在第一本小说集《葵花走失在1890》里,和书中其他一些作品相比,它们显得怪异、破碎,不知所云,并不是读者钟爱的篇目。《葵花走失在1890》是一本风格驳杂的书,如果仔细去看,能看出那一阶段的我在各种风格间的摆荡和游走。

11、孤影

12、旧巷

13、我知道,那只是敷衍

14、当时大概是八月。我的第一本书刚刚出版,已经被摆上了上海书城的书架。但是我没有去看。我不觉得它会给我带来什么不同。我的全部希望,只是能继续在论坛里和我的朋友们一起写作,一起度过青春。那时我还不知道,论坛时代已经进入了尾声。用不了多久,那里就会变得静悄悄的,像放假时空荡荡的教室。起初,我真的以为那不过是一个漫长的暑假。总有一天我们还会回去的。但其实那不是暑假,而是我们毕业了。我们深爱着它,但我们还是会离开。这样的事总是在发生。据说这是因为成长,但也许我们只是被那些看不见的潮水推着往前走去了。

15、在题为“转眼一年了”的帖子中,他还主要是抒发了对于论坛从极小众(“我第一次看到5人同时在线,为此十分激动”)到比较小众(“论坛成员已经有230人了”)的感慨,但也提出了貌似乐观实则不无忧虑的展望:“如果我能够实现一个愿望,我想那就是每个人都可以在黑锅论坛愉快地玩下去。”而在回帖中,另一名“超级版主”就提出了“现在该是我们想想如何避免这里朝着三流文学论坛或二流文学爱好者CLUB滑去的时候了”。

16、当年论坛上这群青年人的写作随意而散漫,夜X这样评价“论坛生态”:“随地取材,因陋就简,不见任何商业考量”,不乏先锋和实验色彩,这与今天主流杂志以及商业市场所肯定的文学风格不太一样,“文学界认为先锋派已死,在我看来这只是明面上的事情,这种写作方式一直存在于地下文学中,只是变得散乱、边缘,难以被传统文学界梳理”(路内语)。张悦然有过诚恳的自白:在被“青春文学”这个概念所收编后,她出版过不少长篇小说,然而,“如果仔细分辨,它们和我在论坛时期的写作已经有一些区别”。论坛时代的写作,当然借助网络这个媒介,但是“对于表达本身,而非表达的效果持有一种更纯粹的认真”(夜X语),于是和今天人们所认知的“网络文学”同样有着不小距离。王晓明先生近期有这样一番判断:“网络文学一开始是有很宽阔的发展可能的,……但是很快情况就变了,一是开始有了来自官方的网络审查;二是出现了‘盛大文学有限公司’,……希望用网络文学本身来营利。”(王晓明:《与两岸文学青年谈当代文学与文化》)套用上面这番话,论坛时代的写作,是“一开始”的时候、还有着“很宽阔发展可能”的“网络文学”。

17、ン你是我跨不过的岛屿

18、0孤冥

19、路内

20、你的雪月风花

四、厌世消极绝望网名

1、萝威萝威.l0v3

2、6 . 丶矫情姐 ′

3、漫妙幽离

4、别在伤口撒盐

5、萌够就回家

6、雨萌

搜索
说说分类
说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