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66句张岱年说和是中国(精选张岱年中国文化精神)
admin 2023-12-25 07:58:25 文案短句 ℃一、张岱年
1、凡称得上“国学大师”者,其学问自然理应在“国学”研究之范围内,属于出类拔萃者。而我们的“国学”,则是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等等在内的,蕴含极为丰富的称谓。
2、中国自秦汉至明清,历代都实行专制制度。专制制度的特点就是奴役人民,“使人不成其为人”。但是广大人民包括知识分子并不甘受奴役,经常从事各种方式的斗争。儒学虽然受到专制帝王的尊崇,但是儒学作为教育家的哲学却是力求“使人成为人”。历代都有刚直不屈、正真不阿的人,不畏权势,而敢于坚持一定的原则。这也是士节的高度发扬。
3、(6)张载.张载集(M).章锡琛,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78:2
4、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5、(答案)A(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的“阳明先生”即王阳明,其思想的核心是“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天理。人天生具有良知,因而天理在人的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故选A。考点:陆王心学。点评:陆王心学认为“理在心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思想。本题还可以这样考查:禅宗语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与此主张类似的古代思想家是(D)A.孔子的仁恕学说B.朱熹的理学C.董仲舒大一统主张D.王守仁的心学
6、张岱年先生多年来研思探索中国哲学概念范畴体系之总结性专著。
7、以上所谓“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健自强”、“以和为贵”,都是用的旧有名词。如果采用新的术语,“天人合一”应云“人与自然的统一”,或者如恩格斯所说“人与自然的一致”(《然辩证法》1971年版本第159页)、“自然界与精神的统一”(同书第200页)。“以人为本”,应云人本主义无神论。“刚健自强”,应云发扬主体能动性。“以和为贵”,即肯定多样性的统一。这些都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精湛思想,亦即中国文化基本精神之所在。
8、附概念范畴、人名、书篇名索引。
9、问:您少年时就思考这么深奥的哲学问题,是不是和申府先生的影响有关?
10、第二要了解哲学与科学的关系。研究哲学,必须同时学习一门具体科学,不能光靠哲学。光学哲学是做不好学问的。哲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结,只有以具体科学作为基础,哲学才不致于成为一门空洞的学问。在西方哲学史上,哲学家精通具体科学的例子很多,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但他对数学很有研究;笛卡尔对于物理学和数学造诣甚深……。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都既是哲学大师,又是经济学家。现代西方哲学,更重视自然科学的知识,许多哲学流派的哲学论点都是直接来自现代科学的知识。例如怀特海、罗素都既是哲学家又是数学家。
11、人生理想论是人生论的中心部分,指关于人生最高准则的理论。中国哲人关于人生最高准则的理论可谓丰富、精深。
12、撰写《大纲》时,张岱年已经确立了新唯物论的理论立场,认为相较于其他学派的哲学,它是“现代最可信取之哲学”(1)1因而,张氏对董仲舒的研判,乃是在新唯物论的视域下。
13、首部系统阐述中国哲学史研究方法论的专著,讨论了哲学的性质、哲学史的范围、哲学基本问题与基本派别、哲学思想的理论分析方法、哲学遗产的批判继承、整理史料的方法等各方面,其中关于整理史料方面论述尤为详细,并附有张先生关于中国哲学史学习研究方法的若干文章。书中提出了一些基本而可行的研究方法,对今日进行中国哲学史的学习研究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14、(15)张岱年.张岱年全集:第六卷(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
15、中国文化丰富多彩,中国思想博大精深,因而中国文化的基本思想也不是单纯的,而是一个包括诸多要素的统一体系。这个体系的要素主要有四点:(1)刚健有为,(2)和与中,(3)崇德利用,(4)天人协调。其中“天人协调”思想主要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崇德利用”思想主要解决人自身的关系,即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关系;“和与中”的思想主要解决人与人的关系,包括民族关系,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等人伦关系;而“刚健有为”思想则是处理各种关系的人生总原则。四者以“刚健有为”思想为纲,形成中国文化基本思想的体系。关于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这三点,留到下章再做阐述,这里只讨论作为总纲的“刚健有为”思想。
16、作者李心田,这是一部较优秀的儿童片,它以在30年代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少年英雄潘冬子为人物中心安排情节,设置矛盾,体现了主人公在党和前辈的教育、帮助下,逐渐成熟起来的过程,将他爱憎分明、不畏艰险、机智勇敢、纯洁质朴的性格特征刻划得比较突出。
17、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到现在还是正确的。学是接受已有的知识,思是独立思考。学而不思,只知接受已有的知识而不进行独立思考,则将迷惘而无所得。思而不学,不接受已有的知识,则将陷于荒谬。研究学问,一方面要继承前人已经达到的成果,另一方面又要从事独立思考,发前人所未发,取得新的成果。学是基础,思是在学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独立思考,以达到前人所未达到的更高境界。时至今日,前人做出的成果已有很多很多。然而宇宙万象是无穷无尽的,人对于人类社会生活的认识亦尚待提高。因此,思与学都是没有止境的。
18、1989年,张岱年对董仲舒的总体认识中的时代痕迹已经基本消失:“汉武帝听了董仲舒的建议,独尊儒术,罢黜百家,于是开始了中国学术史的经学时代。董仲舒在汉代‘为群儒首’,事实上他的思想是儒家与阴阳家学说的综合。他发挥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却没有继承孟子的‘民为贵’说,而宣扬君权神授;又没有接受荀子‘天人之分’的观点,而鼓吹‘天人相类’‘人副天数’。董仲舒未能从先秦时代已经达到的高度更向前进,在一些问题上却向后退了。”(15)504尽管评价仍然不高,但叙述的话语趋于平实、理性。
19、(答案)B(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认为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的缺陷”是指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新兴经济发展力量—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由于这种经济力量本身的弱小,尚不足以完全推翻封建的生产方式,反映在思想层面上就是这些思想家们尚不能提出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方案,而只能倡导改革封建制度中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错误,出现早起启蒙思想的根源不是知识分子力量是否强大;C、D项并非根本原因,都未从经济的角度进行分析。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明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明清经济结构的新变化
20、但是,每个人的“三观”又有差异,一般说,世界观的差异不是很大,但是到了人生观这里,差异就显现出来了;再到了价值观这里,每个人的差异已经很大了,甚至到了不可思议、无法理喻、无法协调的地步。
二、张岱年中国文化精神
1、关于文化问题,我提出“文化综合创新论”,所谓综合有两层含义:一是中西文化之综合,即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之下综合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内容与近代西方的文化成果,其中最重要的是吸取、学习西方的科学成就及其与科学发展有密切联系的哲学思想。二是中国固有文化中不同学派的综合,包括儒、墨、道、法各家的精粹思想的综合以及宋元明清以来理学与反理学思想的综合。诸子百家各有所长,儒学定于一尊的时代久已过去了。尤其是对于墨家的贡献应该继承下来。文化的综合创新有一个理论基础,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文化综合创新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的结合。
2、该书所记为作者本人晚年的回忆录。其对浙东一带明末时期的社会风貌有生动的反映。其中如旌阳戏子在绍兴演出惊险的目连戏,以及彭天锡、朱楚生等昆腔、调腔艺人演出情况之记载均属罕见的戏曲史料。作者张岱(1597—1689),明末清初文学家。字宗子、石公,号陶庵。四川人,后寓居浙江杭州。该书对明末调腔、目连戏的演出特点,及一些专业或业余演员的表演艺术均有生动的描绘及精辟之评论。其在《自为墓志铭》中还称自己是“好梨园,好鼓吹”“夺利争名,甘居人后;官场游戏,肯让人先”,反映了他对戏曲爱好之深。
3、本书原为张岱年先生1979年为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生讲授的“中国哲学史方法论”课程内容,而后整理扩充成书,研讨了有关哲学史方法论问题的大要,为学习中国哲学史开入学门径。
4、首先是读书与思考的关系。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讲的正是学与思的关系。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的知识多了,必然会发现其中有许多不同的、甚至是对立的意见、观点,到底哪些对、哪些错呢?这就需要思考,要通过自己的思索,辨明是非,加以抉择。学而不思,不会有心得;但是,如果只是思而不学,那也会失之于偏谬。学与思,二者实不可偏废。
5、1963年3月,沈阳军区《前进报》编辑董祖修把一份雷锋日记的完整件随身带到了北京,和总政宣传部的相关人员一起核实雷锋日记。1963年确认了《雷锋日记》的初稿。1963年4月,《雷锋日记》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6、人性论是中国哲学中得到普遍注意的一个重大问题,历来争论不休,派别纷呈,关注度非其他人生问题所能比。在张岱年,人性论是人生论的基础。他认为,“中国性论有一个特点,即以善恶论性”(12)2从此一角度,张氏将董仲舒的人性论归入性有善有恶论,认为他是调和性善论与性恶论者。
7、张:没有,我跟一般人差不多,没什么不同,小时候我读私塾,那时要背《三字经》《论语》《孟子》等,我背书很慢,显得很笨。只是有一次,上高二时,老师让写文章,我写了一篇《评韩《(批评韩非),国文老师看后觉得不错,对我很是赞赏。并在班里表扬说:“张岱年的文章够大学三年级的水平了。”并把它推荐刊登在了《师大附中月刊》上。我的父母从小教育我要做个好人,奋发向上,勉励我“人贵自立、民生在勤”。小时候我很少玩耍,别人都下棋打闹,我连棋都不喜欢下,只喜欢读书和思考。我的一生都是这样,只喜欢读书和思考,别无他好,只觉得唯有读书思考是最快乐的事。
8、(3)程颢,程颐.二程集(M).王孝鱼,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4:3
9、附人名、书篇名索引。
10、张岱年:做学问的三个基本方法
11、张岱年先生之学术代表作,首部以“问题解析”形式书写的中国哲学通史,公认为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奠基性著作之一。
12、(12)张岱年.张岱年全集:第二卷(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
13、直至今日,我仍坚持对于辩证唯物主义的信念。学无止境,我决心在学术园地中继续前进!
14、张岱(1597年~1679年)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散文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绝代文学名著。
15、已故国学大师张岱年先生在1997年谈到中华版点校本“二十四史”的时候指出:乾隆时代武英殿本“二十四史”在当时是标准本,但是武英殿本仍有不足之处,近代商务印书馆搜求各时代的善本,编成“百衲本二十四史”,当时可谓“二十四史”的最佳版本
16、孟子提出“人和”,他说:“天时不如地得,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大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这所谓人和指人民的团结,人民的团结是胜利的决定性条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是今天仍然必须承认的真理。
17、人生论是中国哲学的中心部分,上文已示,张岱年析之为天人关系论、人性论、人生理想论和人生问题论。
18、本文是写于明朝灭亡后,本文开头只是为了缅怀已逝去的明朝而已。开头的意思是“明朝崇祯五年的十二月,我住在西湖。大雪连续下了三天,西湖上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全文也是含蓄地表达了对前朝的思念。我们老师只介绍说是写于明朝灭亡后,具体哪一年不太清楚!
19、我们今天运用唯物史观研究学问,更必须掌握丰富的历史知识,如果我们对于历史不了解,又如何能运用唯物史观的方法来分析问题呢?研究中国古代哲学,更必须具备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那是不言而喻的。
20、该书讲述了1948年在国民党的统治下,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的共产党员在渣滓洞和白公馆中,敌人为了得到口供,妄图用炎热、蚊虫、饥饿和干渴动摇革命者的意志,但在共产党员的坚强意志前,敌人却是一筹莫展,一败涂地。
三、张岱年说和是中国
1、对于一些理论问题,我还要努力进行探索。
2、全称《让智慧之花灿烂——追记国学大师张岱年》出自于《人民日报》2004年05月21日第十一版。关于考题就不知道了。
3、张:(听后连连点头)是这样,我从十几岁时就这样,如果有问题没想清楚或是没有想出答案来,就会绞尽脑汁冥思苦想。当然不是天天都废寝忘食,只是偶尔如此。天天不吃饭,人怎能受得了呢。
4、来自《周易·乾·文言》,原文是: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5、《礼记·儒行篇》论士人的节操云:“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在这之后,可杀不可辱成为历代知识分子所遵循的主要操守。在消极方面,可杀不可辱;在积极方面,便是“以天下为已任”。《世说新语·德行篇》:“陈仲举(陈蕃)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李元礼(李膺)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已任。”这种以天下为已任的态度影响深远。范仲淹宣扬“先天下之忧而恢恢,后天下之乐而乐”,即自任以天下之重。这是具有高度社会责任心与历史使命感的积极态度。
6、张岱(1597年~1679年)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白洋潮》等绝代文学名著。
7、首部系统阐述中国哲学史研究中方法论问题的专著,涵盖了哲学的性质、哲学基本问题与基本派别、哲学思想的理论分析方法、哲学遗产的批判继承等各方面,尤为着重介绍了整理史料的方法,并附有张先生关于中国哲学史学习研究方法的若干文章。
8、这是张岱年对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概括:“和与中”主要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民族关系、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等人伦关系。“崇德利用”主要解决人自身的关系,即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关系。
9、陈寅恪(1890年7月3日—1969年10月7日),字鹤寿,江西修水人。中国现代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与吕思勉、陈垣、钱穆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
10、本书内容原为张岱年先生1979年为北大哲学系研究生讲授的“中国哲学史方法论”课程讲义,而后扩充整理成书,1983年由中华书局出版,此后多次再版。此次出版,以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全集》所收为工作本,并以中华书局本对校,订正历次排印中出现的文字标点讹误,核对引文,统一体例。新编人名、书篇名索引,以供读者查找之便。
11、儒家的以和为贵的思想在历史上曾经起了促进民族团结、加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融和。加强民族文化的同化力的积极作用。在历史上,得民心者得天,失民心者失天下,已成为长期起作用的客观规律。在历史上,汉族本是由许多民族融和而成的;在近代,汉族又和五十几个少数民族融和而合成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内部密切团结而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中华民族是多元的统一体。中国文化也是多元的统一体。多元的统正是中国古代哲学家所谓“和”的体现。所谓“和”,不是不承认矛盾对立,而是认为应该解决矛盾而达到更高的统一。
12、第三是真知灼见。“灼”的意思是明确,像火光照耀那样的清楚。做学问要能够得到一个明白确切的见解,才算是真正的学问。
13、陆九渊:象山集叶适:习学记言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王廷相:王廷相哲学著作选集方以智:物理小识黄宗羲:明儒学案明夷待访录王夫之:周易外传尚书引义张子正蒙注诗广传读四书大全说读通鉴论思问录黄书老子衍庄子解戴震:孟子字义疏证魏源:魏源集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大同书谭嗣同:谭嗣同全集章炳麟:訄书章氏丛书章太炎政论选集
14、何谓精神?精神即是思维运动发展的的内在动力。中国文化中有一些思想观念,在历史上起了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成为历史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这就是文化的基本精神。当然,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因在于生产力的发展,但是思想意识在一定条件下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文化的基本精神必须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具有广泛的影响,为大多数人民所接受领会,对于广大人民起了熏陶作用。二是具有进步、促进发展的积极作用。必须具有这两方面的表现,可以称为文化的基本精神。
15、辜鸿铭(1857-1928),名汤生,字鸿铭,号立诚,自称慵人、东西南北人,又别署为汉滨读易者、冬烘先生,英文名字Tomson。祖籍福建省惠安县,生于南洋英属马来西亚槟榔屿。
16、述与作的统一即是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孔子自谓“述而不作”,墨子则主张述而且作。在这个问题上,墨子是正确的。文化学术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对于前人已经发现的真理,必须加以继承。不了解前人已经达到的成就,也是一种盲目性。学亦称为学问,这个“问”字有重要意义,治学只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称为真学问。如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是有所创新。创新即是提出新的观点,具有新的发现。宇宙万象复杂繁衍,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无穷的,因而常有新的现象涌现出来。研究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观点,这是学术创新之路。创新是学术发展的关键。
17、(1)张岱年.张岱年全集:第一卷(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
18、晚年的张岱年与妻子(冯友兰的堂妹)
19、1983年前后所记思想片断
20、展开全部A试题分析:材料中的“阳明先生”即王阳明,其思想的核心是“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天理。人天生具有良知,因而天理在人的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故选A。点评:陆王心学认为“理在心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思想。本题还可以这样考查:禅宗语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与此主张类似的古代思想家是(D)A.孔子的仁恕学说B.朱熹的理学C.董仲舒大一统主张D.王守仁的心学
四、张岱年简介
1、张岱年的董仲舒研究的特征
2、儒家将就忠君的等级制度,在战国乱世,它是济世的,但是到了大一统的汉朝中期,再次把它提拔成国教,很明显就是统治之术了。当然,相比于法家,它更温和合理,更能收复人心,使得皇权更加稳固
3、纵观董仲舒研究史可知,张岱年的董仲舒研究具有不容忽视的价值。民国时期,他率先发掘董子的辩证法思想,更在《大纲》一书中系统呈现其整体思想面貌,进而立足新唯物论的立场加以评析,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关研究虽带有时代烙印,但在有些问题上也不乏值得回顾的见解。
4、如何看待人与外界的关系,叫世界观;如何看待人与人的关系,叫人生观;如何看待灵与肉的关系,叫价值观。所谓“三观”,由此而来。
5、1942-1944年间,以振奋民族精神为己任,先后著成《哲学思维论》、《知实论》、《事理论》和《品德论》等书稿,分别论述了对立统一规律、形式逻辑定律、唯物论和人生观,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一个完整的哲学结构。
6、张岱老讲话时间不长,毕竟已是93岁高龄了,他主要是回顾了历代对孔子的态度:批判孔子的时代,过去了,尊奉孔子的时代,也过去了,现在,应该对孔子进行科学的研究。这其实是张岱老的一贯意见。早在1985年,他就公开申明过这个观点。
- 上一篇:82句教师节日记500字左右(精选教师节日记500字以上)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8510℃排比句例子大全【文案整理39句】
- 2294℃千里送鹅毛打三个数字【文案整理45句】
- 1635℃春娇与志明歌词含义【文案整理40句】
- 1431℃描写雨下得很大的句子【文案整理106句】
- 806℃从此再无母亲【文案整理24句】
- 789℃曾国藩家训全文及翻译【文案整理19句】
- 781℃排比句构成与表达效果【文案整理40句】
- 767℃赞美老师的句子夸张句【文案整理33句】
- 701℃罗曼罗兰名言名句发现美的眼睛【文案整理61句】
- 681℃描写星河璀璨的诗句【文案整理43句】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