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的伤感说说大全-qq说说控网

热搜词:伤感的说说 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 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人生感悟说说

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88句咏史诗代表诗人及作品(精选咏史诗人有哪些)

admin 2024-01-02 11:10:32 文案短句

一、著名咏史诗

1、俗话说无湘不成军,清代湘军雏形在新宁形成,湘军中有几个著名战役,分别是蓑衣渡之战、长沙之战、攻克南京战役。邵阳是湘军摇篮,仅新宁一县就出现有两百多个文武将官,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江忠源、刘坤刘长佑、刘光才、魏光焘等人。

2、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3、公元826年(唐敬宗宝历二年),刘禹锡从和州(今安徽省和县)刺史任上返回洛阳,途径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写了这一组咏怀古迹的诗篇,总名《金陵五题》,这是其中的第二首。

4、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5、但后来的事实表明并非如此,王毅老师认为:

6、欢迎加入善本古籍学习交流圈

7、陈平无产业,归来翳负郭。长卿还成都,壁立何寥廓。

8、大学期间,王毅老师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系。1982年毕业后,他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任编辑。在求学期间,王毅老师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有很深的观察和感触,并盼望着新时代的到来。

9、对于胡曾中状元一事,《胡氏族谱》云胡曾“乾符间状元及第,上召面谕,献诗集,入内翰都御史兼礼部侍读”。而邵阳市资江河中曾有状元洲,传因胡曾中状元而得名,晚清邵阳人孙开旦曾有诗证实,诗云:

10、不仅如此,胡曾墓及宋代建的香火院在此时竟然为僧所占,在墓地上建了福田寺,同乡王尚贤曾在其《访秋田公墓》一诗中感叹道:

11、“遨历四方”则源自胡曾咏史诗以其游历的地名为标题,这些地名南至越南、广州,北至蒙古居延,东至山东蓬莱、浙江会稽,西至玉门关、流沙,所以称“遨历四方”。

12、第“举进士不第”不知出自哪里,北宋《新雕注胡曾咏史诗》书名页中明确记载“前进士胡曾著述并序”,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中明确记载“咸通中进士”,可能因为当时信息不发达,王先生只看到了胡曾的《下第诗》,因而做出“举进士不第”的结论,这个错误影响很大,导致现在百度、360上搜索胡曾,都采用了“举进士不第”的说法。

13、这八首诗以深厚的社会内容,熔铸着左思的平生理想,在创作历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历代诗评家对这组诗评价很高。

14、873年,路岩遭韦保衡陷害贬官为荆南节度使,走到半路又被贬为新州刺史,到了江陵,又被免职,流放到儋州,874年路岩被赐死,胡曾失去靠山,在蜀地娶秦氏结婚,“婚姻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喜好游历的胡曾于是开启寻根之旅,走访舜帝故里、淮阳陈国、安定故郡,将胡氏源流、族中仕宦、家规家训汇总加工,著《安定集》十卷。

15、曾经的歌台,曾经的舞榭,曾经的园林,曾经的宫殿,如今都已经荒废,只有杨柳叶儿青青,还有那湖中的采菱女在清唱着青春永恒的歌谣。

16、野寺荒榛几废兴,入门竟日不逢僧。寒醪只荐将何处,蔓草迷篱已失凭。

17、唐人有山水诗,有咏物诗,有爱情诗,有咏史诗,还有送别诗、行旅诗、边塞诗等。诗人们恨不得把每一天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都写成诗歌。

18、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陈。

19、小邓领着我们参观现代邵阳的展馆。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进入历史发展最迅速、前景最广阔的时期,这里展出了邵阳地委和专属以及各县市人民政权的建立历史沿革,1949年10月13日,中共邵阳县委、县人民政府同时宣布成立,解放后的邵阳先后经历了镇反剿匪、土地改革抗美援朝、三反五反欲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全国人民开展三大改造运动,邵阳经过农业、工商业、手工业等一系列改造,经济得到飞速发展。

20、五四运动之后,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传遍整个华夏大地,无数邵阳儿女踊跃参加革命,以贺民范、罗卓云、欧阳秋曝为代表的进步精英,接受并传播马克思主义,激发了邵阳人探索革命真理的求知欲,邵阳地区涌现了三民主义研究会,秋曝平民夜校等一系列组织。

二、咏史诗人有哪些

1、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

2、(醪(láo):浊酒。荐:祭献。膺(yīng):胸)

3、展馆的展柜展出大革命时期及抗战前期的文物。雪峰山会战,是抗日战争的最后一战,也是胜利的一战。此战之后,中国抗日战争从战略防御转为了战略进攻,中方指挥官为王耀武。

4、朝集金张馆,暮宿许史庐。南邻击钟磬,北里吹笙竽。

5、周敦颐别号濂溪先生,而濂溪书院是邵阳人民为纪念周敦颐而设立的半官半民的学府,是明清时期宝庆府的最高学府。濂溪书院的出现也是周敦颐治学邵州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的体现。

6、所谓『人心似铁,官法如炉』,即是说:『人心』的信念看似能够秉持恒久、坚实如铁,但只要到了『官法』势焰之下,就只能像熔炉中的金属一样立时化为汁水。这话申明的乃是中国法律史和法理史的核心原则之一。」

7、我们在展馆观看到“甘棠布政”整个创作画场景,这是以参考文献内容为蓝本还原周召公布政的情景。明隆庆二年,巡按御史郜光从衡阳到邵阳,请他在原来的甘棠树旁边建祠,题为“召伯遗爱祠”同时修一座亭子,称古甘棠亭,从此召伯祠成为宝庆人所景仰的文化圣地。

8、作者:那一夜i繁星,来源:(ID:tsgsc8)

9、邵阳市博物馆作为一所综合性的历史博物馆,陈列分为基本陈列、专题陈列和非遗馆三个部分,基本陈列就是邵阳的历史陈列,它由时间的先后顺序,把邵阳分为古代邵阳、近代邵阳和现代邵阳,用约1100多余件的文物形象展现了邵阳原始先民到改革开放30年,这万年的发展历程。因此,邵阳博物馆的每一件藏品,都承载着丰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价值;不仅掩藏着邵阳古代与近代的历史烟云,还有通往现代与未来的智慧之门;参观邵阳博物馆,从中看到了邵阳文明发展演变的进程。

10、如果上述生平比较准确的话,那么《补唐书胡曾传》应该是这样的:

11、南朝词臣北朝客,归来唯见秦淮碧。

12、“曾,长沙人也”则源自胡曾七律《寒食都门作》中的“谁念都门两行泪,故园寥落在长沙”;

13、展馆还有虁龙纹玉镯,它出自于商代,相传玉可以通天地之灵气,所以玉被古人普遍作为礼器,用于祭祀天地祖先,是商代玉器文化的典型代表。

14、左思诗歌里,有一种不平之气,主要反映在其《咏史》诗里,集中书写了诗人对寒士不平的愤慨,和对士族的蔑视与抗争。左思诗歌里流露出来的自信与慷慨抱负,既不同于建安文人的慷慨悲凉,也不同于正始文人的抑郁苦闷,反倒会让人想起李白的豪气干云。左思(约250~305),字泰冲(《晋书》作太冲,考当时并无太字字形,当以墓碑为正,详见下文“相关争议”一节),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西晋著名文学家。晋武帝时,因妹左棻被选入宫,举家迁居洛阳,任秘书郎。晋惠帝时,依附权贵贾谧,为文人集团“金谷二十四友”的重要成员。永康元年(300年)因贾谧被诛,遂退居宜春里,专心著述。太安二年(303年)因张方进攻洛阳而移居冀州,寻病终,终年五十五岁。

15、然而从这首词的内容看,这是一首典型的道家观潮之作,体现了一种虚无消极的个人主义思想。诗言志也,什么样的心志,就会写出什么样的诗,从开头“滚滚长江”的气势磅礴,到最后“浊酒相逢”的沧桑感叹,如此虎头蛇尾,也正是杨慎个人生命遭遇的写照。

16、主父宦不达,骨肉还相薄。买臣困樵采,伉俪不安宅。

17、这首《临江仙》为杨慎所作《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后来毛宗岗父子评刻《三国演义》时将其放在卷首。虽然没署名,但是大家对这首词也是交口称赞的,不愧为大才子之大手笔。全篇没有一个生僻字,所写都是大家生活中所熟悉的景物,通过“长江”、“逝水”、“浪花”、“英雄”、“青山”、“夕阳”、“渔樵”、“江渚”、“秋月”、“春风”、“浊酒”而烘托出高远而淡泊的意境,在此基础上,又通过“滚滚”、“淘尽”、“转头空”、“依旧在”、“几度”、“惯看”、“喜相逢”、“笑谈”这些字眼增添了生动和活泼,从艺术效果来看,无疑是上乘。

18、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同时与「制度文明」的反差也越来越强烈,社会的不公正日益突出。随着不断体认现实社会、不断思考这些问题,王毅老师慢慢体会到:

19、三唐多伟人,君亦声名早。尺檄破南蛮,岂事空文藻。

20、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三、咏史诗代表诗人及作品

1、唐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初年,李白游姑苏台时做此诗,通过对姑苏台今昔变化的描写,表达作者对昔盛今衰的感慨之情。

2、其实从胡曾一牒三启的行文语气以及内在逻辑可以看出,何光远记载有误,连路岩镇蜀都没记载,胡曾实为路岩镇蜀时书记,高骈镇蜀时已经离开,“判木夹”发生在路岩镇蜀之时(现代学者文正义先生有详细论证)。

3、《大唐诗人胡曾传奇》经过半年多的审查,包括三次(四位资深专家)审核、四次(九位专家)校对,终于由深圳海天出版社出版。

4、“后有拟效者,不逮矣。”指唐宋平话和各种历史小说中,出现了很多假托胡曾之名的“咏史诗”,但是这些咏史诗质量不高,一看就是伪作。

5、这首诗是刘禹锡最著名的五言律诗,它以三国时期为背景,前四句对刘备的功业加以赞美,后四句为刘备没能生个争气的儿子而惋惜,蜀汉一兴一亡加以对比,含义隽永,发人深省。

6、四贤岂不伟,遗烈光篇籍。当其未遇时,忧在填沟壑。

7、著名美籍华人历史学家唐德刚先生曾提出过「历史三峡」的概念,他把中国社会从传统的帝王专制形态走向现代的过程称为「走出历史三峡」。

8、王毅老师是一位跨越诸多研究领域的学者,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9、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虽非甲胄士,畴昔览穰苴。

10、“咸通中进士”则源自宋代《新雕注胡曾咏史诗》书名页中“前进士胡曾著述并序”;

11、我们通过每场直播象征性收取1块钱的方式,来甄选认真的学友,全年50场明师直播,仅收49元。同时,「明白知识圈」还是一个可以自由退出的社群,无需任何理由,随时无条件退款退群。

12、古代邵阳部分以新石器时期鸭棚岩化石点、春秋白善筑城、唐代诗人胡曾、周敦颐治学邵阳、宝庆名府、张惇开化梅山、资江码头、宝庆老街等为展示重点,充分展现出邵阳从人类起源、城建轮廓到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的历程。

13、走!一起去南漳古山寨遗址,开启一段踏古之旅!

14、这里有邵阳历史上首位文化名人胡曾的铜像。他是唐代著名咏史诗人,在唐才子传中享有盛誉。

15、《唐诗三百首》055白居易《暮江吟》

16、唐诗、宋词、元曲……古诗词!鉴赏、品读中了解唐诗宋词背后的故事,一诗一词一幅画,一吟一舞一仙境!读诗书,品中华好诗词,关注后可免费查阅十万古诗词!

17、目睹此黑暗考场,面对晚唐黑暗的政治,胡曾一方面屡败屡战,一方面撰写咏史诗以救世,亦作为“投卷”。为写好咏史诗,胡曾效法司马迁,遍游华夏,每到一历史景点,即题诗一首,汇成《咏史诗》集,因四处投递,因此在京城长安渐有文名,加上书法俊秀,草隶亦佳,于是得到了宰相路岩的赏识。

18、念奴娇·赤壁怀古宋代: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代: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9、自秦汉时期开始,华夏文明进入了封建时代,邵阳成为了中原通往西南地区的重要门户,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汉代时,中央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在设置昭陵郡的同时分封了不少侯国。经过考古工作者的发掘以及相关史料的记载,在邵阳境内发现了夫夷侯国故址,都梁侯国故址,昭阳侯国故址。同时还出土了不少当时的器物,主要以陶器和铁器为主。

20、我们在展馆看到滩头年画中的老鼠娶亲,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专门描述了这幅老鼠娶亲的年画,并将该画视为珍品收藏,老鼠娶亲是流传广泛的汉族民俗故事,相传正月初三晚上是老鼠娶亲的大日子,会听到老鼠吱吱叫的声音,为了不打扰老鼠娶亲的好事,人们都提早熄灯就寝。希望来年的鼠害能少一些。滩头年画是我省唯一的纯手工木板水印年画,距今已有1300年的历史了,现已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著名的咏史诗

1、邵阳市博物馆地处邵阳市文化艺术中心A幢西侧,在邵阳大道与新华南路交汇处,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整个建筑外观古朴典雅,建筑面积约5万多平方米。是一家以文物收藏保管、陈列展示、研究利用为主要功能的地方性综合博物馆。

2、第二句“乌衣巷口夕阳斜”,表现出乌衣巷不仅是映衬在败落凄凉的古桥的背景之下,而且还呈现在斜阳的残照之中。句中作“斜照”解的“斜”字,同上句中作“开花”解的“花”字相对应,全用作动词,它们都写出了景物的动态。“夕阳”,这西下的落日,再点上一个“斜”字,便突出了日薄西山的惨淡情景。本来,鼎盛时代的乌衣巷口,应该是衣冠来往、车马喧阗的。而现在,作者却用一抹斜晖,使乌衣巷完全笼罩在寂寥、惨淡的氛围之中。

3、“曾,天分高爽,意度不凡,视人间富贵亦悠悠。所在必公卿馆谷。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奇士也”则源自胡曾《咏史诗彭泽》“英杰那堪屈下僚,便栽门柳事萧条。凤凰不共鸡争食,莫怪先生懒折腰。”以及骈体文《谢赐钱启》中“又以山东藩镇,江表节廉,悉用竖儒,皆除迂吏。胸襟龌龊,情志荒唐,入则粉黛绕身,出则歌钟盈耳。但自诛求白璧,安能分减黄金”;

4、谁还记得吴王夫差的事儿呢?只有那城西河中的明月,曾经照耀过吴王宫殿,照耀过在宫中灯红酒绿的人。

5、杨慎这首《三国演义》的开篇词,看似有大智慧,其实远离时事,理道不正,他以“是非成败转头空”来否定一切英雄人物,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历史虚无主义。中华道统历来主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位卑未敢忘忧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首词无疑背离了这个大道。而在词的下阙,作者羡慕那些与世无争、自由自在的白发渔樵,这也是远离现实,颠倒梦想。在中国古代,有几个白发渔樵无忧无虑,生活得很幸福呢?太平时期,风里来雨里去,为生活而奔波劳苦,而如果天下大乱,恐怕连命都保不住,哪里有“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的闲情逸致呢?

6、在家族方面,他撰写了《安定集》十卷,上呈唐僖宗,唐僖宗对安定胡氏三百年望族甚为赞许,欣然题词曰:“绵绵安定公族,世世长发其祥。”在担任延唐令(今湖南宁远)时,奏请朝廷建舜祠,《九嶷山志.古迹考》记载云:“僖宗朝,长沙胡曾权延唐令,请于朝,复立庙于玉琯岩下,有敕建舜庙碑。”由于对家族的卓越贡献,据《南雄始兴大庾联修联谱》载,胡曾也因此被胡氏尊为“安定堂”建堂太祖。

7、不仅杨慎,其它很多艺术高超的大诗人也因为理智不足而遭受坎坷命运,比如李白因分辨不清政治形势,参加永王东巡而被判罪长流夜郎;杜甫好不容易被唐肃宗授为左拾遗,却上疏援救志大才疏的房琯而被贬;李商隐因为自己的婚姻而把自己置身于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而终身不得志,不明事理,满盘皆输!可叹他们都握神来之笔,却一生怀才不遇,襟抱难开。

8、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9、我们在展馆看到武冈古城模型,这是根据历史文献进行复原的。武冈古城依山傍水而建,整个武冈古城分为内外城,内城多是当时朝廷机要所在,外城是普通百姓的生活区域,武冈虽然是驻军屯留之地,但是它的民生经济却并不落后,我们在外城不但可以看到有类似现代孤儿院的育婴堂,还有商会会馆江西馆这样的地方。

10、然而关于胡曾的生平,却一直是个谜。胡曾咏史诗虽然影响很大,但是由于横跨多个朝代,而且仅限于民间,所以《旧唐书》、《新唐书》都无传,后来的五代史、宋史、明史也不好写。

11、经过环境的烘托、气氛的渲染之后,按说,似乎该转入正面描写乌衣巷的变化,抒发作者的感慨了。但作者没有采用过于浅露的写法,诸如,“乌衣巷在何人住,回首令人忆谢家”(孙元宴《咏乌衣巷》)、“无处可寻王谢宅,落花啼鸟秣陵春”(无名氏)之类;而是继续借助对景物的描绘,写出了脍炙人口的名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他出人意料地忽然把笔触转向了乌衣巷上空正在就巢的飞燕,让人们沿着燕子飞行的去向去辨认,如今的乌衣巷里已经居住着普通的百姓人家了。

12、唐代是诗歌的盛世,这一时期诞生了许多著名诗人,如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杜牧等,可谓群星闪耀。

13、《咏史八首》是奠定了左思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八首五言咏史诗,为历代传诵的名篇佳作。左思一生,虽然“良图”变成了梦想,志向没有得到伸展,但并没因此向权贵俯首,滚进污淖之中,却是断然割断俗念,“归隐田园”,洁身自好以终。而写于早年的《咏史八首》,成了左思平生思想、节操的写照,研究左思的重要资料

14、(注释)朱雀桥:在金陵城外,乌衣巷在桥边。在今南京市东南,在文德桥南岸,是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所以此地俗语称乌衣巷。在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现为民间工艺品的汇集之地。乌衣燕子,旧时王谢之家庭多燕子。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横跨秦淮河。寻常:平常。王谢:王导、谢安,晋相,世家大族,贤才众多,皆居巷中,冠盖簪缨,为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之南京)巨室。至唐时,则皆衰落不知其处。旧时:晋代。

15、而胡曾做咏史诗的初衷呢,在其咏史诗自序中说得很清楚,“观乎汉魏才子晋宋诗人,佳句名篇,虽则妙绝,而发言指要,亦以疏落。齐代既失轨范,梁朝文加穿凿,八病兴而六义坏,声律隽而风雅崩,良不能也。”因此他要光大诗经的风雅精神,即“夫诗者,盖美盛德之形容,刺衰政之荒怠,非徒尚绮丽瑰奇而已。”因此他是反对汉魏六朝以来“追求艺术效果”的华丽路线的。

16、快来「明白店铺」学习优质通识课程吧!?

17、不愧人间万户侯,子孙相继老扁舟。往来南越谙鲛室,生长东吴识蜃楼。

18、外望无寸禄,内顾无斗储。亲戚还相蔑,朋友日夜疏。

19、左盻澄江湘,右盻定羌胡。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

20、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五、咏史诗代表作

1、英雄有迍邅,由来自古昔。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

2、这首诗是杜牧出任黄州刺史期间,游览黄州赤壁矶所作。他站在滔滔东去的大江之滨,观“赤壁”而思史,回忆三国时代“赤壁之战”。抚今追昔,兴之所至,挥笔写下了这著名的咏史诗。全诗押“ao”韵,吟诵时需要开口度较大,口腔需要打开,是不是像是在抒发对于历史的无限感慨呢?其中“折戟”“铁”是入声字,吟起来有一种历史的沧桑感,“未”“不”也是入声字,在强调历史似乎才刚刚过去,假如东风不与周郎便,历史可能由此改变,强调诗人的哲思。

3、左思的咏史诗,既受前人的影响,又有自己一定创新。明代胡应麟说:“太冲《咏史》,景纯《游仙》,皆晋人杰作。《咏史》之名,起自孟坚,但指一事。魏杜挚《赠毋丘俭》,叠用八古人名,堆垛寡变。太冲题实因班,体亦本社,而造语奇伟,创格新特,错综震荡,逸气千云,遂为古今绝唱。”对咏史诗的流变概括及左思《咏史诗》的价值评定都是相当准确、到位的。清人何焯则认为左思的《咏史》诗是变体:“咏史者不过美其事而咏叹之,隐括本传,不加藻饰,此正体也。太冲多自摅胸臆,乃又其变。”从咏史诗的发展先后顺序可看出,以“隐括本传”者为正体,以“自抒胸臆”者为“变体”,并不为错。然而左思的“变体”的成就远远超过了前人的正体。

4、当世贵不羁,遭难能解纷。功成耻受赏,高节卓不群。

5、全诗借雪盼春,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期盼。全诗先抑后扬,押“a”韵,是开口音,嘴巴张大拉长了读就有感叹、赞美之情。诗中前两句是讲到新年即阴历正月初这天前后是立春,所以标志着春天的到来。新年都还没有芬芳的鲜花,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一个“未”字,流露出这种急切的心情。“见”字则写出了诗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的惊喜神情。此外,这“却”“晚”字,含有春来过晚、花开太迟的遗憾、惋惜和不满的情绪。

6、王毅老师对《隋宫》评论道:

7、这是一首怀古诗。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阳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语虽极浅,味却无限。

8、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高鼎所做。全诗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这首诗押“an”韵,开口度由开口音“a”逐渐变小,变为唇齿音“n”,声音需要拉长,是不是有一种开阔、辽远的感觉?“拂堤”“散学”是不是很高,在强调杨柳拂面,儿童散学的欢乐场面。一个“醉”字是仄声,在强调万物沉浸在明媚的春光中。

搜索
说说分类
说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