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的伤感说说大全-qq说说控网

热搜词:伤感的说说 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 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人生感悟说说

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115句心若莲花万般禅的诗句的全文(精选佛家赞美莲花的诗句)

admin 2024-01-10 10:09:39 文案短句

一、佛教莲花诗句

1、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还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2、从公元一世纪左右开始,佛祖的塑像便已常常是在莲台上的坐像了,他的坐姿,或为莲花坐或为吉祥坐,成为佛教僧人打坐时的典型坐法。

3、当今,莲花在佛教被尊为“圣物”。佛教的莲花象征完全一派东方文化的风尚,宁静、愉悦、超脱和微笑。无量佛如莲,无边佛如莲,人生亦应如莲,安祥则步步生莲。因此,莲花所蕴含清净的功德与清凉的智慧,永远为佛门弟子所崇仰,为世间善众所喜爱。

4、今生,你是红妆妖娆的罂粟

5、释义:轻幽的芳香朗绕在弯曲的池岸,圆实的花叶覆盖着美丽的水池。常常担心萧瑟的秋风来得太早,使你来不及饱赏荷花就调落了。

6、南浦上莲叶初生,江流两岸树上柳絮飘散。傍晚时分,你那夹杂着鲤鱼腥味的风,要将彩船送去哪里呀?凝立着,凝立着,只见楼外江面上烟雨纷纷。

7、在如此众多的青莲描述产生一千多年之后,为何青莲却突然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了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产生了寻找“青莲”的想法。经过一系列的考证我终于发现了原委。

8、善良,是心间绽放的花,它远离喧嚣的岸,收敛着剔透的花瓣、幽婉的芬芳,伫立成一茎明澈的纯真,摇曳为一抹恬然的淡泊。它是一朵佛前的青莲,任由红尘万丈,我自纤尘不染,诸邪不侵,只静看清水一脉脉地划过如烟岁月。

9、释义:青青的荷叶盖住了盈盈绿水,芙蓉穿上了红衣服。水下有连成线的藕,上面有大头莲子。

10、“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尤凉”,炎炎夏日,借着一窗幽凉,几片闲情,煮茶品茗,闲敲棋子,心似白云一片,又似清茗一樽,在旷远平和的心境中恣意回荡,恍若一切都不曾走近,亦无远离。渐渐地,连空气中都弥漫着茶的青翠,清明怡神。低眉,落子,一局棋毕,犹如淋了一场酣畅的雨,尤觉指尖清凉,尘世亦清凉。

11、作家巴什拉尔为《白睡莲》写了一篇画评,题为《白睡莲或夏日黎明的惊奇》。所谓惊奇,是借用波德莱尔一句名言:美就是惊奇。在这里我们看到,形式上画家画莲、评家评莲,而实质上他们都是沉浸在对美的赞叹、美的呵护、美的爱怜的一片深情中。文章写得轻灵活泼,幽默俏丽:“池上一片水灵灵的花,鲜嫩嫩的花,经过一夜,更透出勃勃生机。”“傍晚,小花将躲进水里过夜。故事(指古希腊神话故事)里不是说,它的柄收缩,一直把它拉回到阴暗的泥底吗?这样,每一个黎明,睡莲的花——这水上的大含羞草,在夏天的夜里好好地睡过一觉之后,就伴随着光明再诞生一次,所以它的花永远新鲜,成为水和阳光的纯洁的女儿。”

12、莲花的花虽死,但根不死。去岁叶枯来年又生发,象征着人的灵魂不灭,永远在不断的轮回中。佛教还把莲花看成圣洁之花。以莲喻佛,象征菩萨在生死烦恼中出生,而不为生死烦恼所干扰。莲是百花中唯一能花、果(藕)、种子(莲子)并存的植物。也象征着我佛“法身、报身、应身”“三身”同驻。荷花其姿挺展,日艳且鲜;其貌熙怡,傲然独立;其根如玉,不着诸色;其茎虚空,不见五蕴;其叶如碧,清自中生;其丝如缕,绵延不断;其花庄重,香馥长远;不枝不蔓,无挂无碍;更喜莲子,苦心如佛;谆谆教人,往生净土。

13、任何季节,只要随意步入一所寺庙,人们都可以见到莲花的身影。大雄宝殿中的佛祖释迦牟尼,不就端坐莲花之上吗?

14、她的诗词如寒冬腊梅般清冽,又似阳春白雪般甘甜;醉人的舞姿如梦似幻,足矣令天地失颜,令时光留驻;最让人如痴如醉的,莫如那泠泠琴音,时而将人带到云端雾里,时而又让人身临山水田园,时而在早春畅饮了清泉甘露,时而又在秋风中忘记了来时的路。琴操虽沦为风尘女子,却一直守身如玉,坚持卖艺不卖身,因为她知,定然会有一个爱她的人,愿意带她离开此地,许她一世安稳。

15、莲花是佛教四大吉花之又是八宝之也是佛教九大象征之一。

16、俞香顺.荷花意象和佛道关系的融合.2005

17、比如:女子的青丝,是指黑色;青天,是指蓝色;青草,是指绿色;青砖,是指灰色;还有“红橙黄绿青蓝紫”,是指介于绿色和蓝色之间的蓝绿色,而古诗“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更妙了,翻译成现代文是:青青的是你衣襟悠悠的是我芳心。这里的青色到底是什么颜色呢?每一个恋爱中的人都会有不同的回答吧?这就使佛教中的青莲,只存在于中国佛教的传说与作品之中,而没有出现在中国众多佛门信众的供品之中。

18、称为“西方三圣”之首的阿弥陀佛或大慈大悲观的世音菩萨,它们的须弥座不也是莲花的造型吗?

19、莲花:为佛家语,佛教以莲花为最洁,其梵语音译为“优钵罗”。亦指《莲花经》。不染心:心地不为尘念所染。

20、东坡见琴操并没有回答之意,干脆自问自答到:“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虽然此刻有良辰美景,诗意才情,但那又能如何呢,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世间没有永恒的美好,多少繁华转瞬成空,多少情爱散作浮云,就连风华绝代的红颜,也逃脱不了命运的束缚,终是要奉父母之命,嫁于一个自己不爱的男子。

二、佛家赞美莲花的诗句

1、阿弥陀经里说,池中莲花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你一定要知道的话,你就念阿弥陀佛吧,将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知道了

2、捻指青灯伴,心似莲花洁。

3、《鹿母莲花夫人》的故事,说鹿母莲花夫人每走一步,脚后立即现出一朵美丽的莲花,她一胎生下五百个童男,个个都是俊美的大力士,均是保卫国家的英雄,因此鹿母莲花夫人成了能多生美男的象征。

4、写湖上莲花风姿雨韵,花红香绿,楚楚动人。

5、那年,他是新任知府,她是当红歌妓,他学识满腹,她琴艺超群,一次机缘巧合,他们于缘分的渡口相遇。苏东坡喜她清雅,怜她傲骨,惜她才艺;琴操爱他性情,敬他气节,慕他才学。两人一见如故,竟有种难分难舍之意。苏东坡得知她的身世遭遇,替她赎了身,落了籍,购置清雅竹舍,视为红颜知己。琴操抛却年龄的限制,旁人的眼光,欣然与之成为忘年之交,荣辱与共,且歌且行。

6、愿做佛前一朵莲,每天过着如屡薄冰的日子,也要努力拼搏追求最美。世态炎凉,无争无抢,人心叵测,不敢直试。事情看穿了,人心看淡了,人情看破了,真情渐远。

7、佛陀创立佛教后,施行种姓平等,以慈悲为怀,普度众生,主张废除森严的等级制度。为了广弘佛法,使民众能够理解和接受佛教教义,便以俗语传道。又以莲喻佛,符合了民众的爱莲心理,使得佛教能够迅速传播开来,拥有众多信众。

8、在中国,最早有关于莲花的文字记载,可见于《诗经.陈风》“彼泽之陂,有蒲有荷。”和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等诗句。

9、当佛教传入中国千年之后,洋蓟开始进入中国,但由于引进者的佛教修行不够深入,使这一佛教的珍品数年中一直没能与佛教结幸,万幸的是在佛门高人的指点之下,经过近十年的一系列考证与研究,通过从佛教的源头和传入中国的路径分析,在大量的实物和文字资料的证据面前,终于使这一珍品在中国与佛重新结缘了。现在我们可以充满信心地对广大的信众们说:青莲――佛教中观音菩萨的眼睛,代表智慧的青莲花,就是从国外引进种植在云南的。

10、总之,莲与佛教结了不解之缘,佛教在很多地方都是以莲为代表,可以说莲即是佛,佛即是莲。

11、其余的菩萨,有的手执莲花,有的脚踏莲花,或作莲花手势,或向人间抛洒莲花(如天女)。寺院墙壁、藻井、栏杆、神账、桌围、香袋、拜垫之上,也到处雕刻、绘制或缝绣各种各色的莲花图案。

12、本句所说的义公是位高僧,禅房是他坐禅修行的屋宇。诗人最后两句用一笔点破,说明前面写景是写人,赞景以赞人。

13、佛教以莲为喻的词语,更是数不胜数。佛座称为“莲花座”或“莲台”;结跏跌坐的姿势,即两腿交叉、双脚放在相对的大腿上,足心向上的姿势,称为莲花坐势;佛教宣传的西方极乐世界,比作清净不染的莲花境界,故称“莲邦”;《阿弥陀经》描写的西方极乐世界的情景是:“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池中莲花大如车轮。”故称佛国为“莲花国”;佛教庙宇称为“莲刹”。

14、甚至,人们耳熟能详的《法华经》,它的全称也叫做《妙法莲花经》!由此可见,莲花在佛教中的地位,莲花与佛教的相互交融,已经达到莲即是佛,佛即是莲,佛莲不分的哲理境界!

15、释义:清澈的湖水在秋夜的月亮下发着亮光,我到洞庭湖采白苹。荷花姿态娇媚好像有话要对我说,却愁坏了我这个摇船人。

16、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7、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

18、在众多的咏莲文字中,最为人称道的,应推宋人周敦颐的《爱莲说》,他把莲人格化了:“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凛然浩气,卓立世俗之上,独标俊逸高洁风韵。

19、再莫问与谁话长更,何为相思苦

20、既悟莲花藏,须遗贝叶书。菩提无处所,文字本空虚。

三、心若莲花万般禅的诗句的全文

1、隔浦莲近拍·中山县圃姑射亭避暑作

2、既在红尘浪里,又在孤独顶上。

3、那含苞欲放的花颜,楚楚

4、一花一天堂,一草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一土一如来。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净,心是莲花开。

5、愿做一朵莲,生生世世开在佛面前,开在你面前。春花灿烂,我蓄积力量,在淤泥中成长。夏蝉始鸣,我舒展绿叶,绽放花蕾。秋风轻启,我脱去花瓣,将思念化着莲子心中藏。冬雪飘零,一世完结,等着下一世的轮回。

6、鱼儿钻进竹篓里结伴而游,肥美的鲂鱼黑鱼各有一头。热情的主人家待客有美酒,不但宴席丰盛而且酒醇厚!

7、红莲花(也叫赤莲花)代表诚信自性之理。因为红色是红心之色,代表忠心。诸佛均为证悟到自性之理之人,所以诚信自性之理之人,就是见到佛了;

8、其过程正好与莲花在污泥浊水中超凡脱俗,不为污秽所染,最后开出鲜洁之花的生命过程如出一辙。

9、清灯古木,云深无觅处)

10、法宗长老丨无相长老丨弘一法师丨六祖惠能丨净慧长老

11、由于“莲”与“连”读音相通,国人亦将“莲藕连生”,“莲蓬多子”的吉颂之意,广泛用于剪纸、刺绣、年画等艺术领域,并以鱼戏莲花、鱼游莲花之构图,作为喜结良缘的吉祥物。后又演变出“连年有鱼”、“连生贵子”等图案,有的还被打上儒家功名、利禄及科举的印记,如:“一路连科”(“一鹭莲荷”)等等,演化出众多的变体。另据考证,早在春秋时期的青铜器上,就有莲和龙相配、莲与螭接合的纹饰了。

12、水亭小。浮萍破处,帘花檐影颠倒。纶巾羽扇,困卧北窗清晓。屏里吴山梦自到。惊觉,依然身在江表。

13、总想有一天,放下世俗的纷扰,带着一颗简洁的心,赴一朵莲花的约会,前世今生来世,只为一朵莲花奔赴远方。

14、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主张废除古印度等级森严的制度,实行种姓平等,以慈悲为怀,普度众生。为了弘扬佛法,使广大群众能够理解和接受佛教教义,便以俗语传道。又迎合民众的爱莲心理,将莲喻佛,使得佛教能够迅速传播开来,信众广泛。

15、文献中有关莲花女神的记载,最早则见于印度的吠陀文献,说“莲神生于莲花,足立花茎上,头戴莲的花冠。”

16、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17、佛教为什么如此推崇莲花呢?

18、荷花的诗句一:小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荷花的诗句二:子夜吴歌李白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荷花的诗句三: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荷花的诗句四:奉和钱七兄曹长盆池所植韩愈翻翻江浦荷,而今生在此。擢擢菰叶长,芳根复谁徙。露涵两鲜翠,风荡相磨倚。但取主人知,谁言盆盎是。荷花的诗句五:采莲曲李白若耶溪傍采莲女,笑摘荷花共人语。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紫骝嘶人落花去,风此路蹰空断肠。

19、坚持乡土情怀支持闲谭原创

20、《无量寿经》记载:清白之法最具圆满……犹如莲花,于诸世间,无染污故。被视为佛教圣洁之花莲花也被作为供养诸佛的“圣品”。

四、关于莲花的佛语说说

1、苏东坡对琴操的离去痛心疾首,却又只能默默祝福。有时,放下也不失为一种解脱。人生就像是一场花开,无论是富丽的牡丹,妖娆的罂粟,还是清净的莲花,只要能够吐露自己的芬芳,便是无悔。而琴操恰恰是走过富丽,品过妖娆,最终,选择了清净。

2、在叙述文字中,明人刘侗的《西堤》,是写莲花较好的一篇:

3、五观堂丨梵呗丨安居丨十八物丨八关斋戒丨佛珠丨称谓

4、在佛教盛行的东南亚国家,比如泰国、缅甸等地参佛时,无论在大型的寺院还是家中佛堂的神位前,都能看到一种绿色的贡果,它形如荷花未开放之时的椭圆形,但单个的花瓣又比普通的荷花厚实。当地的信众都把它作为供奉不可缺少的珍品,他们通过这绿色莲花的供奉,来求得清洁平安,保佑小孩入学成就学业。

5、李正觉.佛教图文百科.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6、从最早的南北朝时(梁)江淹《莲花赋》中写的:“发青莲于王宫,验奇花于陆地。”胡之骥注解为:“观音大士生于王宫,坐青莲花上。”。梁元帝《玄览赋》中记到:“紫绀之堂临水,青莲之台带风。”梁简文帝《佛像铭》云:“满月为面,青莲在眸。”北周庾信《秦州天水郡麦积崖佛龛铭序》言:“从容满月,照耀青莲。”都是以青莲喻佛眼。

7、不仅如此,莲还与佛教医学有着密切关系。莲花含有丰富的营养,既可食用又可药用。古代女子常采清晨带露的莲花敷面美容,或服食莲花以驻颜益色。莲花含有皮素和木樨素,确能润泽肤色。初放鲜嫩的莲花用开水泡饮,其汁翠绿清香,有清暑解热和生津开胃之功效。莲的地下根茎称为莲藕。相传佛祖的十大弟子之一舍利弗患有肺结核,目犍连来探望他,并得知舍利弗喜欢吃莲藕,就带些新鲜莲藕让舍利弗吃,舍利弗吃莲藕后果然病愈。后来,佛祖弟子经常用莲藕作为药用来治病,并发现了莲藕的许多药用价值。

8、出污泥而不为污泥所染的清净莲花,则虽在五浊恶世的娑婆世界,却如生活在清净庄严的国土一样。

9、也许是流年幸福惹天妒,也许是命运叵测意难平,娇弱聪颖的小琴操万万没有想到,如此幸福的家庭竟在一夜间变得支离破碎。那晚,她闲登高阁,对月抚琴,素手调弦,清风依旧那般柔软,明月也清亮的直抵心扉,蓦地,弦断了,心也乱了,嘈杂声、哄抢声如潮水般汹涌而来,令她不知所措。

10、至于佛教中以莲为喻或以莲命名的词汇,则更多如恒河沙数。除前面提到佛祖的坐姿为“莲花坐”外,佛祖身下的须弥座也称“莲花座”或“莲台”;佛教宣传西方极乐世界为“清净不染的莲花境界”,故称“莲邦”;《阿弥陀经》描写极乐世界的情景——有“七宝池,八功德水……池中莲花大如车轮。”之说;有的佛经典籍还将佛国称为“莲花国”或“莲国”。其他诸如将庙宇称为“莲刹”;信佛之人称为“莲胎”;佛眼称为“莲眼”;佛主之手称为“莲花手”;僧尼受戒称“莲花戒”;僧侣之袈裟称“莲花衣”;法师讲经讲到高深精妙处为:“口舌生莲”或“口吐莲花”;佛教“净土宗”主张以修行到达西方之莲花净土,故又名“莲宗”等等,也都与莲花有关。

11、莲花有五色:白、青、红、紫、黄,称为“五种天华”。五种莲花,为五大虚空藏菩萨所坐。东方福智虚空藏,坐青莲花,乘银牛;南方能满虚空藏,坐赤莲花,乘金象;西方施顾虚空藏,坐白莲花,乘琉璃马;北方无垢虚空藏,坐紫莲花,乘狮子;中央解脱虚空藏,坐黄金莲花,乘水晶龟。

12、佛教有“花开见佛性”之说,这里的花即指莲花,也就是莲的智慧和境界。人有了莲的心境,就出现了佛性。

13、佛教徒相信莲能反应修行程度,认为高僧诚心念佛,则西方七宝池中即生莲花一朵,若能精进,则其花渐大,倘或退惰,则其花萎落。扩展资料:大雄宝殿中的佛祖释迦牟尼,端坐在莲花宝座之上,慈眉善目,莲眼低垂;称为“西方三圣”之首的阿弥陀佛和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也都是坐在莲花之上。

14、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是表示纯净和断灭的一个主要佛教象征。佛与菩萨端坐或站立的莲花宝座象征着它们的神圣本源——洁白无瑕、善美,身、语、意的绝对清净。世界很多的文明都将莲花视为神圣的现在,并将莲花图案广泛地融入它们的艺术和建筑之中。

15、当我们走进佛教寺庙时,便可到处看到莲花的形象。大雄宝殿中的佛祖释迦牟尼,端坐在莲花宝座之上,慈眉善目,莲眼低垂;称为“西方三圣”之首的阿弥陀佛和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也都是坐在莲花之上。其余的菩萨,有的手执莲花,有的脚踏莲花,或作莲花手势,或向人间抛洒莲花(如天女)。寺庙墙壁、藻井、栏杆、神账、桌围、香袋、拜垫之上,也到处雕刻、绘制或缝绣各种各色的莲花图案。可见莲花与佛教的关系何等的密切。

16、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17、它在原产地也被赋予了生长发育、诚信自性和纯洁的意义。当年中国在引进佛教时,也许是引进者对植物分布的不明,或者是引入时的轻重权衡,而使洋蓟没有与佛教同期传入。而只引进了一个青莲的名称。而一个“青”字,又误导了人们把“青莲”定位成了蓝色的荷花。当然是寻而不得。而实际上中国古代对颜色的界定从来不会标准化,当时的人们更加重视对颜色以外的感觉和想象。青色在不同的情况下会有不同的色调。

18、佛教是寻求解脱人生苦难的宗教,其解脱途径是:从人生苦海——学佛修行——达到极乐净土。即从尘世到净界,从诸恶到尽善,从凡俗到成佛。

19、谁说赏读莲花只能在夏天?

20、赵碬:“笑指白莲心自得,世间烦恼是浮云。”

五、关于莲花的佛教禅语

1、正因为具有真善美,所以在人们的日常物质文化生活中,莲占有相当的地位,并且大踏步进入佛门圣地。佛家崇善、崇美、崇洁净,选中莲花作为象征和代称,可谓慧眼独具。佛祖释迦牟尼就是坐在象征圣洁的莲花座上,并且还演义出与莲花有关的传说:释氏母亲怀孕满月,游园时攀无忧树,树下忽然开出莲花,大如车轮,此时释氏便从母亲的右胁生出,坐在莲花上。佛教经书也有不少冠以莲花二字,如《妙法莲华经》等。也有不少僧人取洁白纯真美丽之意,以莲为名,以莲为寺,以莲为宗。东晋僧人慧远创净土宗,在庐山东林建莲社。越南17世纪竹林禅派僧人白梅麟角,将越南禅宗与净土宗相结合,创造莲宗派,在河内建莲宗寺。至于以莲为名的僧人,就更多了,比如印度的莲花生、莲花戒,日本的莲池等等。

2、来生愿做一朵莲,静静盛开在佛前。

3、听,那袅袅琴音是从泛着墨香的古卷中逶迤而来的?轻放下手中的杯盏,视线静静地定格在被清风无意间掀开的那页,脑海中反复搜寻着一个叫“琴操”的名字,不知是怎样绝代风华得女子才能让博学饱览的苏东坡在知天命之年还视之为红颜知己,亦不知是何等玲珑聪慧的女子,竟能从一句玩笑话中参破人生的真谛,自此与红尘喧嚣一刀两断。琴操,她就像一个耐人寻味的谜,只一次邂逅,便让人再难相忘。

4、所以无论在梵宇、名蓝还是荒刹、野寺,只要有佛教的地方,都始终贯穿着莲性即佛性的哲理,并在释迦牟尼、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的塑造上体现得最为充分,他们大都坐在莲花之上,有的还手执莲花,坚持《从四十二章经》所说:“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花,不为污染。”之信守!

5、但在“婆罗门教”的传说中,莲花和宗教的关系则又前进一大步。据说:大神毗湿奴在入定时,是从仙人肚脐中长出的一朵莲花中钻出来的。无独有偶的是,居住在印度中部的比罗尔人,在解释世界的起源时,也有类似说法—最初,天下皆水,有莲生出水面。傲游水中的大神,随荷叶冉冉上升起,并以莲花为座……

6、佛教问世后,佛教徒也采取了以莲花为佛教的主要象征。据说后来成为佛祖的悉达多太子出世后,立刻下地走了七步,步步生莲。所以莲就成了他诞生的象征。

7、不过诗人不是直白道破,而是巧用佛家语。“莲花”指通常所说的“青莲”,是佛家语,其梵语音译为“优钵罗”。

8、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9、一花一天堂,一草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一土一如来。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净,心是莲花开。

10、“借花献佛”一词就是源自佛教。《佛本行集经》载,昔时有一婆罗门弟子,名叫普慧,于参访途中至莲花城,闻说燃灯佛将前来莲花城说法。善慧想用鲜花供养燃灯佛,但是国王已囊括全城鲜花供养了燃灯佛。善慧找遍了全城,不能得到一朵鲜花。后来遇到一位女士,她手捧的瓶中藏有七茎优钵罗花(即睡莲,有青色、赤色和白色等),善慧恳切地向她求花。此女受其诚心所感,遂许以五茎,唯留丁两茎委托善慧代她献给燃灯佛,以积累功德。

11、商务合作:15921032980

12、《金刚金》中有云:“人生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一切有为法,应作如是观。”人生得失荣辱也好,聚散离合也罢,到头来不还是黄粱一梦,万物皆空?琴操回去后,反复品味东坡的这一问一答,终是参悟了玄机,看破了红尘。人生不过一沉一浮,一乐一苦,万事皆由心生,心不动,则人不妄动。拜谢过苏东坡后,琴操修行于玲珑山,念佛往西方。自此槛外喧嚣,槛内菩提,梵音经呗,云水禅心。

13、莲花还与释迦牟尼的许多传说联系在一起。传说佛祖一出世,便站在莲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并说:“天上天下,惟我独尊”。这天是农历的四月八日,以后就成了佛教的“浴佛节”。释迦牟尼觉悟成道后,起座向北,绕树而行,“观树经行”,当时就是一步一莲花,共18莲花。每当他传教说法时,坐的是“莲花座”,坐姿也成“莲花坐姿”,就是两腿交叠,足心向上。

14、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煞人!

15、迄今为止,人类虽还不曾找到一个标志性的事件,作为发现莲花,享用莲花或栽培莲花的确切时间。但却知道,最早的宗教文物,却与莲花密切相关:这是一尊头戴莲花的裸体女神像,在印度恒河流域出土,是公元前4000年的遗物。

16、鱼丽于罶,鲿鲨。君子有酒,旨且多。

17、一花一净土,一念一如来,一念心清净,莲花佛前开。

18、人要做到出自尘浊而不为污染的境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相当高的觉悟和定力,这就需要修持和守戒,开发佛性,消除魔性。佛性增强了就能抵住魔的干扰,还能降魔成佛,就能解脱生、老、病、死之苦。这听起来似乎很玄,宗教意味很浓,其实只是较高的一种思想境界层次。一切事理通达了,参透了,自然凡事都看得开,不再贪婪、恐吓、焦虑、痴心、嗔怒,在精神上自然摆脱了苦境,变得轻松愉快。

19、却被无情的风霜,打落不见

20、释敬安:“能传千佛戒,定上九莲台。”“莫吟柳絮惊人句,好向莲花见佛身。”“芙蓉出水禅心静,具叶迎风梵语和。”

六、佛教莲花诗句

1、鱼丽于罶,鲂鳢。君子有酒,多且旨。

2、荷花在佛教中虽是极乐净土的象征,但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加持汉字“六书构字”之大义,在“莲花”文化上又引申出“出淤不染”,“莲藕连生”,“莲蓬多子”等诸多婚嫁与繁衍的内涵,并与瓠、瓞、瓣,匏等象征着生殖、生育的过程。

3、莲之所以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是情理之中的。春兰、秋菊、腊梅,还有国色天香的牡丹诸花,也称君子之花、高雅之花,也有其某些象征意义,但它们毕竟只能供观赏。而莲,除观赏价值外,还有更广泛的实用价值。其子、其根可入药,可作佳肴,是餐桌上的美味。清人张潮评论:“凡花色之娇媚者,多不甚香;瓣之千层者,多不结实。甚矣,全少之难也。兼之者,其惟莲乎。”殷日戒也说:“花叶根实,无所不空,亦无不适于用,莲则全有其德者也。”这完全符合美学理论中对于美的含意的界定:真善美的统内容与形式的统主客观的统一。

4、父亲受宫廷牵诛,母亲因痛失丈夫而气激身亡,当她终于明白事情的始末时,未曾想,自己却被官府没收了户籍,自此烟花柳巷,无处安身。彼时,她还是才貌双全的闺阁千金,此刻却沦为人人皆谤的风尘女子,青楼歌妓,不知是命运的荒唐,还是自己的荒唐。当心灰尽,泪流干,她再非那个不谙世事的少女蔡云英,而是令无数男人为之倾倒的风尘歌妓——琴操。

5、到头来,终不知情为何物

6、天地人合,身心气和,福禄寿财,仁义道德。

7、其实很多时候都是这样,不需要目的地,不需要原因,不需要思考,只要身边有那个人,就可以一直走下去。

8、本以为能够觅得一生的幸福

9、安康喜善何处有?乐慧正能三圣禅。

10、佛教为什么如此推崇莲花呢?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佛教产生于印度,印度地方气候炎热。荷花盛开于夏,给人们带来凉爽和美的享受。人们对于这种夏季暑热时盛开的美艳之花,自然十分喜爱,因此在印度的文学作品特别是民间流传的民间文学作品中,莲花都是美好、善良、圣洁、宽容大度的象征。

11、清凉寺丨大佛光寺丨升国旗丨白瀑寺丨天宁寺丨金山寺

12、观荷叶露珠齐己霏微晓露成珠颗,宛转田田未有风。任器方圆性终在,不妨翻覆落池中。粲公院各赋一物得初荷李颀微风和众草,大叶长圆阴。晴露珠共合,夕阳花映深。从来不著水,清净本因心。

13、新篁摇动翠葆,曲径通深窈。夏果收新脆,金丸落,惊飞鸟。浓霭迷岸草。蛙声闹,骤雨鸣池沼。

14、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15、而莲花与佛教的关系,就相对晚些,公认始于后来成为佛祖的悉达多·乔达摩出生的那天。他落地后走了七步,竟步步都生出莲花。或许,正是在这些“莲花”之启示下,才有他29年后,放弃迦毗罗卫国的王子身份,从世俗走向思辩的传奇经历。

搜索
说说分类
说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