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130句边塞诗句四句(精选有哪些边塞诗四句)
admin 2024-01-11 08:32:31 文案短句 ℃一、著名边塞诗四句
1、语出唐朝高适《赠任华》。大丈夫在患难之中结交的朋友,这样的友情才能够牢固。
2、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3、不算吧,王昌龄的诗歌,内容丰富,其中边塞,宫怨,闺情,送别之作成就最回高。以诗名噪答一时。当时就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尤其擅长七言绝句,当时可以和李白七绝争胜的只有他。七绝杀手呢,与其说他因边塞诗闻名,不如说他以七言绝句成名~
4、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5、最后是帐外送别。先是渲染场景,“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大雪纷飞,北风凛冽,雪花中红旗随风飞舞,发出声响。而后是告别的场景,“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诗人没有直接写场景,而是以“雪满天山路”寓意送别,表达了对友人雪景归去漫漫长途的担忧。
6、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7、这首诗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王昌龄诗《出塞》两首,本诗是第一首。
8、译文:依旧是秦汉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远征万里的大军仍然没有回还。只要有李广将军在,就不会让胡人战马敢踏过阴山半步。
9、译文: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10、此王维《观猎》诗前四句,一作张祜作。
11、诗人初到凉州,面对黄河、边城的辽阔景象,又耳听着《折杨柳》曲,有感而发,写成了这首表现戍守边疆的士兵思念家乡情怀的诗作。
12、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13、哪个朝代是是我国古典诗歌全面发展的鼎盛时期?
14、这是一首边塞诗,但与别的边塞诗不同,它写的不是黄沙漫漫、旌旗飞扬的战场,而是将士们一次难得的欢聚。“葡萄美酒”和“琵琶马上催”都有浓郁的西域风情,而“醉卧沙场”和“征战几人回”又让人想到战争的残酷和将士们视死如归的精神。
15、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6、到了五月,天山依旧白雪皑皑,没有鲜花,只有地冻天寒。虽然传来吹奏《折杨柳》的笛声,却依旧看不到一丝春色。一早就随着战鼓声去搏战,到了夜晚也只能抱着马鞍打瞌睡。希望能用我挎着的剑,像傅介子那样为国除害,消灭敌人。
17、⑶金鼓:指锣,进军时击鼓,退军时鸣金。
18、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大雪纷飞落满了身上的弓刀。
19、高适(704—765年),字达夫,沧州渤海县(今河北省景县)。唐朝时期大臣、边塞诗人,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天宝八年(749年),进士及第,授封丘县尉。投靠河西节度使哥舒翰,担任掌书记。拜左拾遗,转监察御史,辅佐哥舒翰把守潼关。天宝十五年(756年),护送唐玄宗进入成都,擢谏议大夫。出任淮南节度使,讨伐永王李璘叛乱。讨伐安史叛军,解救睢阳之围,历任太子詹事、彭蜀二州刺史、剑南东川节度使。广德二年(764年),入为刑部侍郎、左散骑常侍,册封渤海县侯永泰元年(765年),去世,时年六十二岁,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著有《高常侍集》二十卷。
20、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二、有哪些边塞诗四句
1、(作者)王翰(朝代)唐
2、此诗描写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抒写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表现离愁和乡思,却充满奇思异想,并不令人感到伤感。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浪漫理想和壮逸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全诗内涵丰富宽广,色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盛世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诗句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3、陇西行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4、译文:黑云压城头,城墙像要塌陷一样;盔甲映着日光,金鳞似的闪亮。号角的声音在秋色里响彻天空,塞边的泥土在夜色中凝聚着紫气。寒风半卷着红旗,轻骑驰向易水;天寒霜凝重,战鼓声低沉不起。为了报答国君招用贤才的诚意,手挥舞着利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5、诗的发端两句便指明了战争的方位和性质,是指陈时事,有感而发。“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貌似揄扬汉将去国时的威武荣耀,实则已隐含讥讽,预伏下文。紧接着描写行军:“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透过这金鼓震天、大摇大摆前进的场面,可以揣知将军临战前不可一世的骄态,也为下文反衬。战端一启,“校尉羽书飞瀚海”,一个“飞”字警告了军情危急:“单于猎火照狼山”,犹如“看明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不意“残贼”乃有如此威势。从辞家去国到榆关、碣石,更到瀚海、狼山,八句诗概括了出征的历程,逐步推进,气氛也从宽缓渐入紧张。
6、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7、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倘若攻袭龙城的卫青和飞将军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龙城”指奇袭匈奴圣地龙城的名将卫青,而“飞将”则指威名赫赫的飞将军李广。“龙城飞将”并不只一人,实指李卫,更是借代众多汉朝抗匈名将。“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度阴山”,跨过阴山。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
8、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9、本诗虽区区二十个字,却写出了当时的实情:单于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率军溃逃,将军在“大雪满弓刀”的奇寒天气情况下准备率军出击。一逃一追把紧张的气氛全部渲染了出来。诗句虽然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营造了诗歌意蕴悠长的氛围。
10、下面列举几首边塞诗: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1、喜欢这篇文章,就点击关注我们吧
12、谁家营里吹羌笛,哀怨教人不忍闻。
13、“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古代出征要敲击钲、鼓,用来节制士卒进退,六两句,写的正是这种情况。语意转折,已由苍凉变为雄壮。诗人设想:自己来到边塞,就在天山脚下,整日过着紧张的战斗生活。白天在钲、鼓声中行军作战,晚上就抱着马鞍子打盹儿。这里,“晓战”与“宵眠”相对应,当是作者有意在概括军中一日的生活,其军情之紧张急迫,跃然纸上。“随”字,摹状士卒的令行禁止。“抱”字,描绘士卒夜间警备的情况。二句写的是士卒的生活场景,而他们守边备战,人人奋勇,争为功先的心态则亦尽情流露出来。
14、图源: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15、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16、语出唐朝岑参《逢入京使》。骑着马和朋友们相遇,可是身上没有带着纸笔,无法给家中的秦人写封书信,只要请你为我捎个口信,为家中报下平安。
17、C.该诗意象雄奇壮美,意境开阔。既言边塞生活的艰苦、思乡怀人的惆怅,又表壮志难酬的抑郁。
18、《从军行·其二》(作者)李白(朝代)唐
19、岑参、高适、王昌龄、李益等诸多的边塞诗人把边塞诗写得动人心魄,写得意境高远,写得情真意切,写得豪迈壮阔,大大提升了唐代边塞诗的地位,提升了审美价值。
20、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三、边塞诗句四句
1、译文: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2、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3、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4、这类诗数量最多,思想内容比较复杂。像《别韦参军》《效古赠崔二》《封丘作》等,抒写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忧愤,以及对现实的不满。
5、CC项表述错误,这首诗苍凉而极雄壮,意境浑成,表达了作者对戍边战士的赞扬和战士杀敌报国的爱国精神。
6、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据统计,唐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其中有些宏伟的篇章不但是华夏文学的宝贵财富,而且极具历史意义。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统编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边塞诗歌吧!
7、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8、接下来诗人把视角转向广阔天地,“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目光所及之处,都是雪花飞舞都是冰冻三尺,长空万里都是乌云密布。而这两句的阵阵凉意与饯别宴的热闹形成对比,“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各种乐器奏鸣,写出了一派热闹的景象,凸显出将士们的乐观情怀。
9、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10、第二段写战斗危急而失利。落笔便是“山川萧条极边土”,展现开阔而无险可凭的地带,渲染出一片肃杀的气氛。“胡骑”迅急剽悍,像狂风暴雨,卷地而来。汉军奋力迎敌,杀得昏天黑地,不辨死生。然而,就在此时此刻,那些将军们却远离阵地寻欢作乐:“美人帐下犹歌舞!”这样严酷的事实对比,有力地揭露了汉军中将军和兵士的矛盾,暗示了必败的原因。所以紧接着就写力竭兵稀,重围难解,孤城落日,衰草连天,这样有着鲜明边塞特点的阴惨景色,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回应上文,汉将“横行”的豪气业已灰飞烟灭,他的罪责也确定无疑了。
11、译文:青海湖上乌云密布,遮得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12、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13、匈奴似若知名姓,休傍阴山更射雕。
14、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5、边塞诗人有高适、王昌龄、岑参、李贺、李益、杨炯、陈子昂、杜审言、陆游等等。边塞诗又被称为出塞诗,以边疆地区军民的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所创作,一些身在边塞或者体验过的诗人,会以自身的经历见闻来写作。
16、诗的最末两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顺着前两句的诗意来看应当是写筵席上的畅饮和劝酒,这样理解的话,全诗无论是在诗意还是诗境上也就自然而然地融会贯通了,过去曾有人认为这两句“作旷达语,倍觉悲痛”。还有人说:“故作豪饮之词,然悲感已极”。话虽不同,但都离不开一个“悲”字。后来更有用低沉、悲凉、感伤、反战等等词语来概括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的,依据也是三四两句,特别是末句。“古来征战几人回”,显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清代施补华说这两句诗:“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岘傭说诗》)这话对我们颇有启发。
17、虽然在《诗经》中就有了关于边塞诗的内容,还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动人描绘,但是真正让边塞诗成为一种典范诗歌题材的,还是在唐朝。
18、唐代诗人卢纶写过组诗《塞下曲》。《塞下曲》多写边塞征战。最著名的是其中的第三首。这首诗写军雪夜轻骑,逐敌千里,气概豪迈。本诗意蕴悠长,风格雄劲。全诗内容如下。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9、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0、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在重重叠叠的山峰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四、边塞诗4句
1、《从军行七首·其四》(作者)王昌龄(朝代)唐
2、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3、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4、高适对边塞诗派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他的诗,写边塞,苍茫而不凄凉,赋送别,荒渺而不凄切,皆脱前人窠臼,开一代诗风,其诗又以厚重深沉著称,擅长古风,所写边塞诗在冰寒之中包含着热力,在荒凉之中蕴涵着活力。
5、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6、此诗记述了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此诗同时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7、高适写诗的特点就是往往把感情的深厚,深刻表现在写景上,就是通过广阔的空间感和悠远的时间感,把自己的情感体现在诗里。这首诗的写景就是如此:道路遥远,风尘茫茫,前进的路上风起云黄使阳光昏暗,秋冬时节,北风吹走了南飞的大雁又吹来的纷纷大雪,这两句诗既点出了送别时苍凉悲壮的氛围,也暗示出董大所处环境的恶劣!
8、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9、塞外,浓郁的月色笼罩大地,征战沙场的战士伴着寂静的月夜遥望着千里之外的家乡……
10、这首诗着重表现的是对敌人的蔑视;是对国家的忠诚,是一种勇往超前、无所畏惧的气概。前两句写皎洁的明月和雄伟的城关,既引起了人们对历史上无数次侵略战争的回忆,又是今天将士们驰骋万里、浴血奋战的历史见证。后两句用汉代的名将卫青李广比喻唐代出征守边的英勇将士,歌颂他们决心奋勇杀敌、不惜为国捐躯的战斗精神。这首诗由古到今,有深沉的历史感,场面辽阔,有宏大的空间感。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
11、语出唐朝李颀《别梁鍠》。贫贱和富贵并不是永恒不变的。
12、B.“笛中闻折柳”和“此夜曲中闻折柳”有异曲同工之妙,蕴含着戍边将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13、语出唐朝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人的一生,能够有着几次开怀大笑的时候呢?朋友相聚的时候,就应当一醉方休。
14、《塞下曲》为汉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内容多写边塞征战。原共六首,蘅塘退士选其四首。这是卢纶组诗《塞下曲》中的第三首。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15、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16、莫言贫贱长可欺,莫言富贵长可托。
17、高适的《燕歌行》中“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描述的是怎样的场景?
18、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19、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20、诗人从描写景物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五、著名的边塞诗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语出唐朝高适《赠任华》。世人不理解友情,只看重金钱而不重视人品。
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阴山。
4、(注)①骎骎:马跑得很快。②卢龙塞:古地名。
5、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6、《出塞二首·其一》(作者)王昌龄(朝代)唐
7、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塞下曲王昌龄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塞下曲王昌龄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从军行七首(其五)王昌龄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8、胡风冻合鸊鹈泉,牛马千群逐暖川。
9、最著名的几首边塞诗有:《使至塞上》《凉州词》《出塞》《雁门太守行》《逢入京使》等。
10、“葡萄美酒夜光杯”,犹如突然间拉开帷幕,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这景象使人惊喜,使人兴奋,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
11、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①。
12、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编写不易,去右下角给小培老师点亮“在看”呗!你的支持是我不断努力的动力
13、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14、这些诗比较深刻地揭露了统治者与广大人民之间的矛盾,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之《东平路中遇大水》等,真实地描写了广大农民遭受赋税、徭役和自然灾害的重压,对他们的困苦境遇表示同情。他还写过一些赞美“良吏”的诗,从“仁政”思想出发,提倡轻徭薄赋,在当时也有一定的进步作用。
15、塞下曲六首(选一)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6、在马上与你相遇无纸笔,请告家人说我平安无恙。《出塞》(唐)王昌龄其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其二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宋代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17、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8、突进营垒,射杀呼延大将,独自率领残兵千骑而归。
19、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20、王昌龄(698年—757年),字少伯,唐朝时期大臣,著名边塞诗人。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授校书郎,迁龙标县尉。参加博学宏辞科考试,授汜水县尉,坐事流放岭南。开元末年,返回长安,授江宁县丞。安史之乱时,惨遭亳州刺史闾丘晓杀害。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边塞诗最为著名,有“诗家夫子”、“七绝圣手”之称。著有《王江宁集》六卷。
六、著名边塞诗四句
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3、这四句诗在句法上也很有特色。前两句诗是两个名词性词组,中心词是“月”和“心”,而读者却可以从与“心”字相对的“月”中去体味、领悟丰富的含义,使得诗句极为简练、含蓄。后两句又变换句法,改为主谓结构,重点突出了“铁衣”和“战马”,实际上突出了对边将形象的塑造。这种句式上的变化,既强调了重点,突出了形象,又带来了节奏上的轻重变化,读来更富节奏感,表现了作者娴熟精湛的技巧。
4、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5、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情(3分),对从古至今延绵不断的战争的厌倦,对和平的渴望(3分)。
6、骍(xing):赤色。
7、翻译: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卫青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8、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
9、首二句写游牧民族生活中伟大画面。三四写征戍军人在冰天雪地中度着漫长岁月。两相对照,使人生南来军士不及北地牛马之感。又可知当时政府乏安边之策,而边将邀功,每喜生事,以致边地人民日在干戈扰攘之中,戍边士卒永无期满还乡之望。其戕贼民生之责,殆难宽恕。
10、语出唐朝岑参《关人赴安西》。在很小的时候,便想着为国家效命,并不是为了取得官职。
11、这是一个欢乐的盛宴,那场面和意境决不是一两个人在那儿浅斟低酌,借酒浇愁。它那明快的语言、跳动跌宕的节奏所反映出来的情绪是奔放的,狂热的;它展现出的是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这正是盛唐边塞诗的特色。
12、和花香雪九重城,夹路春阴十万营。
13、这是一首七言绝句,笔调苍凉悲壮,虽写满抱怨但却并不消极颓废,表现了盛唐时期人们宽广豁达的胸襟。诗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使诗意的表现更有张力。用语委婉精确,表达思想感情恰到好处。
14、高适,字达夫,一字仲武,唐代大臣、诗人。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有《高常侍集》等传世,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后人将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为“边塞四诗人”。
15、◆孩子,我为什么要教你懂得感恩?(老师、家长讲给孩子听)
16、译文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边关,(互文的修辞手法)至今依然如故,而战争却一直不曾间断,已有无数将士血洒疆场,又有多少战士仍然戍守着边关,不能归来。只要镇守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在,就不会让匈奴的骑兵跨过阴山,侵犯我中原。
17、第三段写士兵的痛苦,实是对汉将更深的谴责。应该看到,这里并不是游离战争进程的泛写,而是处在被围困的险境中的士兵心情的写照。“铁衣远戍辛勤久”以下三联,一句征夫,一句思妇,错综相对,离别之苦,逐步加深。
18、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9、索书号:I2023/6444
20、张仲素(769—819),字绘之,符离(今安徽省宿州市)人。曾任中书舍人,中唐时期边塞诗人,长于绝句。注释:三戍:指多次戍守;辽:指辽河,在今辽宁省境内。
1、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2、如果有知道答案的小伙伴可以把答案写在评论区,格式为姓名+学院+班级+学号。此次活动前5名小伙伴会按照《第二课堂学分制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给予加分!
3、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据统计,唐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其中有些宏伟的篇章不但是华夏文学的宝贵财富,而且极具历史意义。
4、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5、首二句先将边塞荒寒夜景写出,在此时此际忽闻何处胡笳声,引起征人万里离乡之感,故尽望乡也。
6、古从军行李颀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葡萄入汉家。
7、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8、自有卢龙塞②,烟尘飞至今。
9、A.诗歌的首联和颈联渲染了边塞寒冷凄凉的氛围,描述了边塞生活的单调乏味。
10、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 上一篇:95句边塞诗五言诗(精选边塞诗五言绝句20字)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8511℃排比句例子大全【文案整理39句】
- 2313℃千里送鹅毛打三个数字【文案整理45句】
- 1698℃春娇与志明歌词含义【文案整理40句】
- 1432℃描写雨下得很大的句子【文案整理106句】
- 1032℃从此再无母亲【文案整理24句】
- 957℃龙的成语吉祥语【文案整理42句】
- 813℃曾国藩家训全文及翻译【文案整理19句】
- 805℃排比句构成与表达效果【文案整理40句】
- 794℃赞美老师的句子夸张句【文案整理33句】
- 761℃罗曼罗兰名言名句发现美的眼睛【文案整理61句】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