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的伤感说说大全-qq说说控网

热搜词:伤感的说说 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 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人生感悟说说

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88句古代表示河流的词有哪些(精选古汉语表示河流的字)

admin 2024-01-20 09:25:29 文案短句

一、古代表示河流的词

1、如:北方的嫩江、鸭绿江、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南方有象浏阳河之类的河),这些河流在北方被称为“江”,而这些“江”的共同之处在于长度、流量、流域,规模上是较大的,所以除了地域对河流命名的习惯外,人们通常会把一些小的河流称为“河”,而对于大一点的“河”人们习惯上称之为“江。

2、亲族,姻戚。礼记坊记:“睦於父母之~。”旧有“父~”、“母~”、“妻~”等名。

3、译文: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4、黄帝集团是西部势力集团,黄帝伐蚩尤之师是自河南中部以西地区集结出发,向东先进入作为东夷地盘的鲁西豫东地区,然后横渡鲁西五湖一线,进入山东腹地,直至海边止步。蚩尤冢祠均在今鲁西地区(阳谷县、巨野县)。

5、乐曲的末章。论语泰伯:“关雎之~。”辞赋的结束语也叫~。楚辞哀郢:“~曰……”。

6、副词。再,又。左传僖公五年:“晋侯~假道於虞以伐虢。”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乃驰,~斩汉一都尉。”又淮阴侯列传:“水上军开入之,~疾战。”注意:在这种意义上,古代说“复”,不说“再”。

7、疆界。诗经周颂思文:“无此疆尔~。”这个意义后来写作“界”。引申为居中,在中间。左传襄公九年:“~居二大国之间。”战国策赵策三:“胜请为绍~而见之於将军。”现代汉语有双音词“媒~”,“~绍”。又特指居宾主之间作传言人(有时是代言)。礼记檀弓下:“子服惠伯为~。”

8、追赶,追捕,追回来。尚书费誓:“臣妾逋逃,无敢越~。”(越逐:指越过军垒去追捕。)易经睽(kuí)卦:“丧马勿~。”汉书蒯通传:“秦失其鹿,天下共~之。”用於抽象意义,表示追求。韩非子难一:“以有尽~无已。”

9、向往,奔向。隋书史祥传:“身在边隅,情~魏阙。”(魏阙:也叫象魏。皇帝所居的宫阙。)

10、布偶剧剧照的第一幅图展现了现代戏剧艺术家对蛇妖提阿玛特和阿普苏进行的外形人格化。

11、从最后的演化结果考虑,可以把提阿玛特的故事简化为公式“河——蛇——妖——魔”。因为“妖”实际上已经包含了人格化转变,神话中的妖本身就是通人性的。妖和生物的区别不仅在于其具有超自然的法力,还在于它们能够像人类那样思维和行为。

12、国际河流(guójìhéliú):流经国界或流贯两个和两个以上国家的河流。多瑙河、尼罗河和湄公河等都是著名的国际河流。

13、按照水利部编纂的国家行业标准《中国河流代码》的定义,河流是指“陆地表面宣泄水流的通道,是江、河、川、溪的总称。”按照这个定义,“江与河”都是河流的名称,在使用上并无概念定义上的区别,这是从水利角度出发;从历史文化的角度考察,“江”与“河”多少有一些不同之处。

14、海河两岸(hǎihéliǎngàn):海河是天津的母亲河,是天津独特的、具有标志性的宝贵资源。

15、龙在外形上不再有人类的痕迹,但内涵人格化的痕迹永远保存下来,例如龙居住在建筑物(龙宫)里,人类可以和龙进行交流(祈雨仪式)。龙的有些称谓如“龙王爷”也是内涵人格化的痕迹。

16、不过,诗词中的“河江”(或“江河”)常常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并不一定特指黄河长江,而是泛指大地上所有能通海的比较大的河流。

17、平声,读chéng。动词。驾车,乘车。左传僖公四年:“与屈完~而观之。”论语卫灵公:“~殷之辂。”(辂lù:车之一种。)引申为乘船。诗经邶风二子乘舟:“二子~舟,泛泛其景。”又引申为凭藉,趁着。孟子公孙上:“虽有智慧,不如~势。”史记淮阴侯列传:“此~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

18、译文:滚滚长江向东流,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

19、整齐,有秩序。跟“乱”相对。左传僖公三十年:“以乱易~,不武。”又动词。整顿。左传宣公十二年:“子姑~军而经武乎!”

20、翻转,颠倒。诗经周南关雎:“辗转~侧。”孟子公孙丑上:“以齐王,由~手也。”引申为相反,对立。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是。”又为反而,反倒。诗经邶风谷风:“~以我为雠。”

二、古汉语表示河流的字

1、[辨]反,复。在“回来”这个意义上,这两个字是同义词,没有什么差别。但“反”用得更广泛些。

2、(一泻百里):形容江河水势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同“一圌泻圌千圌里”。

3、言语谓访请召报告谏讨反复舍次如驰骤侵袭奔亡逐及执免享荐圆虞克堪有无

4、(星奔川鹜):像流星尽驰,如江河涌流。形容迅疾。

5、人类不甘心被河神这种象征自然力量的超自然虚构生物掌握自己的命运,希望自己可以和它(们)进行对话,使它们减少对人类的伤害,进而获得风调雨顺的自然环境。于是对这些超自然虚构生物进行了“拟人化”(人格化)。人们希望这些虚构生物能够通人性,具备和人类一样的理性和情感,进而使自己能够和它们进行交流,以满足自己的意愿,例如通过祈雨终止干旱天气,等等。

6、谈中外古今人事,扬大众历史正气。

7、(注:本文配图源于南宋马远的《水图》)

8、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中已经有了“河”字,但是没有“江”字,“江”字要到金文时代才出现,这说明“河”的历史要比“江”要早。

9、山西古代河流有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昕水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等8条。汾河是省内最大河流,源于管涔山脚下的雷鸣寺,长710公里,纵贯省内中部,至万荣县庙前村附近汇入黄河,流域面积万平方公里,是省内主要农业地带。

10、海古代叫溟,江指的是长江,河指的是黄河。庄子《逍遥游》里面有北溟有鱼 就是指的北海。在古代河都叫水,如汉江叫汉水,淮河叫淮水。河水指的是黄河,简称河,江水是长江,简称江。”江”的最初本义是指:长江。“河”是指黄河。江河的区别可从两个角度来看:

11、乘人不备而进攻。左传隐公元年:“缮甲兵,具卒乘,将~郑。”又僖公三十二年:“劳师以~远。”[辨]侵,袭,伐。左传庄公二十九年:“凡师有钟鼓曰伐,无曰侵,轻曰袭。”“伐”是正式的战争,所以有钟鼓,而且进攻的国家总要找一些“声讨”的理由,如“包茅不入”、“无礼”、“贰於楚”等(参看第六单元“伐”字条)。“侵”就不需要任何理由,只是“不宣而战”。“侵”与“伐”是不同的,所以左传僖公四年说:“侵蔡,遂伐楚。”“袭”比“侵”更富於秘密性质,只是偷偷地进攻,所以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说:“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12、进攻,特指没有钟鼓的进攻。左传僖公四年:“齐侯以诸侯之师~蔡。”引申为冒犯。国语楚语下:“无相~渎。”又为侵夺,欺凌。孟子梁惠王下:“狄人~之。”史记游侠列传序:“豪暴~凌孤弱。”

13、军行三十里为一舍。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其辟(避)君三~。”又二十五年:“退一~而原降。”(原:周邑。)

14、女儿。荀子成相:“妻以二~,任以事。”杜甫赠卫八处士诗:“昔别君未婚,儿~忽成行。”

15、拜访(后起义)。孟浩然《访袁拾遗不遇》诗:“洛阳~才子,江岭作流人。”(江岭:江西庾岭。)引申为探寻[古迹,名胜]。王勃滕王阁序:“~风景於崇阿。”苏轼石钟山记:“至唐李渤始~其遗踪。”

16、北方(东北地区除外)有江吗?

17、逃亡[到外国]。左传庄公八年:“[鲍叔牙]奉公子小白出~莒。”(莒jǔ:国名。)又僖公四年:“重耳~蒲,夷吾~屈。”(重耳,夷吾:都是晋献公的儿子。蒲,屈:都是地名。)引申为逃走[到某地]。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得间~真州。”(得间jiàn:找机会。)

18、整个过程归纳起来就是:

19、海在古人的认识里,类似于海的大湖也叫做“海”,如:“里海”、“青海”、“洱海”之类称名传承至今.“海”的意思是广大,因此,它又可以指称具有“大”或“多”的意义特征。

20、译文: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三、古代表示河流的词有哪些

1、研究。论语宪问:“世叔~论之。”(讨:研究。论:评论。)引申为治理。左传宣公十二年:“其君无日不~国人而训之。”

2、死。跟“存”相对。论语雍也:“~之!命矣夫!”

3、钱塘江流域是中国“江”最密集的地方

4、(襟江带湖):襟:衣襟;带:衣带。形容江河湖泊之间相互萦绕交错,如同衣襟和衣带一样。

5、那还有比岛大的吗?有,还有能住许多人的大岛呢,叫什么呀?那就叫洲吧,亚洲、欧洲,好不好?

6、愤怒的提阿玛特变成了一个魔鬼

7、波澜壮阔(bōlánzhuàngkuò)

8、人类的生存需要水,因此河流周边是人类首选的居住地。但河流常会泛滥成灾,不仅淹没人类的家园,还会夺人性命。河流弯曲蜿蜒,又和龙的形象相吻合。

9、意料。左传僖公四年:“不~君之涉吾地也。”〔不虞〕意料不到的事。(多指坏的。)诗经大雅抑:“用戒不~。”(戒:警戒,戒备。)

10、夫之母。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伯石始生,子容之母走谒诸~。”(伯石刚生下来的时候,子容的母亲跑去告诉她的婆婆。诸:“之於”的合音。)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按:公婆并称时,则称“舅~”。也称“~嫜”。)

11、译文: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12、古人认为万物有灵,日耳曼人认为河流的化身是女神,古罗马人认为河流的化身是男神。所以德国绝大部分河流是阴性,只有少数西部南部河流是阳性。

13、父之姊妹。诗经邶风泉水:“问我诸~。”

14、旁证:美索不达米亚神话中的提阿玛特(Tiamat)故事。

15、战胜,攻破。左传隐公元年:“郑伯~段于鄢。”又僖公四年:“以此攻城,何城不~?”引申为克服。论语颜渊:“~己复礼为仁。”(依朱熹说:克,胜;己,身之私欲。克己,等於说克服自己的私欲。)

16、(一圌泻圌千圌里):泻:水往下直注。形容江河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也比喻文笔或乐曲气势奔放。也形容价格猛跌不止。

17、我们今天习惯说的“黄河”一词最早出现在东汉班固所著《汉书·地理志》中,当时黄河的泥沙含量已经比较高,河水呈现出明显的黄色,故名。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但是毋庸讳言,历史上黄河多次改道、决口,侵夺其他河流入海,也给人民生产、生活带来很大灾难。据黄河水利委员会统计,从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的2540年间,黄河下游决口1590次,改道26次,重大改道7次,几乎是在华北平原和黄淮平原间滚来滚去,两大平原之间的滹沱河、漳河、济水、漯河、大汶河、淮河都曾被黄河侵夺过河道,尤其是宋代黄河夺淮入海,造成淮河水无处倾泻,危害附近百姓近千年,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得以彻底解决。

18、名词词头。尚书皋陶谟:“何迁乎~苗。”又:“亮采~邦。”又用於有些形容词前。诗经邶风击鼓:“不我以归,忧心~忡。”[有司]掌管某方面事物的官吏。史记廉颇兰相如列传:“召~司案图。”

19、重叠。楚辞怀沙:“重仁~义兮。”引申为重复,因袭,沿用。史记秦始皇本纪:“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后汉书宦者传论:“汉兴,仍~秦制。”又为继承[封爵,职位]。三国志魏志武帝纪:“汉高祖之起,曹参以功封平阳侯,世~爵土。”

20、德国超过100千米长度的河流有72条,只有8条是阳性的,它们是:derRhein,derMain,derInn,derNeckar,derLech,derKocher,derRegenundderRhin。

四、古代形容河流

1、因此,前述“对河流形成敬畏”、“把河流生物化为巨蛇”这两个阶段都得到旁证。

2、译文:寺庙的四周都是水,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3、第四个成语,一匹狼,却穿的非常端庄整洁,就像一个正人君子。靠着外表来掩盖自己那邪恶的内心。现在的我们,用“衣冠禽兽”这个词形容什么样的人呢?我想大家都应该很清楚,就是那些徒有人的外表,却品德败坏禽兽不如的人们。但是在古代原本想要表达的意思并不是骂人,相反,被人用这样的话来形容还是一件荣耀的事情。当时在明朝是表示明代官员的服饰,不同的官位衣服上的动物是不一样的,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具体了解一下。

4、与。用为连词。左传隐公元年:“生庄公~共叔段。”又用为介词。左传僖公四年:“屈完~诸侯盟。”

5、中国的河流中,到底是江多还是河多,笔者依据《中国河流代码》对列入其中的河流进行了一番统计,在剔除内流河(内流河无一以江命名)的情况下,以江命名的河流有283条,以河命名的河流为1648条。由此可见,还是河占据绝对优势。

6、提阿马特故事可以给我们的另一个启发是:神话故事的诞生和内容,是与起源地的地理环境有关的。两河流域存在两条大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这件事情,和当地出现阿普苏和提阿玛特这两只蛇形神话动物养育子女、后来又被子女杀死这一神话故事,绝非巧合。

7、正如其中歌词所说:“江河蔓延文明波”,我国山河大地,的确水网纵横。打开地图,纵览全国,无数大江大河纵贯其中。若是再仔细观察,注意这些水系名称,就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8、译文: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9、甲。特指披甲执兵的人,即甲士。左传宣公二年:“既而与为公~。”用如动词时,表示披甲。左传成公二年:“不~马而驰之。”[~虫]有甲壳的虫。淮南子说山:“~虫之动以固。”

10、“江”字除了单指长江之外,很早就与其他字组成复合词出现。《史记》中并无“黄河”一词,只有“河”表示黄河,其他河流还是称为某水,但《史记》中除了“江”指长江之外,还出现了“九江、浙江、乌江”等词语。

11、随着人类的发展,人类对河流的认识水平和掌控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河流对人类的威胁不再像最早期那样完全无法抵御,相反,随着人口的增长,河流对于人类的生存、生活和发展显得越来越重要,于是本来反映人类对河流“敬”和“畏”两方面的龙,恶的一面逐渐失去现实存在意义,而其神圣的一面保留下来,龙成为“强大”、“吉祥”等概念的象征。龙被中国皇室拿去作为自己的象征之后,更是只强调龙神圣的一面,于是中国的龙发展成今天这样的“正面角色”。龙有时虽然也以“反面角色”登场,例如被哪吒痛打,但那很偶然,难得一见。

12、要不然,水深的咱就叫湖?好,太湖、洪湖;浅的就叫荡和淀吧?好,都好,芦苇荡、白洋淀;那圆的呢?干脆叫塘吧;方的呢?叫池。好。

13、跬、仞、舍和寻。古代度量单位即古代的容量、长度或者重量单位等。常见容量单位有石、豆和斛;常见重量单位有石、钧;常见长度单位有:跬、仞、舍和寻。跬:长度单位,半步为跬。仞:长度单位,古代以七尺或者八尺为一仞。舍:长度单位,古代行军时以三十里为一舍。寻: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古代容量单位:石:古代的容量或者重量单位。十斗为一石,一百二十斤为一石。豆:容量单位。斛:容量单位,五斗为一斛。钧: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

14、传授知识技术的人,老师。跟“弟子”相对。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於~。”“师”又用如动词。司马迁报任安书:“若望仆不相~。”(望:怨。仆:自谦之称。)韩愈师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

15、现代社会的艺术家为美索不达米亚古人“补做”了提阿玛特等的外形人格化工作。

16、动词。回来,回去。左传僖公四年:“昭王南征而不~。”又宣公二年:“宣子未出山而~。”注意:“复”是“往”的反面,所以说“往~”。“复”又与“反”是同义词(都是“回来”),所以说“反~”。“复”与“来”意义也相近,所以又说“来~”。引申为回复,报复。孟子梁惠王上:“有~於王者曰。”又滕文公下:“为匹夫匹妇~雠也。”又为还原。伪古文尚书咸有一德:“伊尹既~政厥辟。”(辟:君。厥辟:他的君。指太甲。)后代有“~辟”,“~位”。

17、揆诸史实,出现这一现象与历史上中国南北分裂、对峙有关。西晋灭亡之后,司马氏一支渡过长江在南方建立了东晋政权,定都长江边上的建康(今天南京),东晋虽然偏安一隅,但是相比于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仍然被周边国家(即古代所称的“四夷”)视为华夏正统,即所谓“衣冠南渡,社稷播迁”。东晋灭亡之后,169年间南北朝对峙,虽然最后是脱胎于北周的隋朝统一了全国,但是南方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都一直保持着相对领先的优势。

18、(江湖满地):到处都是江河湖泊。形容水域分布广泛。

19、属於二主,事二主。左传隐公元年:“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于己。”引申为不专一。跟“壹”相对。伪古文尚书大禹谟:“任贤勿~,去邪勿疑。”又为离异,生二心。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子盍蚤自~焉。”(蚤:通“早”。)

20、动词。筑堤防水。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然犹~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引申为提防,防备。古诗君子行:“君子~未然,不处嫌疑间。”

五、河流的古语

1、最后一个成语,就比较简单,一个脆字转变成为一个胺字,从里面的危变成了安字。不就是转危为安嘛。意思是由危险转为平安(多指局势或病情)。指逢凶化吉。

2、灭亡。跟“存”相对。左传僖公三十年:“然郑~,子亦有不利焉。”战国策魏策四:“且秦灭韩~魏。”

3、水:比较大的河流,如现代的汉江、淮河等等。

4、[辨]追,逐。二字一般用起来没有分别。试比较左传桓公六年:“请追楚师”与庄公十年:“遂逐齐师”。但是,“放逐”的意义不能说成“追”。而“挽回”的意义又只能说成“追”(论语微子:“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不能说成“逐”。

5、黄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脉,历史上人们对黄河源头的认识有一个过程。黄河上源的星宿海由扎陵湖、鄂陵湖等数量众多的水泊和海子组成,在阳光照耀下星宿海的无数湖沼光彩夺目,如同孔雀开屏,十分美丽壮观,因而当地的藏族居民把这一段黄河称作“玛曲”,即“孔雀河”的意思。

6、(江河日下):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圌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

7、(组队对抗惰性,一起坚持学习)

8、(百川之主):百川:江河。所有江河最终都流归大海,用以称大海。

搜索
说说分类
说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