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的伤感说说大全-qq说说控网

热搜词:伤感的说说 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 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人生感悟说说

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94句岳麓山爱晚亭联佚名(精选岳麓爱晚亭的诗)

admin 2024-01-21 10:10:09 文案短句

一、岳麓书院爱晚亭诗词

1、(银装素裹。蒋志舟摄)

2、文字校对:海风在吹君子兰

3、爱晚亭占地面积50平方米,边长23米,台基高0.4米,通高12米。内金柱圆木丹漆,外檐柱四根,由整条方形花岗石加工而成。亭顶重檐四披,攒尖宝顶,四翼角边远伸高翘,覆以绿色琉璃筒瓦。

4、今天人们看到的是一座富有灵性的爱晚亭,然而,这座古亭可以说是饱经了磨难。过去,爱晚亭这儿满目疮痍,罗典专门花大气力进行了修整,疏浚水道,移花栽木,才使爱晚亭焕发出勃勃生机。大家在亭柱上看到的这副对联就是罗典所题的“山径晚红舒,五百夭桃新种得;峡山深翠滴,一双驯鹤待笼来。”表现的就是当年爱晚亭的风姿。但以后爱晚亭几经沧桑,屡毁屡修,屡修屡毁,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得到全面的修复。1952年,湖南大学拨专款重修爱晚亭,当时的湖南大学校长李达还专门函请毛主席题写亭名,现在亭棂上的红底镏金的“爱晚亭”匾额便是主席亲笔题写的。亭内悬挂的《沁园春•长沙》诗词匾,也是主席手迹,笔走龙蛇,更使古亭流光溢彩。爱晚亭现已成为古城长沙的标志。

5、纳于大麓楚多材,曾向名山负籍来。落落友朋游古寺,荧荧灯火坐书斋。亭贪秋色酣红叶,峰瞰春江泛绿醅。五十余年弹指过,老挥椽笔压苍苔。

6、爱晚亭是杜牧的七言绝句《山行》里的景物。

7、亭前石柱上刻有程颂万所撰的对联:“山径晚红舒,五百夭桃新种得;峡云深翠滴,一双驯鹤待笼来”。

8、最重要的是爱晚亭的古趣。围绕着爱晚亭有许多趣闻轶事。前面提到的罗典趣改亭名的故事便是一例,当然那只是传说,但毛主席当年曾频频登临此地却是千真万确的事情。毛泽东同志从1913年到1923年间,在长沙学习、工作了10年。在10年的生活中,青年毛泽东曾多次携挚友蔡和森、罗学瓒、张昆弟等人畅游湘江,攀上岳麓山,就在这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一方面锻炼了身体,另一方面探究了真理,同时还增进了彼此的友谊,真可谓一举三得。

9、行至中途但见一顷秀湖竟然藏在山间。秀丽青山倒映,云翳投湖,碧水蓝天共一色。红的睡莲开得娇羞,数只鸭子在水中悠闲地划着水,时而扑腾几下,水便哗啦哗啦地响起。对面一条长长的廊桥跨过湖面,游人或行走,或倚栏杆,或坐于亭下。站在湖畔长廊望对面,蒿草摇曳,波光粼粼,水鸭悠游,四面绿山环绕旖旎。真是美得让人心醉啊!

10、亭名“爱晚”是诗人袁牧改的。据说:袁牧访罗典(时任岳麓书院山长),罗轻其为人,不予接见。听说袁牧认为亭名“红叶”太俗,不若取“停车坐爱枫林晚”诗意改作“爱晚”,遂改。

11、再谈古意。中国古建筑都很注重风水,也就是譬究阴阳五行,这在爱晚亭上也有体现。爱晚亭背靠岳麓山主峰碧虚峰,左右各有一条山脊蜿蜒而下,前则遥望滔滔湘水。这种地势正符合我国古代传统的“左青龙,右白虎,后玄武,前朱雀”的布局。而且这儿三面环山,林木茂盛,属木;小溪盘绕,“半庙方塘”,属水;亭子坐西面东,尽得朝晖,属火;亭子高踞土丘之上,奇石横陈,属土。“金木水火土”五行中只缺“金”了,于是亭子涂以丹漆,便五行齐备,大吉大利了。

12、对于爱晚亭,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它——古。爱晚亭既有古形,又具古意,兼擅古趣。

13、爱晚亭位于中国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岳麓山清风峡,是中国四大名亭之为岳麓山风景名胜区重要观光点。2013年国务院将其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1792年,名字来源于杜牧的《山行》。与陶然亭、湖心亭、醉翁亭并称中国四大名亭,是革命活动胜地。亭形为重檐八柱,琉璃碧瓦,亭角飞翘,自远处观之似凌空欲飞状。内为丹漆园柱,外檐四石柱为花岗岩,亭中彩绘藻井,东西两面亭棂悬以红底鎏金“爱晚亭”,是由当时的湖南大学校长李达专函请毛泽东所书手迹而制。

14、杜牧的这首诗虽然不是描写岳麓山爱晚亭的,但岳麓山畔爱晚亭侧的枫叶流丹,无疑是杜诗咏景的最好写照。因此,亭因诗名,诗因亭传,成为继宋代安徽滁州醉翁亭、明代杭州西湖湖心亭和清代北京陶然亭之后的“全国四大名亭”之一。

15、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於二月花爱晚亭:爱晚亭位于岳麓书院后青枫峡的小山上,八柱重檐,顶部覆盖绿色琉璃瓦,攒尖宝顶,内柱为红色木柱,外柱为花岗石方柱,天花彩绘藻井,蔚为壮观。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一七九二年)山长罗典所建。原名“红叶亭”,又名“爱枫亭”。后经清代诗人袁枚建议,湖广总督毕沅据唐代诗人杜牧《山行》而改名为爱晚亭,取“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之诗意

16、另外,爱晚亭还是一座饱经磨难的亭子。过去,爱晚亭这儿满目疮痍,罗典建筑爱晚亭的时候是花大气力进行了修整的,他疏浚水道,移花栽木,才使爱晚亭焕发出勃勃生机。

17、红枫如火,唐代诗人刘禹锡早就说过“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了,杜牧也早就说过“霜叶红于二月花”。

18、学有因革,通变为雄,试忖度朱张意气毛蔡风神。

19、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20、图文编辑:诗若雨蝶倒影尤尤春燕慧儿馨雨

二、岳麓爱晚亭的诗

1、峡云深翠滴,一双驯鹤待笼来。

2、亭顶重檐四披,攒尖宝顶,四翼角边远伸高翘,覆以绿色琉璃筒瓦。爱晚亭八柱支撑,分上下两层,亭角翘首相望。爱晚亭亭台东西两面的亭棂悬有“爱晚亭”金字红匾。

3、眼前一片翠竹园掩在庭院中,游客们在那里游赏着。当年徐志摩飞机失事后,听闻噩讯后的林徽因住进了岳麓书院。每当夜晚来临时,她一个人穿梭在回字长廊间,月色空濛,她孤独地站立在幽篁里,仰望星月,那时候她心中巨大的对于故人逝去的悲痛说与谁听?她的对于祖国前途的忧虑和悲愤说与谁听?可她终究不是只顾念一般小儿女情怀的女子,她和当时心怀家国的知识分子们在风雨飘摇中,一起承担起了知识救国的历史使命。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罪恶的全面侵华战争,北平沦陷后,她作为北京大学的其中一员,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的教授们一起冲过敌人的炮火硝烟,将中国的文化教育血脉南迁到了长沙岳麓山脚下,组建了长沙临时大学。

4、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杜牧《山行》(今译)停下车来,是因为爱赏枫林晚景,那经霜的枫叶竟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火红。(赏析)此诗写山中所见秋景,这最后两句尤为优美。所以黄生《唐诗摘钞》说“诗中有画”,是一幅《秋山旅行图》。诗中“坐”字作因为解,并非坐下之意。“霜叶红于二月花”,前人赞为“真名句”,因为它申足前意,将一片枫林秋景展现在我们面前。你看,在秋阳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尽染,灿若朝霞,艳如去锦,岂不比二月春花还要美丽!透过这片红色,使人看到了秋天具有春天一亲的魅力,能不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原作)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5、联中“山径”,“峡云”切地切景,“晚红”、“深翠”达意应时,“舒”、“滴”生动传神,均富于画意诗情,意象炎欠动。500夭桃是个概数,自宋代开山后,由朱熹“道南正脉”为理学朝宗,其中所植夭桃何止500。

6、钱南园先生九日岳麓山诗雨歇江平政亦闲,相寻故事一登山,红萸黄菊有深味,碧涧丹崖俱净颜,北海碑看落照里,南轩座接清风间,归欤且住穷幽兴,细数林鸦几队还。

7、爱晚亭,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岳麓山清风峡中,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为清代岳麓书院山长罗典创建,原名红叶亭,后由湖广总督毕沅,据“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更名爱晚亭。

8、后来,罗典的门生欧阳厚均当山长,又题了一副对联:

9、爱晚亭建于清代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是当时的岳麓书院山长罗典主持建造的,并取名“红叶亭”。每到深秋时节,岳麓山畔层林尽染,山巅峡谷之间枫叶似火,人游其间不自觉地常常要吟诵唐代诗人杜牧所写《山行》:

10、我仿佛看见一位青年人在文革期间,在当时极度压抑而绝望的心境下,他偶尔爬上了岳麓山。他懵懵懂懂地撞开了一扇门,顿时觉得一股清气回荡,他站在那里,与先哲们进行了一番来自灵魂的对话。这个青年人便是余秋雨,他突然于胸腔间升腾起一股无穷的力量,远方似乎有人在指引着前路。

11、这副改后的对联描绘了山径向晚、新桃成林、桃花盛开,红艳的花色与晚霞相互辉映,以及清风峡内云烟缭绕、翠色欲滴、驯鹤待归、人鹤相期的美好、宁静、闲适、祥和的景象。

12、作者:海风在吹,真名:戴会勤。九省通衢湖北武汉人,喜爱古诗词、文学,平日喜欢随心随意写写诗词散文游记。喜欢健身、旅行、文字,奉行凡事随心随性率性。

13、为岳麓书院院长罗典创建,原名红叶亭,后改名爱晚亭。

14、置身在这里,脑海里浮现出一幕幕。毛泽东当时也曾在这里就读,书院还保留着原来的样子。一间小小的卧室,一张简陋的床,还一如当年的模样陈设着。年轻的毛先生曾经来到这里寻求革命的真理。

15、爱晚亭,是一座流传千古的亭子,是中国“四大名亭”之一。千年来,爱晚亭是一直是长沙城的重要标志。那么,与之朝夕相伴的岳麓人,你真的了解它吗??

16、晨风邮箱:894127312@qq.com

17、码字不易,且赞且珍惜!

18、今天大家看到的是一座富有灵性的爱晚亭,然而,这座古亭可以说是饱经了磨难。过去,爱晚亭这儿满目疮痍,罗典专门花大气力进行了修整,疏浚水道,移花栽木,才使爱晚亭焕发出勃勃生机。大家在亭柱上看到的这副对联就是罗典所题的“山径晚红舒,五百夭桃新种得;峡山深翠滴,一双驯鹤待笼来。”表现的就是当年爱晚亭的风姿。但以后爱晚亭几经沧桑,屡毁屡修,屡修屡毁,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得到全面的修复。1952年,湖南大学拨专款重修爱晚亭,当时的湖南大学校长李达还专门函请毛主席题写亭名,现在亭棂上的红底镏金的“爱晚亭”匾额便是主席亲笔题写的。亭内悬挂的《沁园春•长沙》诗词匾,也是主席手迹,笔走龙蛇,更使古亭流光溢彩。爱晚亭现已成为古城长沙的标志。

19、1983年,爱晚亭被湖南省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清代学者秦瀛有题爱晚亭联云:

三、岳麓山爱晚亭联佚名

1、在岳麓山的清溪茂林之间,隐藏着一座雅致的千年庭院,青舍密密,屋宇麻麻,大门前悬挂有一副楹联,上曰“惟楚有才,于斯为盛”。这就是北宋开宝九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正式创立的岳麓书院。这块令湖南人骄傲了几百年的金字文化招牌绝非浪得虚名。清朝以来,书院培养了17000余名学生,其中如陶澍、魏源、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唐才常、沈荩、杨昌济、程潜等,个个都是一等一的杰出人物。

2、我穿过路边的牡丹花丛,越过亭前的嶙峋怪石,来到了亭前,只见亭子丹柱碧瓦,白玉护栏,彩绘藻井,古朴典雅。亭柱上有一联:“山径晚红舒,五百天桃新种得;峡云深翠滴,一双驯鹤待笼来。”亭内悬挂着主席写的《沁园春·长沙》词。依亭而望,四周山峦起伏,拥苍叠翠,背后碧虚峰林木茂盛,难怪当年毛老人家常常登临此地“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这里的确是一处登临送目,抒发情怀的好地方。只可惜我来得早了一点,没能目睹“万山红遍”的壮丽秋色,但也想留点文字,以为纪念:

3、出品:文化建设与品牌传播中心

4、幽寻极幽壑,春望陟春台。云光栖断树,灵影入江杯。古藤依格上,野径约山隈。落蕊翻风去,流莺满树来。兴阑笋御动,归路起浮埃。

5、为了美化爱晚亭周边环境,学校将原建于亭畔的教工宿舍拆除,另建房屋安置,并从和平斋前修一公路直达爱晚亭,又将爱晚亭的溪水按地势修建三座水塘,塘水清澈,与名亭相映照,且以水管引至校内,为当时数千师生的饮用水。

6、您好,现在马王推汉墓闭馆好几年了在重建,看不到,预计在2016年才能建好,建议你去岳麓书院走走!

7、我对岳麓书院早已向往已久,在心目中我无数次地想象着:岳麓书院,这座千年学府,究竟是怎样的一番模样呢?于是,在2018年5月1日劳动节放假期间,我与长沙的友人,欣然登上了岳麓山,去膜拜了心中的这块圣地。

8、程颂万并记。张南轩先生青枫峡诗“扶疏古木矗危梯,开始如今几摄提?还有石桥容客坐,仰有兰若与云齐;风生阴壑方鸣籁,日烈尘寰正望霓。从此上山君努力,瘦藤今日得同携。

9、诗中“一亭幽绝费平章”,开篇即点明题目并领起全篇。“一亭”照应题目中之“爱晚亭”,“幽绝”为爱晚亭及其周围的景色定位,恰到好处,一字不移,“平章”者,即品评也,虽然对绝佳的风物不易评说,但全诗却都是作者诗化的评论品赏。

10、交通:从长沙火车站(北坪)坐158路/136路公交车到世界之窗站下,步行约800米。或者在长沙火车站坐地铁2号线到达溁湾镇站下,步行至橘子洲大桥西换乘132路,经过5站,到达桃子湖站。也可以从长沙火车站坐旅1号公交车到湖南大学下。

11、继续前行便来到了书院的二门。二门为五间单檐悬山式建筑,有些像南京总统府的议事堂。门上方有“名山檀席”匾,左右联为:“纳于大麓,藏之名山”,读了让人感到十分大气,与这千年书院十分相符。看来历代山长都十分注意整个书院的建筑风格,建筑要与书院本身的教育寓意相结合,将人生哲理、儒教家训、传统美德与这里的一砖一石、一草一木、匾额楹联相结合,寓意深刻。

12、再来谈谈它的古意。我国古建筑都很注重风水,也就是譬究阴阳五行,这在爱晚亭上也有体现。

13、万壑风来雨乍晴,登高一览最忪惺。西南云气开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我发实从近年白。此山犹似旧时青。读书充友今何在,古木秋深爱晚亭。

14、再加上爱晚亭的丹柱、碧瓦、白玉护栏和彩绘藻井,无一不反应这座百年名亭的古朴之美。

15、宣统三年(1911年)秋,湖南学监程颂万先生主持修复时,把罗典所撰写的对联刻在亭柱上,“山径晚红舒,五百夭桃新种得;峡云深翠滴,一双驯鹤待笼来”。这次修复爱晚亭之事还刻在石碑上记载下来。

16、晚景自堪嗟,落日余晖,凭添枫叶三分艳;

17、爱晚亭是一座典型的我国古典园林式亭子,它按重檐四披攒尖顶建造,重檐即两套顶,这使得整个亭子显十分有气势和稳重。四披即采用4条斜边,向中心凝聚成一点而形成的顶棚结构就叫做“攒尖顶了”。

18、爱晚亭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即公园1792年。创建者是当时的岳麓书院山长、大学者罗典。过去,清风峡遍布古枫,每到深秋,满峡火红,故而亭子原名“红叶亭”亦名“爱枫亭”。提起今名“爱晚亭”,人们会联想到唐朝诗人杜牧那首著名的《山行》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9、出自《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诗。

20、攒尖顶使得整个亭子有一种向心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也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重“中庸”、重“立身”、重“大一统”等儒家思想的体现,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

四、只去岳麓书院和爱晚亭用不用上山

1、毛泽东求学长沙时,经常与蔡和森、萧子升、罗学瓒等友人到此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后因年久失修,梁柱欹斜,行将倾圮。

2、龙门对:对联与书法的完美结合

3、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

4、非常感谢各位老师和群友、所有爱好文字朋友们的支持和鼓励。

5、在这暮春时节,天气已是颇为燥热,身上、额鬓开始出汗。偏偏在这个时候一阵山风吹来,哇,那感觉如伏天里掬了一捧泉水那般清洌。

6、赫曦台为江南式戏台。“千年学府”匾额悬于台上,台中有朱熹、张拭、王守仁和毛泽东的诗屏。联语通俗口语化,写出了对岳麓书院的美好前景的盼望。

7、给人印象深刻的还有乾隆年间山长罗典所题的一副对联:“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把书院的地理位置和继承孔孟之学的思想表达得恰到好处。只是这二门后也挂有一匾,上书“潇湘槐市”。“潇湘”可以理解,但这“槐市”指的是什么就令我有些不解了。正巧一导游学校的教师带着学生到此实习,我便趋前求教,得知这“槐市”是说汉代时长安城北有一片槐树林,京城的学生们常常在那里聚会,故称“槐市”。我顿悟,原来是说岳麓书院人才济济,如汉代长安之槐树林中学子相聚一般。

8、爱晚亭,从现代的美学观点来看,不仅是旅游景点或者一个简单的建筑,而是一种文化的印记。爱晚亭上有许多壁画、对联、诗赋等,后人正是因为爱晚亭里面蕴含了文化因素才会想到去游玩、参观,而并不是为了休息而去。

9、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0、夕阳虽好近黄昏,白日依山,莫若晨曦出海;

11、爱晚亭前的池塘边有桃树数株,诗人以“斗”来形容春来时盛开的桃花。

12、爱晚亭与陶然亭、湖心亭、醉翁亭并称中国四大名亭,也是革命活动胜地,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亭形为重檐八柱,琉璃碧瓦,亭角飞翘,自远处观之似凌空欲飞状。

13、麓山景色已初冬,三度登临意趣浓。最喜长风驱晓雾,瞳龙红日满高峰。

14、爱晚亭是毛泽东早期革命活动的场所。20世纪初期,青年毛泽东离开故乡韶山,在长沙省立第一师范求学,常与同学蔡和森、罗学瓒、张昆弟等人携游爱晚亭。

15、无情对:汉字的无穷妙趣和博大精深

16、古时关于岳麓山的诗有:

17、1983年,爱晚亭被湖南省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爱晚亭所在地岳麓山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13年,爱晚亭入选国务院公布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18、传说归传说,说到景色,爱晚亭倒不愧为岳麓山风景一绝。在这里,春天,山色苍翠;夏天,月明风清;秋天,层林尽染;冬天,白雪皑皑。现在,我们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到这座天下名亭的全貌了。亭子坐西朝东,三面山峦耸翠,四周枫叶如丹,左右溪涧环绕,前后怪石嶙峋,山、树、溪、石各展风流。

19、进入大门是一座舞台式的建筑,正中为台,两侧有台阶可登,上刻“赫曦台”三个字。赫曦台原本是建在岳麓山顶的观日台。当年理学大家朱熹与山长张栻常常晨起爬上山顶去观日出,冲着满天的红霞而欢呼。为纪念这两位前辈,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书院山长罗典在山脚下建了这座赫曦台。

20、在以爱晚亭等为代表的,富有文化内涵的亭里面,是以文化传承吸引游客为基本功能,而不仅仅是装饰风景和供人休息。

五、岳麓书院的爱晚亭名字的由来

1、既然是谈爱晚亭对联,那么肯定要来讲讲程颂万所题的:

2、红雨径中,记侍扶鸠会此地;

3、而且这儿三面环山,林木茂盛,属木。小溪盘绕,半庙方塘,属水。亭子坐西面东,尽得朝晖,属火。亭子高踞土丘之上,奇石横陈,属土。

4、岳麓山虽不高,但却是一座巨大的“自然博物馆”。整个山体全被树林覆盖,自然资源极其丰富。全区植物种类有174科,977种,以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亚热带暖性针叶林为主,部分地区还保存着大片原生性常绿阔叶次生林。古树名木,随处可见,晋罗汉松、唐代银杏、宋元香樟、明清枫栗,都是虬枝苍劲,高耸入云,全国大中城市中有如此丰富的自然植物资源者,实属罕见。据科学考证,长沙市区的氧气消耗量中,五分之一来源于岳麓山,由此可见,岳麓山也可称做是长沙市的“氧气站”。

5、先说古形吧。这是一座典型的中国古典园林式亭子。它按重檐四披攒尖顶建造。重檐即两套顶,这使得亭子气势高亢,雄浑天成;四披即采用四条斜边,这使得亭子端庄稳重,方正敞亮;攒尖顶更使得亭子具有了一种向心的凝聚力。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尤其是理学文化中重“理”,重“立身”,重“大一统”思想的反映。爱晚亭浓缩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如此众多的精华部分,也就难怪人门会络绎不绝地造访了。亭子的檐角呈反凹曲线向上翘起,使得原本厚重下沉的亭子顶反而有了一种活泼、飘逸的感觉。此外,它的丹柱碧瓦,白玉护栏,彩绘藻井,无一不反应这座百年名亭的古朴之美。

6、该亭抗日战争时期被毁,1952年重建,1987年大修。亭形为重檐八柱,琉璃碧瓦,亭角飞翘,自远处观之似凌空欲飞状。内为丹漆园柱,外檐四石柱为花岗岩,亭中彩绘藻井,东西两面亭棂悬以红底鎏金"爱晚亭"额。

7、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8、所谓理学,就是中国的一些著名哲学家、思想家在传统儒学的基础上,广泛吸收了佛家、道家的一些思想,创新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新派儒学。朱熹、张栻便是其中重要的代表人物,他们都反对学生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方法,提倡“经世致用”,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加以灵活应用,回报社会。就如湖南师范大学教授马积高撰写的那副对联:

9、湖南导游群:152376951(暗号:姓名+导游证号)

10、投稿附个人简介,照片(可有可无)。

11、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始建爱晚亭,原名红叶亭。(1)清同治(1862年—1874年)、光绪(1875年—1908年)、宣统(1909年—1912年)年间,爱晚亭均相继进行过修复。(6)

12、讲堂的正面是一巨大屏风式的建筑,上刻有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由当时的著名思想家、理学家张栻撰写的《岳麓书院记》。

13、亭内有一横匾,上刻毛泽东手迹《沁园春·长沙》一词,亭额上中国四大名亭“爱晚亭”三字是1952年湖南大学重修爱晚亭时,毛泽东同志接受校长李达之请,亲笔题写的。

14、石刻前记中提到的罗鸿胪,即罗典,他主讲岳麓书院达27年之久。性喜放鹤。这些诗词,都成为了爱晚亭丰厚的文化底蕴。

搜索
说说分类
说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