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的伤感说说大全-qq说说控网

热搜词:伤感的说说 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 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人生感悟说说

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127句《春江花月夜》的诗(精选关于春江花月夜的诗句古诗有哪些)

admin 2024-01-23 09:58:58 文案短句

一、关于春江花月夜的诗句古诗

1、汀(tīng):水边平地,小洲。

2、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

3、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4、汀(tīng):沙滩。

5、3 床头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李白

6、孔孟之道国学机K4PLUS编号:20

7、2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张九龄

8、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9、元日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除夜(唐)白居易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除夜(唐)曹松残腊即又尽,东风应渐闻。一宵犹几许,两岁欲平分。燎暗倾时斗,春通绽处芬。明朝遥捧酒,先合祝尧君。岁除夜(唐)罗隐官历行将尽,村醪强自倾。厌寒思暖律,畏老惜残更。岁月已如此,寇戎犹未平。儿童不谙事,歌吹待天明。

10、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11、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12、《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诗作。此诗沿用陈隋乐府旧题,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创造了一个深沉、寥廓、宁静的境界。全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通篇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意境空明,想象奇特,语言自然隽永,韵律宛转悠扬,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素有“孤篇盖全唐”之誉。

13、后主荒宫有晓莺,飞来只隔西江水。

14、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自己还不能回家。

15、玉树歌阑海云黑,花庭忽作青芜国。

16、“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

17、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18、流霜:飞霜,古人以为霜和雪一样,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叫流霜。在这里比喻月光皎洁,月色朦胧、流荡,所以不觉得有霜霰飞扬。

19、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沙、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20、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二、关于春江花月夜的诗句古诗有哪些

1、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2、这首乐府诗在唐朝和宋朝并没有被发现,很少有人关注。到了明朝,文人李攀龙无意中发现了这首佳作,便把它传扬了出去,一时间深得人文人墨客的喜爱。近代人们对此诗的评价极高。闻一多先生在《唐诗杂论》中认为,此诗一脱宫廷空洞艳体的诗风,宽容进取,为盛唐雄奇壮美诗风的到来,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3、银瓮香浮仙醴绿,金堤花簇御筵红。

4、人家要的是比较出名的,楼上的这些就是全部抄进去。晕死~~我说下比较出名的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5、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

6、4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苏轼

7、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8、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了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9、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

10、以下“可怜”八句承“何处”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

11、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12、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13、鸾弦代雁曲如语,一醉昏昏天下迷。

14、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15、玉户:形容楼阁华丽,以玉石镶嵌。

16、青枫浦上:青枫浦,地名。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有青枫浦。这里泛指游子所在的地方。暗用《楚辞·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浦上:水边。《九歌·河伯》:“送美人兮南浦。”因而此句隐含离别之意。

1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8、“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是紧承上一句的“只相似”而来的。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一轮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

19、青枫浦:地名,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有青枫浦。这里泛指游子所在的地方。暗用《楚辞·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意,隐含离别之意。

20、据说张若虚毕生最喜欢的女子是唐朝太平公主和武攸暨所生的女儿武艳。当时张若虚已经四五十岁了,是武艳和她的妹妹武丽的诗文老师。武艳正值青春妙龄,被学识丰富的张若虚所吸引,逐渐对他产生了爱慕之情。张若虚自然对正处于芳龄之年,美丽聪慧的武艳也充满了好感。但一个是当朝最有权势的太平公主的女儿,另一个只不过是个穷酸教书匠,年龄上还相差了几十岁,所以他们不可能走到一起。晚年的太平公主变成了一个风流成性的女人,她看上了当时长安城的美男子崔涤,多次传崔涤来公主府做客,但都遭到婉拒。于是她就决定将女儿武艳许配给他,这样他就能见到崔涤了。

三、《春江花月夜》的诗

1、无限路:极言离人相距之远。乘月:趁着月光。

2、释义:写了春江的美景,由此产生的感慨,抒发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

3、《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诗作。此诗沿用陈隋乐府旧题,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创造了一个深沉、寥廓、宁静的境界。

4、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

5、关山犹自隔,攀折赠何因。

6、潇湘:湘江与潇水。碣(jié)石、潇湘:一南一北,暗指路途遥远,相聚无望。

7、无限路:极言离人相距之远。

8、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作者抓住扬州南郊曲江或更南扬子江一带月下夜景中最动人的五种事物:春、江、花、月、夜,更是透着对生活美好的向往,把扬州的景色以文字表达出来。

9、编辑:阿拉山口站融媒体工作室

10、春江花月夜古诗 是由唐代张若虚所作,不是陈叔宝。

11、《春江花月夜》全文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悠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12、整篇诗由景、情、理依次展开,第一部分写了春江的美景。第二部分写了面对江月由此产生的感慨。第三部分写了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

13、《春江花月夜》的长度还算适中,可是为了把自己融入进去,也着实花了我不少功夫。品诗最忌讳的就是读,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进而不同的语调流转,都有极大的可能让诗原本的意境面目全非。人和人之间不是这么容易便能驾驭了彼此的心情,所以我选择抄写。整整一上午,高山流水地沉浮在字里行间,感情毫无预兆地就满溢了出来。

14、这首诗出自唐代的张若虚

15、描写友谊的古诗5首赠汪伦李百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过故人庄作者: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6、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

17、摇情:激荡情思,犹言牵情。

18、谁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舟在漂荡?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19、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20、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四、描写春江花月夜的五首诗

1、讵是沉珠浦,将非濯锦津。

2、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3、1 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泊秦淮》杜牧

4、月轮:指月亮,因为月圆时像车轮,所以称为月轮。

5、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6、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7、不知道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8、月裴徊:指月光偏照闺楼,徘徊不去,令人不胜其相思之苦。

9、明月楼:月夜下的闺楼。这里指闺中思妇。

10、这几句诗很巧,诗人没写自己的思念而写想象中的爱之人如何思念自己,对思妇的怜爱和歉疚溢于言表,这种深情是多么感人,多么投入,多么执着,既肯定了生存价值也体现了生命意志。

11、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12、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遥远。“沉沉”二字加重地渲染了他的孤寂;“无限路”也就无限地加深了他的乡思。他思忖: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归回自己的家乡。他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之上。

13、皓月金波满,奇花玉树新。

14、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15、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16、这首《春江花月夜》集离愁别恨,相思柔情于一体,又富有哲理。读过《春江花月夜》和听过这首曲子的人,都会被诗曲中所描写的美好景物打动。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17、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18、张若虚的这首为拟题作诗,与原先的曲调已不同,却是最有名的。目前具体的创作背景已不可考。

19、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20、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五、有关春江花月夜的诗

1、《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的哲理诗,抒儿女别情离绪的爱情诗。诗人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诗人将深邃美丽的艺术世界特意隐藏在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之中,整首诗篇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着读者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

2、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3、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4、月轮:指月亮,因为月圆时象车轮,所以称为月轮。

5、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6、碣(jié)石潇湘:碣石,山名,在渤海边上。潇湘,湘江与潇水,在今湖南。这里两个地名一南一北,暗指路途遥远,相聚无望。无限路:极言离人相距之远。

7、翠华巡幸驻离宫,锦缆龙舟万乘东。

8、5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水调歌头》苏轼

9、江月年年望相似:另一种版本为“江月年年只相似”。

10、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在此处却别开生面,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11、释义:描写了江边美景。

12、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13、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14、据说《春江花月夜》这个题目,始创于那个“全无心肝”的陈后主陈叔宝。然而陈叔宝究竟在这个美丽的题目下写了些什么,却因诗已失传,无从知晓。荒淫无道的隋炀帝杨广倒留下了现存最早的两首《春江花月夜》,不过只五言四句,短浅空洞。陈叔宝还写过一首《玉树后庭花》,常被后人在文论中与《春江花月夜》并提,诗也还留存于世,虽是七言,却仅六句,况且肉麻得紧,与隋炀帝如出一辙,都是臭名昭著的宫体诗。

15、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16、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情何以堪!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

17、月华天外洁,花影浪中新。

18、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19、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20、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

六、关于春江花月夜的诗句古诗

1、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2、嘉树郁婆娑,灯光月色和。

3、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4、春江流粉气,夜水湿裙罗。

5、“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是紧承上一句的“望相似”而来的。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一轮孤月徘徊中天,像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6、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7、逐:追随。月华:月光。

8、《全唐诗》中存诗仅两首的张若虚,在唐代灿如繁星的诗人群里实在毫不起眼,然而真正爱国学、爱唐诗宋词的人,想必都知道张若虚及其著名诗篇《春江花月夜》。

9、除夜(唐)白居易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10、张若虚别开生面的翻陈出新,轻巧的把诗歌的基调定在“哀而不伤”的境界。宇宙永恒,江月常在,人代代相传。自然地由景到人,蕴含深意。又巧引出下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之情。

11、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12、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已过了一半自己却还不能回家。

13、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14、月徘徊:指月光偏照闺楼,徘徊不去,令人不胜其相思之苦。

15、百幅锦帆风力满,连天展尽金芙蓉。

16、一天一首古诗词小国带您学古诗

17、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18、《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创作的七言长篇歌行。此诗沿用陈隋乐府旧题,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创造了一个深沉、寥廓、宁静的境界。全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通篇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意境空明,想象奇特,语言自然隽永,韵律宛转悠扬,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被闻一多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19、浮辉与流艳,并弄一江春。

20、本站部分赏析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部分未署名皆因原作者无法考证,如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

1、此诗沿用陈隋乐府旧题,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画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叹,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创造了一个深沉、寥廓、安谧的境域。全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通篇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意境空明,想象奇怪,语言自然隽永,韵律悠扬宛转,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素有“孤篇盖全唐”之誉。

2、作者简介张若虚(约660—约720),唐代诗人。扬州(今属江苏)人。曾任兖州兵曹。生卒年、字号均不详。事迹略见于《旧唐书·贺知章传》。中宗神龙(705~707)中,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玄宗开元时尚在世。张若虚的诗仅存二首于《全唐诗》中。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

3、——若喜欢,请“在看”

4、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5、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6、《春江花月夜》为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为南朝陈后主所作,原词已不传,《旧唐书·音乐志二》云:“《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堂堂》,并陈后主作。叔宝常与宫中女学士及朝臣相和为诗,太乐令何胥又善于文咏,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此曲。”

7、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搜索
说说分类
说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