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127句描写山林幽静(精选描写山林幽静的成语)
admin 2024-01-27 12:44:24 文案短句 ℃一、形容山林幽静的诗词
1、“事事幽”是统摄全诗的核心,请结合颔联和颈联简要说明诗人是如何表现“幽”的。
2、紫藤缠挂在大树上,花蔓在春天里多么美丽。小鸟在密叶里欢唱,美人留恋它的香气。
3、宋代杨万里的《夏夜追凉》: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译文:虫鸣不歇的茂密竹林树丛中,不时有阵阵凉意袭来,但并不是风。
4、在《济南的冬天》中,修辞格的运用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质与量达到完美的统一。全文共八百来字,六个自然段,仅二十多个句子,却整理出比拟、比喻、错综、双关等近二十种修辞格,很多不常用的辞格在文章中也大量使用,如示现、迭现等。这篇短文的叙述语调是平易朴实的,语言是凝炼而亲切的,用词是准确生动的。但是最重要的是结构。它似乎无结构,但是内容组合的又是这么自然、精巧、恰当。
5、广东省邹天顺生态语文名师工作室
6、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7、D.尾联直抒胸臆,满山的杜鹃花,是杜鹃精魄的化身,充满思乡怨恨,行人见了凄然泪下,将行人的恨与杜鹃的恨统一在一起。
8、骈拇。骈拇又叫骈句。骈拇病,是指两句同叙一事,同表一意,句意近同,语意重复,好像拇指上长出一个无用的骈指一样,故名骈拇。骈拇与合掌的区别是,合掌两句同意,其中又有两个同义词互对;骈拇两句同意,句中没有同义词对举,有时还会出现反义词对举的情况。根据骈拇病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两种:其同时骈拇。上下句同说一件事,内容重复累赘。例一:远岫开翠雾,遥山卷青霭。例二:老树有馀韵,别花无此枝。例一出句是远山含翠,对句还是远山含青。例二出句是老树有花,对句还是老树开花。其同义骈拇。指上下句描绘同一意境,表达相同意思,前后絮说,语意相复。例一: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9、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
1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11、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
12、南北朝吴均的《山中杂诗》: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译文:山与天相接的地方缭绕着阵阵岚气云烟,从竹林的缝隙里看洒落下余晖的夕阳。
13、问:本诗的四两句是怎样抒情的?
14、东四小学学生:刘骥源、冯佳城、孙炜伦、
15、《河传·秋雨》为五代时期阎选所作的词,描写女子的秋雨闺怨。起首四句中三句重叠,笔势劲急,透出怨情,结尾语气舒缓而情更急切。此词被收入《花间集》。
16、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描写了(桂花、春山、月亮)和(鸟)。通过衬托的手法突出山涧的幽静。
17、官梅疏艳小壶中。暗香浓。玉玲珑。对景忽惊,身在大江东。上国故人谁念我,晴嶂远,暮云重。
18、(5)请从某手法的角度赏析某联。
19、作者:《鸟鸣涧》王维。出处:王维写《鸟鸣涧》的背景是安定统一的盛唐社会,该诗是王维题友人皇甫岳所居的云溪别墅所写的古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之首。五首诗每一首写一处风景,接近于风景写生,而不同于一般的写意画,你就或许是一处景点。《鸟鸣涧》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在王维这首诗中,不仅可以看到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那样一种迷人的环境,而且还能感受到盛唐时代和平安定的社会气氛。表达了作者对山中春景的喜爱。
20、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二、描写山林幽静的成语
1、月光浅淡,密林里被勾勒出一片深深浅浅的黯绿,四下里寂静无声,连虫鸣声都不闻,只有偶尔掠过草尖的风,在林中割出细碎的声响,那声音若有若无,反衬得整座山林更幽深了几分。 如此安静,无人经过。
2、二是词语累赘重复。在上句下句之中,或者上联下联之间,同义词、多义词和同类词,都不能在相同位置上对举,也不能在不同位序上重复,如果这样做了,就会产生诸如相烂病、傍犯病、合掌病或叠砌病等毛病。此外,两句之意也不能重复,如果两句同义,就犯了駢拇病。
3、(答案)六两句,描写分手时诗人的遐想和怅惘。诗人伫立白马江头,目送韩十四登船解缆,扬帆远去,逐渐消失在水光山影之间,他还在凝想入神。韩十四走的主要是长江水路,宜昌西面的黄牛峡是必经之地。这时诗人的耳际似乎响起了峡下黄牛滩的流水声,其中白马江头的景色乃是实景,而黄牛峡则是作者想象之中的虚景,虚实相生,饱含作者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4、一朝将聘茂陵女,文君因赠白头吟。
5、明月升起光辉照耀惊动了山中栖鸟,不时地高飞鸣叫在这春天的溪涧中。
6、但愿汉武帝还能够顾念往日的恩情,为了这,又岂会顾惜黄金不让司马相如为自己作赋呢?
7、京口②寒烟鸦外灭,历阳③秋色雁边遥。
8、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9、此词写得极其凄惋,感伤成分浓厚,可是读後并不感到消沉颓丧,反而被其流注于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所打动,引起共鸣,寄予同情。词中追思往事,叙写梦境,或表哀思,或诉衷肠,字字句句,无不从肺腑中出,以是感情眞挚深厚,语调委婉低回,故尔极饶情致,扣人心絃。
10、全诗紧扣一“静”字着笔,极似一幅风景写生画。诗人用花落、月出、鸟鸣等活动着的景物,突出地显示了月夜春山的幽静,取得了以动衬静的艺术效果,生动地勾勒出一“鸟鸣山更幽”的诗情如画的意境。
11、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12、西风稍急喧窗竹,停又续,腻脸悬双玉。
13、唐代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译文:遥望苍苍山林中的竹林寺,远远传来报时的钟响声。
14、年少起河朔,弓两石,剑三尺,定襄汉,开虢洛,洗洞庭。
15、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16、——春光秀美,一碧清水,山明天蓝,清新的空气令人心旷神怡,惜春盼春,春去春又回,非常喜欢“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点睛之笔,画面传神,刻画场景细致入微,可谓神来之笔。采取对比手法,江水映衬出飞鸟的洁白,青山衬托出鲜花的娇艳,美不胜收,一副春季美景如水彩画卷一样展现在眼前,美哉奇哉!
17、幽静山林,开一方水土、赏一方天际、闻一林清净,与你看花开花落、任时荏苒
18、译文:月夜,独坐幽静的竹林子里,间或弹弹琴,间或吹吹口哨。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
19、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20、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三、描写山林幽静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2、(答案)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
3、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4、注:蛩:这里指蟋蟀。槎: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木筏。
5、注:碧玉:青绿色的玉石。形容柳树的青翠碧绿。妆成:打扮成,装饰成。绿丝绦(tao):丝带。形容柳枝柔嫩婀娜。诗句构思奇巧,通过柳来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高高的柳树像碧玉装扮成的美女一样,袅娜多姿,千万枝柳条像她那绿色的丝带。
6、问:本词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试举其中两例加以赏析。
7、请从景物描写的角度对诗中三两联进行赏析。
8、(3)掌握常见表达技巧的特点及效果。
9、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10、绿树始摇芳,芳生非一叶。
11、禽吟阴森林,鹿伏朴樕木。《山居叠韵》宋陆游
12、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过香积寺(唐)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入若邪溪》(南朝梁)王籍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3、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15、鹿柴诗中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这首诗将诗、画、乐融为一体,为我们描摹出颇为神奇的境界。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敏锐的,细心的观察和体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的思想感情。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16、例二:鸣琴四五弄,桂酒复盈杯。
17、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18、早发白帝城/白帝下江陵
19、天空将降瑞雪,湖面上阴云密布;层叠的楼台与青山,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20、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四、形容山林幽静的古诗词
1、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
2、落调。“落调”就是声调不谐,出现了孤平或者孤仄问题。清朝赵执信在《声调谱》中提出了“落调”的概念,他说:“平平仄仄仄,下句仄仄仄平平,律诗常用;若仄平仄仄仄,则为落调矣。盖下有三仄,上必两平也。”在今天看来,只有一个平声的是孤平,必须避免;只有一个仄的,是落调,也应该避免。意境上的毛病,多数表现在逻辑方面,主要是概念不清,思维混乱,自相矛盾,是多种体裁的文学作品的通病,诗词创作更要注意。
3、——采取动静结合的手法,将景与物刻画的细致入微,激活了早春江景,通过诗人的观察和感知,写出春天江边草长莺飞、花草萌发,万物复苏的景象和勃勃生机,桃花初开两三朵,动物苏醒已多时,春尚早,花为媒,水微凉,鸭先知,春色正好,水波平静,江景迷人,令人陶醉。
4、听彻洞箫清不寐,月明正照古松枝。
5、失衡。失衡是指一联之中,上句与下句功力不均,两句不平衡。例如:采花惊曙鸟,摘叶喂春蚕。出句采花而惊曙鸟,兼有早起喜花之意,诗意一波三折,情姿多变,而对句仅言摘叶喂蚕,一事直陈,缺乏余味,与出句意境极不相称,造成失衡。失衡分为出句失衡与对句失衡两种。其一出句失衡,即出句工力不敌对句。例一:秋江映晚日,江鹤弄晴烟。
6、关于这首诗中的桂花,颇有些分歧意见。一种解释是桂花有春花、秋花、四季花等不同种类,此处所写的当是春日开花的一种。另一种意见认为文艺创作不一定要照搬生活,传说王维画的《袁安卧雪图》,在雪中还有碧绿的芭蕉,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同时出现的事物,在文艺创作中是允许的。不过,这首诗是王维题友人所居的《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之一。五首诗每一首写一处风景,接近于风景写生,而不同于一般的写意画,因此,以解释为山中此时实有的春桂为妥。
7、驻守的官员若不是自己的近亲;难免要变为豺狼踞此为非造反。
8、春天是个美好的季节,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春节,或忙碌,或悠闲,或轻松,或沉重……不管你经历什么,春天都悄悄的来了,情不弃,时光温暖,爱不离,岁月不寒,心无波澜,碧海蓝天。
9、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
10、点击上方蓝字常青视觉关注我们!
11、(注)①芜城:扬州的别称。②京口:今江苏镇江。③历阳:今安徽和县。
12、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13、《独坐敬亭山》唐代,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4、今天是腊日,我不在家陪着妻子儿女,说是去寻访僧人,其实也为的是自乐自娱。
15、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诗歌鉴赏通常涉及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此外还有记叙(多用于叙事诗)和议论(多用于点明诗歌主旨)等。
16、此词写与意中人别后的怀思,落笔便出奇想:画屏中的风景,仿佛远在天边;残梦初回,依稀见那十洲的行云流水。我手执着红笺,那是准备寄给她的书信,上边写有无限的伤春心事。下片写往事的回忆:我也曾无聊地独倚高楼,正是两人分别的地方,面对着辽阔的千里江南之地。“楼下”两句追忆当日离别情景;在别浦江水分流之地,当日登高目送情人时曾有泪滴洒入水中,而今呢?听到分流水声,又蓦然想起当日凭高落泪情景。词人以“当日”两字沟通今昔,形成情感的回旋复荡的韵致。
17、诗题“过香积寺”,即访香积寺。既是去访,却又从“不知”说起;“不知”而又要去访,表现出诗人的洒脱不羁。因为“不知”,诗人便步入茫茫山林中去寻找,行不数里就进入白云缭绕的山峰之下。此句正面写人入云峰,实际映衬香积寺之深藏幽邃。还未到寺,已是如此云封雾罩,香积寺之幽远可想而知矣。
18、三是词语位序不当。两联之间,实字或虚字要相互交替,如果是在同一句法位序上对举,就会造成句法结构的雷同,犯了重位病和摞眼病。
19、东流不作西归水,落花辞条归故林。
20、(答案)①直抒胸臆,首联中写出了知交故友离世后自己的孤独落寞。②用典,正用顾恺之在瓦官寺画维摩诘的典故含蓄地点出如今的集庆寺已遭毁弃,唯有理宗的画像空留、徒然无用;反用杜甫写《玉华宫》诗的典故,表达叹息之情。③借景抒情,颈联作者把眼光投向了景物,原本是美轮美奂的寺庙建筑群,如今沦为了草木丛生、无人打理的地方,抒发昔盛今衰、故国沦亡之情。④以景结情,尾联在凄清的洞箫声中,皎洁的月光照在古松枝上,物是人非,王朝更替的感怀与清冷之景交融。
五、形容山林幽静的段落
1、(4)熟悉基本的答题步骤。注意贴近诗句分析。
2、别浦高楼曾漫倚,对江南千里。楼下分流水声中,有当日、凭高泪。
3、(解析)为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作者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如直抒胸臆、虚实结合、用典等。作答时,先指出手法,再结合词句分析表达效果。
4、注:此句意为桃李盛开时松树无人关注,是寂寞的;而雪霜之后,万木凋零,此时才越见松树的青葱。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5、(答案)本题考查对诗歌抒情手法的鉴赏。对抒情手法的鉴赏,一是要明确用了怎样的手法,二是要明确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诗歌鉴赏,无论鉴赏什么,都必须联系诗歌本身去谈,不能脱离文本。
6、春天夜晚,寂无人声,芬芳桂花,轻轻飘落。青山碧林,更显空寂。明月升起,惊动几只栖息山鸟。清脆鸣叫,长久回荡空旷山涧。
7、锦江之水潺潺流向远方,水波荡漾,一对鸳鸯在水波荡漾处快乐相伴。
8、水清石出直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
9、在手法上,文章采用“横式结构”,从故都“秋晨之景”“秋槐之景”“秋蝉之景”“秋雨之景”“秋果之景”五个方面,紧扣“故都”和“秋”两个词语,表现了“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
10、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11、E.这首咏物诗是咏杜鹃花的,诗层层相扣,渐次推进,先从杜鹃上着眼,然后过渡到杜鹃花,最终言志,表达故国之思。
12、如果你喜欢我们今天的节目,以及参与本期节目的同学们,请多多支持他们!别忘了点个再看,收藏+关注哦!
13、烟火尽头,找一处净土,看繁华落去,听百鸟声鸣,与你耳鬓相依。幽静山林,开一方水土,赏一方天际,闻一林清净,任他时光荏苒。繁华尽处,寻一无人山谷,建一木制小屋,铺一青石小路,与你晨钟暮鼓,安之若素。
14、(注释)①集庆寺建于宋理宗淳祐十二年,“轮奂极其靡丽”。元末建筑都毁于战火,还留存宋理宗御容一幅、燕游图一幅。②招提指寺院。③维摩诘又称“金粟如来”,东晋顾恺之曾在南京瓦官寺绘《维摩诘示疾壁画》。《玉华宫》是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描写唐代旧宫的凄凉景象。
15、入若邪溪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以动显静的手法来渲染山林的幽静。山行作者: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16、我要独自去山林里走走,那里静谧清幽,可以把心情拼凑。我要在那里,将你忘记,练习一个人,在没有你的地方安睡。
17、(解析)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如此题考查的是借景抒情和反复的手法,借凄凉之景抒离别之情;用重复的词语更深刻地将自己地情感体会出来。
18、这地方让我生了归隐之心,我因多年来厌倦仕途却没有归隐而悲伤起来。
19、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20、清江木落长疑雨,暗浦风多欲上潮。
六、形容山林幽静的诗词
1、静悄悄的,听不到一点声音。
2、B.“万事非”三字,包容着巨大的世事沧桑,概括了辛酸的人间悲剧,表现出诗人深厚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3、唐代王维的《山居即事》: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译文:嫩竹节已添上一层新粉,老荷花早落下片片红衣。
4、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李白《菩萨蛮》
5、(2)熟记常见的表达技巧术语。(见常识整合)
6、如果您认为是好文章,欢迎点赞和转发
7、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宋)陆游《马上作》
8、第三步:指出运用该手法的作用(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传达了怎样的旨趣,产生了怎样的效果等。)
9、我急忙提笔写下了这首诗歌,恐怕稍有延迟,那清丽的景色便从脑海中消失,再也难以描摹。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11、我超爱苏东坡的诗!东坡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雲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读起来,你会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经历了一场突然来去的阵雨,又来到望湖楼头观赏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
12、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13、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
14、(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15、三百六级登其巅,一城烟水来眼前。
16、这次出游虽然淡薄,但我心中充溢着快乐。回到家中,神思恍惚,真像是刚从梦中醒来,那山中状况还历历在目。
17、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着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下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地说:
18、萧条黄叶山中寺,回首松萝满夕曛。丈锡遽行三十里,一风相送两孤云。竹堂听雨惊秋晚,木榻留灯语夜分。在昔山林忧患等,应修白业益精勤。
1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2013全国2卷节选)
20、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方式。它的含义非常广泛,简单来说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等方面的技巧。
1、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2、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3、复制链接,点击收藏,留存备用
4、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5、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6、(答案)①借景抒情。如“草际鸣蛩,惊落梧桐”句,寒蛩哀鸣,梧桐叶落,借这凄凉之景,奠定了感伤的基调。又如,借描写天上牛郎、织女分离之景,抒发自己的离愁。②反复。上片,连用两个“浮槎”,写有情人划着木筏,游来荡去,终不得相会聚首。下片,连用三个“霎儿”,写天气阴晴不定,忽风忽雨,大概牛郎织女还在分离吧,将离别的幽怨表现得淋漓尽致。
7、唐代李白的《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译文:走进竹林穿过幽静小路,青萝枝叶拂着行人衣裳。
- 上一篇:小路通幽静的诗【精选76句】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8511℃排比句例子大全【文案整理39句】
- 2323℃千里送鹅毛打三个数字【文案整理45句】
- 1755℃春娇与志明歌词含义【文案整理40句】
- 1433℃描写雨下得很大的句子【文案整理106句】
- 1380℃从此再无母亲【文案整理24句】
- 1032℃龙的成语吉祥语【文案整理42句】
- 840℃排比句构成与表达效果【文案整理40句】
- 817℃曾国藩家训全文及翻译【文案整理19句】
- 814℃赞美老师的句子夸张句【文案整理33句】
- 803℃罗曼罗兰名言名句发现美的眼睛【文案整理61句】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