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的伤感说说大全-qq说说控网

热搜词:伤感的说说 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 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人生感悟说说

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103句李鸿章做诗(精选李鸿章名句 一万里)

admin 2024-01-27 12:54:43 文案短句

一、李鸿章诗句一万年来著史

1、此诗追悔往事,虽多不达之慨,然自信乃命数使然。

2、好了,这是李鸿章的三首诗。

3、他们都是满人统治下的汉人文官,却先后执掌着那个年代最精锐的军队,瓜田李下,左右为难,他们一方面在艰难修补着大清这座溃败不堪的金字塔,另外一方面,还要忍受来自金字塔顶端的侮辱。他们位极人臣,却也不过是位极人臣的家奴。

4、四年牛马走风尘,浩劫茫茫剩此身。

5、桑干河,京都郊外之水名。“白云”,用狄仁杰事。《旧唐书·狄仁杰传》载:狄登太行,“南望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在此云下。’瞻望伫立久之,云移乃行。”时李公父于京都任职,为刑部郎中,记名御史。句谓父母居于京郊,己所能为者唯遥祝平安耳。李公父于科举入仕前以课馆为业,李公六岁即入家馆棣华书屋接受其父教诲,故诗有“回首昔曾勤课读”语。“负心今尚未成名”,则谓己之有负父教,至今未能成名也。

6、李鸿章是清朝第一位访问西方诸国的大臣,他在晚年看到了世界的巨变,这个古稀之年的老人看着那个陌生的世界,用自己的智慧与他们周旋,列强对于李鸿章的到访有过很多报道。历史似乎总带着一种宿命感,当李鸿章在纽约代表一个国家被众人簇拥着的时候,不会想到几十年后他的曾外孙女张爱玲会落魄的走在美国街头。

7、李鸿章贪腐是他历史上的污点,在这点上他确实有点坏,但他坏得又不成气候。这个不成气候就是他的坏是有底线的。他从来没有像一个蛀虫毁坏这个国家,而是为这个没落的王朝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8、更何况李鸿章与曾国藩、左宗棠和张之洞并称清朝“中兴四大名臣”,一介布衣官至中堂大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谓富贵至极矣。梁任公为何还要“悲其遇”呢?

9、桑干河上白云横,惟冀双亲旅舍平;回首昔曾勤课读,负心今尚未成名。

10、与曾国藩不同的是,李鸿章把军队、权力抓得更紧,一方面牢牢树立了自己的地位,一方面也在官场树敌许多。这是李鸿章的胜利,也是李鸿章的悲哀。

11、先说他的诗句,抢来的。这句诗很有名——“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抢夺者——宋之问。真实第一作者——刘希夷,宋之问的外甥。

12、百年岁月不过一刹那,而今回首,方才明白那些不得已,李鸿章的一生,就像他少年时写下的诗句“一万年来谁著史,八千里外觅封侯”,透过重重迷雾,我为这个老人难过,半生艰难,看着一个国家衰落而无力挽救,大清的糊裱匠也好,近代史的罪人也好,终究是意难平啊!

13、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陆游

14、“一万年来谁著史?八千里外觅封侯。”上句问,下句答,表现的是自己要走遍天下,建功立业,青史留名的雄心壮志。

15、李鸿章绝非池中物,17岁考秀才,24岁考进士。少年得志的李鸿章意气洋洋,曾挥笔写下“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的豪迈诗句。英雄人物的诞生就是如此,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16、久愧蓬莱仙岛客,簪花多在少年头。

17、一万年来谁著史? 三千里外欲封侯。

18、尔后,在引进西方设备进行近代化生产的实际操作中,他又进一步得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19、不堪离思天边月,更触豪情塞上秋。

20、但是,据野史记载(或许是谣传),李绅为官后“渐次豪奢”,一餐的耗费多达几百贯。他特别喜欢吃鸡舌,每餐一盘,耗费活鸡三百多只,院后宰杀的鸡堆积如山,与他同一时代的众多文人皆对其嗤之以鼻。

二、李鸿章名句 一万里

1、本诗于自信之余,特充溢豪气,大有天下侯爵舍我其谁,晚清历史唯我是著之意。十诗中,此诗最为世人称道。前两联说尽诗人一生。运转晚清机枢,捭阖欧美交际,尽李公“只手”而已。尾联为诗眼,尽得诗家韵味,意蕴尤长。“笑指”二字,含而不露;“几人”云云,自信而无张扬。

2、《入都》是清朝大臣李鸿章的组诗作品,共十首。收录于《李文忠公遗集》第六集和《李鸿章全集》第37册(诗文)中。

3、年轻时,我最痛恨李鸿章卖国,骂他丧权辱国,签了那么多不平等条约。但是国家衰亡,与李鸿章何关?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外交家,李鸿章献出了一切,可惜弱国无外交!这才是最惨痛的现实!

4、《入都》是清朝大臣李鸿章的组诗作品,共十首。这十首诗是作者奉父命入京应试时所作的借以立志抒怀的作品,充分显示了李鸿章的胸魄气略。其中的名句为: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觅封侯。定将捷足随途骥,那有闲情逐水鸥。笑指泸沟桥畔月,几人从此到瀛洲?临终诗:“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

5、正当盛年的李鸿章接替了曾国藩的位置,他比老师更擅长与洋人打交道,他务实,圆滑,手段高明,但悲哀的是,他是在一个完全不对等的情形下与洋人打交道,他再能干,再能糊弄,再能讨价还价,也无法躲过洋人甩过来的耳光,他能做的,勉强使这打耳光的声音,略微轻一些。据统计,李鸿章一生代表清政府签订了30多个条约,绝大多数是不平等条约。这一记记响亮的耳光,打不到皇帝太后的脸上,也打不到清朝权贵的脸上,只有他,李鸿章,伸过脸去挨,打完左脸,再打右脸。

6、在跟洋人打交道方面,曾国藩还算当时诸大员中比较开明的一位,但传统士大夫的那一套,高超的儒学修养,却无法支撑他与洋人的周旋了。正当盛年的李鸿章接替了曾国藩的位置,他比老师更擅长与洋人打交道,他务实,圆滑,手段高明,但悲哀的是,他是在一个完全不对等的情形下与洋人打交道,他再能干,再能糊弄,再能讨价还价,也无法躲过洋人甩过来的耳光。

7、此诗于自信之余,特充溢豪气,大有天下公爵舍我其谁,晚清历史唯我是著之意。十诗中,此诗最为世人称道。前两联说尽诗人一生。运转晚清机枢,捭阖欧美交际,尽李公“只手”而已。尾联为诗眼,尽得诗家韵味,意蕴尤长。“笑指”二字,含而不露;“几人”云云,自信而无张扬。

8、从数量来看8首。已经很不错。

9、李鸿章原配是周氏,续弦赵氏。

10、两字功名添热血,半生知已有殊恩;壮怀枨触闻鸡夜,记取秋风拭泪痕。

11、这首诗是21岁李鸿章从老家安徽去京都,

12、司马迁太老辣了,孔子之所以小管仲,不是瞧不起管仲,而是太瞧得起管仲了。孔子认为,凭着管仲的才华,不应该仅仅带着齐王称霸,而应该鼓励齐王实行王道才对。小之,是对管仲极高的评价。

13、遍交海内知名士,去访京师有道人;即此可求文字益,胡为抑郁老吾身!

14、根据流传下来的记载,曾国藩相人法主要体现为这几看:“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譬如,曾国藩在他的笔记中,有大量通过看眼来判定人品优劣的记载,如“平视无顾”为最佳,“游目为贼眼”,于他人不利,而“痴视伤己”。又如“主意看指爪”,意思是说人有没有主意,主要看手。曾国藩认为,“手心、手掌心当中纹络清晰而浅者,心定”,即有定力,临事不慌乱;“手掌纹络浅而乱者,人心乱、心浮”,这样的人多不靠谱。

15、李鸿章唱的竟然是家乡安徽的小庐剧,俗称小倒戏,亏他想得出,亏他做得到。歌声高亢苍凉,悠扬婉转,又韵味犹长。

16、淮军初创,有着浓烈湘军印记,但历史证明,这是一支跟湘军迥异的军队。湘军、淮军,均是招募朴实农民参加,但李鸿章没有兴趣也没有时间像曾国藩一样锲而不舍地用儒家理论来武装湘军那样做淮军的思想政治工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湘军是一支多少有些信仰的军队,至少名义上他们为“捍卫名教”而勇猛作战,相比之下,淮军是一支更专业的军队,或者说,更现代化的军队,他们拥有洋人的武器和洋人的训练。

17、第一首诗于自信之余,特充溢豪气,大有天下侯爵舍我其谁,晚清历史唯我是著之意。十诗中,此诗最为世人称道。

18、“虱处裈”用阮籍《大人先生传》语:“夫虱之处于裈中,逃乎深缝,匿乎坏絮,自以为吉宅也。行不敢离缝际,动不敢出裈裆,自以为得绳墨也”,“然炎邱火流,焦邑灭都,群虱死于裈中而不能出。汝君子之处区内,亦何异夫虱之处裈中乎!”此句承上诗,谓往昔己之于世,如虱之处裈,穷达皆命也。“龙门”,《艺文类聚》引辛氏《三秦记》言鱼跃龙门,“上者为龙”,后因以科举会试中式为登龙门。句谓己欲乘翌年顺天乡试,一跃而除士子之服也。“许多同辈矜科第,已过华年逐水源”云者,谓诸多同辈以科举而炫耀,而己已过青春年华,始追逐水源以求一跃也。

19、“吟囊”,诗囊也,用唐李贺事。李商隐《李长吉小传》言贺外出,“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入都备办,有一担行李并盛诗稿之锦囊,检点所需携带书籍,想及将赴京,不尽欣喜欲狂。旅途日夜兼程,月夜乘舟于淮河,霜晨骑马于北京德胜门外之蓟丘。为我之行也,故人持赠,妻室治装。所愧者,京都物价高昂,生计所需尚赖父母。“长安居不易”用唐白居易事。

20、对于李鸿章所签署的一系列卖国条约,今人的评判逐渐出现了分歧。有人认为李鸿章是卖国贼,也有人认为李鸿章所做的一切,不过都是皇帝和太后的意思。朝廷把自己要背负的骂名转嫁到大臣身上,这是历史上惯有的事情,比如倒霉的秦桧与严嵩,都是这样不幸的棋子。

三、李鸿章做诗

1、淮军应运而生,在曾国藩得扶持下日益强大,开始参与镇压太平天国。李鸿章自此真正踏上了历史的舞台,开始平定内乱,期间争论最多的是他造就了太多杀孽。其中受押击最大的是诱杀降将。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平定,苏州常州回到清政府手中。因为这些功绩,李鸿章获封肃毅伯,赏戴双眼花翔,这是自清立国以来给予汉人臣子的莫大的荣耀。

2、不要误会这“喜欢”二字。曾国藩以相人著称,《清史稿·曾国藩传》一开头就写曾国藩尚未统兵打仗时,“尤留心天下人材”。如何识人选才?看相。曾国藩长一双招牌式的三角眼,这双眼看人很准很厉害,《清史稿·曾国藩传》上说他“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竦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意思是说会面时,他就这么盯着你看,不说话,被看的人各种表情各种小心思,都被他事后一一记下来,并下判词,时间证明,曾国藩看人很少看走眼。后人将曾国藩的相人之术,传得神乎其神,可惜曾国藩没有留下一部《曾氏相人秘笈》,否则比《曾国藩家书》不知要畅销几许。

3、(背景)1861年9月夫人周氏去世,两个女儿失去了母亲。家庭的不幸已使李鸿章哀伤不已。战争的挫折,更增加了它的厌战情绪。

4、只为苍生说人话,不为君王唱赞歌

5、好诗词: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6、曾国藩与李鸿章有诸多共同点,皆在战乱中回乡办团练,都有过狼狈不堪、屡战屡败的草创阶段;他们都很执着,死战不退,终以文人身份成就军功,马上封侯;他们都深谙官场规则与潜规则,有效编织着庞杂而敏感的官场人脉网络,在异族统治下达到了汉人官员能够达到的巅峰。

7、这句话,写出了李鸿章忧国忧民的看法,实在是忠诚!

8、此外,曾国藩的“拙”与“诚”,赢得了他那个时代诸多实力派的友谊,至死不渝,像以臭脾气著称的左宗棠,也能彼此维系一份不咸不淡的情谊;李鸿章则树敌太多,且不论与左宗棠的尖锐矛盾,他与两朝帝师翁同龢在平定太平天国时期结下的私人恩怨,始终未能化解,终于在甲午战争时结出恶果。

9、读曾国藩与李鸿章这对师生的故事,恍然有悟:曾国藩是古典的结尾,李鸿章是现代的开篇。无论结尾还开篇,都是浓得让后人难以释然的悲哀。

10、少年时尚不懂在是非黑白之外人生的种种不得已,也曾随着在课堂上为他所做所为气愤不已,而今岁月带走了那些孩子气,因为一场考试,再次回顾那段历史,才渐渐明白,李鸿章一生那些必然的悲剧性,功绩有之,不是也有之,伴随这个名字的,不该是千篇一律的骂名。

11、莲房坠粉梦京华,戎马飘零何处家。

12、李鸿章挨的最大一记耳光,来自日本人。他一手缔造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耻辱的是,日军舰队,居然一艘未沉。他被这记耳光打得从此缓不过劲来,但他的政敌,包括赞誉他“再造玄黄”的慈禧太后,又会有多少遗憾呢?或许他们还在暗中庆幸:外人终于帮我们抽了他一记大耳光,这个掌握太多兵权的汉人!

13、如何评价一个人物?忠奸善恶又是谁来盖棺定论?已有无数人对李鸿章一生的功过阐述了自己的看法,赞赏有之,痛恨有之,我一路看下去,总觉得那些都不是全部的他,那些描述与真实的他似乎是隔着些什么,我想要从他一生的经历里找出自己想要的答案,像去了解一个人,他充满了复杂性,充满了矛盾性,我要透过种种资料去看到答案。

1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15、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

16、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

17、文学顾问:周子远润玲温馨古塬刘顺平

18、李鸿章少年科第,一生追求“经世致用”,也就是要通过实际行动实业救国。所以李为官看重实干,而不是名声。而张之洞,极在乎自己的清白,爱惜自己的羽毛。

19、(背景)1859年1月,李鸿章在哥哥李翰章的牵线搭桥下,投奔到湘军首脑曾国藩的湘军大营,充当了幕僚。由于连年的战争,这个时期的他对战争已经感到了厌倦。1861年夏李鸿章在重返曾幕,路经万年(江西饶州府)时,赋此诗寄怀。

20、张之洞有学有品,可是无术,李鸿章有学有术,但又无品。天下难有十全十美之人,大清重用人才不以一眚而掩大德。

四、李鸿章 一万年来谁著史 八千里外觅封侯

1、但历史无情。李鸿章最终才华埋没,于清政府而言,李是中兴之臣;于国家社稷而言,李是民族罪人;于历史时局而言,李是改革伟人。

2、历史如此令人感慨,又让人迷醉。

3、本名:李合肥。他也留有很多名篇,和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临终诗

4、签完字的李鸿章老泪纵横,再一次大口吐血。

5、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龚自珍

6、吃完饭后,曾国藩放下碗筷,严肃警告李鸿章:既到我这里来,就要遵守我的规则,最后说:“此间所尚的,惟一诚字而已!”说完,看也不看李鸿章一眼,拂袖而去。李鸿章惊坐原地,羞愧难言,从此睡懒觉的病给治好了,直到晚年,他还坚持早起,看书习字,午饭后踱步,与曾国藩如出一辙,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7、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

8、好诗词:一万年来谁著史,八千里外觅封侯。

9、李鸿章乘轿回馆,日本人听说大名鼎鼎的李鸿章经过,都争着前来观看。突然一个日本暴徒直奔轿前,掏出手枪,对准老李脸上开了一枪,枪弹击中李鸿章左眼下,顿时满脸是血……

10、定将捷足随途骥,那有闲情逐水鸥!

11、李鸿章后来入曾国蕃幕府,曾帅言传身教对李有着巨大影响。可以说,曾造就了李,没有曾就没有李。但李也成就了曾。没有李,曾也很难达到那个功业。这两人互相成全。李终生对曾执弟子礼。

12、曾国藩第一次见李鸿章,时为道光25年,公元1845年,在北京碾儿胡同。可以想象,当时曾国藩的三角眼中,发散何等喜悦的光芒。李鸿章是个美男人,身高一米在当时中国,可谓鹤立鸡群了。后来李鸿章带领他的淮军进入上海、开始人生重大转折时,很快得到一个“云中鹤”的绰号。著名摄影家约翰·汤姆逊曾给李鸿章拍照,他回忆说:“他有6英尺高,举止稳健而高贵,相貌极为英俊,眼睛乌黑而又具洞察力,嘴唇上有两撇深棕色的胡子,显示出坚定的决心。”

13、好风凭借力,助我上青云。——雪芹

14、1909年,张之洞油尽灯枯,临终前,给子孙留下遗嘱:“人总有一死,你们无须悲痛……我为官四十多年,勤奋做事,不谋私利,到死房不增一间,地不加一亩,可以无愧祖宗。望你们无忘国恩,勿坠家风,必明君子小人之辩,勿争财产,勿入下流。”

15、司马迁说:“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恒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

16、定将捷足随途骥,那有闲情逐水鸥!笑指泸沟桥畔月,几人从此到瀛洲?

17、中国外交界有一种说法,中国近现代只出过两个半外交家,两个外交家指李鸿章和周恩来,半个指的是顾维钧。

18、编审:王仁高冯依柳曙磐

19、这十首诗是作者奉父命入京应试时所作的借以立志抒怀的作品,充分显示了李鸿章的胸魄气略。

20、(赏析)尾联“绿鬓渐凋旄节落,关河徒倚独伤神。”描写失败落寞的心态很传神。

五、李鸿章遗臭万年

1、再写一个争议人物,他的故事有一些真实,有的无证可考。

2、六年宦海持清节,千里家书促远行;直到明春花放日,人间乌鸟慰私情。

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

4、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八千里外觅封侯。

5、但后世对李鸿章的评价却非常撕裂。

6、“国籓事功本於学问,善以礼运。公诚之心,尤足格众。其治军行政,务求蹈实。凡规画天下事,久无不验,世皆称之,至谓汉之诸葛亮、唐之裴度、明之王守仁,殆无以过,何其盛欤!国籓又尝取古今圣哲三十三人,画像赞记,以为师资,其平生志学大端,具见於此。至功成名立,汲汲以荐举人才为己任,疆臣阃帅,几遍海内。以人事君,皆能不负所知。呜呼!中兴以来,一人而已。”

7、住房公积金的缴存额等于缴存基数乘以缴存比例。缴存基数一般是职工上一年的月平均工资,缴存比例最低不少于8%。个人和单位是缴纳一样多的,全部计入个人账户,归个人所有。134x2x48=12864元。

8、庐州的月照着古今的离人,公元1823年,李鸿章降生在庐州一户官宦人家,排行第家世并不如何显赫,胜在是读书人家,父亲在朝中做官,对于家中子女的教育很是重视,于是聪颖的少年就在学堂接受着严苛的教育,为考取功名做准备。他的人生道路像是既定的一条光明大道,考取功名,中进士,入翰林院,往后一路高升,为官为将,前途总是一片光明。在当时的大环境下,李鸿章无疑已经站在了很高的起点,除去天资聪慧外,际遇也是重要的一环,他这一生,功名来得顺利,又遇到恩师教训提拔,种种际遇之下,终于成了大权在握的重臣。

9、再来看看李鸿章最大的过,很多人把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归咎在李鸿章的决策上,最开始我也认为避战保舰这一决定是其失败的原因,然而细细深究,似乎哪里都是铁壁,北洋水师是李鸿章的心血,却并不是清政府的心血,前期的投入之后,北洋水师的发展陷入僵局,军费严重不足,甚至因慈禧的万寿节而挪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舰队维修不及时、器械老化、管理出现漏洞,上命下达失去必然的效力,失败只会有无数种可能,李鸿章有错,但战败的结果不只是他一个人铸就的。

10、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林则徐

11、十七岁那年中了秀才,开启了顺风顺水的科举之路,院试之后拜师湖南大儒曾国落,出入相随,治学与为人皆有所得,那段时光对于李鸿章的青年时期无疑的非常重要的,良师的引导与教诲,言传身教日日相对,对于一个才华满溢的青年人来说是无比宝贵的财富。

12、3版本的精锐双手武器居然比2版本的普通双手武器还要少1000攻强!3的PVP和2版本的PVP盾牌比1的恶毒盾牌还要少3攻强!

13、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黄巢

14、诗酒未除名士习,公卿须称少年时;碧鸡金马寻常事,总要生来福命宜。

15、意思是:这一万年来是谁在书写历史,哪怕我要去遥远的三千里外,我也要得到官位,成为书写历史的人。

16、直将云梦吞如芥,不信君山铲不平。——曾国藩

17、这首诗,个人认为豪气直逼岳飞的《满江红》和戚继光的《韬钤深处》。李鸿章因经手了大量丧权辱国条约被定为汉奸。我个人倒认为,其毕生为中国近代化的努力是不应该被抹杀的。不能因为其经手各类条约就盖上汉奸帽子。这位有着“东方俾斯麦”称号的人物应当值得我们尊重。

18、桑于河上白云横,惟冀双亲旅舍平;回首昔曾勤课读,负心今尚未成名。六年宦海持清节,千里家书促远行;直到明春花放日,人间乌鸟慰私情。一枕邯郸梦醒迟,蓬瀛虽远系人思;出山志在登鳌顶,何日身才入凤池?诗酒未除名士习,公卿须称少年时;碧鸡金马寻常事,总要生来福命宜。一肩行李又吟囊,检点诗书喜欲狂;帆影波痕淮浦月,马蹄草色蓟门霜。故人共赠王祥剑,荆女同持陆贾装;自愧长安居不易,翻教食指累高堂。骊歌缓缓度离筵,正与亲朋话别天;此去但教磨铁砚,再来唯望插金莲。即今馆阁需才日,是我文章报国年;览镜苍苍犹未改,不应身世久迍邅。

19、这首诗词通俗易懂,但却描述一个非常高明又难以企及的人生境界。特别是最后的“寻常看不见,偶尔露峥嵘”,可谓绝妙。你要反复品读,才能读出它的好。从诗词里也可以看出,她为什么可以成为毛主席的人生伴侣,你再读一读毛主席的诗词“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还有“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再对照这首诗。是不是能读出他们之间的心境火花和哲理相随?

20、此诗言追逐功名之甘苦,申言入都之目的乃欲过乡试,达龙门耳。

六、李鸿章诗句一万年来著史

1、大丈夫一只手持刀,意气风发,比百尺的楼都高。这一万年来都是谁书写了历史,即使是八千里外,也要不远千里,浴血杀敌,立功封侯。

2、但是,他们遭遇的终极侮辱,却是来自洋人。

3、蹉跎往事付东流,弹指光阴二十秋。

搜索
说说分类
说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