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勤俭节约的故事200字【文案整理48句】
admin 2023-03-08 09:03:03 文案短句 ℃勤俭节约的故事200字
1、我想,“节粮”这个词对我们大家来说应该不会陌生吧。是呀,现在到处都有“节约粮食”的活动,可又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到呢?
2、我们要学习小鸡珍惜食物,不乱扔食物,不挑食!
3、记得我小时候非常不注意节约粮食、珍惜农民伯伯汗水换来的成果。每次吃饭,白花花的米饭掉得桌子上、凳子上、地上到处都是,对其他食物也是爱吃就吃,不爱吃就扔掉不吃。可是,去年在奶奶家发生的一件事彻底改变了我,使我懂得要节约粮食、珍惜粮食、热爱生命。
4、一个下雨天,竺可桢站在屋檐下躲雨,他发现,在每一个水滴的落地处,石板上都有一个小坑。小竺可桢回家问妈妈,妈妈意味深长地说:“看起来一个水滴没什么力量,但长年滴下去,就连石头也能砸出坑!这就是”水滴石穿”的道理正是因为竺可桢凭着这股“水滴石穿”的精神,成了我国著名的气候学专家。
5、今天,我刚吃完饭,从食堂出来,看到一个小男孩拿着一个包子,咬了一口,随手就扔了,我见此情景就赶紧跑了过去,要劝劝那个小男孩。“小朋友,你是几年级的啊?”“我是四年级的,你要干什么呀?”“你不应该把没吃完的包子扔掉呀!因为那是粮食呀!”“我想扔就扔,不用你管!”“你这么说就错了,因为那都是农民们脸朝黄土背朝天,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我吃饱了,再吃就吐了。再说了我扔包子关你什么事,真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你这么说就错了,粮食的用处可大了,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粮食除了可以吃,还可以做酒,制做味精。如果钱是宝,粮食就是宝中宝。现在生活虽然好了,但是也不可以浪费啊!假如我们一天浪费一个包子,全校所有人一天浪费多少多少个包子,一年能浪费多少个包子呢?就从小事说起吧,浪费东西就是浪费钱,你知道父母挣钱有多么不容易吗?”“我错了,我以后再也不浪费东西了!”“我希望你按你说的做,再见!”(勤俭节约的故事200字)。
6、每个月的津贴费,除了一些必须开支外,他只留少量的钱,买一些马列、毛主席著作和有关青年修养的书,其他的全部存入银行,分文也不肯乱花。他用的毛巾、茶缸、牙具,按说早该换新的了,但他还是用着。一个星期天,雷锋的战友王大力把所有战士们的袜子和衣服都洗了,雷锋正在晾衣服时,发现自己的旧袜子不见了,他就到处寻找。这时,王大力说:“雷锋,你有那么多存款,还这么舍不得买一双袜子。你瞧,你这双袜子穿在脚上不嫌得难受?”雷锋说:“只要不耽误我的工作就可以啦!”王大力又说:“那你不觉得难看吗?”“咱们军人不是把袜子穿给别人看的。”这几句话,就已经体现出了雷锋的节约精神。
7、妈妈说:“浪费了这么多食物!”但是小鸡没有把这事情当回事,还是撒饭粒,还不吃蔬菜。
8、在这本书中我懂得了很多的道理,比如哪怕自己过得在艰苦,也要为有困难的人付出不能让他们一生都以频繁为生。这是我在的雷莎修女的故事中学到的。她把一切都献给了穷人、病人、孤儿、孤独者、无家可归者和垂死临终者。正是因为她的坚持不懈,才让一位临终者对她说了一句话:?我一生活得像条狗,而我现在死得像个人。?在她八十七岁去世的时候,有很多人慕名而来祭奠她,我想这是她一生的报答。(勤俭节约的故事200字)。
9、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时刻牢记勤俭是美德,节约是责任这句话。
10、只要有机会,孔子就会赞美节俭的人。在卫国时他曾经高度赞美卫国公子荆,说:“这个人很善于处理家务,刚刚有点财产,就说:‘差不多够用了。’稍微再有一点,就说:‘差不多齐全完备了。’再丰富一点,就说:‘差不多完美了。’”
11、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宽裕,不愁吃不愁穿。因而很多人养成了生活大大咧咧的坏习惯,这就助长了大家铺张浪费的生活习惯。
12、我们应该每次在饭店,点适当的饭菜,不够吃可以在点,吃不完可以打包。不要因为没面子而浪费,通过国家这几年的宣传,这周星期五我们家在小六汤包吃饭,发现人们现在都是吃多少点多少,已经有了节约的好习惯。
13、我们知道,这些粮食是每一位农民伯伯辛苦种出来的,是每一位农民伯伯头上顶着太阳种出来的,我们何必要浪费粮食呢?
14、这样想就错了,我们来算一笔帐,如果每个同学每天扔掉一块面包,那全国将浪费多少粮食?诸葛亮曾告诫他的儿子:“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句话告诉我们,生活简朴,可以培养一个人的美德,浪费是一种可耻行为。科学家们一边在努力研究如何解决粮食危机,我们却在另一边浪费粮食,照这样下去,这个危机不但解决不了,而且会更严重。
15、 周恩来总理勤俭节约的故事,妇孺皆知,成为美谈。他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要求“一切招待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切忌铺张华丽、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朱光亚同志曾回忆过这样一则故事:1961年12月4日召集专门委员会对当时第二机械工业部的一个规划进行审议,会议从上午开到中午还没结束,周总理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豆腐,四周摆几小碟咸菜和烧饼。周总理同大家同桌就餐,吃同样的饭菜。这个故事至今听来让人觉得很有教育意义。在周总理身上,这样的例子也数不胜数。1962年夏,周总理到辽宁省视察工作,刚一住下,他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交给负责接待的同志,说:“上面写的东西都不能做。”原来,这张单子开着20多种禁吃的菜名,鸡鸭鱼肉之类都包括在内。正是这一桩桩、一件件小事,铸就了他们伟大的人格魅力,使之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我d我军光荣传统的化身!
16、读了这本书,我的感想:每一个天才曾经都是一个孩子,每一个孩子日后都有可能成为一个天才。但是要想成为一个天才,要好好学习,积极向上,多读书……
17、贝贝兔听了,委屈的说:“妈妈,不是这样的,你瞧,地上的小蚂蚁也很饿,我想送些给它们吃。”
18、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姓孔,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9、软弱的武帝后来甚至随波逐流,参与到重臣贵戚的斗富争豪之中。武帝舅父王恺与大臣石崇互相“以奢靡相尚”。王恺用糖水刷锅,石崇就用蜡烛当柴烧。王恺用不常见的赤石脂做涂料,石崇就用当时难得的花椒刷墙。二人一时不分胜负,武帝亲自下场“助恺”,赐给他一株“高二尺许,枝柯扶疏,世所罕比”的珊瑚树。王恺用这棵珊瑚树向石崇叫阵,石崇“便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随后让人拿出六七株高三四尺,“条干绝俗,光彩曜日”的珊瑚树。王恺看罢,怅然若失。
20、没有耕耘就没有收获,齐白石通过刻苦学习,成为了一代著名画家;李白通过必生的苦读,成为了一代“诗仙”;伽利略通过不懈地努力,成为了一代科学巨人;匡衡通过几十年的寒窗苦读,成为了我国西汉时期的一个著名的经学专家……
21、武帝虽然个人极度反感奢侈浪费,但因皇权不振,在制止贵族重臣的“豪侈”行为上一直有心无力。西晋开国元勋何曾“性奢豪,务在华侈”,衣食住行“帷帐车服,穷极绮丽,厨膳滋味,过于王者”。平日吃的“蒸饼上不坼作十字不食”,即不蒸出来十字开花的形状就不吃。每次进宫参加御宴,何曾都看不上御膳房所做的饭食,觉得不如自家厨房美味,无法下咽。武帝“辄命取其食”,就特许他赴宴时自带美食。何曾“食日万钱”,一天的饭菜就要耗费一万钱,以致留下“何曾食万”的成语典故,还“犹曰无下箸处”。大臣“刘毅等数劾奏曾侈忲无度”,武帝“以其重臣,一无所问”。
22、在朝廷大臣的竞相炫富和武帝的推波助澜下,新生的西晋王朝不但没有一点新朝气象,反而很快气息奄奄。朝堂之上乌烟瘴气,八王之乱兵连祸结,西晋统一全国仅37年就被乱华的五胡所灭,导致中国古代历史进入长达将近三百年的南北大分裂时期。
23、比如玉米,玉米有很多种吃法,蒸着吃、烤着吃、煮着吃。我最喜欢吃水煮的黏玉米了,妈妈说小朋友多吃玉米还是很好的,而且也好消化,香甜的玉米煮熟以后热乎乎的,寒冷的秋风刮起来也不怕冻手,真的很喜欢吃。
24、为了制止这种坏习惯,国家也制定了许多法规,提倡节约。每年十月十六日是节约粮食日,这就告诉我们应从这就做起开展节约。
25、通过周总理勤俭节约的故事,再看看我们,我们是多么的浪费啊!
26、 朱德不仅自己做到勤俭节约,对子女的要求也十分严格。在子女独立生活以后,朱德经常教导他们要学会勤俭持家,精打细算过日子,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女儿朱敏刚参加工作时,生活没经验,花销无计划,经常成为“月光族”。朱德便教女儿勤俭持家的方法,要求她每个月有计划地把一些钱存到银行,“这对国家有好处,对自己也方便,有急需的时候可以取出来用,也可以支援生活上有困难的同志”。有时,朱德还会突然询问子女油盐酱醋和各种米面的价格,借此考察他们是否会过日子。
27、它围起饭兜兜,拿起小勺子,大口大口的吃起来。
28、有人说:“浪费是一种犯罪。”因为对于那些没有挨过饿的人来说,不亲身体会过根本就不知道粮食的珍贵。
29、兔妈妈端着一碗饭来到贝贝兔身边,说:“贝贝,吃饭啦!”
30、在“众人皆以奢靡为荣”的北宋中期,司马光“独以俭素为美”。在劝导儿子司马康崇尚节俭的家训《训俭示康》中,司马光要求儿子“以俭为美德”,并对《左传》中的“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进行了深入阐释。司马光认为,节俭是品德高尚的标志,“有德者皆由俭来也”,节俭寡欲,可以不为外物所累,不为利益所惑,这就是“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而奢侈是罪恶的源泉,“侈则多欲”,奢侈必然导致欲望过多,“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或是“贪慕富贵,枉道速祸”,或是“多求妄用,败家丧身”。
31、一年四季都有相应的美食,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秋天的美食,因为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比起其他季节好吃的会更多一些。
32、星期六中午,妈妈已经烧好了香喷喷的饭菜,冲着楼上喊:“小明,快下来吃饭啦。”小明听了,赶紧从楼梯上跑下来,看见爸爸妈妈已经坐在餐桌旁,开始享用午餐。于是小明快速地跳上板凳,一手拿勺子,一手端着饭碗,一大口一大口地把米粒往嘴里划。
33、 西汉飞将军李广以善于治军著称,司马迁说他“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由是士卒“咸乐为之死”。作为共产d的领袖,朱德是没有什么“赏赐”的,他参加革命,完全是为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但在衣食住行上与普通士兵同甘共苦,在情感上和大家融为一体,却是大家公认的,由此受到大家的爱戴、敬重,便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34、刺客见赵盾晚餐只有一条鱼,不胜唏嘘慨叹,认为赵盾“为晋国重卿而食鱼飧,是子之俭也”,遂不忍刺杀如此节俭的赵盾,可又不能违抗国君的命令,只有自刎而死。而赵盾因为节俭,从刺客剑下躲过一劫。
35、勤俭是中国古代治国方略的重要内容,节俭亦是古人修身养性的品德操守,《礼记·表记》记载孔子认为“俭近仁”。中国古代节俭思想并不是一味强调俭省、泯灭人欲,让人们去过苦行僧式的生活,而是在承认正当需求的基础上否定贪欲,用理智克服物质利益对内心的诱惑,从而涵养内心。故诸葛亮《诫子书》言,“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36、后来,他又在朝廷中做了高官,但仍注重节俭,从不讲究奢华。他自订每餐只能一饭一菜,有客也只能增加两个菜,不许铺排,否则就拒绝用餐。一次,苏东坡的一个老友与他重逢,请他吃饭,他嘱咐朋友千万不可大操大办。可是,当苏东坡应约去老友家赴宴时,见酒席准备得相当奢华,他婉言拒绝入席,告辞而走。苏东坡走后,他的朋友感慨地说:“当年东坡遭难时,生活很节俭。没想到他如今身居高位后,还这样节俭。”
37、您说,一条狗能卖多少钱,我看平民百姓嫁女儿也比我家主人气派啊!”管家感叹道:“人人都说吴大人是少有的清官,看来真是名不虚传”
38、古者有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勤俭节约乃中华民族之优良传统,亦是雷锋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升华,是民族悠久道德传统中一朵亮丽的奇葩,雷锋精神中处处体现着“节制”与“勤俭”的思想。
39、别看外婆平时这么节俭,但遇到大事上却一点也不含糊,听妈妈说,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外婆把自己节省下来的钱,全部捐赠给了地震灾区,用来帮助那些急需帮助的人们。
40、他每个月只有6元钱奖金,他却把钱存在银行,一年一年过去了,雷锋把省下来的钱全都捐给灾区人民,可是他自己却舍不得买新袜子。
41、 如何“养成朴素、节约的习惯”?朱德主张:“衣、食、住、行以及日用等方面,无论是现金和物资,凡是可以不花的,就尽量不花;凡是可以少用的,就尽量少用,节省下来的现金和物资,都应当储蓄起来。这样日积月累,就是一个很大的数目。”同时,每一个人都要做到节约,因为“一人浪费一点不得了,一人节约一点就是一个很大的数字”。这样,既能满足每个家庭临时开支的需要,也能为国家建设积累资金。
42、 朱德常说,条件好了,不要忘本。新中国成立后,他和全家每年都坚持吃几次野菜,在他的眼里,野菜是当年的“救命粮”,常吃它,忘不了过去;当管理部门对他的住房提出修理建议时,他说:“这房子很好嘛,有钱应当多给老百姓盖点新房子”;外出期间,在路上看到垃圾堆里有废铁丝,他就停下来用手杖把它拨到一边,告诉随行的同志收起来备用。勤俭节约的作风,伴随朱德一生,为广大共产d员作出了表率。
43、一进门,外婆就乐呵呵地招呼我:“艾艾,快来尝尝外公刚买来的鲜肉月饼!”一听这话,我的心一下子凉了,大声嘀咕道:“这种月饼我不要吃的,真是倒胃口!”一旁的爸爸尴尬地摇摇头:“你真是太幸福了,有的吃蛮好了!”外婆也无比感慨:“小时候,我还为吃不到月饼大哭过呢!”
44、毛泽东从小养成了一年四季穿长筒袜的习惯,袜底破了剪开加一层新袜底再用,一双袜子能穿多年。但时间长了,袜筒就松了,经常滑落在脚踝上且容易露出补丁。工作人员担心这样会影响体面,在毛泽东会见外宾时,常常提醒他坐下时要收腿,以免让人看见袜子上的补丁。后来提醒多了,就变成了一句简略的暗语:“小心,家丑不可外扬。”贵为一国领袖,毛泽东就是这样地节俭。
45、孔子极力提倡克己复礼。他在回答林放关于礼的根本是什么这一提问时,说:“这是个特别重要的大问题。对于礼仪,与其铺张奢华,不如俭朴节约;办理丧事,与其仪式隆重而表情随和平易,不如内心悲伤。”他主张在办理丧事的时候,不要铺张浪费,不要搞形式,而要注重内心的悲伤。
46、东晋有个大官叫吴隐之,他幼年丧父,跟母亲艰难度日,养成了勤俭朴素的习惯。做官后,他依然厌恶奢华,不肯搬进朝廷给他准备的官府,多年来全家只住在几间茅草房里。后来,他的`女儿出嫁,人们想他一定会好好操办一下,谁知大喜这天,吴家仍然冷冷清清。谢石将军的管家前来贺喜,看到一个仆人牵着一条狗走出来。管家问道:“您家小姐今天出嫁,怎么一点筹办的样子都没有?”仆人皱着眉说:“别提了,我家主人太过分节俭了,虽然小姐今天出嫁,主人昨天晚上才吩咐准备。我原以为这回主人该破费一下了,谁知主人竟叫我今天早晨到集市上去把这条狗卖掉,用卖狗的钱再去置办东西。
47、毛泽东的睡衣是一件棉织品,他特别喜欢。整整用了20年。睡衣破了补,补了又破,反复多次,最后工作人员觉得实在太旧了,就要求换一件新的,但毛泽东不同意。他说:“习惯了,还是这件补丁叠补丁的好穿。”这件睡衣到1971年“退役”时,已经补了73个补丁。
- 上一篇:关于国庆节的来历简介【文案整理37句】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