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的伤感说说大全-qq说说控网

热搜词:伤感的说说 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 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人生感悟说说

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111句郑板桥十五首七言诗书法(精选郑板桥的诗七言绝句)

admin 2024-02-02 11:30:24 文案短句

一、郑板桥七言诗大全

1、心虚节直耐清寒,阅尽炎凉始觉难。

2、(民国世界书局出版发行)

3、旅人游汲汲,春气又融融。

4、郑燮作品欣赏郑燮行书扇片纸本

5、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6、词人久已伤头白,酒暖香温倍悄然。

7、一枝桂影功名小,十载征途发达迟。

8、从此对花并对景,尽拘风月入诗怀。

9、展开全部高梧百尺夜苍苍,乱扫秋星落晓霜。——郑板桥《咏梧桐》把夭桃斫断,煞他风景。——郑板桥《沁园春·恨》自是相思抽不尽,却教风雨怨秋声。——郑板桥《咏芭蕉》看蓬门秋草,年年破巷,疏窗细雨,夜夜孤灯。——郑板桥《沁园春·恨》泜水清且浅,沙砾明可数。——郑板桥《泜水》花亦无知,月亦无聊,酒亦无灵。——郑板桥《沁园春·恨》千山倒空青,乱石兀崖堵。——郑板桥《泜水》

10、行书东坡诗文年代不详重庆博物馆藏三一五

11、焦山石块焦山竹,逐日相看坐古苔。

12、竹石图年代不详私人藏二一六

13、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14、楷书五言诗年代不详扬州博物馆藏三三一

15、墨竹图年代不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藏二三○

16、下有采樵人,伸手折不得。

17、行书年代不详广东省博物馆藏二九二

18、任他雨露又风霜,四时不改青青色。

19、清郑板桥兰竹图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藏

20、我有胸中十万竿,一时飞作淋漓墨。

二、郑板桥的诗七言绝句

1、吁嗟乎,一日反复知多少?

2、其儿知永绝,抱颈索我娘。

3、兰竹图一七六五年作浙江省博物馆藏一九一

4、郑燮乾隆十四年(1749年)作行书《桃花源记》

5、清话几时搔首后,愿与松色劝三巡。

6、最惭吴隐奁钱薄,赠尔春风几笔兰

7、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8、兰竹石图一七四○年作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八

9、长桥浮水面,风号浪偏怒。

10、芒种忙忙割,农家乐启镰。

11、峭壁一千尺,兰花在空碧。

12、画舫乘春破晓烟,满城丝管拂榆钱。

13、郑燮(1693—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今兴化市,旧属扬州府)人。清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曾官山东县令等职。为人耿直,不事权贵,能书擅画,工绘兰、竹、石等。其画取法于明徐渭、清石涛等的大写意,运笔秀劲潇洒,横涂竖抹而不失章法。书法创“六分半”体,又称“乱石铺街体”,以隶书体参入行、楷体而别有韵致。著有《板桥全集》。因其独具艺术创新的言行和长期流寓扬州卖画,被列为“扬州八怪”之一。

14、兰竹石图一七六四年作上海博物馆藏一八九

15、行书七律诗一七五八年作重庆博物馆藏一○五

16、镫昏焰短空房黑,儿读无多母长织。

17、郑燮作品欣赏郑燮墨竹镜心水墨绢本

18、由于生活困苦,郑板桥在三十岁以后即弃馆至扬州卖画为生,“实救困贫,托名风雅”。在扬州卖画十年期间,也穿插着一些旅游活动。不幸的是徐夫人所生之子去世,郑板桥曾作诗以致哀。三十二岁出游江西,于庐山结识无方上人和满洲士人保禄。三十三岁,出游北京,与禅宗尊宿及其门羽林诸子弟交游,放言高论,臧否人物,因而得狂名。在京期间,结织了康熙皇子、慎郡王允禧,即紫琼崖主人。三十五岁,客于通州。三十六岁,读书于扬州天宁寺,手写《四书》各一部。三十七岁时,作《道情十首》初稿。三十九岁,徐夫人病殁。郑板桥十载扬州,结识了许多画友,金农、黄慎等都与他过往甚密,对他的创作思想乃至性格都有极大的影响。

19、次儿拾柴薪,细火煨陆续。

20、柱石图年代不详南京博物院藏三一四

三、郑板桥十五首七言诗书法

1、把酒题诗,遐想欢如旧。

2、公瑾伯符:周瑜和孙策的字。

3、喝道排衙懒不禁,芒鞋问俗入林深。

4、有一天,一些大官在趵突泉举行宴会,郑板桥因为是有名人士,自然也被请去了。席间,那些大腹便便、脑满肠肥的官员每人怀中都拥抱着一个杨柳细腰、百般娇媚的妓女。一会儿,有人建议叫郑板桥写诗助兴。郑板桥眉头一皱,拿过笔来,一挥而就,写了一首七言诗,写完后,他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好像是要把心头积蓄的怨气愤气全部吐出来似的。官员们纷纷过来欣赏这首诗:原原本本岂徒然,静里观澜感逝川。

5、一干疏枝兼淡墨,挺然断不要人扶。

6、郑板桥对官场腐败现象深恶痛绝。当时,山东官场的应酬都在妓院里进行,民间流传着“一个官儿一个瓜”的说法。这“瓜”指的就是妓女,意思是每个官员都玩弄妓女。官场如此乌烟瘴气,郑板桥实在是看不下去了。

7、墨竹图一七六四年作上海博物馆藏一八六

8、画来密筿才逾尺,让尔青山出一头。

9、行书七绝诗一七五五年作扬州博物馆藏○七五

10、鸟性悦时空即色,莲花落处静偏娇。

11、郑板桥梅兰竹菊书画作品欣赏

12、兰竹图年代不详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藏四二二

13、为凤为龙上九天,染遍云霞看新绿。

14、蕴藉异时辈,检身非苟求。皇皇使臣体,信是德业优。

15、老樵夫,自砍柴,捆青松,夹绿槐,茫茫野草秋山外。丰碑是处成荒冢,华表千寻卧碧苔。坟前石马磨刀坏,倒不如、闲钱沽酒,醉醺醺、山径归来。

16、自怜藿食徒过计,袖手看人能蹶张。

17、春雨春风写妙颜,幽情逸韵落人间。

18、好是生沧海,徐看历杳冥。

19、半春短长亭畔,漫一杯、藉草对斜晖。

20、行书七言诗年代不详上海博物馆藏三九八

四、郑板桥七言诗解析

1、新篁数尺无多子,蓄势来年少万寻。

2、丛竹图一七六三年作沈阳故宫博物院藏一七○

3、身安心转悲,天南渺何许。

4、看图闲教阵,画地静论边。乌垒天西戍,鹰姿塞上川。

5、仓廪物宿储,徭役犹未已。

6、许是今生,误把前生草踏青。

7、从今入定风波寂,此后敲门月影遥。

8、墨竹图年代不详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二一一

9、努力作秋声,瑶窗弄风雨。

10、怀君晴川上,伫立夏云滋。

11、不風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節柯。

12、西风又到洗妆楼,衰草连天落日愁。

13、览赠添离恨,愁肠日几回。

14、竹石图一七五六年作天津艺术博物馆藏○八二

15、不衣逆母怀,衣之情内伤。

16、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7、因知天地力,覆育有全功。

18、照影自惊还自惜,西施原住苎萝村。

19、尚有隐幽叹尽烛,何曾顽梗竟能驯。

20、郑燮作品欣赏郑燮行书七言诗立轴纸本

五、郑板桥的七言诗

1、倪瓒说:“贞居真人诗文字画,皆为本朝道品第一。”高启说:“贞居早学书于赵文敏,后得《茅山碑》,其体遂变,故字画清遒,有唐人风格。”文徵明说:“贞居书法先学松雪,后入陶隐居,稍加峻厉,便自名家。”何良俊云:“贞居书师北海,间学素师,虽非正脉,然自有一种风气。”《七言诗轴》,纸本,纵104厘米,横6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从此帖看,笔画干瘦、枝丫狼藉,然而整体看来自有一种情趣。

2、道情十首年代不详广东省博物馆藏二七八

3、老头陀,古庙中,自烧香,自打钟,兔葵燕麦闲斋供。山门破落无关锁,斜日苍黄有乱松。秋星闪烁颓垣缝,黑漆漆、蒲团打坐,夜烧茶、炉火通红。

4、虽然一尺让他高,来年看我掀天力。

5、乃知此老笔非凡,挺挺千寻之壁立。

6、罗袜凌波微步,玉盘承露低垂。

7、瓦砾数堆樵唱晚,凉云几片燕惊秋。

8、学俸无钱愧塾师,线脚针头劳十指。

9、竹君子,石大人,千岁友,四时春。

10、蒲塘春水暖,飞出双鸳鸯。

11、由于中国古代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

12、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

13、郑燮的诗、书、画世称“三绝”,专长于画兰、竹、石、松、菊等,偶亦写梅,笔法直接取法石涛,又多从徐渭、高其佩等画家中得其意。剪裁构图崇尚简洁,笔情纵逸,随意挥洒,苍劲豪迈。其题材虽然局限于传统的文人画“四君子”范围,但通过题诗、题跋寓社会伦理教育于画中,能时出新意。其书法以画法入笔,折中行书和隶书之间,自称“六分半书”。纵横错落,整整斜斜,如乱石铺街,不落前人窠臼,别具一番风味,后人亦称书体为板桥体。

14、闲中更觉春昼长,酒酣耳热如清狂。

15、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16、清郑燮竹石图旅顺博物馆藏

17、手札年代不详扬州博物馆藏三五二

18、栅高三面斗,箭尽举烽频。营柳和烟暮,关榆带雪春。

19、而今春去秋来,一江烟雨,万点征鸿掠。叫尽六朝兴废事,叫断孝陵殿阁。山色苍凉,江流悍急,潮打空城脚。数声渔笛,芦花风起作作。

20、一间茅屋在深山,白云半间僧半间。

六、郑板桥七言诗大全

1、郑燮作品欣赏郑燮墨兰图立轴水墨纸本

2、千室但扫地,闭关人事休。老夫转不乐,旅次兼百忧。

3、任他逆风严霜,自有春风消息。

4、行书五言诗年代不详广东省博物馆藏二九一

5、浑然一片玲珑,苏轼文同郑燮。

6、咽咽怀中声,咿咿口中语。

7、郑板桥十分同情平民百姓的疾苦,关心他们的生活。有一年山东闹灾荒,老百姓饥饿难忍,只好把牲口宰了充饥。郑板桥目睹这一切,心里难受极了,立即向州府打报告,请求拨粮救济灾民。但是报告打了十几天,如石沉大海,州府的官老爷压根儿就没把这些平民百姓的死活放在心上。郑板桥眼看牲口被宰完了,有些人还商量着准备吃人肉,他再也无法容忍了。他便下令在县城凿池,饥民只要来干活,就给饭吃。他还命令富户将自己家的粮食拿出来,救济老弱病残的灾民,并告诉他们:要么把粮食平价卖出,要么就从重治罪。

8、潜身匿邻舍,背树倚斜阳。

9、过桥歇古庙,聒耳闻乡语。

10、墨竹图年代不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藏二四○

11、马阮、高刘:“马阮”,指宦官马士英、阮大铖。福王时分淮扬为四镇,令高杰、刘泽清、黄得功和刘良佐统领。孔尚任一曲《桃花扇》,把这几人如何误国、如何投敌,唱得天下尽知。

搜索
说说分类
说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