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128句运用比喻的手法的古诗(精选运用比喻手法的诗句有哪些?)
admin 2024-02-20 10:43:36 文案短句 ℃一、运用比喻手法的诗句赏析
1、(分析)诗人实写“巴山夜雨涨秋池”的眼前之景,虚写将来与妻子西窗剪烛的恩爱场景。虚与实结合,以虚写实,表达了对远方爱人的深挚思念。
2、(问)开头两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
3、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比拟和比喻新奇贴切是此诗的成功之处。
4、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5、②“终岁不闻丝竹声”、诗中以“丝竹”代音乐。
6、(答案)①歌开关两句写了诗人秋日早上乘舟在雨中赶路的情形。(描绘画面)
7、抓关键词,主要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特殊词(数量词、叠词、拟声词、色彩词)等,并品味赏析。
8、(问)简问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9、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0、答题步骤:①揭示诗句之间的联系。②概括诗句描绘的内容。③指出这种构思传达出什么思想感情。
11、答: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
12、例4:“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
13、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14、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15、贵有风云兴,富无饥寒忧。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
16、用一个事物陪衬另一个事物,使后者更突出
17、秦中吟·歌舞(唐)白居易
18、柳梢青送卢梅坡
19、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20、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
二、运用比喻手法的诗句有哪些?
1、1考前文言文知识补漏:文言常用字归类
2、使用比拟可以让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富有情趣,表意更丰富,表达的情感更感人。
3、辽阔的敕勒大平原,就在阴山脚下。敕勒川的天空啊,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毡帐一般。它的四面与大地相连,蔚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碧绿的原野茫茫不尽。那风吹到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4、“直”表现孤烟之高,于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写出了塞上景色苍凉、雄浑的特点;“圆”表现落日之低、之圆,写出景色壮阔、温暖的特点。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出了神奇的塞外风光,表现了诗人苍凉孤寂的情感。
5、答案参考: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未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
6、第二种答案:同意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的说法。诗中写到“思归客”腐儒”“片云”落日”等,特别是结尾两句;难道我这腐儒,连一匹老马也不如了吗?表达了诗人一生漂泊的沧桑之感和报国无门的怨愤之情。
7、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8、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用典对比
9、贺知章(约659年—约744年),唐代诗人、书法家。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少时以诗文知名。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
10、此句中本体是君和妾,喻体是磐石和蒲苇,喻词是作。这里用磐石来比喻男子的敦厚,用蒲苇来比喻女子的坚贞。作者用这个比喻来表明焦仲卿和刘兰芝二人之间感情的深厚和笃定。
1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2、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13、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14、例5:“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刘过《柳梢青·送卢梅坡》)
15、贺知章为人旷达不羁,好酒,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86岁告老还乡,不久去世。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与李白、李适之等谓“饮中八仙”;又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司马承祯等称为“仙宗十友”。其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其中《咏柳》《回乡偶书》等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作品大多散佚,《全唐诗》录其诗19首。
16、(天空蓝蓝的,原野辽阔无边。风儿吹过,牧草低伏,显露出原来隐没于草丛中的众多牛羊。是不是很直白的描述,将画面不加任何修饰的描绘出来,这就是白描啦!)
17、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8、考点一把握诗歌的内容、主旨、情感
19、(找关键词:“想得”想着家中的人在想着自己这个远行人,突出自己的思念家乡之情)
20、虽然橙和橘相提并论,但事实上市人正偏重于橘,因为“橘”象征着许多美德,故屈原写《橘颂》而颂之,主要赞其“独立不迁”、“精色内白”、“秉德无私”、“行比伯夷”。此诗的结句正有此意,在表达上融写景、咏物、赞人于一炉,含蓄地赞扬了刘景文的品格和秉性。
三、运用比喻的手法的古诗
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雨后池上》刘攽
3、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4、例1:“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5、例2:“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李华《春行即兴》)
6、哪是虚写,写的是什么
7、①山河沦丧、归家无望,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担忧;②忧国之痛,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③不畏挫折,为国效力的奉献精神
8、动静结合: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9、(析)“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
10、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互文
11、(问)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诮简要分析。(问的是描写角度有什么不同,那么首先我们就应该想到这两首诗歌是正面还是侧面描写,先把大概的答题轮廓定下来,然后再进行具体分析,)
1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3、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14、(答案)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手法)从衾枕冷的感觉、窗户明的视觉、折竹声的听觉,三个角度写夜间下雪的(角度)。
15、(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16、(答案)比喻,①把相思之苦写得具体化。②显示出了相思之苦的沉重。
17、例3:“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诗中的“鞍马”代“客人”。
18、知识点一:把握诗歌的内容
19、■□联想,具体来说,是借助想象,把形似的、相连的、相对的、相关的或某一点上有相通之处的事物,选取其沟通点加以联结。
20、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四、运用了比喻手法的诗句有哪些?
1、出处: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几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3、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4、侧面描写:通过他人感受和反馈来表现描写对象。
5、就是用运动的事物来衬运动的事物(包括把静止的事物当作运动的事物)。
6、在春天来临之前,诗人已动春思,来到魏王堤觅春、寻春,这时虽仍然寒锁大地不见花影,未闻鸟声,但从已变得柔嫩的柳枝上,看到了春的踪影。诗中用“懒发”、“慵啼”来形容花、鸟,以“无力”描写柳条,都给人一种娇不胜寒的感觉,传神的写出了北方春寒,花木迟发、鸟啼滞涩的早春特点。但春既已萌动,毕竟是寒冷锁不住的,“何处未春先有思?”“先有思”,就是说,春天已在不易察觉中迈出了它的脚步,一个姹紫嫣红的繁华春日,就要来临了。凭着诗人的敏感,在本无春景可写的记游中,染上了令人鼓舞的春意。
7、这首诗的第六句是为人传诵的名句,南宋叶梦得《石林诗话》称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之妙”。请你谈谈这两句诗的“妙”处,并结合全诗说说作者作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8、出处:杜甫的《春夜喜雨》。
9、对偶。“芳草”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10、(答案)①诗歌开关两句写了诗人秋日早上乘舟在雨中赶路的情形。(开头两句写了什么)②天刚破晓,船又启航,头天傍晚下了一场大雨,这一天清晨依旧是秋雨霏霏,兼以风声萧萧,江南水乡便满天飘舞树叶。(描绘画面)③营造了冷清萧条的氛围,后文抒发羁旅思乡做了铺垫。(作用)
11、例2:“终岁不闻丝竹声”。(白居易《琵琶行》)诗中以“丝竹”代音乐。
12、悬想式示现:即把想象中的情景,说得如同真情实景一般。
13、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14、第三句由“绿丝绦”继续联想,这些如丝绦的柳条似的细细的柳叶儿是谁剪裁出来的呢?先用一问话句来赞美巧夺天工可以传情的如眉的柳叶,最后一答,是二月的春风姑娘用她那灵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这些嫩绿的叶儿,给大地披上新装,给人们以春的信息。这两句把比喻和设问结合起来,用拟人手法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颖别致,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烘托无限的美感。
15、B是出于字数的约束、格律的限制或表达艺术的需要,必须用简洁的文字、含蓄而凝练的语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于是把两个事物在上下文中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即“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以收到言简意繁的效果。理解这种互文时,必须把上下文保留的词语结合起来,使之互相补充、彼此映衬才能现出其原意,故习惯上称之为“互文见义”。
16、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17、《暮江吟》唐代:白居易
18、(1)描写手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白描、象征、衬托(正衬、反衬)、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
19、如贾岛《题李凝幽居》全诗所绘景致十分幽静,其中的名句“僧敲月下门”,一个“敲”字动感十足,有动作有声音,以动衬静,以响衬静,在月夜寂静之境中,一阵“敲”来,反而更显的环境寂静,更精确地描绘出了诗意;王籍《入若耶溪》中的“蝉噪林欲静,鸟鸣山更幽”,则是以响衬静的典范。
20、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五、运用比喻手法的诗句有什么
1、例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
2、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比喻
3、1芦苇题库——最新名校联考语用汇编
4、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构思之妙。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6、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7、“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8、解答分析:诗歌思有路,一首诗句与句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那么,分析诗的结构思路,必须把握诗句的关系。有的诗先写景后抒情,有的先叙事后抒情,还有铺垫、过渡、烘托、起承转合之说。
9、分析: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垆边女子光彩照人、洁白明媚,表现了诗人对江南风景、人物的痴迷和依恋之情。
10、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1、“双减”政策的落地,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12、例2:“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13、联背景。有些诗歌,仅仅从字面意思去理解还难以真正把握其内容,这时,便要借助对背景的分析来整体把握诗歌的内容。
14、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15、对比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16、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比喻
17、析词义。因为诗歌都是用文言文写成的,所以必须调动文言文以及相关历史知识的积累,逐步揣摩关键词语的含意,扫清诗歌阅读中的障碍,断不能一知半解,否则无从把握内容,更谈不上分析技巧和情感了。
18、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19、解析第一步:品读诗歌,明确诗意,结合关键词判断修辞手法。从词中我们不难发现,这里主要运用了比拟和排比的手法。
20、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其中的“用”和“以”处相应的位置,由此可推知“以”就是“用”的意思。又如“求全责备”这一成语,其中“求”与“责”处于相应位置,由此可推知两词同义。这类互文是容易理解和掌握的。
六、运用比喻手法的诗句赏析
1、(20遵义)诗的颈联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誉为“独绝千古”的名句。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直”“圆”的妙处。
2、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3、常挑着一担愁,准不了三分利,
4、(此诗歌也要从题目来分析~问的是手法+角度,分析一下此篇文章是写景物的,所以呢,我们就要立刻想到这首诗歌是正面还是侧面描写呢?是用了视,听,味,嗅,触的哪一个角度呢,进行判断分析。让我们来看看标答吧!)
5、作用: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激发思考。
6、夸张即故意夸大或缩小表达对象的某种特征或品格,以增强话语的表现力。夸张可以强烈地表现作者对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的感情态度,或褒或贬,或肯定或否定,从而激起读者强烈的共鸣,也可以引发人们的联想与想象,有利于揭示事物的本质。
7、C.四句写天寒指冷,玉笙冰凉,一曲《小梅》呜咽回荡,响彻天空,这使得诗歌境界一转,可见诗人心中更留恋的还是点点梅花盛开的冬景。
8、定义: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9、(1)虚实对比,突出主题
10、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11、视觉上分为视角的变化,和颜色的对照。
12、例如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3、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14、(5)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5、正对偶:上下联表达的意思是同类的或相近的,是互为补充的。
16、《忆江南》唐代:白居易
17、“情更切”变成了“情更怯”,“急欲问”变成了“不敢问”。这是在“岭外音书断”这种特殊情况下心理矛盾发展的必然。透过“情更怯”与“不敢问”,读者可以强烈感触到诗人此刻心里抑制的急切愿望和由此造成的精神痛苦。这种抒写,是真切、富于情致和耐人咀嚼的。
18、末句紧承上句,以顶真手法过渡,从床上之月光、树影写到高天之皓几,一以贯之,顺势而
19、以设问作结,以实写虚,一问一答,将一腔愁思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
20、|标签:诗词鉴赏表达技巧描写手法
1、故第二句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她身上婀娜多姿下坠的绿色的丝织裙带。
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3、《迢迢牵牛星》借神话传说中牛郎和织女被银河阻隔的悲剧,抒发了夫妻间的离别之愁和相思之情。
4、文中的“东风”指的是赤壁“火攻”的事;“二乔”指的是大乔、小乔。大乔是东吴之主孙权之兄孙策的妻子,小乔是东吴主帅周瑜的妻子,此二人的命运代表了东吴国家的命运。文中的“锁二乔”指的是大乔、小乔被曹操虏去,意味着东吴的败亡。以“锁二乔”借代东吴的败亡,既显得委婉,又显得深沉,同时又能给人联想与思考。
5、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动静手法指的就是在一首诗中既写动态,又写静态,两者互相映衬,形成一种情趣。在运用时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化静为动,或化动为静,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这里的“动”含动与声: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喧”为声,“动”为动),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
6、借助于对黄河的歌颂,热情赞美了黄河。如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是黄河哺育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既写出了黄河天险在地理上的战略意义,也写出了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
7、原创,干货,报刊稿源基地。
8、鉴赏时要准确指出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或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再结合诗句或整首诗的情感作答。
- 上一篇:87句描写忧愁的古诗四句诗(精选描述忧愁的古诗词)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