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的伤感说说大全-qq说说控网

热搜词:伤感的说说 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 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人生感悟说说

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116句摆脱杂念的句子(精选摒除杂念的句子)

admin 2024-03-01 10:53:18 文案短句

一、远离杂念和妄想的说说

1、杂念是静坐最大的敌人,可是要消灭这个敌人亦实非易事。其中的原因,是我们生活在这个地球上,要想很好地生存下去,就必须从事各种各样的工作,接触各种各样的人,想各种各样的办法,处理各种各样的麻烦事。这些东西,都会在我们的大脑中打下深深的烙印,想要在静坐的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中除掉这些烙印,或不受这些烙印的丝毫影响,当然是不可能的事。因此,唯一的办法,就是循序渐进,努力去忘掉这些烙印。

2、家人会在那边过的很好。一定不希望看到大家太难过。

3、作者: 侯善渊茅庵潇洒,静无尘、独坐垂帘孤僻。

4、亲近无骄慢——善知识亲近你,或你亲近善知识,心中无骄慢。

5、漫长的人生道路,心无杂念,让让自己怀揣着宁静的心情而走向自己美丽的未来,相信总有一天自己的人生会走出自己的光芒大道。

6、心当生希有——内心应当生难得之想,善知识所示现的种种顺逆境界,都是教育法。

7、□依何等法:谓彼善知识所证妙法,应离下列四种病,方可依之。

8、‘任彼一切随诸法性’,一切放下,任其自由自在,如果这样就可以圆觉成佛的话,永远不可能。因为‘彼圆觉性,非任有故’。刚才讲过你有意去修成一个佛,不对;相反,不修而能成佛,也不对。

9、一心只为事业~劳逸结合才好。身子是本钱,累了好好休息。努力工作才会有好生活~为了家人的幸福~再幸苦也值得。

10、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不要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给自己过多的压力,量力而行。

11、还是要引导孩子树立学习的目标,有远大的也要有近期的,要找他感兴趣的事情,要引导他感兴趣,只要他感兴趣了就不愁他不去做。同时还要严加控制,软硬兼施,总之,玩电脑游戏可以,但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做完该做的事情才能玩

12、早睡早起一直都是我们挂在嘴边的生活准则,这一剂良药对于心有杂念来说也是非常有效的。如果我们经常熬夜,很容易带来许多问题。什么眼睛干涩啊、黑眼圈啊、头昏脑胀啊,这些都是小问题,时间长了还会导致内分泌失调、肝火旺盛啥的一并出来,那就完蛋了。这些都会让我们无法集中精力,整个人处于头昏眼花的状态,你是还这么心无杂念嘛。

13、见种种境界——见到善知识示现种种顺逆境界,

14、(二者任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等今者,不断生死,不求涅槃,涅槃生死,无起灭念,任彼一切随诸法性,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任有故,说名为病。)

15、漫长的人生道路已经慢慢的想开了,心无杂念,一身轻,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怀揣着自己的梦想,努力去奋斗,从此以后再也不会想过去的事情了。

16、给天堂的亲人送上美丽的鲜花,留下祝福的话语,愿你幸福快乐。

17、倘若心无杂念放能够修成正果,从前的匪徒现在也要斩妖除魔。

18、‘了知身心毕竟平等,与诸众生同体无异’,自己明了此心毕竟都是空的,与诸众生并无差别。‘如是修行,方入圆觉’,这样修行,才能进入圆觉境界。

19、我们不能昨天宅在家里,应该多出门去浪一下。有时间就出去散散心是非常好的,能够让我们把身上长期积攒的疲惫通通甩掉。而且还能为身体充电,有利于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让你感觉充满能量。

20、生活中,注意努力地看清楚,将精力和注意力集中在当下的事物上,这时候得到的信息才会全面,同时也没有机会去乱想其他的事情。

二、摒除杂念的句子

1、人生只有三天,活在昨天的人迷惑;活在明天的人等待;活在今天的人最踏实。你永远无法预测意外和明天哪个来得更早,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尽最大的努力过好今天。请记住:今天永远是昨天死去的人所期待的明天。

2、接受普通,努力出众。

3、镇日闲闲清澹泊,别有恬然活计。

4、道德講堂:http://dd.jxwx.org

5、佛说‘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等今者,不断生死,不求涅槃,’生死有什么可怕?死了就死了。但是,临死之前痛苦不痛苦呢?当然痛苦。我以前有一位老朋友,学问好,禅也学得好,临死前,我去看他。‘怎么样呀?老哥,这个时候还痛不痛啊?’‘当然痛啊!’‘那你一辈子学佛——’‘那有什么关系?’他答覆得很自然。他也真有这个气派,他的见地也不能说不到,可惜,没有下过禅定功夫。所以说任病也是不对。有些人认为不用断生死,也不需要求涅槃,因为‘涅槃生死等空花’,那你去等等看吧!

6、‘现逆顺境,犹如虚空’。善知识往往故意示现顺境、逆境来磨练你,考验你。在顺境时,看你是否沉迷;在逆境时,看你是否能够忍受。在逆境时,是否能够维持平常心,不怨天,不尤人;在顺境时,也是一样,是否能够维持平常心,而不得意忘形。

7、諸位法師,諸位同修,今天我們繼續來談這個問題,「念佛往生我能做得到嗎?」我們願意每位同修、每個人都能做到,因為阿彌陀佛的本願是希望普度遍法界虛空界十法界的眾生,十法界最高的是佛法界,一直到下面地獄,十法界的眾生,阿彌陀佛希望都能把他度到極樂世界成佛去。所以我們的願要跟佛的願相同,不相違背,決定可以做得到,沒有疑慮,沒有懷疑、沒有顧慮,一定做得到。今天末後這個字,行。信、願、行這三篇,這三個字太重要了!這三個字是一切諸佛出現在世間,度眾生的總的原則、總的綱領,沒有一尊佛是例外的,這個我們要注意到。我們跟佛有緣,我們的信心真誠、願心懇切,二六時中心裡頭只有這一句阿彌陀佛,這一點比什麼都重要。

8、珍惜生命全球教育網:http://i.jxwx.org

9、待遇非常一般。一般本科:3000/月;211本:3500/月;硕(本非2硕211):4000/月;硕(本、硕均211):4250/月;每月扣除各种税费近1000元。每天中午管饭,单身的话有集体宿舍和晚饭补助,其他过节福利一年不超过500.另外奖金,看个人情况,中汽属于老国企,体制有问题,年轻人干的多,得的少;老资格的干的少得的多。

10、请管好“肢体”切勿“嫉妒”

11、谓作止任灭——那四病呢?作病,止病,任病,灭病。

12、生活坏到一定程度就会好起来,因为它无法更坏。努力过后,才知道许多事情,坚持坚持,就过来了。

13、(善男子,末世众生,欲修行者,应当尽命供养善友,事善知识。彼善知识欲来亲近,应断骄慢;若复远离,应断嗔恨。现逆顺境,犹如虚空,了知身心毕竟平等,与诸众生同体无异。如是修行,方入圆觉。)

14、出去旅游:一般情况下,一个人心情难以平复,是因为旧环境的影响,所以在这个时候可以选择出去旅游或者踏青,一个新的环境会让人心静下来。

15、天堂里有天使为她唱歌,而你,我的朋友,谁可以安抚你惆怅的心!

16、向日葵告诉我,只要面对着阳光努力向上,日子就会变得单纯而美好。

17、青春的路上少不了奔波和汗水,梦想的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不要因艰辛而放弃,更不要因阻塞而退缩。

18、最好的办法是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比如在伤心时找一些事来做,也可以看一些轻松愉快的电影电视来缓解情绪

19、人的头脑中往往是千头万绪,甚为复杂,念念相续,没间断的时候,何况因为日间事繁,休息后妄念更多。因此要排除杂念并不容易。但也有一个有效的办法,称为断念法,就是当妄念起时,努力看清其来源,不使甲观念联于乙观念,再联到丙观念,时间一久,妄念即除。

20、‘彼善知谶欲来亲近,应断骄慢’。只要你是块料子,够得上法器,善知识会来找你。善知识都想把自己所知道的东西传下去,一个有成就的人都想找一个好学生,问题在于你自己是不是法器。‘应断骄慢’很重要,如果你有主观成见,认为不对,完全接受不了,那一点办法都没有。

三、摆脱杂念的句子

1、注意身体的调节:除了心灵的平和强大之外,要想做的平心静气,还需要注意身体的条件。平时注意多出素食,多出果蔬类食品,少喝酒,不吸烟,多喝茶。一定可以让自己成为一个心平气和、大气雅致的人。

2、三毛说心无杂念:“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如若抛却不必要的杂念,日子才能过的从容知足,不用刻意讨好谁,也不故意怨恨谁,对人对己,不苛刻,不强求。给自己一个心灵的驿站,在喧嚣尘世中栖息灵魂,回归到那个最真实的自我。

3、如果要学真正的禅宗或真正的密宗,必须要依师,依善知识。依师之前,弟子要观察老师,老师也要观察弟子。佛说末世的众生,要想修行佛法,应当‘尽命供养善友,事善知识’。善友就是善知识,古人说亦师亦友。可是以前是弟子侍候老师,现在时代不同了,反过来是老师侍候弟子,众生颠倒。

4、教學為先網:www.jxwx.org

5、‘作是观者,名为正观’你有这样的观念看法,就是正确的观念。‘若他观者,名为邪观’,若有其他的观念见解,那是外道邪见。

6、‘我于本心作种种行’,我们所有的一切修行,都是本心第六意识的造作,以此有修有证求圆觉境界,求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境界,永远达不到。为什么呢?佛说‘彼圆觉性非作得故。’真正的清净圆明自性是本有的,不是造作出来的,不是修得起来的。所以说有所造作,有所修有所证,这是病态。

7、掌握乾坤,完容法体,玉貌真清丽。

8、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9、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謝謝大家!祝福大家新年快樂!謝謝!

10、节哀顺变,但是活着的人还是要好好的活。死者已矣。

11、(离四病者,则知清净。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12、有些人比较多疑,常常因为不自信而很在意别人的看法,这也是让你心生杂念的一个原因,你要做的就是正视自己的缺点、发现自己的优点,建立自信,不要在乎别人的看法。

13、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想不通的人。花开必有花落,云聚必有云散。痛过了,增一份从容,傻过了,增一分智慧,哭过了,增一分沉静,笑过了,增一分豁达。心无杂念,慈悲为怀,走过了,就过了。眼光放远了,心路就宽了。

14、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

15、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斜倚云端千壶掩寂寞,纵使他人空笑我。

16、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17、学会放下,清空自己的心灵!是一种生活的智慧,更是一门心灵的学问,人生在世,有些事情是不需要在乎的,有些东西是必须要清空的。能让我们强大的,不是坚持,而是放下,能让你慢慢淡泊的,不是得到,而是失去,能让你登高的,不是他人的肩膀,而是积累的学识,能让你站着做人的,不是卑微的残喘,而是勇敢的接受!

18、如下:远离一直抱怨却不行动的人,远离一直抱怨行动让你无语的人。如果一个人给你带来太多伤心负能量,不确定,让你变成了气急败坏的人,请你远离他。远离那些让你生气让你心态不稳的人,真正爱你的人是不会让你生气的。孤独才是生命的常态,笑看风云,远离那些让你心绪不好的人,做好对自己好的事。比起遇到心动的人,更想遇到让自己心安的人,道理很简单,远离让你难受的人,靠近令你舒服的人。

19、无彼我人相,当依正智慧,

20、下面是「心源者,自心之本源」。《三字經》上說得好,頭一句話說,「人之初,性本善」。心源就是本性、就是自性,這是源頭,一切法都從它變現出來的,它自己永遠不變,所變出來的現象都是幻相。就像我們看電視屏幕,屏幕就是真心,屏幕就是本源,你看它所現的一切相都是假相。相沒有了,本源面目就出來了,一片光明。很有意思,大光明藏,那是法身,那是自性,那是理體,自性的本源出現了,好!「盡者,窮盡。實際者」,就是本經當中所說的「真實之際」。真實之際就是自性,現在哲學裡講的本體,就是真心,就是一念不生。一個妄想沒有的那個心是真心,起了妄想就錯了。

四、怎么摒弃杂念

1、应当如何远离颠倒梦想呢?

2、□作病:于本心作种种行,欲求圆觉。

3、我們再看下面。十念,這段文字末後是說,沒有一個不往生,條件是什麼?十念。「十念者,如《觀無量壽佛經》曰: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個字就是一念,念十遍,不要忘掉。我勸淨宗同學修十念法,這個方法,早晨起來面向西方,合掌念十句佛號,早晨起來;三餐也是十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十念,再開動;上午工作、下班,下午工作、下班,四次,晚上睡覺一次,五次,一天總共九次,有效。我在新加坡提倡的,不少同學告訴我很有效,沒有把佛號忘掉,吃飯不忘阿彌陀佛,睡覺不忘阿彌陀佛,工作不忘阿彌陀佛,好!這真正叫具足十念。

4、如果您问的是佛家句子:心如止水,心无杂念如果您问的是古诗:《酹江月》

5、肢体妄想症、嫉妒妄想症

6、慢慢接受生活的困境,给自己一点时间,一些期限,沉淀所有的烦恼,遇见最好的自己。

7、过去的一切都让它随风而飘散吧!心无杂念,一身轻,要让自己慢慢的享受这种人生的过程,才能让自己的人生活得更加的快乐,从而不会让自己一味地折磨着自己。

8、□任病:不断生死,不求涅槃,涅槃生死无起灭念,任彼一切随诸法性,欲求圆觉。

9、普觉汝当知——普觉菩萨你应当知道,

10、「心心者,純一之心也,淨念相繼之心也」。心心都是阿彌陀佛,心心都想著極樂世界,心心想著一切祖師大德,對我們的教導。我們要想到報恩,什麼叫報恩?迴向是報恩:我把我所修的功德統統放下,給這些有恩惠的人,給這些有緣的人,迴向給他們;幫助他們認識佛教,幫助他們覺悟佛法,幫助他們悟入境界,知道這一生可以脫離六道,這一生可以回歸自性。往生極樂世界等於回歸自性,所以第十八願太重要了!「回向者,回者回轉,向者趣向,回轉自身所修功德」,而趣向我所期望的,這叫迴向。今天我們做任何的好事,都要迴向求生極樂世界。我為什麼這麼做?我一心一意想往生極樂世界,往生極樂世界是我這一生唯一的希望,這是大事,其他的都是小事。

11、教學為先視頻網:http://tv.jxwx.org

12、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13、□当求之人:修大乘者,以发大心为正因,以求善知识为正缘,所以大心将发,必求善知识指导正确修行路。此等众生所当求的善知识,是要一切正知见的人。也就是“心不住相,不着声闻、缘觉境界,虽现尘劳,心恒清净,示有诸过,赞叹梵行,不令众生入不律仪”的善知识。

14、此时,释迦牟尼佛再用偈语来作总结:

15、(善男子,彼善知识所证妙法,应离四病。)

16、有时我们走得太累,不一定是因为走得远了,而可能是背负的太多,有时我们活的太累,不一定是因为我们缺的太多,而是我需求得太多,佛陀有言:“知足为乐,少欲为福”。生活中的不争,不辩,不闻,不看,不贪才是简单!

17、还如佛出世——视善知识如现在的佛,不可对善知识起轻慢心。

18、我疯狂收集每一个快乐的瞬间,用它们回击每一个糟糕的日子。

19、今天我們要討論這樁事情,「第十念必生願」,四十八願第十八願,下面是願文:「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至心信樂。所有善根。心心回向。願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這一願,這短短的一篇文字,可以說是佛法的頂尖、佛法的最高峰,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都不能超過。有人問我什麼是佛法?你用這幾句話說給他聽,就一點都不錯。最重要的一句就是十念必生。我要念多少佛號才能往生?當然多多益善,愈多愈好,最少一句。十念必生最少就是阿彌陀佛四個字,一句最少的,南無阿彌陀佛都可以。十聲佛號必定得生,一絲毫懷疑都沒有,到哪裡去找去!

20、生活要永远清醒,永远温柔,永远知进退。

五、远离杂念和妄想的说说图片

1、以实际行动来回报老人家,只有好好工作才对得起他的在天之灵。

2、來佛三聖全球共修平台:http://lf.jxwx.org

3、红尘白浪两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到处随缘延岁月,终身安分度时光。

4、念佛往生我能做得到吗?——弥陀大愿略说(第二回)第2集

5、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

6、念佛往生我能做得到吗?——弥陀大愿略说(第二回)第1集

7、我们需要时常默念着自己的梦想,像念佛经一样真诚,心无杂念,专注的只做这一件事。

8、心远二乘者,法中除四病,

9、本经是透过文殊师利、普贤、普眼、金刚藏、弥勒、清净慧、威德自在、辩音、净诸业障、普觉、圆觉、贤善首等十二位菩萨,与佛陀的问答,而宣说大圆觉的妙理,并为不同根机众生开示各种修行方法,使众生能随顺悟入圆觉。全文分为十二章,自文殊章起,至圆觉章,共十一大段,每段先长行,后重颂;最后贤善首菩萨章是属流通分。内容结构严谨,譬喻精彩,南宋后流通甚广。

10、□行何等行:欲修行者,应当尽命供养善友,承事善知识。彼善知识欲来亲近,应断憍慢;若欲远离,应断瞋恨。现逆顺境,犹如虚空,了知身心毕竟平等,与诸众生同体无异。

11、握固存真,心无杂念,忘我兼忘世。

12、所以,能够去掉‘自他爱憎’,一切平等,爱人如己,才是学佛的行为。但是,谁能做到呢?爱人如己,大家都会讲,利害关头一到,当然是我第那里还有你?修行在平常是看不出来的,到了利害关头,才是真正的考验。尤其是宗教徒,排挤别人的心理特别强烈,哎呀!你是基督教!那味道就出来了,就不能平等,就不能慈悲了。为什么信了宗教,容易排挤人家呢?因为认为我信的才是对的,他的错了,这是犯了见取见及戒禁取见的错误,这也是‘自他憎爱’的心理,合于我的则喜欢,不合于我的则讨厌。

13、要记住:当一个人迷惑的时候,他一定颠倒。以为是对的事情,实际上是错的;以为是错的事情,实际上是对的。所以,造业一定受苦,而且造业的人永无休止,是没有休止的。为什么?他今天造了业,他一定会有恶报;恶报来的时候,他又会造业。因为他不懂,他造了业之后,受到恶报的时候,他又会再造业,再受报——这就叫轮回。今天你骂了我了,我一定不开心,我明天想办法骂还你;骂还后,你开心了;后天他又骂还你,你又不开心了……哪有止尽啊?争斗哪有止尽啊?自古以来有多少帝王将相个个都是能力无比,到了最后都是白骨一堆。他们能得到什么?他们得到的是虚幻的东西,空名,不是实在的体悟。

14、很多人都会计较得与失,其实我们更应该不去计较,要大方一点。我们能够得到的,就让他来;得不到的就不要强求。

15、□灭病:永断一切烦恼,身心毕竟空无所有,何况根尘虚妄境界一切永寂,欲求圆觉。

16、无彼我人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

17、而这种方法一定要在平时锻炼,临终才有把握;平时要不锻炼,临终还是没把握。我们念佛念一个小时、念两个小时,能不能有个十分钟里头没杂念?这个自己要留意,我们能不能往生全靠这一招,两个小时念佛当中,里头能有个十分钟没杂念。有杂念的,不是正念;没有杂念的,这是正念。正念不能维持长时间,十分钟可以维持,好!慢慢时间会增长,十分钟到十五分钟,十五分钟到二十分钟,这就进步,功夫进步。它的根全在放下,真能放下,绝不留恋。

18、玉婴神变,自然与道相契。

19、从释迦牟尼佛所说的这一段,就可以知道学佛是从做人开始。人都没有做好,我要打坐,我要修法,我要灌顶,灌了顶就可以往生西方,念个咒就可以成佛了,你看这个贪心多重啊!

20、普觉汝当知,末世诸众生,

六、远离杂念和妄想的说说

1、不管你做什么,都要做到极致,上班就认真工作,笑就尽情大笑,吃东西时,就像吃最后一餐那样去享受。

2、(云何四病?一者作病。若复有人,作如是吉:我于本心作种种行,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作得故,说名为病。)

3、我们在黑暗里摸索人生,只要心中有光就能找到路。

4、休将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过失扬。谨慎应酬无烦恼,耐烦作事好商量。从来硬弩弦先断,每见钢刀口易伤。惹祸只因闲口舌,招愆多为狠心肠。事非不必争人我,彼此何须论短长。世事由来多缺陷,幻躯焉得免无常。吃些亏处原无碍,退让三分也不妨。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荣华原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老病生死谁替得,酸甜苦辣自承当。人纵巧计夸伶俐,天自从容定主张。谄曲贪嗔堕地狱,公平正直即天堂。麝因香重身先死,蚕为丝多命早亡。一剂养神平胃散,两种和气二陈汤。生前枉费心千万,死后空持手一双。悲欢离合朝朝闹,寿夭穷通日日忙。休得争强来斗胜,百年浑是戏文场。顷刻一声锣鼓歇,不知何处是家乡。

5、戒根永清净——内心持戒清净。

6、理想好比星辰,用手是摸不着的。但你们就像航行在一片汪洋里的水手,可以把它当作指南针。

7、圆觉,是圆满的觉性。谓如来所证的理性具足万德,圆满周备,灵明朗然。又以一切有情皆有本觉、真心,自无始已来常住清净,昭昭不昧,了了常知,就体而言,称一心;就因而言,称如来藏;就果而言,则称圆觉。与真如、佛性、法界、涅槃、菩提等,毕竟同一。而本经即演说此法。如《圆觉经略疏序》载,统众德而大备,烁群昏而独照,称为圆觉,其实皆为一心。背之则为凡,顺之则为圣;迷之则有生死,悟之则息轮回。亲而求之,则止观定慧;推而广之,则六度万行。引而为智,然后为正智,依而为因,然后为正因,其实皆为一法。终日圆觉而未尝圆觉者为凡夫,欲证圆觉而未极圆觉者为菩萨,具足圆觉而住持圆觉者为如来。离圆觉无六道,舍圆觉无三乘,非圆觉无如来,泯圆觉无真法,其实皆为一道。

8、以上所讲的是上上乘佛法,可以以此来检验自己在修行上是否犯了这些毛病。

9、进行体育运动:如果感到心情比较烦躁的时候,进行一番运动,可以忘记发生的不愉快,而且在运动后身体里能分泌出多巴胺,这种物质能让人觉得愉悦感,心也会慢慢平静下来。

10、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

11、上面讲的是如何事师,对待老师就是要恭敬,是要无条件地信仰。接下来讲的是为人之师本身的条件了,假如老师没有做到下面的几个条件,则不足以为人之师。这个条件并不是知识,如同‘礼记’中所提到的‘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知识是知识,即使有再多的知识也没有用。

12、□如何发心:欲求圆觉者,应当发如是心:尽于虚空一切众生,我皆令入究竟圆觉,于圆觉中无取觉者,除彼我人一切诸相。如此发心以策修行,则不堕邪见。

13、心无杂念的人,才可闻见雪的芬芳。

14、第二种病是任病,任者放任自然。中国的古人常讲学禅宗容易狂,所谓的狂就是任病,不作功夫。现代世界各国讲禅学的很多,其实,我们以前那有听过什么‘禅学’这个名词?学禅就是学禅,甚至连禅宗都很少提。现在处处都是禅学,可是,连个狂禅之流的人都没有。过去我们所看到狂禅之流的人,假如现在在这边的话,这一班人就不要谈禅学了。现在搞禅学者,对‘指月录’、‘五灯会元’也许能倒背如流,但是,你要他盘腿打坐,则一点功夫都没有。他认为不需要作功夫呀!懂了就悟了,狂得不得了,上不见佛,下不见众生,这是狂禅之流,这是任病。

15、当静坐时杂念太多,用什么办法都无法驱除时,也可以通过运动的方法,先使身体调和,气息柔顺,然后再继续静坐。对待杂念,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对待它们就像对待不速之客一样,只要对客人采取不迎不拒的态度,客人自然会渐渐散去,杂念也就慢慢地停止了。

16、末世诸众生——未来末世的一切众生,

搜索
说说分类
说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