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精选108句最经典的思乡古诗文案
admin 2024-04-01 09:37:01 文案短句 ℃一、寄托思乡之情的诗句
1、故人应无恙;不知故园风物!可还是旧时模样!
2、王安石评价张籍的诗“看似寻常最奇崛”,这句话在这首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3、此人是最大的叛徒!如果不是他,台湾或早已收复!
4、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5、《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6、赏析:表达了一位慈母对即将离开自己的儿子的深深的爱
7、读着,读着,深深地读着/您的七十六岁的肖像/那眼角两侧长而细的鱼尾纹/那满头的白雪/流溢着几多的思念和沧桑
8、诗词君:在一个除夕之夜,诗人还羁旅在外,在一个旅馆里,映着寒灯,他久久难以入眠,是什么事情,让我这个游客的心里变得凄凉悲伤?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我的鬓发已经变得斑白,到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年。
9、作者在异地度过寒食节,思乡情切,泪湿沾巾,连喝酒都没有情绪了。这种心境,作者自比,在郊郭之外,那些踏青而游,及时行乐的人,比不上他们啊。
10、在中国古代血缘宗法社会的关系秩序链条上,家是国的雏形,国是家的扩大。先秦儒家典籍的思路总是以家为基础和起点,推而广之,及于国家天下。《周易·家人》云:“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诗经》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孝经》云:“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孔子把“事父”与“事君”、“父父子子”与“君君臣臣”等同看待(《论语》);孟子强调“正心诚意修身齐家”的目的,是“治国平天下”(《孟子》)。由家族的血缘伦理关系,衍生出国家的政治伦理关系,中国古代社会就此达成了家与国的统一。
11、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12、诗词君送你十首乡愁诗,
1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14、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15、《思乡作》唐·布燮泸北行人绝,云南信未还。庭前花不扫,门外柳谁攀。坐久销银烛,愁多减玉颜。悬心秋夜月,万里照关山。
16、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袁枚『随园诗话』
17、“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诗人直抒内心的矛盾心理,将对家乡的感情表现得更加深沉。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体验,当你离家乡越来越近时,是不是也如诗人一样,反而心里害怕起来。
18、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9、我们固执的认为,家乡的月亮才是最圆的。
20、古典诗歌中还有不少身在异乡思念妻子儿女的作品,也印证着乡情的实质乃是亲情。《诗经·豳风·东山》中东征三年、急于西归的征人,难捺飞向西方家乡的归心,想象着妻子在家中准备迎接自己归来,回忆着当年新婚的热闹和新娘的漂亮,可知牵系着征人的,正是荒芜家园中的美丽妻子。杜甫的《月夜》思念妻子为主,兼及儿女。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万首唐人绝句》作《夜雨寄内》,“内”即“内人”,也就是妻子,可知此诗乃是诗人在遥远的巴山雨夜里寄赠长安家中妻子的。古代诗歌中有着相当数量的“寄内”、“赠内”之作,均属此种性质。
二、最经典的思乡古诗
1、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2、你是否在收拾行囊,准备回家;
3、《客中寒食》:这首是主要表现旅人在外的思乡与愁苦触景生情便作此诗句句言情词词达意给读者一种心灵上的震撼。
4、优果派推出全新“一蟹八味”简直就是至尊贴心的服务!
5、在通往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见一个老相识。知道对方要返京述职,不免有些感伤,同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安慰家人,报个平安。
6、枫叶落残孤阁雨,菊花开尽故乡心。
7、服饰不仅是一种性别、年龄符号,它更是一种种族、文化符号,中国服饰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表征。对寄居海外、满目异俗的炎黄子孙来说,“穿着中国的服饰”,不正是他们思乡怀国、寻根溯源、认同本土文化的一种有效方式吗?
8、有叶/却没有茎/有茎/却没有根/有根/却没有泥土//那是一种野生植物/名字叫/华侨
9、白话文: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10、每每想要归家的时候,总有一只无形的手拉住了我们,那只手叫现实。
11、张籍创作这首诗时正客居洛阳城。当时是秋季,秋风勾起了诗人独在异乡的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12、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代: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3、驱马傍江行,乡愁步步生。举鞭挥柳色,随手失蝉声。
14、这首诗应当是作于唐德宗贞元二十年(804年)岁末,作者时年三十三岁,任秘书省校书郎。
15、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却又是体味不尽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体现了“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16、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17、解读:独自在外,自然充满了对家人的怀念,古中表现乡思,除了听风听雨外,最多的是通过登临送目,寄托悲伤。李觏这首绝句,也是通过远望,抒发自己思归的牢愁,诗前两句写望,但从望的感受上落笔,不具体写望见些什么。
18、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十五夜望月)
19、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20、《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三、用寒梅寄托思乡之情的诗句
1、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2、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3、盈盈惆怅中曾傍徨依依看他方谁曾情深叮嘱我莫怨苍天怨路长呜……呜……
4、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5、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驱马傍江行乡愁步步生。何处积乡愁天涯聚乱流。片云凝不散遥挂望乡愁。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峨嵋山下水如油怜我心同不系舟。何日片帆离锦浦棹声齐唱发中流。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6、《江上送友人南游》唐·张乔何处积乡愁,天涯聚乱流。岸长群岫晚,湖阔片帆秋。买酒过渔舍,分灯与钓舟。潇湘见来雁,应念独边游。
7、在诗中,诗人通过写家书这个场景,来表现思乡之深。洛阳城里起秋风了,勾起了诗人无尽的思乡之情,他写下一封家书给捎信的人带回家,想说的话太多了,捎信人要出发时,又赶紧拆开信,又写上几笔,再还给捎信人。寥寥数语,却耐人寻味。
8、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9、前两句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作客他乡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在月明之夜,尤其是月色如霜的秋夜更是如此。“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10、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1、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译文独自在他乡做他乡的客人,每到欢庆佳节时,就更加思念家中的亲人。我在遥远的异乡想象着,今天兄弟们登高的时候,大家插戴茱萸,就少了我一个人。
12、寄托思乡之情的诗句异乡月下飘萍客,独独思恋故土情。同为一轮明月下,遥望亲友泪盈盈。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早花前。
13、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14、芭蕉不仅是历代画家们的最爱,诗人、词人们也喜欢吟诵芭蕉,并赋予芭蕉特定的含义。唐代诗人王维有诗“雨打芭蕉叶带愁”,寄托的是诗人的愁绪。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曾有词《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在这里,芭蕉的叶子,卷舒都带情。清代“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咏芭蕉》:“芭蕉叶叶为多情,一叶才舒一叶生。自是相思抽不尽,却教风雨怨秋声。”更是将“相思”的含义赋予在了芭蕉身上。在诗人眼里,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离情别绪相联系。
15、《客中寒食》唐·李中旅次经寒食,思乡泪湿巾。音书天外断,桃李雨中春。欲饮都无绪,唯吟似有因。输他郊郭外,多少踏青人。
16、诗人在漂泊羁旅中,看到北固山的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的壮丽景色,触发了他深深的思乡之情。
17、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18、古今乡愁主题诗歌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表现模式外,还有梦忆还乡、闻声思乡、以题咏抒乡情等手法,也多为诗人所采用,下面略作介绍。
19、《云梦故城秋望》唐·戎昱故国遗墟在,登临想旧游。一朝人事变,千载水空流。梦渚鸿声晚,荆门树色秋。片云凝不散,遥挂望乡愁。
20、《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四、古代以月亮寄托思乡之情的诗句
1、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游子对异乡的一切也怀有本能的排拒心理。余光中留学美国时写的《我之固体化》很能说明问题:
2、悠悠柔美的小提琴声,一开始就让人们感受到诗一般的意境:“月亮—小桥—小船—河水”,一连串充满温情的“弯弯”,仿佛是一笔一笔勾描出一幅幅淡淡的水墨画。当你正沉浸其中的时候,他却猛然间又爆发出另一种情绪来:“今天的村庄—过去的歌谣—惆怅忧伤—穿透胸膛”,一种呐喊,一种反思,一种力量。
3、作者把无形的乡愁比喻化为四种事物,作者把无形的乡愁比喻化为四种事物,可见作者愁思之重。小时候,作者将乡愁寄托在给家人的书信里,所以将乡愁比喻为邮票;长大后,作者和家人分居两地,很难与家人相见,于是将乡愁寄托在回家的船上,所以把乡愁比喻为船票;后来,母亲去世,作者与母亲再也不能见面,于是作者就将愁绪比喻为坟墓;现在,由于人为的原因,海峡两岸的同胞不能团聚,作者将自己的乡愁比喻为台湾海峡,表达了他期盼祖国大同的强烈望。
4、夜月故人千里梦,他乡诗思一天秋。
5、以枯藤老树昏鸦如此萧瑟的景色让人感到满目凄凉,又加上安详温馨的小桥流水人家做反衬,使愁情更为深切,再加上夕阳西下更是满目凄凉,引起思乡之情。
6、20世纪新诗对乡愁的表现,很早就显示出文化乡愁的倾向。闻一多20年代留学美国时的《忆菊》,把“四千年的华胄名花”菊花等同于祖国,作为中心意象的“菊花”,积淀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冯乃超20年代写于日本的《乡愁》,思念故乡如画的风景:“我爱石砌的环拱的桥头/与桥底缓慢的浊流/橙黄的月亮照着黄色的小船/我念木版画里的苏州”。另一首《南海去》,借送弟弟们回国,表达了对物产丰饶的南海家乡的眷念赞美之情:“南海去/我的故乡在南海里/农园四季有花开/茉莉的幽香/烘我初恋的心爱/鸡冠的鲜红/焚着情热的花蕾//南海去/灰蓝的屋宇/花岗岩的石柱/龙眼的果树结圆珠/荔枝的老红胜胭脂/七月的阳光池水里/七月的鲜红南海里”。这两首诗中都含有地域文化成分。
7、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诗人抬望天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诗《静夜思》。
8、杜甫的《孤雁》“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步出城东门》“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愿为双黄鹄,高飞还故乡。”
9、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10、也许诗人在无意之中,重复了上古诗歌里“桑与爱情”的原型意象。“故园”的标志就是“绿桑”,对“故园”的怀念,就是对“绿桑”的怀念;对“绿桑”的怀念,实质上是对“绿桑枝下的采桑女”的怀念。在游子的记忆里,故乡、桑树、爱人就是这样密合无间地联系在一起的。而叶舟的《故乡,我的恋人》,则直将“故乡”等同“恋人”,在“客地的细雨寒风”中,诗人的思乡之情,实际上是对“八年”之前那一段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纯真恋情的再一次回忆。
11、《远望》唐·元稹满眼伤心冬景和,一山红树寺边多。仲宣无限思乡泪,漳水东流碧玉波。
12、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
13、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14、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南斋玩月)
15、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有很多,特别是在一些古诗词中,诗人们在游历于山水或适逢某个节日之时,往往会触景生情、睹物思情,所以不免会留写众多思念、思乡的诗句,就像孟云卿的《寒食》、王勃的《蜀中九日.九日登高》、戴叔伦的《题稚川山水》等等等等……还是分享几首给您吧。希望在您阅读时能够和我一样,认可那是一种思乡的感觉。
16、此句出自白居易的《望月有感》,意为天涯海角共看明月,无不垂泪。今夜思乡你我同心,五地相同。
17、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18、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19、解析:一个人对故乡的怀念,总是和那些与自己过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人、事、物联结在一起。
20、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间
五、思念家乡的古诗100首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3、(作者)杜甫(朝代)唐
4、解读: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
5、愿你我不负相遇,愿彼此一生相依
6、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7、否则你可能再也刷不到这个号了
8、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9、却忆故园耕钓处,短蓑长笛下江村。
10、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1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2、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3、▌齐白石《芭蕉》20世纪30年代
14、齐白石在另一件芭蕉画上题诗:“欲种千株待几时,故乡迢递隔归迟。莲花山下窗前绿,犹有挑灯雨后思。”齐白石画时,想起家乡莲花山下借山吟馆窗前的芭蕉。故乡很远,已经多年迟迟未归,画家这时的思乡之情是多么强烈啊!
15、这一年冬末春初时,诗人由楚入吴,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
16、投稿交流/商务合作,欢迎勾搭
17、诗词君:据说,宋之问被贬到岭南,因不适应那里的的生活,神龙元年(705年)十月宋之问过岭,次年春即冒险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指襄阳附近的一段汉水)时写下了此诗。
18、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19、《月夜忆舍弟》唐·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20、李白的《静夜思》创作于公元726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九月十五日的扬州旅舍,当时李白26岁。同时同地所作的还有一首《秋夕旅怀》。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诗人抬望天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诗《静夜思》。
六、寄托思乡之情的诗句
1、解析:据考证,这是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时所作,此时的诗人34岁,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西出阳关,奔赴安西。
2、诗词君:这首《静夜思》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九月十五日的扬州旅舍,此时的李白26岁。
3、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李觏『乡思』
4、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5、白话文: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6、对家乡的思念,既是情感层面上的寄托,又是灵魂层面上的需求;既是在寻找肉体情感的慰藉,又是在寻找生命灵魂的归宿。古代抒写乡愁主题的诗词作品,大多属于肉体情感层面,偶有涉及精神心灵层面的,如李白的《客中作》“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诗人对故乡和他乡的理解,已不限于地域。不过在终生漂泊客居的李白,这样写也许仅仅是因为他的生性嗜酒而且旷达。还有苏轼《定风波》词句“此心安处是吾乡”,则俨然把家乡定位到“心安处”,已是把家乡视为心灵的家园。像苏轼这样去理解故乡的,在古代诗歌中虽不多见,但毕竟标出了古代诗人对家乡的理解所达到的精神深度。
7、每年除夕,多少游子在归途中行色匆匆,归心似箭。团圆之夜,又有多少人只能留在异地,遥望故乡,暗自神伤。
8、后两句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思”字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构思细致而深曲,脱口吟成、浑然无迹。内容是单纯,却又是丰富的;内容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体现了“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 上一篇:精选144句一路走好天堂安息句子哀悼的句子文案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8513℃排比句例子大全【文案整理39句】
- 2437℃千里送鹅毛打三个数字【文案整理45句】
- 2372℃从此再无母亲【文案整理24句】
- 1949℃春娇与志明歌词含义【文案整理40句】
- 1438℃描写雨下得很大的句子【文案整理106句】
- 1093℃有关于龙的诗句【文案整理48句】
- 1073℃龙的成语吉祥语【文案整理42句】
- 1018℃描写星河璀璨的诗句【文案整理43句】
- 879℃排比句构成与表达效果【文案整理40句】
- 844℃罗曼罗兰名言名句发现美的眼睛【文案整理61句】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