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的伤感说说大全-qq说说控网

热搜词:伤感的说说 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 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人生感悟说说

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精选144句诗歌中的虚实结合例子文案

admin 2024-04-02 09:42:45 文案短句

一、诗歌鉴赏中虚实结合的作用

1、例1:“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2、描写方式(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3、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4、答题指要:这首诗其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虚实结合。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金圣叹在《水浒》批语中说:“文到入妙处,纯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适合于表现广阔的生活画面,增加文章的思想容量,深化主题。苏词分上下两片,各分两层。上片先写入梦前的思念,属于实写,接着写设想相逢的情景,属虚写。下片先写梦中相见的悲喜,属虚写,后写,梦醒后的感慨,属实写。这样由实而虚,由虚而实,充分表达了词人对亡妻的思念之深之苦。最后三句从字面来看是写亡妻;“年年断肠”,实际上是词人自己念念不忘亡妻。

5、⑸送别留念诗:或表达别时留恋;或表达别后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达彼此勉励。

6、答案: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继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7、我们再把历年新课标诗歌鉴赏题所考内容做成表格,大家从中对新课标诗歌鉴赏的常选题材、惯考手法、常见情感等可以窥知一二。干脆把前面的手法表、情感表也拉在一起,方便大家查看、记忆。

8、⑷羁旅思乡诗: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的乡愁。(常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

9、例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

10、答: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步骤一)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步骤二)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步骤一)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步骤二)

11、(解析)此题考核分析诗中的形象、语言和手法的内容,要求赏析“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两句有何精妙,此类试题一般从意象的选取,遣词造句、意境的创设、情感的表达、手法的运用角度切入,“红莲”“白鸟”二句转写近前景物:池塘里盛开的红莲互相偎倚,宛若喝醉了酒的美人。堤岸上的白鹭静静地兀立着,它一定正在发愁罢!“醉”字由莲脸之红引出,“愁”字由鸟头之白生发,这两词用的真是恰到好处,运用了拟人手法。红莲白鸟互相映衬,境界虽美,但“醉”“愁”二字表露出词人内心的苦闷。以上的景物描写,不但隐含着词人忧伤抑郁的意绪,而且为下阕抒情制造了一种清冷、空虚又而沉闷的氛围。

12、通过观看教学视频,了解“古诗词中虚实结合手法“相关内容,理解并掌握“虚实结合手法”的答题范式,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任务。请同学们准备笔记本做好记录。

13、韦诗的S:渲染、衬托、虚实相生、先扬后抑

14、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15、虚实结合,可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有时能形成强烈的对比,有时能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

16、(析)这句诗的语言结构特点是纯用名词组合,没有(动词)形容词的修饰点缀。即所谓白描手法。

17、郭诗的N:首联交代渔家几代生涯及居住环境;诗的第二联写自己与主人在灯前交流的情景,主客有说有笑,主人介绍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的情景。

18、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19、ABCDE五个选项,对每个选项做信息切分的勾画圈点。把勾画到的词语做四要素的对应分析,比如是内容(意象、形象及其特点)、主题、结构和语言,及这四个要素涉及的艺术手法。

20、各种都有:忧国忧民;反映离乱;渴望建功立业;仕途失意;不被重用的无奈和愤懑闺中怀人;讴歌河山等

二、诗歌中的虚实结合例子

1、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2、①东都:指北宋都城汴梁。②宣和:宋徽宗年号。

3、再如:“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

4、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5、白描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索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色、明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6、此诗四句,深得疏密之妙。前两句交代“雨后空山”、“秋天傍晚”,一写环境,一写时间,可谓疏朗简洁;后两句却写到“明月”、“青松”、“月光”、“清泉”、“石头”、“水花”,意象十分丰富;一疏显得宏观开阔,一密显出局部的清幽,的确让人心旷神怡。

7、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8、对比、反问、用典、借景抒情

9、(析)就是浓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风光,山青翠,花红艳,鸟翎白,碧波绿,景象清新,赏心悦目,却是为写下文勾起漂泊的伤感作铺垫。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通过红日映花衬水增加了色彩的明亮度,追忆江南美景的;骆宾王的《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鹅洁白的羽毛浮于绿水之上,红掌拨动,绿水泛波,红、白、绿三色对比有寒有暖,鲜明而协调,在蓝天、白云之下,在绿草如茵的碧水、清澈见底的池塘边,“白毛”与“绿水”比美,“红掌”与“清波”争胜,多么绚丽的画面,多么富于童趣和生活气息。真可谓状物如在目前。

10、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11、古诗写景常涉及到声音与颜色,这是诗人利用感官多角度写景,让读者如临其境,收到了很高的艺术效果。

12、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13、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14、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寓理),借古讽今,用典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高考常考)

15、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16、诗人在描写景物,正面描绘景物的特征即可,但当有时景物的特征难以正面表达,或诗人着意追求一种委婉含蓄的美时,他们会采取侧面描写的方法,进行烘托或暗示,从而达到表现景物的目的。这种侧面描写其实也是一种虚实结合的写法。

17、⒈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

18、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

19、如:“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20、再如苏轼《江城子》:“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作者与妻子伉俪情深,虽生死殊途而旧情难忘,积思成梦,悲喜交加,这是虚写,接着写梦醒后的悲伤,这是实写,虚实结合,写出了诗人对亡妻思念之深之切之苦。

三、诗歌中虚实结合手法的作用

1、例3:“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

2、再如:“江上信美,终非吾土,何日是归年。”(《越调·平湖乐》王恽)

3、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4、①比喻:比喻能将抽象化为具体,能将无形化为有形。例如写“愁”:李后主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江水写愁,则使人想见愁意之漫长。

5、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①香篆②小帘栊。

6、比喻、拟人、对偶、借代、夸张、反复、设问、反问、顶真、通感、互文、双关、排比等。

7、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8、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9、(解析)这是一道综合赏析诗句的题目,注意从遣词造句、艺术手法、意境的创设以及情感表达的角度分析,“入眼青山看不厌,傍船白鹭自相亲”句从手法看,中以月下青山和傍船白鹭为对象,描绘了故国月下优美可亲的山水景象,融以“看不厌”和“自相亲”之感,抒发了诗人暂时摆脱烦嚣俗务的喜悦之情;与之前所写不堪金人府衙烦嚣人事之扰的难捱难耐之情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诗人暂回故国时的轻松喜悦之情;从遣词造句的角度看,“入眼”对“傍船”,“青山”对“白鹭”,“看不厌”对“自相亲”,词性协合,色调和谐,音韵优美。

10、(解析)本题从赏析句子的角度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赏析诗句,首先要找到突破口,本题有以下突破口:从形式入手賞析其形式美。本题的突破口是对偶与拟人。这两句对仗工整,用了对偶(对仗)的修辞“泣”嘘予铜驼人的情感,此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从内容入手賞析其情感美、画面美等。本题的突破口是诗歌所抒发的家毀国亡之痛。把内容和形式结合起来,賞析其艺术魅力。这两句诗,在形式上,用“寝园”和“废殿”的意象,“泣铜驼”的拟人来抒情;在内容上,可以根据两句诗所写的意象,据象索意,可以发现写“园”“废殿”这些破败之景,实为抒发亡国之痛,艺术手法上,这叫作情景交融。

11、(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析具体的诗句,可从表达技巧、诗句内容、语言风格、表达效果等几个角度入手。“玉钗和露香,越管随软”,其中,玉钗、越管两词送用了比翰手法,香、软从嗅觉触觉两个角度描写;两句写出了芹菜的色、香、以及刚抽芽时在风中据的美妙姿态;体现了作者对芹菜的喜爱之情。

12、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13、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

14、(答案)示例:①移情入景。以月下青山和傍船白鹭为对象,描绘了故国月下优美可亲的山水景象,融以“看不厌”和“自相亲”之感,抒发了诗人暂时摆脱烦嚣俗务的喜悦之情。②对比映衬。此联紧承颔联,与之所写不堪金人府衙烦嚣人事之扰的难捱难耐之情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诗人暂回故国时的轻松喜悦之情。③对仗工整。“入眼”对“傍船”,“青山”对“白鹭”,“看不厌”对“自相亲”,词性协合,色调和谐,音韵优美。

15、(解析)本题考查古诗词的风格。词在风格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二派。辛词是豪放派的代表。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宏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典较多,不拘守音律,这里选用的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太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剑,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

16、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17、①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18、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19、通过写梦境、仙境来抒发感情、表达理想的诗词。

20、正面描写命题角度。

四、诗歌鉴赏中虚实结合的作用是什么

1、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晚常啼杜鹃。

2、又如《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两句,以少胜多,以有限之红杏表现无限之春意。这是化实为虚。

3、以动写静,花落、月出、鸟鸣的动,突出了春涧的幽静。

4、“虚”的方法,其实也就是作者想象联想的方式,从我们读过的作品来看,主要有两种:一是遥想,二是梦境。而眼前之景之事为实。对中学生的考试,不会太难,因此,能注意这几点区分就行了。

5、此诗四句,前两句“风急”、“天高”、“猿啸”、“渚清”、“沙白”、“鸟飞”一句三个意象,显得绵密急促;后两句“落木”、“长江”一句一意象,显得物象稀少而疏阔。从美学角度看,因为密就产生了一种紧促感,因为疏就产生了一种弛缓和开朗感,一紧一缓之间,给欣赏者带来了心理的愉悦;而作者营造这一密一疏的艺术形象,又将秋天特有的景物放在了宏大的背景中,相互映衬,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6、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7、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8、从视觉听觉等不同角度去描写,达到视听结合,还有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由远及近,由上至下等,多层次描写具有感染力,一般鉴赏诗歌都是答作用效果的

9、本诗的S:渲染、烘托、对比、借景抒情借事抒情

10、“以少总多”应具有以下特征:一是概括性:所表现的事物所具有的共性、必然性,能够启发读者的联想。如: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二是具体性:指所表现的事物具有个性、偶然性,体现为感性的,能够限制读者的联想。如:《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溅欲迷人眼,钱草才能没马蹄。“早莺”、“新燕”、“乱花”、“浅草”这些景物增加了个性,使我们知道这是早春,不是暮春。

11、(答案)这两句以景结情。用“数点寒灯,几声归雁”衬托词人“满怀幽恨”,引人共鸣;与上片结尾两句“万烛光中,揭天丝管”形成对比,更催人泪下。

12、增强艺术感染力、更形象;

13、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14、更多的是以景物烘托人物,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而悲伤的心情。

15、(析)前两句写黄昏时候,山林不见人影,寂寥、空阔。偶尔听到几点人说话的声音,非但没有打破山之空,反而更显得山之静。后两句明暗对比:一缕夕阳射进蔚然深秀的树林,落日余晖打在一块青青的苔藓上。这里为声衬静,用了衬托,也用了对比。

16、表达诗人某种情感、志向、观点、态度等。

17、(2019届广东肇庆高三第一次统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18、在诗歌鉴赏时考描写,主要是从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角度来命题。

19、诗歌里虚的内容是诗人在作品中想象出来的,不是读者想象出来的。读者根据作品里的内容融入自己的感情思想进行的想象活动,称之为“意境”。相生和结合,是对虚实两者关系的描述,相生表示关系更紧密些,结合则疏远点

20、在这里,诗人是用潮水反衬“故国”的荒凉冷落,是为以景衬境。

五、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公开课课件

1、例题1:阅读下面宋词,回答问题。

2、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3、虚实结合的售货方式依托互联网技术现阶段普及情况,一部分崇尚高效率购物、快节奏生活的年轻消费者,尤其是网络工作者或网络爱好者便乐于做“网上购物”的“鸡头”,而惫于存包、收银、验票的卖场购物

4、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

5、《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

6、例1:“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

7、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8、要弄懂这个概念,就要先知道何为实,何为虚。眼前为实,想象为虚,现在为实,过去、未来为虚。所以虚实结合应是这二者同时出现。如2011年安徽高考诗歌题琅琊溪①宋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注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琅玡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四两句进行解析。(4分)(试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参考答案)实写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9、(答案)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10、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11、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12、如刘禹锡《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13、(2)韦庄在诗中用虚实相生(虚实结合)的方法表现自己的感情。诗的首联先写“实”,写自己“等闲挥袂”“别家”“客天涯”的豪迈和潇洒;诗的第二联写“虚”,虚写自己的“灯前一觉”所做的梦。这“梦”是“江南梦”,即思家梦。诗人将离家的苦闷转入到梦境,以此寄寓自己现实中的困惑、矛盾和失意之情。末句再用“山月斜”映衬自己的“惆怅”和孤独,“斜月”意象的加入,使诗人的感伤表露无遗。

14、王维不愧描写山水的高手,动静结合是其主要手法之一。《山居秋暝》对景物的刻画细致入微,既有自然风景图,又有田园生活图。诗人在描绘的景物中,静中有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构成动人的意境。第二联写物,“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写的是月光透过松枝洒遍大地;而“清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动静融为一体,构成一副清幽可爱的风景画。第三联是诗人用“竹喧”烘托山静,是所闻,用“莲动”衬托水幽,是所见,见闻交错,“喧”幽互衬,颇具艺术感染力。

15、问: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16、我看见树头蜜蜂抱着花须飘落,我看见池面鱼儿吹着柳絮前行。我用禅降服诗魔使心回归净域,我用酒冲出愁阵如同出奇兵。我的冠帽免得被尘埃污染,我拂拭朝簪等待(君王)眼睛明亮。

17、解析:此题问Q。此题的情感可以从正文中一些明显的情感词语和作者的动作行为看出来,它们是:

18、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19、例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20、古诗的“虚”,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的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实”则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六、诗歌鉴赏中虚实结合的作用

1、白描,有别于细描。细描是对事物的主要特征作细致入微的刻画。这种描写,文字绚丽,色彩斑斓,有如镂金错彩,绚丽华美。常运用对比、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白描则是强调简单质朴,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2、(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②占断:占尽。苹洲烟雨:指长满苹草、烟雨空濛的风光。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3、深秋时节含泪给远人写信

4、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5、催成清泪,惊破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6、如:“千岩万壑处深山,远看方知出高处。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瀑布联句》李忱)

7、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8、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9、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10、(注)①作者一作秦观。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③劫:围棋术语。

11、①奉宸:侍奉皇上。②蓬壶阆苑:神仙所居之地。

12、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13、残春旅舍,想景,写诗,参禅,饮酒,擦拭官帽、朝簪

14、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

15、写桃花源中美丽如画、祥和安宁的境界,又要说其中生活的人“男妇衣着,悉如外人”这与渔人后来迷路等,正好形成一种真假结合、虚实相生的效果

16、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17、虚实结合是古诗词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

18、(注)①茶瓯:一种茶具。②香篆:指焚香时所起的烟缕。

19、(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20、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思乡之情。

1、答案:(1)韦庄在诗中用衬托(反衬)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感情。诗人虽然到处漂泊,但好像对此并不在意,认为这是“等闲”之事;而客中一觉梦醒,死家乡、念亲人的惆怅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2、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描写是侧面描写。

3、写景为实抒情、说理、言志为虚

4、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5、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5分)

6、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实虚。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7、这种写法与前一种有些相似,都是在借设想写当前,但不同之处在于前一种设想着眼于时间,后一种设想着眼于对方,故有人称之为“对写法”。

8、(1)《采莲曲》刻画人物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9、明白选项陷阱设置点。

10、渲染、衬托、虚实相生、先扬后抑;

11、描写手法:虚实结合、以实写虚、虚实相生、动静结合、视听结合、声色结合

12、本诗的Q:仍忠于朝廷;内心孤寂愁苦;洁身自好,不愿同流合污;希望重新得到重用。

13、请简要赏析“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三句。

14、(答案)①拟人手法的运用。红莲盛开相互依偎,如同喝醉了酒的美人;白鹭无言兀立着,仿佛在发愁。词人赋予了红莲和白鹭人的情态,颇有情趣。②两句写景色彩鲜明。红色的莲花,堤上的白鹭,色彩鲜艳相互映衬,鲜明突出。③寓情于景,词人将自己的主观感受寄予在眼前的景物之中。“浑如醉”“定自愁”虽用来描写“红莲”与“白鸟”,但也暗写了词人内心的迷醉与愁绪。

15、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16、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5分)

17、(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思想内容的能力。这三句,词人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言宾客满座,细斟剧饮,所饮的是西江之水,酒杯则是天上的北斗星,宾客则是天地万物。词人思想境界之开阔、胸襟之博大可见一斑。

18、③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19、体会二:从历年新课标考题来看,新课标卷最喜欢考查的手法、技巧就那么几类:

20、再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琵琶行》白居易)

1、入眼青山看不厌,傍船白鹭自相亲。

2、杜甫《月夜》的前四句:“今夜鄜(fū)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末解忆长安。”(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qiāng)村,杜甫在长安。这两句设想妻子在鄜州独自对月怀人的情景。)此诗是诗人在安史之乱时身陷长安时思念妻子儿女之作,原本是诗人思念妻子儿女,而诗人却采用了“对写法”,从对方落墨,想像妻子在月夜里如何对月思念自己,而孩子还不懂得母亲为何要思念长安。有评论家说:“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己。”这种写法比说自己如何想念妻子儿女来得委婉,但感情却达到了双向交流的效果,所以感情更加深沉,因而更加动人,艺术感染力更强。

3、高考考察诗歌的描写手法时,还经常就描写(观察)角度的变化命题,因为许多描写都是有层次性的,要由远而近或由下而上,出题者的提问方式一般是“诗人是如何写景的?”等。

4、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搜索
说说分类
说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