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的伤感说说大全-qq说说控网

热搜词:伤感的说说 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 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人生感悟说说

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精选138句古诗对比阅读及答案文案

admin 2024-04-09 10:08:39 文案短句

一、古诗对比

1、第一个是山下与山寺上景色的对比第二句的典故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的(诗中第一句和第二句中可以体现)

2、思想情感,包括诗歌的内容重点、诗人的观点、情感态度等。试题材料(诗歌),大多是描写同类人物、事物,表现的思想情感同中有异者居多。比较思想情感的试题,多侧重于“求异”,也有“求同”的,也有“求异”兼“求同”的。

3、比较表现手法的差异

4、译句:贵族人家里飘出酒肉的香味,穷人们却在街头因冻饿而死。

5、大家好,我是鸿鹄锦绣,下面我从4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每首古诗都有一定的创作背景,有其自身的特点,运用一定的表达手法,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两首古诗放在一起,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来进行比较.从古诗的创作背景方面进行比较。

6、不见南师久,漫说北群空②。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且复穹庐拜,会向藁街③逢!

7、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5分)

8、近体诗只有五言,七言两种形式。

9、注①刘克庄:南宋词人,其词继承了辛弃疾的爱国主义传统及豪放风格。②牛角书生:用隋末英雄李密少年时牛背上读书遇权臣杨素事。虬髯豪客:用虬髯客张仲坚遇李靖,折服于李世民事。③燕然:燕然山。《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④磊块:一作“垒块”,《世说新语·任诞篇》云“阮籍胸中垒块,故须酒浇之”。

10、(20山东高考)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11、③时髦:指当代俊杰。④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战阵之意。

12、(问题)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

13、A.首联起句平缓,叙述了写诗的地点、时间以及诗人对环境的感受,次句“恨醉迟”则是以饮酒难醉言内心愁绪之深。

14、例:詩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2020年高考全国课标卷)

15、白竹篱前湖海阔,茫茫身世两堪悲。

16、刘词上片塑造了一位能文能武、期待建功立业的英雄形象,借李密、虬髯客的事迹表现所与交游的人若非饱读诗书之士,便为行侠仗义之人。下片回忆自己未能出击强敌,像古代英雄那样登燕然山刻石勒功,只能草草归故里的经历,如今华发苍颜,不能再展抱负,只好以酒浇愁。全词塑造了一个满腔忧愤的爱国词人形象。

17、例、“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2016年高考北京卷)

18、草际鸣蛩①,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②来,浮槎去,不相逢。

19、(答案)苏诗爱花之盛开,白诗惜花之将谢。苏诗中“泛崇光”“空蒙”“红妆”寄寓了对盛开的海棠花的喜爱之情。白诗中“惜”“惆怅”表明了诗人对将要凋零的牡丹花的珍惜、惋惜之情。

20、诗歌形象,既指人物形象,亦指景物形象、事物形象等。

二、古诗对比阅读及答案

1、古体诗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等。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近体诗形成前,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有“歌”、“行”、“吟”三种载体。

2、谈完横比再谈纵比。纵比是一种事物的不同阶段间的对比。这种对比在怀古、咏史类诗歌中特别常见,几乎成为此类题材的常备和必选。

3、自家沦落犹难管,只管吹香与路人。

4、A.上阕开篇“以论入词”,意味深长,虽很久不见南宋北伐军队,但也不要就以为南宋已没有能率师北进的人才。

5、(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便做:纵使。

6、《三衢道中》古诗对比手法的是“梅子黄时日日晴”、“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7、②进一步比较分析出产生不同感情的原因或情境,这也是情感比较的重要内容。

8、进行内容、情感的比较鉴赏,前提是读懂诗歌,把握各自的感情基调。其方法仍与前面分析概括诗歌思想感情的方法相同。

9、细品“色彩”,诠释情感

10、比较阅读柳永《雨霖铃》下片和本词的下片,分析二者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之处。(6)

11、①鉴赏诗歌思想内容、表达技巧②鉴赏诗歌思想情感

12、巴陵二月客添衣,草草杯觞恨醉迟。

13、本词下片所写之梅与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梅的形象有何异同?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14、可惜一绷③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

15、出自宋代辛弃疾的《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16、①赞美:首联赞美了王录事文采出众,有杰出才能;②同情:颔联对其长期不能升迁的同情安慰;③劝诫(忠告):颈联劝诫他勿露锋芒,安于低位;④希望(鼓励):尾联鼓励其不辞辛劳,建功立业。(每点2分,答出3点给6分。意思对即可。)

17、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18、不一致(2分),《江城子·密州出猎》表达作者渴望被重用,杀敌报国的壮志豪情(2分);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与无限热爱(2分)。

19、B.“当场只手”以下七句,运用反问和用典的手法,期望友人能捍卫堂堂使者的尊严,并期待南宋会有雪耻之日。

20、C.下阕不写使臣贺寿的情形,而是宕开一笔,借古讽今以表达对南宋朝廷埋没人才的不满,言辞激烈,气象不凡。

三、古诗对比阅读题及答案

1、(1)①色彩对比鲜明:“绿”而曰“暗”,极写柳叶之密,柳色之浓。“红”而曰“酣”,写落日映红荷,红颜似醉。②视听结合浑然一体:鸣蝉隐绿柳,不见其形,但闻其声③拟人:“红”而曰“酣”,把荷花拟人化,令人联想到美人喝醉了酒,脸庞儿泛起了红晕如美人醉酒,娇媚动人。④视角:柳高荷低,视角由高及低,错落有致,境界甚美。(答出任意1点得2分)

2、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

3、倚东风、搔首谩无聊,情难说。

4、“秦诗之理趣:诗人阐发了季节更替、风物变化及自然之理,认为春天固然美好,‘留春’的痴心儿女对春逝无须遗憾,夏天深幽的树阴也足以怡人。元词之情趣:诗人用‘绿窗犹唱’‘花落’‘莺无语’‘烟中树’‘暮’‘疏雨’‘梦’等词语刻意营造春逝之氛围,用‘留春’‘问春’‘寻春’等传达出他对春天的怅惘意绪。”

5、C.本诗言语简练,尾联用简单的笔墨就勾勒出一幅笑看西湖、闲适自在的生活景象。

6、①相同:都使用借典故(用典)议论抒情的方法,辛词连用五个典故,本词也使用韩愈和陈汤的典故抒发誓雪国耻的豪情。②不同点:本词还运用了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如“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运用比喻,表达了对友人出使不辱使命的期望。“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三句排比,气势磅礴写出了对大宋江山的自豪,表达收复失地的渴望。再如“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运用反问表达必胜的信念。

7、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8、C.颈联中,诗人描写环境的险恶与花败后的情景:万里长空,阴云密布,天气恶劣,已非当年旧圃之环境;花瓣委地,一年的美好生机早付与污泥流尘。

9、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

10、本诗颔联和王维的“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都在写鸟,但在内容和手法上有何不同?

11、对比手法的是: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意思是: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12、(注)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②六韬:古代兵书。

13、例4: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2019年高考全国卷Ⅲ)

14、汇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15、写法、思想表达不同

16、古体诗从两句到百句都有。

17、出自唐代诗人杜甫《不见》

18、蛾眉憔悴没胡沙。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19、议论文写作:论据的广度深度厚度

20、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四、古诗对比鉴赏

1、(解题指导)理解思想、把握感情,前提是读懂诗歌,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①读诗的题目,题目往往点明了诗歌的主要内容,为整首诗定下了感情基调。②了解作者身世及所处的朝代,即知人论世。同样的景物,因诗人境遇、心情的不同,就会寓含截然不同的感情。③注意诗中的意象,诗歌要借助意象来表情达意。④注意诗的最后两句,古人写诗常常卒章显志,点明主旨,还有以景结句,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

2、读诗(把握大意)通读要比较鉴赏的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含注释)

3、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4、近体诗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排律八句以上。

5、A.张词上阕巧用数量词“三万顷”“一叶”对比写物境与心境,突出了洞庭湖之大和一己之小。

6、①《桂枝香·金陵怀古》表达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叹和对北宋统治者的告诫。下片借古讽今,化用典故,表达出对六朝竞逐奢靡而相继灭亡的悲叹之情,同时提醒北宋统治者要奋起变革,才可避免重蹈覆辙。②《金陵怀古(其四)》表达历史更替具有必然性,无须伤感和惆怅的达观之情。尾联写到用不着为历史搔首惆怅,还是开怀畅饮这美酒吧!隐含着诗人对历史兴亡的独特感受。

7、秋夜独坐(节选)王维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夜深周弼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8、①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鉴赏诗歌思想情感

9、《鹊桥仙》:词人巧借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传说,歌颂了忠贞不渝的爱情,表达了对爱情的独特见解:情长不在朝暮。《行香子·七夕》:作者通过对牛郎织女悲剧故事的描述,表达了对牛郎织女的同情,并通过写牛郎织女的聚少离多,抒发了自己对丈夫赵明诚的思念之情,形象地表达了郁积于内的离愁别恨。

10、明年万事不足论,但愿月满人常健。

11、理解形象特点,是比较诗歌形象的前提。人物形象,主要通过诗歌对人物言行、事功的描述来概括;景物、事物形象,要通过其自然特点理解诗人赋予的人文属性。

12、堪怜。影落溪南。又月午无人更漏三。虽虚林幽壑,数枝偏瘦,已存鼎鼐④,一点微酸。松竹交盟,雪霜心事,断是平生不肯寒。林逋在,倩诗人此去,为语湖山。

13、第二种类型语言比较鉴赏

14、请从整体上简要说一说这两首同样以王昭君的不幸遭遇为题材的诗,在艺术风格上有何不同?

15、A.“古徐州”即彭城,“淮左名都”即“扬州”,两首词首句皆扣题而起,和柳永的《望海潮》首句有同样的效果。

16、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17、两首诗表达的情感有哪些相同之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18、(诗歌答题技巧之“比较”类题型4分)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19、汉家陵阙起秋风,禾黍满关中。更戏马台(1)荒,画眉人(2)远,燕子楼(3)空。人生百年如寄,且开怀,一饮尽千钟。回首荒城斜日,倚栏目送飞鸿。

20、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五、古诗对比的作用

1、感情对于诗而言,犹如人之血液,花之水分。它是诗歌的生命。古人云:诗言志。诗人写诗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均为抒发自己的感情。然而,由于诗人的生活经历不同,处境各异,追求有别,他们的诗歌表现的思想感情自然也不同,因而,比较思想感情的差异就成了高考命题的关注点。

2、本词作为爱国之作,传达的是国家兴亡之恨,“新塘杨柳,小腰犹自歌舞”融情于景,并运用拟人手法写杨柳在东风中舒腰曼舞,不曾懂得世人忧国伤时的苦痛;杜牧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是讽喻晚唐统治者淫乐误国的。所以选择赞同。

3、张词和孟诗都描写了洞庭湖的美景,但寄寓的思想情感并不完全相同。请结合相关内容分析其思想感情的不同。

4、《寄蜀客》李商隐君到临邛问酒垆,近来还有长卿无?金徽却是无情物,不许文君忆故夫。

5、(1)思想情感,《秋江送别》“已觉是两乡”,朋友尚未远行,已觉伤感,格调低沉;《送柴侍御》“明月何曾是两乡”,虽与朋友告别,但心灵知己并不觉得遥远,性情开朗,性格达观,更能让读者感受到人性的温度。

6、答案同样是辞官退隐,陶渊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句,表现出的是归隐后的释然自安和恬然自得的快意。本诗尾联,苏辙“无言”而“归卧”,闭户不出,只能与古人为友聊以自慰,表现出的是饱经政治风霜而隐退多年的孤独、寂寞和无奈之情。

7、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渺渺吟怀,漠漠烟中树。

8、(1)意象运用上,王勃诗的意象隐于句内;王昌龄诗将青山、明月两个意象前置,形象鲜明突出,富有象征意义(青山象征思念,明月暗示友情),意境开阔。

9、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回乡偶书》

10、B.颔联以动衬静,诗人着重描写了牡丹为雨所败的景象:写急雨击花像玉盘上泪珠飞溅,又像急奏的锦瑟繁弦促柱。“伤心”“破梦”既是写花,也是诗人自叹。

11、审清题意,抓住关键。题干有三个关键词:一是比较对象,“《秋江送别》与《送柴侍御》两诗的后两句”;二是比较点“后者写法的妙处”,“妙处”是富有弹性空间的说法,它可以涉及形象塑造、思想情感、语言运用、表现手法等方面。

12、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它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

13、D.萨词中“人生百年如寄”表明人生如匆匆过客般短暂,姜词以疑问句结尾,自然移情入景,今昔对比,催人泪下。

14、(注释)此词为作者赴朝廷征召时辞别亲友所作,时年46岁。

15、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16、类比和反比是从另一个角度进行的分类。类比是同向对比,只起衬托作用,不分胜负;反比是反向对比,要分出上下高低,起强化作用。

17、结交非贤者,难免生爱憎。——孟郊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鲍溶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李白相知在急难,独处亦何益。——李白交友投分,切磨箴视。——周兴嗣

18、对比,毫无疑问就是进行比较。对比可分为很多类型,根据分类角度不同可分为横比和纵比、类比和反比、肯定对比和反问对比等,下面就逐一进行举例介绍。

19、以上的例子都是肯定对比的例子,这里就不额外举例了。

20、模拟上课语境下的古诗比较阅读文本处理的五个切入点

六、古诗对比

1、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2、A.《鹧鸪天》开头两句点明词人重回苏州,想起过往不由悲叹,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3、D.全词意脉贯通,风格上慷慨激昂,雄健豪放,这一点与其好友辛弃疾的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颇为相似。

4、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5、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有“我寄愁心与明月”,如果用此句替代这首词中的“断魂分付潮回去”,是否合适?请根据词的内容作出分析。(6分)

6、第四种类型思想感情比较鉴赏

7、反问对比既起到对比,又起到反问句的作用,比肯定对比更加强烈,更能强化效果。

8、再比如刘禹锡的《赏牡丹》,把牡丹和芍药、芙蕖进行横比,突出了牡丹。

9、新高考、新教材背景下,比较阅读、比较思维成为重要的阅读方法。“将命题材料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创设综合的探究情境”成为一种新的命题方式。2019年高考全国卷古诗文阅读题要求考生将刘禹锡的《插田歌》与教材背诵篇目《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进行语言风格比较,使学生置身于刘禹锡的作品群这一特定情境中进行审美感知、理性思考的迁移和整合。

10、《出城》李贺雪下桂花稀,啼乌被弹归。关水乘驴影,秦风帽带垂。入乡试万里,无印自堪悲。卿卿忍相问,镜中双泪姿。

1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12、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13、(答案示例)《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整,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插田歌》,采用白描手法,语言通俗,清新流畅,形象鲜明。

14、阅读下面两首小令,回答以下问题

15、注:①藜藿,泛指粗劣的饭菜。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

16、D.“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写出了六朝的风云变幻全都随着流水消逝,只有那郊外的寒冷烟雾和衰萎的野草还凝聚着一片苍绿,寄寓作者兴叹。

17、①艳丽②清幽①“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②“乔木峥嵘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

18、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19、(解题指导)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抓两个方面:一是品字析句抓关键字词,首先抓动词,其次抓形容词,再抓数词、副词和其他虚词。二是分门别类抓语言风格,或朴素自然,或婉约细腻,或清新明丽,或幽默讽刺,或沉郁顿挫,或悲壮慷慨等。

20、请简要概括这首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离骚未尽灵均恨,志士千秋泪满裳。

2、注①茆:同“茅”。②翛(xiāo)然: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样子。

3、审清题意,抓住关键。题干有三个关键词:一是比较对象,“苦笋”与“魏征”;二是比较要点,“相似处”;三是能力要求,“简要分析”。解题要根据这三项要求展开。

4、思想深度不同,《西村》思想情感比较单主要是表现对乡村自然风景的喜爱、赞美之情;《游山西村》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个写景的语句中,融入了诗人对生活的哲学思考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5、“行稳致远”写作指导和示例

6、古典诗歌十分注重讲究表达技巧。鉴赏诗歌,也应该辨析诗的表达技巧,而要想准确地辨析诗词中运用的表达技巧,就必须要掌握抒情方式、对比映衬及了解相关修辞,掌握相关术语。在试题的设置中,置疑点往往为修辞或抒情。

7、「分析」:由于两位诗人的生活经历不同,所处环境各异,追求也不同,诗人孟云卿从独在他乡、身为异客的寒士角度感受寒食节的;诗人韩翝则诗则从寒食节的皇都风光着笔,突出皇族与宠臣的特权,隐寓了对特权阶层的讽喻之意。可作答为:两首诗均写出了寒食节时春天繁花竞放的迷人景象。虽地域不同,但都充满春意。两首诗所抒发的感情有所不同。(甲)诗从独在他乡、身为异客的寒士角度感受寒食节的,一个“悲”字写出了寒食的辛酸,也表达了对贫居者的深切同情。(乙)诗则从寒食节的皇都风光着笔,突出皇族与宠臣的特权,隐寓了对特权阶层的讽喻之意。

8、B.“中年后、此般憔悴,怎禁离别”一句,作者面对即将到来的长途充满忧惧,担心路途遥远,艰难困苦太多。

9、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10、第一首巧妙运用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第二首运用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品格。

11、(20湖南十三校联考)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问题。

12、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主要通过比喻等手法,力图描绘出音乐的形象。李贺在诗中虽然也用了“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来描写李凭弹箜篌的音乐形象,但李贺不是主要使用描写的手法去精雕细刻音乐的形象,而是着重写“感”,写音乐给人的强烈的、惊心动魄的感受。

13、追求在阅读中发现语文的诗意和理性之美,努力和学生一起成长为有底蕴、有情怀、有思想的现代公民。

14、(全国卷Ⅱ)《送子由使契丹》苏轼

15、比较思想感情的差异

16、记叙文(小说)的写作立意

17、答案示例:(1)意象运用上,王勃诗的意象隐于句内;王昌龄诗将青山、明月两个意象前置,形象鲜明突出,富有象征意义(青山象征思念,明月暗示友情),意境开阔。

18、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搜索
说说分类
说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