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的伤感说说大全-qq说说控网

热搜词:伤感的说说 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 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人生感悟说说

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精选127句古诗词中以声衬静的诗句文案

admin 2024-04-17 08:06:55 文案短句

一、诗中以声衬静的诗句是

1、又是下雨,又是蛙叫,看到的,听到的,都是在动的,客人也许有事,等到半夜还没来,周围只有自己闲着,但也闲不住寂寞,独坐敲棋,聊以自遣。又通过一个动作“敲”,来突出主人公久等不耐烦的心态。

2、您的文字深深感染淘诗啦!

3、(品鉴):首句连用二“笼”字,写出晚上秦淮河畔岑寂朦胧的景色。次句关题,“近酒家”三字引出商女之唱歌。后两句将历史、现实与未来融为一体,感慨既深,寄托亦遥。取象优美,造景绮丽

4、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谢朓)

5、万籁此皆寂,惟闻钟磬音。

6、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7、描写桃花林草美花繁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8、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9、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0、《蒹葭》描写男主人公追寻之路艰险、漫长的诗句: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1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12、(品鉴):没有诗眼,没有警句,只是自然的写实,但它足以打动人心。景是清幽的景,幽深的竹林,皎洁的明月;人是闲逸的人,独坐幽篁,弹琴长啸。在平淡自然的外表下,给人以幽静绝俗、超然物外、神安气清的感觉。

13、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界上不是没有没,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联想到: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14、面对高远蔚蓝的天空,作者不禁想到如果大鹏鸟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向下看会是什么样呢?会不会也像我们看天空一样呢?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

15、据说,到了宋朝,王安石也很喜欢这两句诗,只是觉得还不够味,于是在他自己写的《钟山绝句》中,袭用了下句,并把它改成“一鸟不鸣山更幽”,全诗是:“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改完以后,自己觉得挺得意,可是却被他的好朋友黄庭坚说成是“点金成铁”了。

16、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17、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18、陈与义《早行》:“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以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即以明衬暗。以“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即以声衬静。

19、庄周用一个比喻句来描述鲲鹏奋飞时的情形的句子是:,。

20、青山欲共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二、古诗词中以声衬静的诗句

1、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皆寂,惟闻钟磬音。

2、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3、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4、唐朝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由此可联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两句诗: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5、作者用动词“照”,把明月与山松相互映衬,用动词“流”,把清泉与山石进行动静相衬,用动词“归”,把原本幽静的竹林与喧闹的浣女进行动静相衬,而用“下”又把正在划行的渔舟与原本相对不动,却因船而动的莲叶相互映衬,增强动感。

6、表现了老翁卖炭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的句子是:,,。

7、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8、在这里,“孤云”可以来去闲游,“山”可以与人脉脉含情地相对而视,其中隐含着诗人怀才不遇的独寂与热爱大自然的情怀。再如宋人王禹偁的《村行》:

9、品鉴:首联是远眺之景;次联写登山所见,诗人抛开了千岩万壑、苍松古柏、怪石清泉,只抓住“白云”、“青霭”来写,一切景致都笼罩在烟云雾霭之中,令人似乎如人仙境。第三联是诗人登临绝顶、游目四周时的所见之景,俯瞰群山,尺幅万里。尾联交代出诗人已下至山谷,尽管天色已晚,但游兴未减,意欲借宿一夜,明日再游。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对山水的痴迷和山水对诗人的魅力。全诗清逸挺秀。

10、是以阳光的或明或暗、或浓或淡来表现终南山千岩万壑的气势与形态。

11、(品鉴)首联是远眺之景;次联写登山所见,诗人抛开了千岩万壑、苍松古柏、怪石清泉,只抓住“白云”、“青霭”来写,一切景致都笼罩在烟云雾霭之中,令人似乎如人仙境。第三联是诗人登临绝顶、游目四周时的所见之景,俯瞰群山,尺幅万里。尾联交代出诗人已下至山谷,尽管天色已晚,但游兴未减,意欲借宿一夜,明日再游。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对山水的痴迷和山水对诗人的魅力。全诗清逸挺秀。

12、 表现作者博大胸怀、作者的济世情怀,表达他旷达胸襟的诗句:,!

13、《望庐山瀑布水二首》作品别名:《望庐山瀑布二首》《望庐山瀑布水》《望庐山瀑布》《庐山瀑布》创作年代:盛唐作品出处:《全唐诗》文学体裁:诗歌作者:李白题材:山水诗日照香炉生紫烟⒀,遥看瀑布挂前川⒁。飞流直下三千尺⒂,疑是银河落九天⒃

14、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对千里马被埋没(怀才不遇)的无限感慨的句子(主旨句)是?!

15、(品鉴):有声有色,有静有动。短短四句,画出了互相衔接的三幅画面。涧边幽草丛生,树卜黄鹂轻唱,第一幅画;黄昏时刻,风雨人作,春潮暴涨,第二幅画;风雨过后,河水平稳,野渡无人,孤舟自横。若是风雨飘摇之时,孤舟断不可“自横”。在三幅图画的背后,有一个人,一个“,冷”草、“,冷”涧、“怜”鸟、“怜”树的人。“春潮带雨”袭来时,他没有离开,“野渡舟横”时他依然没有离开。二句幽静而富有生机,三句繁音促节,风起云涌,四句再度回到幽静,不过,此时的幽静含有稀疏荒凉的意味。

16、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7、以“蝉噪”衬托“林静”,用“鸟鸣”显现“山幽”,动中写静,充满生气,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18、客来深巷中,犬吠寒林下。(《过李楫宅》)

19、诗的大意说:在山中没有人声的环境里,桂花自开自落,寂静得好像可以感觉到桂花落地的声息。夜静更深的时候,景色繁多的春山,也好似空无所有。月亮刚出,亮光一显露,惊动了早已归宿的山鸟,它们在春涧中不时地鸣叫几声。

20、再如清代高僧雪峤,隐居深山,曾有诗云:

三、有以声衬静的写法的句子

1、白话文释义: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空气凉爽,仿佛已经到了秋天。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2、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3、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中。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4、品鉴:“青山”、“绿水”对仗工丽,“潮平”、“风正”恢宏而新奇。“悬”字妙。“海日”两句妙绝千古,殷蹯云:“诗人已来,少有此句。”(高棅《唐诗品汇》)“生”、“人”二字写活了“海日”、“江春”。尾联透出浓郁的思乡之情。

5、 主旨句,表现诗人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以及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的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6、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7、(品鉴)空山寂寂,偶闻人语,林深苔青,斜阳复照。写空山偏从有声有色处着笔,愈见其空;写幽暗偏从返影复照处写,愈见其暗。在空山、在深林、在黄昏,一抹夕阳使幽暗的背景中注入了一道金光,画面因有这道金光而充满了生机活意。

8、运用形象的比喻,表现溪水蜿蜒曲折的语句是:,。

9、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

10、《子衿》中写女子因约会不遇,失落惆怅而无可奈何,在城头不断徘徊,产生了时间的主客观巨大差异的句子: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1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2、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13、第二联写物,“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而“清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动静融为一体,构成一副清幽可爱的风景画。

14、图文来自网络,由淘诗词整理。

15、品鉴:真实、生动地层现了塞北草原辽阔苍茫的北国风光,与江南水乡的秀美迥然不同。“风吹草低见牛羊”一句,简洁空灵,“风”是动力,有了“风”,由静态的美转化为动态酌美。风格浑朴自然,悲壮激越,折射出北方游牧民族粗犷豪放的性格特征。

16、形象地写出了宫使狐假虎威、横行霸道、巧取豪夺的丑陋行径的句子: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17、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柳永《八声甘州》)

18、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镜中。

19、 当你的朋友身处异乡倍感孤寂时,你可以借用诗中的“,”两句诗来劝慰他。

20、衬托分正衬与反衬两类。

四、诗中以声衬静的诗句是什么

1、最新公告:淘诗词为践行“诗意中国,甘为拾柴人”拟在全国34个省市区建立诗词交流群,截止目前已建诗群有:淘诗词北京总群(吴铮),广西群(李冰),山东群(许文丽),山西群(段爱丽),浙江群(小杨),安徽群(李家灵),吉林群(刘文辉),江西群(付薇),河南群(姚新征)更新中……

2、如果我们细细品味,就会发现,古诗词中“静”的概念,并非是客观上的“静”,而是主观上的“静”。“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蝉在噪,鸟在鸣,林更静了吗?山更幽了吗?显然从客观的,自然界的角度看,是不对的。所以,这里的“静”,是指没有人烟的静,因为没人声,所以蝉噪。这里的“幽”,是指没有人世的幽。因为没有人迹,所以鸟鸣。“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一句,所描述的意境,准确地说,应该是作者内心世界的幽静,一种远离官场吵杂的幽静,一种不求名利、与世无争的幽静,而并非是客观世界的幽静。这句看似普通的诗句,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句,正是因为该句所蕴涵的意境,引起了历代文人墨客的思想共鸣。

3、《大道之行也》中,表现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4、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6、品鉴:这支小令被称为“秋思之祖”(见周德清《中原音韵·小令定格》),直接以名词性意象组合而成,前三句九种意象,皆采用偏正结构。首句色调凝重,次句明丽,第三句萧瑟。后二句写在夕阳西下时,旅人彷徨悲苦的心情。

7、前两句“静中有动”,写空山寂寂,不见人影,却有说话声回荡。后两句“动中有静”,描写光影流动,又充满寂静的感觉。

8、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9、花落应扫,而家童未扫,不是不扫,而是因人未起的缘故。无人过问满地落花的情景,别有一番清幽的意趣。

10、品鉴: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历代写黄鹤楼的诗很多,但崔颢的一首七律,人称最佳。此诗写得意境开阔、气魄宏大,风景如画,情真意切。且淳朴生动,一如口语,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这一首诗不仅是崔颢的成名之作、传世之作,也为他奠定了一世诗名的基础。《唐诗三百首》是后人对唐诗的选集,就把崔颢这首诗列为七律诗中的第一首。可见对此诗的器重。

11、5 《式微》中运用设问的方式引出劳动人民在露水中劳作的艰辛的句子:,?,? 

12、以小台为立足点摹写莽莽云山阔大的气势。《赠裴十迪》:

13、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14、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15、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6、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蝉噪阵阵,林间愈见寂静;鸟鸣声声,山中更觉幽深。出自南朝梁·王籍《入若邪溪》。)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万物一片沉寂,只听到那悠悠钟磬的回声)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这才知道夜间下了一场大雪,雪下得那么大,不时听到院落里的竹子被雪压折的声响)

17、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18、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2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3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4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5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9、诗中形容友人行踪飘忽不定与自己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即景取喻的诗句是:,。 

20、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五、古诗词中以声衬静

1、品鉴:“烟雨”既是春景的写实,又是诗人心绪的再现。

2、身逐烟波魂自惊,木兰舟上一帆轻。云中有寺在何处,山底宿时闻磬声。

3、有景有情(幽静之景、幽独之情)、有声有色(琴啸之声、林月之色)、有静有动(独坐弹啸)、有实有虚(前两句实写其景,后两句虚写其情)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4、《关雎》中,以欢快鸣叫的水鸟起兴,表明一个男青年已经看准了一个追求目标的诗句:,,,。

5、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6、这里的“无言”之静,“秋月”之静,正衬托着诗人由琵琶曲所引发的情感波涛,那种身遭谪贬的“幽愁暗恨”,恰似一股深潜的暗流,不停地涌动激荡,真是达到了白居易所说的“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7、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8、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9、法具《东山》:“窗中远看眉黛绿,尽是当年歌吹愁。鸟语夕阳人不见,蔷薇花暗小江流。”都描写精工,诗中有画。道潜这首诗写蒲苇受风的声形,写蜻蜓在蒲苇上站立不稳的姿态,写临平山下,经行之处满眼盛开的荷花,也是充满浓重的画意,表现了宋诗在这一方面的典型特征。

10、描述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1、用浮云、翠色、白日、青冥等来烘托华山高耸入云、遮天蔽日、绵亘百里的气势。然后又用神话传说进行点染:

12、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13、今日关注|诗境泰斗,旧体巨擘——读聂绀弩诗札记(谭汝为)

14、写梅花长在偏僻之地(生长环境恶劣),寂寞地开放的诗句是:,。

15、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16、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17、 《大道之行也》中可以为现在政府任用人才,营造社会风气所借鉴的两句是: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18、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9、5 《式微》中运用设问的方式引出劳动人民在露水中劳作的艰辛的句子: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20、春风轻拂过,万物细无声。

六、诗中以声衬静的诗句是

1、表现了老翁卖炭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的句子是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2、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4、古典诗歌的用典(点滴积累,终成江海!)

5、这里的“幽”,是指没有人世的幽。因为没有人迹,所以鸟鸣。“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一句,所描述的意境,准确地说,应该是作者内心世界的幽静,一种远离官场吵杂的幽静,一种不求名利、与世无争的幽静,而并非是客观世界的幽静。

6、诗中形容友人行踪飘忽不定与自己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即景取喻的诗句是: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7、清澈的泉水,在石头上哗哗地流淌着,用这哗哗地流淌的声音,进一步衬托出山林的幽静。这就是写景当中常见的以动衬静。

8、品鉴:前两句先写湖上“初晴”时的水光山色,后写“后雨”时缥缈山影。“晴方好”、“雨亦奇”表明了作者的感情,引起了下文。后两句用了一个空灵又贴切的妙喻刻画出西湖的神韵。此后西湖又被人称为“西子湖”,这一妙喻“遂成为西湖定评”。(陈衍《宋诗精华录》)

9、传说贾岛年轻时去长安应考,有一天骑驴到郊外,触景生情,吟出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10、 带给我们壮阔的意境,奠定感情基调的句子: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11、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2、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对千里马被埋没(怀才不遇)的无限感慨的句子(主旨句)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3、薄霜澄夜月,残雪带春风。

14、这时候,贾岛的脑海中浮现一幅画:月夜幽静的山林,飞鸟在池边的树林里栖息了,万籁无声,一个和尚匆匆而归,来到门前,是“推”还是“敲”呢?贾岛觉得诗中用“敲”用“推”两字都恰当,但一时不知用哪个字更好。就一边思考,一边做着推门和敲门两种动作。

15、逶迤南川水,明灭青林端。

16、 不仅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的句子,描写天气变化的句子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17、《虽有嘉肴》知道了不足和困后,才能够反省和自强,从而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的句子是: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18、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19、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20、(品鉴):全诗明丽如画,次联气象壮阔,自与杜甫“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王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不同。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云:“诗中无送别意,题中(送别)二字可删。”非也。诗人故无人送别,然有水送别,“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岂非送别意?山可以相看“两”不厌,水自然也与诗人难舍难分。

1、品鉴:首句连用二“笼”字,写出晚上秦淮河畔岑寂朦胧的景色。次句关题,“近酒家”三字引出商女之唱歌。后两句将历史、现实与未来融为一体,感慨既深,寄托亦遥。取象优美,造景绮丽。

2、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3、(品鉴):超妙精工,清幽深微。读之使人精神纯净,忘情尘俗。

4、品鉴:诗人的笔下芙蓉花不像一种花,它似山中高士,高雅、圣洁、孤独、寂寞。同时,它昭示出即使是在没有人迹的地方,自然、生命依然在按照自己的规律不停地推移运行。

5、(品鉴):“青山”、“绿水”对仗工丽,“潮平”、“风正”恢宏而新奇。“悬”字妙。“海日”两句妙绝千古,殷蹯云:“诗人已来,少有此句。”(高棅《唐诗品汇》)“生”、“人”二字写活了“海日”、“江春”。尾联透出浓郁的思乡之情。

6、(品鉴)全诗围绕“望”来写,首句似与瀑布无关,实则为瀑布绘出了阔大的背景,“泉自峰顶而出,故以香炉发端。”(唐汝询《唐诗解》)。“挂”字生动,因是遥看,只见其形,不闻其声,故曰“挂”。第三句写山之高,水之急,读之如在目前。因是“望”,有一定的空间距离,故“三千尺”之长度尽收眼帘。末句想落天外,自是李白之语,夸张,奇特,也有童趣在其中。苏轼诗云:“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足见苏轼对此诗的推重。

7、风蒲猎猎弄清柔,欲立蜻蜓不自由。

搜索
说说分类
说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