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的伤感说说大全-qq说说控网

热搜词:伤感的说说 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 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人生感悟说说

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巴金寒夜【文案整理71句】

admin 2023-03-11 09:22:31 文案短句

巴金寒夜

1、  “为什么没有胆量呢?难道我就永远是个老好人吗?”

2、比如,曾树生去兰州后给汪文宣的信,字字句句吐露着她的胸怀,倾诉着她的痛苦,揭示着她的性格,丰富着她自身的形象:

3、无政府主义思想提倡个体之间的自助关系,关注个体的自由和平等。而巴金处女作的《灭亡》则把他反专制的憎和对人类的爱的这两面作了非常青春激情的表述,而后的《家》则更为直接的体现了他对限制个人自由的封建的主义的无情的控诉。

4、与《家》相比,《家》对封建专制的控诉是激情的、一腔热血的,而到了《寒夜》的时候,巴金年长了不少,下笔更沉稳。写《家》的时候,人物形象还没有《寒夜》这样立体,到了《寒夜》,人物形象就更加饱满了。这就是《寒夜》所体现的巴金最大的特点:由“热”转“冷”。就像书的名字“寒夜”一样。

5、  他还没有走到楼梯口,就觉得膀子发酸,脚沉重,但是他竭力支持着下了楼梯。楼梯口没有电灯,不曾扣好的棉袍的后襟又绊住他的脚,他不能走快。他正走到二楼的转角,两个人急急地从下面上来。他看见射上来的电光。为避开亮光,他把眼睛略略埋下。(巴金寒夜)。

6、小说中的曾树生是一位特殊的知识女性,“我爱动,爱热闹,我需要过热情的生活。我想活得痛快。我要自由。”曾树生代表了一种生命方式,在一个艰难无望的处境中,人需要怀有对自由、幸福追求的勇气。

7、就在巴金刚刚动笔,又传来了另一位好友缪崇群病逝的消息。缪崇群是现代文学中的散文家,与巴金有着相当深厚的友谊。抗战后,他为了生活,在正中书局当个小小的校对,有时也做些编辑工作,收入极为微薄。

8、摇摇晃晃中假的植物代表着那个动荡不安的社会,经不起任何风吹草动。而作品每隔几分钟让整个展厅灯光亮起,每次大约只持续短短的几秒,这似乎在模仿战乱年代的防空警报,不确定什么时间亮起,也不确定能会持续多久,让人心慌意乱、时刻警惕。

9、朋友的悲惨离世,给了汪文宣很大打击。这部小说其实就是以汪文宣的心理活动展开描述的,他的情绪和想法一直是灰色调,没有特别开心的时候。一开始汪文宣不开心去喝酒,遇到中学同学唐柏青,唐因为自己的妻子难产死去而颓废买醉,后来唐自甘堕落、终日沉醉,汪文宣终于亲眼看到唐丧生于车祸,这给他心中带来了挥之不去的阴影;与汪文宣交好的钟老,在染了时疫、隔离到临时医院后三天,凄惨而死,汪文宣居然也没能去看看钟老,这时自责和绝望充满了汪的心头。

10、  紧急警报发出后快半点钟了,天空里隐隐约约地响着飞机的声音,街上很静,没有一点亮光。他从银行门前石级上站起来,走到人行道上,举起头看天空。天色灰黑,象一块褪色的黑布,除了对面高耸的大楼的浓影外,他什么也看不见。他呆呆地把头抬了好一会儿,他并没有专心听什么,也没有专心看什么,他这样做,好像只是为了消磨时间。时间仿佛故意跟他作对,走得特别慢,不仅慢,他甚至觉得它已经停止进行了。夜的寒气却渐渐地透过他那件单薄的夹袍,他的身子忽然微微抖了一下。这时他才埋下他的头。他痛苦地吐了一口气。他低声对自己说:“我不能再这样做!”

11、它们散落在展览空间中的不同角落,但又通过墙壁上的镜面反射,在观看任何一个作品的时候与其他作品形成了呼应,每个部分并没有完全割裂。正如小说《寒夜》中那四位在亲缘关系上相互紧密连结、又在精神上疏离的主人公一样,“扮演”不同主人公的四位艺术家创作了四部既相互独立又时而呼应的作品。(巴金寒夜)。

12、孙:这次中央台对台湾广播部让我来朗诵您的《寒夜》,我还是很愿意。

13、以联想、回忆、幻觉、梦境等种种方式描绘人物回环曲折、奔腾起伏的思想波流,从而揭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14、    在女主人公树生的身上我看到很多女性的影子,她是矛盾的集合。她会温柔的陪伴在丈夫身边,忍受汪母的羞辱;也会跟汪母回嘴,跳舞到凌晨而归。但我更多的是看到她的善良与乐观。树生就像文宣的一面镜子,只不过这面镜子照出的是相反的一面,他们本可以互补,可文宣却选择隐藏自己的心声。

15、  他痴呆地立了一两分钟,突然沿着楼梯追下去。在黑暗中他并没有被什么东西绊倒。但是他赶到大门口,汽车刚刚开动。他叫一声“树生”,他的声音嘶哑了。她似乎在玻璃窗内露了一下脸,但是汽车仍然在朝前走。他一路叫着追上去。汽车却像箭一般地飞进雾中去了。⋯⋯

16、但抗战爆发后,他们逃难到重庆,汪文宣在一家半官半商的图书文具公司当校对,曾树生在大川银行当“花瓶”。汪文宣的母亲为了减轻儿子的生活负担,赶来操持家务,但汪母与曾树生婆媳关系不和,汪文宣夹在中间两头受气,且又患上肺病,家庭经济非常拮据。

17、  不错,他究竟在哪里找得到她呢?他昨天晚上这样问过自己。今天晚上,就在现在他也这样问着自己。为什么还要问呢?她今天不是派人送来一封信吗?可是信上就只有短短的几句话,措辞冷淡,并且只告诉他,她现在住在朋友家里,她请他把她随身用的东西交给送信人带去。他照样做了。他回了她一封更短更冷淡的信。他没有提到他跑出去追她的事,也不说请她回家的话。他母亲站在他的身边看他写信,她始终不曾提说什么。关于他妻子“出走”的事(他在思想上用了“出走”两个字),他母亲除了在吃早饭的时候用着怜惜的语调问过他几句外,就没有再说话,她只是皱着双眉,轻轻摇着头。这个五十三岁的女人,平素多忧虑,身体不太好,头发已经灰白了。她爱儿子,爱孙子,却不喜欢媳妇。因此她对媳妇的“出走”,虽说替她儿子难过,可是她暗中高兴。儿子还不知道母亲的这种心理,他等着她给他出主意,只要她说一句话,他就会另外写一封热情的信,恳切地要求他妻子回来。他很想写那样的一封信,可是他并没有写,他很想求他妻子回家,可是他却在信里表示他妻子回来不回来,他并不关心。信和箱子都被人带走了,可是他同妻子中间的隔阂也就增加了一层。这以后,他如果不改变态度写信到他妻子服务的地方去(他不愿意到那里去找她),他们两个人就更难和解了。所以他到这时候还是问着那一句老问话,还是找不到一个满意的答复。

18、  “我也说不定,不过我总会想法提早的,”她答道,讨厌的喇叭声又响了。她安慰他:“你不要着急,我到了那边就写信回来。”

19、小说中四个主要人物——文宣、树生、母亲、奉光,代表了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的不同阶层,他们的思维和做事方式完全不同。

20、由于战争,由于日常生活中的疾病和贫困的折磨,特别是在长期仰人鼻息的社会环境下生活,他们的理想性格和心理状态都不能不发生重大扭曲。他们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小说控诉了这个即将灭亡的黑暗社会,预示着这个寒夜般的时代即将结束,光明和温暖的明天一定会到来。

21、汪文宣生活的林林总总,盘点下来,着实没有希望。

22、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油中,飞蛾是值得赞美的。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光,也得到热了。

23、巴:主要演员都不错。有许多人,抗战时期在重庆住过的,都还觉得亲切,写那个时候的生活。

24、   或许浴火重生的英雄是少数,被封建社会一次次重击所摧残的,是那个时代平凡的大多数人。

25、  他不由自主地向四周看了看,并没有人在他的身边,不会有谁反驳他。远远地闪过一道手电的白光,像一个熟朋友眼睛的一瞬,他忽然感到一点暖意。但是亮光马上就灭了。在他的周围仍然是那并不十分浓的黑暗。寒气不住地刺他的背脊。他打了一个冷噤。他搓者手在人行道上走了两步,又走了几步。一个黑影从他的身边溜过去了。他忽然警觉地回头去看,仍旧只看到那不很浓密的黑暗。他也不知道他的眼光在找寻什么。手电光又亮了,这次离他比较近,而且接连亮了几次。拿手电的人愈来愈近,终于走过他的身边不见了。那个人穿着灰色大衣,身材不高,是一个极平常的人,他在大街上随处都可以见到。这时他的眼光更不会去注意那张脸,何况又看不清楚。但是他的眼睛仍然朝那个人消失的方向望着。他在望什么呢?他自己还是不知道。但是他忽然站定了。

26、复旦大学陈思和教授说,看巴老的《寒夜》和《随想录》的手稿,完全是不一样的感觉。《随想录》是巴老晚年体弱多病时完成的,手稿上的每一笔都是艰难地写下来的;而《寒夜》却不一样,巴金写得龙飞凤舞、潇洒流畅,汪洋恣肆的激情顺着笔尖奔涌而出。

27、每次对着长空的一轮皓月,我会想:在这时候某某人也在凭栏望月吗?圆月犹如一面明镜,高悬在蓝空。我们的面影都该留在镜里吧,这镜里一定有某某人的影子。

28、细腻挖掘人物内心,是《寒夜》的艺术特色。不光揭露了人物的心里过程,还揭露出心理活动在相反情势下的运动。

29、  “你不睡?你明天早晨还要去办公,”她关心地说。

30、  他忽然抓住她的膀子,又着急又悲痛地说:“我什么时候可以再见到你?你什么时候回来?”

31、01 用人物的内心独白,直接剖露其灵魂,让人物在情节发展中尽情地倾吐内心郁积的情感这一特点,在小说开篇就有很明显的表现。巴金写了很长一段汪文宣在寒夜中独步徘徊时的内心独白:

32、巴:我还有随想录五本,差一本。身体很不好,主要想养养病,我是靠药物控制。想什么会都推掉。明年政协开会也许要去参加一次,其他就不参加,关门来写作,写一本随想录。最后一本,写一本小说,还有我翻译的一本书,还希望搞完搞好,希望这两三年做好这三件事就不错了。长篇小说宣布好久了,就一直没有时间搞。

33、“我不是在躲警报吗?——是的,我是在躲警报。——我冷,我在散步。——我在想我跟树生吵架的事,——我想找她回来。

34、   在小说中,文宣和树生的每次争吵,每次快要和好后的分开,都和汪母有着直接的关系。俗话说“恶语伤人六月寒”,如果每天回家,都听到这样的冷嘲热讽夹杂着羞辱,谁又能长久的坚持下去呢?树生,在那个时代,她用自己工资养活一家人,却被汪母一直看不起,她坚持着难得的乐观,她的生活态度在当时是可贵的。

35、在抗战胜利的鞭炮声中,汪文宣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写下,“我可以瞑目死去”。

36、孙:现在看这个电影,这三个人倒还是可同情的人物,有一点复杂。

37、孙:关于《寒夜》。61年我写过一篇谈《寒夜》,81年还是80年又写过关于《寒夜》的文章,81年写的是最近的看法。阙文他们拍电影,到医院去看我,我又谈过一次,所以谈不出什么。我觉得这篇小说,我还是喜欢的。主要人物都是很复杂的,性格比较复杂,我觉得都同情,三个主角不能完全是好人,也不能说是坏人,但是我还是同情他们的,我想通过这三个人物的命运来写那个时代,鞭挞那个时代,国民d的统治,就是这一点。解放后,重版几次,我也改过一些,主要是把人物性格写得更复杂一些,更丰富一些。

38、“你喝罢,”他端起杯子对着空座位低声说,在想象中树生就坐在他的对面,她是喜欢喝牛奶咖啡的。他仿佛看见她对他微笑。他高兴地喝了一大口。他微笑了。他睁大眼睛看对面。位子空着,满满的一杯咖啡不曾有人动过。他的嘴上还留着刚才的微笑,但是笑容慢慢地在变化,现在是凄凉的微笑了。“你还会记住我么?”他小声说,他的心颤得厉害,他觉得鼻酸。”

39、巴金的长篇小说《寒夜》于1947年3月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今年恰逢《寒夜》出版七十周年纪念。

40、巴:开始看觉得滑稽,可是后来慢慢看,就不觉得,就习惯了。导演很花功夫,外国人演不容易,穿中国人服装。

41、《寒夜》是巴金解放前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与小说故事发生时间约略相同。

42、  突然在窗外响起了汽车的喇叭声。“他来了,我得快。”她小声催她自己。她匆匆地打扮好了。她朝床上一看。他睡着不动。“我不要惊醒他,让他好好地睡罢,”她想道。她又看母亲的小屋,房门紧闭,她朝着小屋说了一声:“再会。”她试提一下她的两只箱子,刚提起来,又放下。她急急地走到床前去看他。他的后脑向着她,他在打鼾。她痴痴地立了半晌。窗下的汽车喇叭声又响了。她用柔和的声音轻轻说:“宣,我们再见了,希望你不要梦着我离开你啊。”她觉得心里不好过,便用力咬着下嘴唇,掉转身子。她离开了床,马上又回转身去看他。她踌躇片刻,忽然走到书桌前,拿了一张纸,用自来水笔在上面匆匆写下几行字,用墨水瓶压住它,于是提着一只箱子往门外走了。

43、  “宣,你起来了!”上来的人用熟悉的女音惊喜地叫道。手电光照在他的身上。“啊呀,你把我箱子也提下来了!”她连忙走到他的身边,伸手去拿箱子。“给我,”她感激地说。

44、  “我会──”她刚刚说了两个字,忽然一阵心酸,她轻轻地扑到他的身上去。

45、巴金后来说,幸好那天的火没有烧起来,否则烧毁了这座作为汪文宣生活背景的楼,他可能不会再将小说写下去了。

46、  “昨天打三更才解除,今晚怕要更晚些,”另一个接腔道。

47、《寒夜》在心理描写、性格刻画、环境渲染等方面,都别具一格,富有新意。

48、  但是快要挨近了,他才发觉那两个人是一男一女,被他误认为母亲的人却是一个老头儿。不知道怎样,他竟然会把那个男人看作一个上了年纪的女人,他的眼睛会错得这样可笑!

49、这是巴金晚年的著作,其中也透露着巴金晚年的理性思考。《寒夜》跳出了“线性进步观”,从人性深层再度审视“家”文化,解读个体命运。巴金27岁写《家》,40岁创作《寒夜》,这是他深入思考的重要提现。《家》中的觉慧毫无犹豫地离家出走,与封建家庭彻底决裂。这更多的带有一种理想主义色彩。觉慧是受新思想启蒙的知识分子,他有的是一腔热血。而《寒夜》中的妻子曾树生同样是离家出走,同样是受过教育的知识分子,她的出走就没这么决绝果断。家里有爱她和她爱的丈夫,有牵挂的儿子。可是,她还很年轻,还有大把活力。她在这个艰难困苦的家中喘不过气来。丈夫的颓弱,婆婆的冷言冷语以及儿子的冷漠老成都使她感到压抑。于是,曾树生出走时内心很矛盾。《寒夜》描绘的这个小家庭里充满了封建思想,同时也饱含了对生活无助的颓废懦弱之情。他们两人在大学时代都有一个伟大的梦想,但是现实生活却不给他们机会。尤其是在战争年代,他们只能和平常人一样寄生在某个工作岗位上,忙着生,忙着死。现实生活以强者的姿态磨平他们的棱角,浇灭他们的热血,腐蚀他们的青春。

50、  昨天那个时候,他不止是一个人,他的三十四岁的妻子,他的十三岁的小孩,他的五十三岁的母亲同他在一起。他们有说有笑地走回家,至少在表面上他们是有说有笑的。

51、连年战争,带给普通百姓的是无尽的苦难。在抗战期间,巴金的好友王鲁彦、林憾庐、陈范予等人,在贫病交加之中,一个个地死去了。他们都曾有过远大的理想,然而动乱的时局使他们丧失了发挥才能的机会。巴金为他们不平,为他们感到难过。他决定在《寒夜》中记载下他们的痛苦与悲哀。

52、她并不离开他,反而伸出两只手将他抱住。又把她的红唇紧紧地压在他的干枯的嘴上,热烈地吻了一下。她终于决然地撇开他离开了。

53、一九八四年的一天,我和孙道临一起去上海访问了著名作家巴金同志。因孙道临同志要为我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音,向台湾同胞播送巴金的长篇名著《寒夜》,这次我们就请巴金同志谈谈看了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故事片《寒夜》之后的一些感想。

54、本文原载于“澎湃新闻·上海书评”,保马推送的是作者提供的原稿,感谢宫立老师授权保马发布!

55、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在1956年上海电影制片厂陈西禾导演的《家》中饰演过觉新的孙道临,2003年写过一篇短文,除了向巴金表达衷心的敬意和感谢,还表达过遗憾,“上世纪80年代初,经他的同意和编剧叶丹合作改编他的另一部小说《灭亡》为电影剧本,可惜未能投人拍摄”。

56、  没有人答话。他自己又在想像中回答:“妈说她自己会回来的。妈说她一定会回来的。”接着:“妈显得很镇静,好像一点也不关心她。她怎么知道她一定会回来呢?为什么不劝我去找她呢?”接着:“妈现在在什么地方?是不是妈趁着我出去的时候到那里去了呢?说不定现在她们两个在一块儿躲警报。那么什么问题都解决了。我在警报解除后慢慢走回家去,就可以看见她们在家里有说有笑地等着我。──我对她先讲什么话呢?”他踌躇着。”随便讲两句她高兴听的话,以后就会多起来了。” 

57、关于粤语版的《寒夜》。1955年香港华联电影企业公司推出李晨风编剧、导演的粤语版《寒夜》,吴楚帆饰演汪文宣,白燕饰演曾树生。巴金与孙道临在对话中都称赞吴楚帆的演技不错,巴金1962年在4月在《谈—谈自己的创作》中也曾高度评价吴楚帆的演技,“四年半前吴楚帆先生到上海,请我去看他带来的香港粤语片《寒夜》,他为我担任翻译。我觉得脑子里的汪文宣就是他扮演的那个人。汪文宣在我的眼前活起来了。我赞美他出色的演技:他居然缩短了自己的身材!”应该说,巴金对粤语版的《寒夜》印象是很不错的,只是对影片中过于强调汪母的封建思想持不同意见,无论是在创作谈《谈—谈自己的创作》还是在与阙文、孙道临的交谈中都声明了自己的这一鲜明立场。

58、  他还是站在方桌前。他好像不知道他母亲已经去了似的。他在想,在想。他的思想跑得快。他的思想很乱。然后它们全聚在一个地方,纠缠在一起,解不开,他越是努力要解,越是解不开。他觉得脑子里好像被人塞了一块石头一样,他支持不住了。他踉跄地走到床前,力竭地倒下去。他没有关电灯,也没有盖被,就沉沉地睡去了。

59、这就是汪文宣围绕找不找树生谈话这一问题,心灵中一系列的闪念,这些闪念,把他那善良忠厚而又懦弱无能、胆小怕事的性格以及对妻子的深情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60、  街道开始醒转来,连他那不注意的眼睛也看得见它的活动了。虽然那一片黑黑的夜网仍然罩在街上,可是许多道手电光已经突破了这张大网。于是在一个街角,有人点燃了电石灯,那是一个卖“嘉定怪味鸡”的摊子,一个伙计正忙着收拾桌面,另一个在发火,桌子前聚集了一些人,似乎都是被明亮的灯光招引来的。他侧过头朝那里看了两眼,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看那个地方。他又往前面走了。

61、从性格悲剧到时代羁绊,文宣和妻子树生承受着命运的跌宕起伏,最后以悲剧收场。

62、  “你快来啊,”那个年轻的声音说,魁梧的身影消失了。“冬冬”的脚步声响了片刻后也寂然了。他默默地站在楼梯上,她也是。她的手电光亮了一阵,也突然灭了。

63、巴金(1904—2005年),现代作家,翻译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巴金。1927年至1928年旅法期间,他接触了一些无政府主义者,在巴黎创作第一部长篇小说《灭亡》。

64、文宣是个窝囊废,作为一个男人没有养家的能力,连自己儿子学费都给不起,妻子爽快给了还觉得这样损害了自尊;妻子本来离开他可以过更好的生活,他自每一次都拖住妻子,利用妻子的同情心和责任感、道德感。他是个懦夫,爱母亲无可厚非,但是偏袒母亲,让妻子委屈、受气真不是好男人。

65、读书天| 巴金:读完它,我找到了梦景中的英雄,找到了终身的事业(线上观展)

66、他的主要作品包括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抗战三部曲《火》以及小说《寒夜》、《憩园》,散文《随想录》等。译作有长篇小说《父与子》、《处女地》。

67、关于《寒夜》的感情基调,巴金在访谈中坦言,“好象这是一部绝望的书,是一部悲观的书……实际仔细想想,还不是悲观的,是有希望的!”他在《关于》也有涉及,“这些年我常说,《寒夜》是一本悲观、绝望的小说。小说在《文艺复兴》上连载的时候,最后的一句是‘夜的确太冷了’。后来出版单行本,我便在后面加上一句:‘她需要温暖’。意义并未改变。其实说悲观绝望只是一个方面。我当时的想法自己并未忘记,也永远不会忘记。我虽然为我那种‘忧郁感伤的调子’受够批评,自己也主动作过检讨,但是我发表《寒夜》明明是在宣判旧社会、旧制度的死刑。我指出蒋介石国民d的统治已经彻底溃烂,不能再继续下去。旧的灭亡,新的诞生;黑暗过去,黎明到来。奇怪的是只有在小说日文译本的书带上才有人指出这是一本充满希望的书”,“我给憋的太难受了,我要讲一句真话:它不是悲观的书,它是一本希望的作品,黑暗消散不正是为了迎接黎明!”

68、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运动后,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他个人的反封建斗争。1923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

69、小说主人公汪文宣和曾树生是一对大学教育系毕业的夫妇。年轻时曾经编织过许多美丽的理想,希望能用自己的知识和力量办一所“乡村化、家庭化”的学堂,为国家为人民做点有益的事情。

70、因为他从小就有肺病,一直困扰着他到老,所以他的小说里,几乎都能找到主人公被疾病缠身的影子,比如他1929年的第一部小说《灭亡》,又比如他最后一部小说《寒夜》。

搜索
说说分类
说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