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茨威格布达佩斯大饭店【文案整理58句】
admin 2023-03-11 09:23:57 文案短句 ℃茨威格布达佩斯大饭店
1、这张被挖掘的照片,是1909年的戛纳,当地的一些高级酒店的Concierges在一起聚会,有些人的衣领已经别上了双钥匙徽章,但这个组织并没有真正成立。这里能看到Gustave的形象影子,也许正是这种零散状态,成就了电影中的神秘感。
2、本片的时间背景选在了上世纪30年代,那时,工业革命如火如荼,人们纷纷抛弃了旧有的道德和观念,拥抱工业化带来的快捷与便利,人文关怀被商业利益抛之脑后。
3、这部斩获奥斯卡4项大奖的超人气作品是如何诞生的?
4、在看到电影片尾的时候,我的确看到了茨威格作品的影响。电影里大饭店的经理古斯塔夫,他的造型是非常茨威格的。他跟所有的阶层、个体可以这么相处,而且总是善于寻找那种文明的相处方式,本质上是因为他对人性的丰富性的理解。不同人的成长经历、历史背景都会给人带来很多不同的细微差异,他能够辨识这些差别,能够确认、包容他们的弱点,所以才可以跟所有人保持这么舒畅、交融的关系。茨威格就是这么一个人。(茨威格布达佩斯大饭店)。
5、《电影艺术》作者、电影史学家大卫·波德维尔领衔一个神秘撰稿人团体——十字笔杆同盟,组团cosplay,从文化、时尚、美术、音乐、文学、电影美学的角度带你细读这部内涵丰富、视野宽广的作品。
6、在那样的日子里生活过的人怎么去面对后来的颠沛流离啊。在后半生里,茨威格一直是个失去故乡、没有身份的难民。“当我说起‘我的家’时,我并不立刻就知道我指的是从前哪一个家,是在巴特的那个家?还是在萨尔茨堡的那个家?还是在维也纳的我的父母家?”他在《昨日的世界》里写道。
7、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人家庭。主要作品有《三大师传》《象棋的放事》《昨日的世界》等。青年时代游历世界各地,结识罗曼·罗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鼓吹欧洲的统一。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1942年在孤寂和理想幻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
8、因为电影的背景是20世纪30到60年代的欧洲,此时的欧洲战火不断,为了影片不会过于压抑,就运用了一种卓别林喜剧式的手法拍摄。故事一共四章,情节推进十分紧凑,主要故事情节集中于第四章,一开始以门生zero和一位作家讲述自己的经历切入,zero的导师因为一幅名画而被人陷害入狱,此后则经历了爱情、越狱、逃亡、继承导师古斯塔沃的遗产,虽说电影充满了浓浓的历史因素,但那些爱情的小细节却一点都不少。通过zero的叙述,我们进一步走近了古斯塔沃传奇的一生,虽然古斯塔沃是一个体贴细致、利用自己优质的服务和肉体在各大富太太们间周转,一度让布达佩斯大饭店成为最热门的酒店之虽然他有着让人有些厌恶的势利,但他也是一个仁慈和正直的人,在zero遇到困难时多次站出来帮他解围。在古斯塔沃逃亡之时,一通电话就联系到了世界各地的有名的酒店而获得帮助,由此可见他广阔的交际圈;在他一开始拿到画时,当即决定高价出卖,而不是自己私藏,此处也可看出他从商之精明,他浑身上下散发出的魅力,也是电影的一大看点。
9、《布达佩斯大饭店》的故事正是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的欧洲,影片围绕着一位带着传奇般色彩的酒店礼宾员古斯塔夫和他的年轻门童Zero展开。
10、他说在这本自传中写的不是自己,是一整代人的遭遇,“在以往的历史上几乎没有一代人有象我们这样命运多舛”。如今我们很难想象那个外界与内在同时遭受冲击的年代:他生于1881年那个强大的哈布斯堡皇朝帝国,后来在地图上再也找不到这个国家的痕迹;他在有着千年历史的维也纳长大,却在维也纳被德国攻陷前,像一个罪犯一样逃离;他一生都在用自己的母语德语写作,文学作品在维也纳被焚为灰烬,他可能还会羞耻于与纳粹使用同一语言。
11、从上面的空间打造和细节玩味可以看出,导演Wes对于空间的执着已经超越了世间的大多数导演,直至电影播映一年后,当Prada艺术中心下面的咖啡餐厅BarLuce在2015年年中开张的时候,我们也许才能明白导演下的棋有多大。
12、所以我以为,导演就是通过这部影片,再为茨威格代言,为欧洲文明代言。在影片的开场里,一个小女孩,手里捧着一本书,来到作家的雕塑前缅怀这位作家。然而奇怪的是,金灿灿的铭牌上写的不是作家的名字而是“AUTHOR”——作家的英文。小女孩代表了后世的我们,而那个作家,代表了当时所有的作家,而所有作家,都可以代表同一个指向物,那就是文明。
13、130多分钟的电影更像是一个谜面,谢幕重的一句话,揭开了所有谜底——本篇灵感来源于茨威格。
14、斯特凡·茨威格(著) 韩耀成;关惠文(译)
15、影片临近结尾处,作家问穆斯塔法(zero):“这(布达佩斯大饭店)是不是您与那个消失的世界,与他(古斯塔夫)的世界唯一的联系呢?”
16、此外,主演过《搏击俱乐部》的爱德华·诺顿、永远优雅帅气的英国男影星裘德·洛、主演过《英国病人》的威廉·达福,都以客串的方式出演了本片。
17、这真是一部奇妙的电影。我想着肯定是每个人共同的观后感。粉蓝粉蓝的梦幻场景;游戏般的追杀大逃亡;几乎所有场面都是对称的镜头布局;优雅恢弘的欧式建筑;跳跃的时间轴……再危急的状况下也是轻快的画风,然后结尾处又回到起点时的沉重,着实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
18、 “I’mheretoapologizebeforeyouall.I’mhereinastateofshamebecausemylanguageisthelanguageinwhichtheworldisbeingdestroyed.Mymothertongue,theverywordsthatIspeak,aretheonesbeingtwistedandpervertedbythismachinethatisundoinghumanity.”
19、单从电影元素本身讲就够教科书级别了:极其考究的古典构图,色彩饱满艳丽,每一帧都精美绝伦;舞美和道具的细节如强迫症般追求完美,比如多次出现的蛋糕盒子、呆萌复古的缆车,电影播出后甚至出现了许多相关画面的主题餐厅、咖啡厅;流畅的摄影机运动带给观者新鲜丰富的视角,尤其那些不偏不倚的正面俯拍镜头;来自亚历山大·迪斯普拉特的配乐与故事水乳交融严丝合缝;影片独特的节奏与快速律动更是属于韦斯安德森的标签。
20、电影的时间顺序排列是:「现代」→「1985年」→「1968年」→「1932年」→「1968年」→「现代」。
21、影片开头的60年代末,布达佩斯大饭店已日薄西山面临倒闭和拆迁。那时的美国颓废迷惘,人称“垮掉的一代”。
22、在影片结尾部分,年轻的作家问布达佩斯大饭店现在的主人Zero先生:“保留着这栋摇摇欲坠的亏损饭店,是否是为了留住与那个消失的世界,或者说是‘他’的世界的最后关联?”Zero微笑否认,并说:“古斯塔夫先生的世界就是他自己的世界,有什么可以保存的呢。而那个世界,早在他进入之前就已经消逝了,但是他极为优雅地维持了那个幻象。”
23、那个见证自己钟爱一生的文明被剥离的茨威格也说过这样一句话:“纵使我们今天怀着惘然若失,一筹莫展的心情,像半个瞎子似的在恐怖的深渊中摸索,但我依然从这深渊里不断仰望曾经照耀过我童年的昔日星辰,并且用从父辈们继承下来的信念安慰自己:我们所遇到的这种倒退有朝一日终将成为仅仅是永远前进的节奏中的一种间歇。”
24、茨威格梦想的世界没有到来,1933年他逃避纳粹威胁而搬到了伦敦。这时他依然想办法让作品得以在德国出版,不过没多久他的书就在德国被查禁。1938年奥地利沦陷,茨威格的第一段婚姻也告终。隔年二战爆发,他归化为英国籍,再度远赴南美。他的旅行路线与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无名的叙事者“作家”以及古斯塔法先生分别后的经历十分相似。1942年,二战结束前三年,茨威格与第二任妻子夏洛特在里约热内卢双双服毒自尽,理由是他们的精神故乡欧洲已经消失了。
25、饱和的配色、对称的画面、精致的布景、怪诞的画风、蠢萌的演绎……这些要素成为了当代罕见的全才型导演韦斯·安德森的个人标志。2015年,一部汇集了以上所有要素的影片,共获得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的9项提名,并最终斩获最佳原创配乐、最佳艺术指导、最佳化妆和发型设计、最佳服装设计4个奖项。
26、要读懂这部影片,先来了解作家斯蒂芬·茨威格。作家最后一部巨作《昨日的世界》完成于他自杀前两年,在这部作品中作家回顾一生,对曾经辉煌灿烂的人文欧洲深情回望。
27、在电影里面,尽管古斯塔夫度过了很多难关,但最后还是去世了,因为他无法面对一个高度单调性的力量,像那个军官所代表的,他们无法了解古斯塔夫身上那种人性的丰富,他最后用一种最粗暴的力量来对付最精致的这个人,面对这个粗暴的枪口,文明就瓦解、破碎了。
28、《布达佩斯大饭店》编剧导演都是韦斯安德森。这是个辨识度极高的导演,看过《犬之岛》《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吗,就是他。
29、他对Zero说:“Yousee,therearestillfaintglimmersofcivilizationleftinthisbarbaricslaughterhousethatwasonceknownashumanity.(你看,在野蛮的屠宰场上,还是有些文明的微光在闪动,那就是人性所在。)”
30、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生活富裕悠闲的茨威格年方三十。他是犹太人,但家庭并不信教。这时的他已从维也纳大学毕业,造访过印度与美国。但他选择从军,担任战地记者。不幸的是,他当时效忠的国家奥匈帝国(1867-1918)属于同盟国的一方,日后终于因战败而解体。
31、投稿邮箱:yeyuqiudeng@gmail.com
32、虽然现在看来,这未免会有理想主义式鸡汤文之嫌,但是看《布达佩斯大饭店》的美好部分时,真的会为茨威格失去美好故乡而惋惜,也会尊重他捍卫自己精神故乡的骨气——他在遗书里说:“因此我觉得还不如及时以尊严的方式来结束我的这个生命,结束我这个始终视精神劳动为最纯粹的快乐、个人自由为世界上最珍贵的财富的生命为好。”
33、电影以一本小说为线索,向我们讲述了欧洲豪华大饭店看门人古斯塔夫先生的传奇人生。从整体结构来看,电影采用四重嵌套的叙事方式,以小说章节的形式层层展开,令人耳目一新,但又不会过于复杂。原本就跌宕起伏的故事,也因为经过重重转述而更具传奇色彩。导演韦斯·安德森还特别使用不同画幅比,来区分主要叙述者所处的时代。
34、在这三年间,我们惊奇地发现,这家酒店不但没有因为电影的下画变得落寞被埋没进记忆深处,反而在虚拟世界里越来越多人流传,甚至它还化为现实了。
35、瞬间在全球范围内占据各种Ins和Printest平台的BarLuce,它甚至比Prada的艺术基金会的展览更夺眼球。正所谓,家有一Wes咖啡馆,如有一宝。
36、几周之后,这位最好的演员之二癌症晚期,死了。
37、这是古斯塔法先生对作家说的最后一句话。出自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
38、二战后世界以欧洲为中心的格局过渡到美国这样一个世界大背景我想大家都应该清楚吧,欧洲的经济地位,欧洲的文明是如何被打压破坏的。
39、最后十几分钟画面从高价的色彩配色变为黑白画面,突然变得很悲伤。和之前相似的画面,然而结局却不同,这次斯古塔夫先生被枪杀了。他虽然一直维持着贵族的尊严,永远喷着“羽之味”,但他其实也是个不安全、虚荣肤浅、需要呵护的人。他至死依然想保护ZERO,他依然觉得,在野蛮的屠宰场上,还是有文明的微光存在,那就是人性。所有人都在不同的处境不同的时间下,保护着内心最后一点点像是人性,又像是念想,又或是尊严的内容。
40、《布达佩斯大饭店》的演出阵容可谓星光夺目。
41、译 者:邹艾旸
42、《昨日的世界》是他写的1930年代,他流亡在纽约,包括后来在巴西,实际上这本书描绘的是一个流亡者对于他们失去的生活的一种想象和追忆,是某种意义上的流亡文学。他可能美化了过去,但这也是他应对新的令他不适的现状的一个反应。
43、 theSocietyoftheCrossedKeys
44、茨威格在《心灵的焦灼》中写到:“一个人的心灵总是随时由千奇百怪的偶然事件决定,恰恰是最微不足道的外在因素往往会增强或削弱我们的勇气。” 电影中跌荡如侦探片的剧情,再加上多次让人意料不到的场面,最终让人叹息,所有的得来,全因为勇气使然。
45、在远近闻名、宾客络绎不绝的布达佩斯大饭店里,礼宾员古斯塔夫先生经历了不少声色犬马,其中不乏无价名画的失窃、名门王族望族的财产纷争等荒谬轶事;不仅如此,他还和这家豪华酒店一齐见证了欧洲半个世纪间的战火硝烟,沧海桑田。
46、Wes读的第一本茨威格的小说(也是他唯一的长篇小说)是——《BewareofPity》(心灵的焦灼),然后他又从其他的几部小说里“偷”了很多灵感,组成了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的剧本写作。从小说到影片,由从电影回到图书,茨威格的作品会因为这部影片的热映,又让这位曾经被德国迫害,在英国被刻意埋没的作家,在百年后竟又有了重新的阅读热潮。
47、但即使在战时残酷的环境里,依然存在古斯塔夫这样无私搭救Zero的人,Zero和阿加莎的爱情也令人感动。电影里有句台词两次出现,“你看,在野蛮的屠宰场上,还是有些文明的微光在闪动,那就是人性所在”。
48、致敬在最后,影片中,Wes把对茨威格的致敬,在片末以全屏黑幕加字幕的形式展现——本片基于茨威格的小说而创作。
49、让我印象特别深的是,茨威格有一个特别有趣的看法,他认为欧洲文明包括是维也纳文明的核心是咖啡馆。他在1933年开始流亡的时候,去了好多国家,一开始去英国,然后又去美国,他发现美国人很富裕,面包、咖啡分量都很大,跟欧洲人完全不一样,但他说美国没有咖啡馆,他也觉得英国也没什么咖啡馆,只有维也纳才有。
50、“野蛮的屠场上,仍残留着微弱的文明之光,那就是人性。”他将大历史的情怀注入到小清新风格化的故事里,先用甜美的外表吸引我们进入那个世界,令我们卸下武装,再将我们深深刺伤。
51、在茨威格相近的年代里,鲁迅也写过人生有三个故乡,一个是回忆中的,一个是现实的,一个是理想中的。从这个角度来看,离开昨日故乡后的茨威格,在临死时如同电影中的古斯塔夫守卫“文明中的人性”一般,保护着自己的尊严。他终究还是在那第三个故乡里,安枕长眠了。
52、男主古斯塔沃精明、富有、世俗,可以左右逢源却很有操守,隐喻了那个时代的犹太人。D夫人赠送给他的那副充满了宗教意味的名画《苹果男孩》,暗示着犹太人的精神遗产。
53、Wes将这个酒吧描述为写电影的完美场所,这是非常带感的地方,因为这个酒吧就好像是一个可以与《布达佩斯大酒店》大堂相媲美的现场。比别人更“prettier”更漂亮一点,达到坎普的精神,这便是Wes的设计精髓。
54、茨威格是他们中间的一个中介者,他跟他们所有人都有关系,他是一个性格特别温和的人,喜欢坐在咖啡馆里会见这些朋友,鼓励那些年轻人。
55、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布达佩斯大酒店闻名欧洲,巍然耸立在群山上,里面聚集了来自四面八方的达官贵人,他们非富即贵。古斯塔沃是这座饭店的主人,他是一个举止行为优雅,有着精致的发行和流利谈吐的贵族,他游刃有余地穿梭在这些地位显赫的人并受到了许多太太的欢迎。古斯塔沃到死都维护了自己的涵养,维护了绅士的尊严。
56、翻看茨威格自传体小说中《昨日的世界》的内容,应该就能理解《布达佩斯大饭店》何以要如此强调一种“复古”却“梦幻”的风格。
57、极富个性的他在2018年上映的《犬之岛》中,以拿手的象征主义手法广获赞誉,作品获得了奥斯卡多项提名。
- 上一篇:关于理解的演讲稿【文案整理86句】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