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成语典故指鹿为马指的是谁【文案整理43句】
admin 2023-03-11 09:24:49 文案短句 ℃成语典故指鹿为马指的是谁
1、赵高:胡亥做了皇帝后,赵高对胡亥说:“陛下要注意,诸公子和大臣们正在为沙丘之谋而蠢蠢欲动啊!”二世一听,马上紧张起来,忙问赵高如何应付。赵高见时机已到,便煞有其事地说:“万全之策惟有‘换血’,铲除祸患。这样,陛下就可尽情享受人间乐趣了。”二世一听,乐得手舞足蹈。于是,一场“换血”大行动开始了。大批朝臣先后被杀,连二世的骨肉兄弟和同胞姐妹们都惨死在屠刀之下。最后连李斯都遭五刑腰斩,合家灭门。李斯一死,赵高便顶替他做了丞相,其族人、亲信都安插到了权要部门。赵高当了丞相后,成了秦朝的实际独裁者。渐渐地,他就想踢开二世自己做皇帝,但又担心群臣不顺从,于是就导演了一幕“指鹿为马”的闹剧。从此,群臣更加害怕赵高了。
2、译文:赵高想要叛乱(篡夺秦朝的政权),恐怕各位大臣不听从他,就先设下圈套设法试探。于是带来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一匹马。”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吧?您把鹿说成是马。”问身边的大臣,左右大臣有的沉默,有的故意迎合赵高说是马,有的说是鹿,赵高就在暗中假借法律中伤(或陷害)那些说是鹿的人。以后,大臣们都畏惧赵高。
3、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说鹿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确是一匹千里马!”
4、 赵高因拥立新皇有功,成了秦二世的亲信,被秦二世封为郎中令。虽然赵高的地位在丞相李斯之下,却是秦二世最信任的宦臣,秦二世遇事总是第一个与他商量。
5、★用指鹿为马造句|字词解析|近义词|反义词
6、(解释):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成语典故指鹿为马指的是谁)。
7、 有一天,他把一只梅花鹿牵到大殿上,指着它对秦二世说:“这是臣刚才寻到的一匹骏马,特来献给陛下。”秦二世见赵高把鹿说成马,不禁笑出声来:“丞相怎么这么说?这明明是鹿,不是马。”赵高面不改色地说:“陛下,这是马,不是鹿,不信您可以问问大臣们看看究竟是马还是鹿。”说罢,他用威胁的眼光扫了一下群臣,秦二世让大臣都来看鹿,并问他们这到底是什么动物。大臣们看了看,有的默不出声,有的为了讨好赵高,就也说是马;有的人不愿意说假话,便指出它是鹿。
8、大臣有一些向来对赵高阿谀奉承,连忙回答:“丞相没说错,这明明是一匹好马”也有大臣坚持真理,就说:“这明明是一头鹿,怎么能说是马。”赵高从中摸了底
9、 但赵高仍然不满位列李斯之下,便设计害死李斯,自己当了丞相。然而,他的野心还不满足,他还想当皇帝,为了试探大臣们对自己是否信服,他玩了个花招。
10、指鹿为马(拼音:zhǐlùwéimǎ)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11、成语故事:赵高想要叛乱(篡夺秦朝的政权),恐怕各位大臣不听从他,就先设下圈套设法试探。
12、秦二世的时候,赵高驾着一头鹿随从二世出行,二世问他说:“丞相为什么驾着一头鹿呢?”
13、话说有一天大家一块上班赵高牵了一头鹿见到二世说到:陛下呀,我有一匹宝马?想要献给您。具司马迁先生的旷世巨作《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赵高笑嘻嘻的答到:这就是一匹马呀,二世答到:马怎么会长角呢?赵高:陛下可以问问其他大臣呀。此时赵高笑嘻嘻的脸在面对群臣之时突然阴险,群臣好像突然明白了。因为这是在试探谁支持我谁反对我,要是以后我想当皇帝了看你们谁敢阻拦。当然跟赵高同志唱反调的同学们在以后的日子里陆续被吏法给拿下了,人家赵高就是玩吏法的人家就是靠这个发的家呀。
14、眼前吃点亏不用太沮丧,要知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15、在正义与真理面前,指鹿为马,颠倒黑白的人最终是要受到惩罚的。
16、老板为了掩饰自己的错误,不惜指鹿为马,做伙计的,还有什么话好说。
17、入木三分主人公是王羲之,讲的是王羲之书法的故事!
18、这件事情的真相,就在有心人指鹿为马地误导下混淆莫辨了。
19、《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想要谋反,恐怕群臣不听从他,就先设下计谋进行试验,带来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一匹马。’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把鹿说成是马。’问左右大臣,左右大臣有的沉默,有的故意迎合赵高。”
20、指鹿为马,颠倒是非,是一些阴谋家的惯用伎俩。
21、后人根据此典故提炼出“指鹿为马”这个成语。
22、秦朝二世的时候,宰相赵高掌握了朝政大权。他因为害怕群臣中有人不服,就想了一个主意。有一天上朝时,他牵着一只梅花鹿对二世说:陛下,这是我献的名马,它一天能走一千里,一夜能走八百里。二世听了,大笑说:承相啊,这明明是一只鹿,你却说是马,真是错得太离谱了!赵高说:这确实是一匹马,陛下怎么说是鹿呢?二世觉得纳闷,就让群臣百官来评判。大家心想,说实话会得罪承相,说假话又怕欺骗陛下,就都不出声。这时赵高盯着群臣,指着鹿大声问:大家看,这样身圆腿瘦,耳尖尾粗,不是马是甚么?大家都害怕赵高的势力,知道不说不行,就都说是马,赵高非常得意,二世被弄胡涂了,明明是鹿,怎么大家都说是马呢?他以为自己疯了,从此越来越胡涂,朝政上的事都完全由赵高来操纵。
23、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
24、 他的家中有许多骏马,他儿子也很喜欢骑马。不幸的事发生了,一天,他的儿子在骑马时,不小心从马上摔了下来,把腿摔断了。邻居们都赶来安慰他,他却又说了一句令众人惊异的话:“这也许会变成一件好事呢!”
25、 指鹿为马(zhǐlùwéimǎ),意思是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26、有一天上朝时,赵高命人牵着一只鹿到朝堂上,对二世说:“臣昨日得了一匹好马,特来献给皇帝陛下”
27、 事后,赵高对不承认是马的大臣想方设法加以迫害,将他们一一送进监狱,此后,大臣们对赵高更畏惧了。
28、“指鹿为马”这个词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29、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设法试探),持鹿献于二世(秦二世皇帝胡亥),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身边的人),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30、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成语是其精粹之我们每天用三分钟讲解一个成语,以及一个相关的历史故事。让孩子在家轻轻松松每天学会一个成语,丰富其文化知识,出口成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1、指鹿为马,意思是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成语出自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32、赵高试图要谋权篡位,为了试探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顺从他的意愿,特地呈上一只鹿给秦二世,并说这是马。秦二世不信,赵高便借故问各位大臣。不敢逆赵高意的大臣都说是马,而敢于反对赵高的人则说是鹿。朝堂上反对他说法的人,都被他杀死了。指鹿为马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赵高做了秦王朝的丞相,又企图谋夺王位。他恐怕群臣不服,就设下一个阴谋,借此铲除异己。
33、 过了几个月,他的马忽然跑回来了,还带回了好几匹胡人的骏马,邻居们纷纷向他祝贺,说他有福气。不料,他冷冷地说:“谁知道这会不会成为一个祸根呢?”邻居们顿时扫兴地离开了。
34、他对机械根本就不认识的,不是在指鹿为马吗?
35、 一年后,胡人大举入侵边塞,官府下令征兵。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去打仗了,绝大多数人都战死沙场,再也没有回来。而他的儿子因为摔断了腿,没有被派去打仗,保全了自己的性命。
36、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37、秦末宦官赵高在秦始皇病故后假传圣旨命扶苏自杀,立胡亥为太子,他还想篡夺帝位,特地把一匹鹿当马送给秦二世胡亥,胡亥说是鹿,赵高叫胡亥问群臣。群臣有些迫于丞相赵高的势力违心说是鹿,只有部分说是鹿的大臣后被赵高所害。相传赵高试图要谋朝篡位,为了试验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顺从他的意愿,特地呈上一只鹿给秦二世,并说这是马。秦二世不信,赵高便借故问各位大臣。不敢逆赵高意的大臣都说是马,而敢于反对赵高的人则说是鹿。后来说是鹿的大臣都被赵高用各种手段害死了。指鹿为马的故事流传至今,人们便用指鹿为马形容一个人是非不分,颠倒黑白。
38、(释义)塞:边界险要之处;翁:老头。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
39、赵高暗中把那些说实话的人杀掉,又派人杀死二世,霸占整个朝廷,最后终于导致秦朝灭亡。
40、“指鹿为马”原义是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41、秦王婴认识到赵高的险恶用意,经过周密的策划,在赵高督促其到宗庙受玺的时候,令早已埋伏好的手下人挥剑杀死了赵高,结束了赵高罪恶滔天的一生。
42、于是带来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一匹马。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吧?您把鹿说成是马。
- 上一篇:高考励志故事100字【文案整理43句】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