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不足为训褒义还是贬义【文案整理95句】
admin 2023-03-11 09:24:52 文案短句 ℃不足为训褒义还是贬义
1、“炙手可热”字面意思是手一接近就感到很热,使人接近不得,引申比喻为一些人权势很大,气焰嚣张。从古到今,炙手可热都为嚣张跋扈之意,媒体扩大其使用范围,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完全背词的本义。
2、 7.别有天地: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的境界引人入胜。
3、平铺直叙:可用为褒义,指文章不讲究修辞,只把意思直接叙述出来。
4、“衣冠禽兽”一语来源于明代官员的服饰。据史料记载,明朝的文官官服绣禽,武官官服绣兽,当时“衣冠禽兽”一语是赞语。到了明朝中晚期,宦官专权,政治腐败,“衣冠禽兽”一语开始有了贬义。
5、 例(7)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6、 例如(4)湖北省黄金寺村为迎接上级扶贫检查,把几个村的羊群集中到一起,以其规模效益骗取扶贫资金,其手段之恶劣,令人叹为观止。
7、第四种,解说、训诂曰训。如《曾国藩家书》:“吾观汉魏文人,有两端最不可及,一曰训诂精确,二曰声调铿锵。”
8、好高鹜(骛)远骛,纵横奔驰,引申为“追求”。鹜,鸭子,无“追求”义。(不足为训褒义还是贬义)。
9、 好为人师:指不谦虚,喜欢以教育者自居。
10、形容一个人读书很多、学识渊博的时候,会很自然地用“读书破万卷”,实际上万卷书并没多少内容,因为“卷”本指串起来的竹简,古人一卷书的篇幅,只相当于现在的一章。
11、敬谢不敏:谢,推辞;不敏,无能。表示推辞做某事的婉辞。错用于拒绝别人的要求。
12、秋实春华qiūshíchūnhuā比喻德行和才华。
13、这家工厂虽然也取得了某些经济效益,但他们的有些作法,却是不足为训的。
14、但是,自“五四”以来,尤其是近半个世纪以来,现代中国人与包括古诗词在内的传统文化已经相当隔膜了。不仅如此,就连一些基本概念,人们也很难分得清了:譬如“古体诗”和“近体诗”。很多人认为清朝之前所有的诗都可以称为古体诗,民国以来的诗则应该称为“近体诗”。此乃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15、第六种,训练,是指养成其善良习性,锻炼其体魄、智能,使之品性端方、技艺精专。另外,“训”字还作“顺”、“驯”的通假字。
16、 ⑻"耳提面命"用于长辈对晚辈,平辈、朋友之间不可用。
17、10心有余悸:只用于对过去发生过的事还感到害怕。
18、 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不敢用正眼看。形容拘谨畏惧而又愤怒的样子。
19、 8.别出心杼:比喻写作不因袭前人,另辟新路。
20、起先只能用于帝王诏令、典章规条之类,后来应用渐广,但也仅能指真理或伟论,其规格甚高、褒义强烈。
21、秋水伊人qiūshuǐyīrén指思念中的那个人。
22、 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不能表示气势宏伟。
23、不孚众望:未符合大家的期望,贬义。这两个成语常被混用。
24、(点评)句子在此想表达的意思是“不能刊登的言论”,不刊之论用在这里不正确。
25、相濡以沫:患难中互相救助,而”相依为命”只有互相依靠的意思。
26、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昏暗一变为开阔敞亮。
27、我们的祖先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观察到,每年的夏末秋初,这颗红色的巨星就会落向夜空的西边,也就是把这种天象变化当作天气将逐渐转凉的征兆。
28、挥洒自如:形容举止潇洒,从容不迫。也形容写字或写文章,画画儿运笔不拘束。
29、 爱屋及乌:因为爱那个人,而连带爱护停留在他屋上的乌鸦.比喻因爱一个人而连带喜爱跟他有关的人或物.
30、 好高骛远:指在学习或工作上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的目标。
31、第五种,告诫曰训。如《扑满赋》:“明远鉴之退止,训劳谦之轨躅。”
32、参差不齐:长短高低大小水平不一致,不用于时间等。
33、良莠不齐:一群人中有好有坏,侧重于品质。不用于能力、水平、成绩等参差不齐。
34、要是形容一个人有些呆头呆脑、痴傻发愣的样子,人们往往会用“呆若木鸡”这个贬义词。然而,“呆若木鸡”最初的含义和现在的用法没有丝毫关系,反倒是一个褒义词。
35、第三种,道物状貌,说事义理之文曰训。如《史记集解·序》:“具列异同,兼述训解。”
36、 8.不拘一格: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
37、在日常生活中,“不负众望”与“不孚众望”这两个成语经常被人们混用,原因就在于没有区分“负”和“孚”,“负”原意为违背,背弃,后引申为辜负。“孚”的意思是使信服,“不负众望”意思是不辜负大家的期望,而“不孚众望”意思是不能使群众信服。
38、弹冠相庆:贬义,常被误解为中性的互相庆贺。
39、 东山再起:东晋谢安退职后在东山做隐士,后来又出任要职。比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
40、诛:把罪人杀死。罪恶极大,杀了也抵不了其所犯的罪恶。不能理解为“罪恶小,不应该诛杀”。
41、(反义词)天经地义、似非而是、具体而微、不刊之论
42、 登堂入室: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很高水平。
43、守株待兔——贬义词,不努力,心存侥幸,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44、不求甚解: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45、因为竹简木牍都要反复使用,可以把旧文削去,重写新文,这个过程就称“刊削”。所以,这个“刊”字就兼有“写”与“删”两种意思。而重要的文字才能称为“不刊之论”,指不能被删改的文字。
46、长此以往——长期这样下去。多用于不好的结果。
47、中国有悠久的诗歌传统,从孔子的“不学诗,无以言”开始,诗歌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了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两千多年来,作诗几乎是每一个中国读书人必须具备的修养,就连引车卖浆者也能说几句“床前明月光”、“春眠不觉晓”来。
48、出自《诗经·七月》,指暑热开始减退,天气渐渐地凉爽起来,而不是天气像火一样酷热。
49、又过了10天,周宣王忍耐不住,再次去问,但还是不行,因为纪渻子认为这只鸡还有些目光炯炯,气势未消。这样又过10天,纪渻子终于说差不多了,它已经有些呆头呆脑、不动声色,看上去就像木头鸡一样,说明它已经进入完美的精神境界了。宣王就把这只鸡放进斗鸡场。别的鸡一看到这只“呆若木鸡”的斗鸡,掉头就逃。
50、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
51、不敢旁骛:不敢再来求别的、形容注意力集中于一点、
52、(解释): 指错误荒谬到了极点。
53、长物:多余的东西。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贫穷。不能理解成“自己没有什么长处”。
54、 秦晋之好:春秋时,秦晋两国不止一代互相婚嫁。泛指两家联姻。(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 明日黄花:黄花: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 目无全牛:牛:整个一头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守株待兔: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用法:连动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不杀掉庆父,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就得不到安宁。(用法:复句式;作宾语、分句;含贬义) 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用法:主谓式;作定语;含贬义) 卧薪尝胆: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倚马可待:倚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着完稿。比喻文章写得快。(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 破镜重圆:比喻夫妻失散或离婚后重新团聚。(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不可救药:药:治疗。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 望洋兴叹: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乐不思蜀: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用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形容忘本) 弹冠相庆:弹冠:掸去帽子上的灰尘,准备做官。指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含贬义,指坏人得意的样子) 祸起萧墙: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含贬义)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唳:鸟鸣。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按部就班: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定语) 苦心孤诣:指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联合式;作宾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高谈阔论:多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声音、书信、情绪等) 想入非非:想到非常玄妙虚幻的地方去了。形容完全脱离现实地胡思乱想。(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贬义) 短小精悍:形容人身躯短小,精明强悍。也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而有力。(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或非常痛快。(联合式;作定语、状语、补语;含褒义) 左右逢源: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主谓式;作谓语、状语、补语;含贬义)示例:这个上海人非常善于处世,并不整天拿着一整套数学思维向封建政治机构寻衅挑战,而是~,不断受到皇帝重用。(余秋雨《文化苦旅》 信笔涂鸦:形容字写得很潦草。也常用作自谦之词。(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常用作自谦之词) 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精致通明,结构细巧。也比喻人精明灵活。(联合式;作谓语、定语) 标新立异: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众不同。(联合式;作主语、谓语、定语;形容故意与众不同以显示自己) 登峰造极:比喻学问、技能等达到最高的境界或成就。(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到达极高的境地) 如虎添翼:好象老虎长上了翅膀。比喻强有力的人得到帮助变得更加强有力。(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含褒义)
55、 得陇望蜀:比喻人贪得无厌,得到了这个,还想那个.
56、 望尘莫及:比喻远远地落后,与鞭长莫及不同。
57、比喻学问、技艺或社会地位已经由浅入深、由低到高,达到了很高的境地。使用时不能只看其表层意思。
58、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极易扩大使用范围或误作它用。
59、不谋而合;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易混“不约而同”,只做状语不做谓语。
60、望其项背:可以赶上。只用否定形式。用“只能望其项背”表示“赶不上”,是不对的。
61、“训”在这里不作“教训”解释,而是“典范、法则”的意思。如此“不足为训”的意思为“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
62、 若心孤诣:苦心钻研或经营,达刭了很高造诣,常误当作苦口婆心。
63、 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辟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意蕴上的理解难度,如果我们对成语意蕴不仔细辨析,粗枝大叶,一瞥而过,就极易造成望文生义的误用。如:
64、 6.望洋兴叹: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65、(例子)在人生的征途中,要分清正确的与似是而非的界限。
66、耸人听闻:故意夸张使人震惊,强调主观目的。
67、“哇噻”同“哇塞”,“哇噻”原是闽南方言,一些人主观地认为“哇噻”意思跟“哇呀”、“哦哟”、“呜呼”差不多,仅仅表示惊叹而已。实际上,“哇”是第一人称代词“我”,而“噻”是一个表示性行为的动词,是很不文雅的词。
68、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针、政策。改弦易辙:比喻改变方向或做法
69、不亦乐乎:不一定非乐不可,常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
70、 (12)"豁然开朗"不能用来形容人的性格。
71、礼节,上天的原则,大地的道理,民众的行为。
72、(LEAP私学招生)用“第一性原理”来理解孩子
73、 无可厚非:不必作过严厉的批评,与无可非议程度不同。
74、飞扬拔(跋)扈意气举动超越常轨,不受约束。跋扈,蛮横分道扬镖(镳)镳,马嚼子。
75、 间不容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情势极其危急。
76、 ⑼不拘一格----无拘无束 ⑽乐不思蜀---乐不可支
77、在传统的中国文化里,没有人体美的空间,因而相关概念也少得可怜。于是“胴体”也就渐渐成了“裸体”的代名词,但在词源学的意义上,这明显带有一定的侮辱意味。
78、自己的能力和贡献超过了俸禄和职位,就可称得上廉洁。古时候的“君子”宁肯让自己能力超过俸禄,也不愿俸禄超过自己的职位。
79、 5.洋洋大观:形容美好的事物众多丰盛。
80、 无拘无束:不受任何约束,形容自由自在。
81、“七月流火”不是指七月份的天气热得像流火,而是指天气日渐转凉。七月指的是农历,“火”是指恒星大火星,流指的是西沉。祖先早在几千年前观察到,每年的夏末秋初,大火星会落向夜空的西边,是天气将逐渐转凉的征兆。
82、 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正:塞住;误:充满)
83、 (15)"巧夺天工"只能形容人工的精巧而不能用来形容天然的精巧。
84、 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削除,修改。
85、 望其项背:能够望件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
86、 (12)目前当务之急 (13)妄自菲薄自己等
87、 ⑵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在好的东西的后面,通常只用在自己的作品,表示谦虚。
88、(出自)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89、 文不加点:点:删去。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含褒义) 首当其冲:当:承当,承受;冲:要冲,交通要道。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 三人成虎: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用法:复句式;作分句;含贬义) 五风十雨: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形容风调雨顺。(用法:联合式;作补语、定语;含褒义) 对簿公堂: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公堂:旧指官吏审理案件的地方。在法庭上受审问。 大快人心:指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表达群众的感情) 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久假不归:假:借;归:归还。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差强人意:强:振奋。勉强使人满意。(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万人空巷:空巷:街道里弄里的人全部走空。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用法:复杂式;作谓语、定语、分句;) 光怪陆离:光怪:光彩奇异;陆离:开卷参差。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 不刊之论: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涣然冰释:涣然:流散的样子;释:消散。象冰遇热消融一般。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 空谷足音: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比喻极难得到音信、言论或来访。 善刀而藏:善:拭;善刀:把刀擦干净。将刀擦净,收藏起来。比喻适可而止,自敛其才。 暴虎冯河:暴虎:空手搏虎;冯河:涉水过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酒囊饭袋:只会吃喝,不会做事。讥讽无能的人。(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有口皆碑:碑:指记功碑。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记功碑。比喻人人称赞。(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不足为训:足:够得上;训:法则,典范。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用法:动宾式;作谓语) 不以为然:然:是,对。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轻蔑意味) 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用法:动宾式;作谓语) 人面桃花:形容男女邂逅钟情,随即分离之后,男子追念旧事的情形。(唐·崔护《题都城南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用于忆念爱人) 奇文共赏:少见的好文章大家一道欣赏。(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 城下之盟:指在敌方兵临城下时被迫签订的屈服的和约。(用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用于政治与军事方面) 穿云裂石:穿破云天,震裂石头。形容声音高亢嘹亮。(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 身无长物: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用法:主谓式;作谓语) 细大不捐:细:微,小;捐:舍弃。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用法:主谓式;作谓语、补语) 间不容发:空隙中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或情势危急到极点。(用法:主谓式;作定语) 罪不容诛:诛:把罪人杀死。罪恶极大,杀了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恶。(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大方之家:大方:大道理。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用法:偏正式;作宾语)
90、品级不同,所绣的禽和兽也不同,具体的规定是:文官一品绣仙鹤,二品绣锦鸡,三品绣孔雀,四品绣云雁,五品绣白鹇,六品绣鹭鸶,七品绣鸳鸯,八品绣黄鹂,九品绣鹌鹑。
91、H汗流夹(浃)背浃,音jiā,义为“透彻”。“浃背”,湿透脊背。
92、知识是云,落下霏霏细雨;知识是雨,聚成浩瀚的海;
93、不加(假)思索假,假借、依靠。“不假思索”,不经过思考就作出反应。
94、无所不至:什么坏事都干。与“无微不至”有天壤之别。
- 上一篇:成语典故形容文章广受欢迎【文案整理71句】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