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论语学而篇翻译【文案整理35句】
admin 2023-03-11 09:26:26 文案短句 ℃论语学而篇翻译
1、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1)下列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论语学而篇翻译)。
3、(译文)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4、(译文)王孙贾问道:“(人家都说)与其奉承奥神,不如奉承灶神。这话是什么意思?”孔子说:“不是这样的。如果得罪了天,那就没有地方可以祷告了。”
5、在春秋时代,社会变化十分剧烈,反映在意识领域中,即人们的思想信仰开始发生动摇,传统观念似乎已经在人们的头脑中出现危机。于是,曾参提出了“反省内求”的修养办法,不断检查自己的言行,使自己修善成完美的理想人格。
6、(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7、(注释) (1)君子:这个词一直贯穿于本段始终,因此这里应当有一个断句。 (2)重:庄重、自持。 (3)学则不固:有两种解释:一是作坚固解,与上句相连,不庄重就没有威严,所学也不坚固;二是作固陋解,喻人见闻少,学了就可以不固陋。 (4)主忠信:以忠信为主。 (5)无:通毋,“不要”的意思。 (6)不如己:一般解释为不如自己。另一种解释说,“不如己者,不类乎己,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也。”把“如”解释为“类似”。后一种解释更为符合孔子的原意。 (7)过:过错、过失。 (8)惮:音dàn,害怕、畏惧。
8、(译文)孔子说:学习知识就像追赶不上那样,又会担心丢掉什么。
9、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0、(译文)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11、C.本章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如果还有闲暇时间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
12、也许有人说,讲“孝道”是封建礼教,当今时代过分强调这一点,会束缚孩子的创造力和个性发展。其实这二者不矛盾,“孝”是做人基本准则,“民主”是当今世界的潮流,在我们国家,没有“孝”做基础,这样的“民主”是危险的,因为谁也不愿意看到我们培养的人“有才无德”,对国家和民族产生更大的危害。
13、(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4、(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15、原文是: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6、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篇翻译)。
17、(译文)孔子说:(人的修养)开始于学《诗》,自立于学礼,完成于学乐。
18、(译文)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19、(译文) 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预闻这个国家的政事。(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20、(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我,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21、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22、6子曰:“弟子(1)入(2)则孝,出(3)则弟,谨(4)而信,汎(5)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3、(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同走路,必定有我能取法的人在里面;我选取他们的优点来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
24、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25、“学”古今都有学习的意义,但古人讲“学”主要是指学习别人的正确认识与积极经验,虽然也不排斥书本知识的学习,但更主要的是指学习做人处事的道理。朱熹在《四书集解》中就把这个“学”字解释为“效仿”,这大概与古人传授知识以言传身教为主有关。从“处处留心皆学问”,“世事洞明皆学问”这些语言也可以看到古人讲“学问”主要是指“做人”、“处事”。现在讲“学”,主要是指书本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26、(9)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译文)
27、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28、(原文)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29、(2)孔子又说:“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请结合上面选段,简要谈谈“孝悌”与“仁”的关系。
30、 (2)(3分) 答案示例: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君子不应总是为自己的物质享受而奔波,更重要的是追求精神的完善。这在当前还有教育意义,现在物质比古人丰富了,但也不能过分追求物质享受。
31、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32、(译文)有子说:“约定符合义,说出来的话才能去实践、兑现。恭敬要合于礼,这样就能避免耻辱。依靠关系深厚的人,也就可靠了。”
33、《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34、但也有人认为这样解释不符合原义,指出这里的“学”不是指学习,而是指学说或主张;“时”不能解为时常,而是时代或社会的意思,“习”不是温习,而是使用,引申为采用。而且,这三句话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相互连贯的。
- 上一篇:大水冲了龙王庙歇后语下一句【文案整理11句】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