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的伤感说说大全-qq说说控网

热搜词:伤感的说说 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 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人生感悟说说

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精选95句对李鸿章传的评价诗句有哪些文案

admin 2024-05-07 08:47:14 文案短句

一、对李鸿章传的评价诗句

1、据载,戊戌政变后,慈禧拿着弹章对李鸿章说:“有人谗尔为康党。”李鸿章镇静地回答:“臣实是康党。废立之事,臣不与闻。六部诚可废,若旧法能富强,中国之强久矣,何待今日?主张变法者即指为康党,臣无可逃,实是康党。”明确地表达了他支持变法的态度。

2、朝汉尉佗犹有志,帝秦新衍竟何名。

3、环顾四周,早年胸怀壮志,一起致力“求强”“求富”,发起洋务运动的老伙伴们都一个个先后故去了。李鸿章,真正感到了孤独。

4、政敌攻击、国民的唾骂,从“坐镇北洋,遥执朝政”,一变而被赋闲京师,做了一个伴食宰相,犹如从云端跌落地表,他的心情怎么能够平静呢?

5、李鸿章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他是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西式海军北洋水师。

6、李鸿章尽力维护中国的利益,洋务图强,然而无法改变中国落后的现实。对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他曾据理力争,然而无奈国家羸弱,不得不接受屈辱的要求。

7、李鸿章离开日本时候发誓,终生不再履日本土地,一年后李鸿章出访欧美各国,不得不在日本转船,但是已经花甲之年的李鸿章坚持不登岸,在两条船之间支起的舢板颤颤巍巍地走了过去。

8、出入承明四十年,忽来海外地行仙。

9、完颜海瑞∣诗文联赋李鸿章·引子

10、传统的同乡、乡土观念在李鸿章的政治生涯中也起很重要的作用,他积极联络皖籍京官,回乡办团练,后乘时趁势招兵选将,组建淮军

11、我在一棵树下站好,庄重地架起小提琴,像举行一个隆重的仪式,拉响了第一支曲子。但我很快又沮丧起来,我觉得自己似乎又把锯子带到了树林里。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心想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林中的和谐,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独享的幽静。

12、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13、6月,大清帝国的洋务总管——恭亲王奕䜣去世,使得李鸿章有痛失知己之感,使他一下子悟通了俞伯牙在闻知钟子期离世就碎琴绝音的道理。

14、在梁启超写的这本《李鸿章传》中,对他的评价是“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15、三审:周立明终审:刘雄飞

16、蒋廷黻评李鸿章:“中国十九世纪最大政治家。”

17、此句语出梁启超所著的《李鸿章传》。

18、可能是天意的凑巧。他下榻的地方,正好就是他的老师曾国藩当年因天津教案,受到各方攻击,心情抑郁时的僦居之地。

19、(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

20、李鸿章在美国访问期间到中国驻美大使馆看望了清朝驻美使节人员,见到墙壁上挂着李鸿章手写的隋卢思道的《赠别司马幼之南聘》一诗,那是几年前,他为壮行大洋彼岸使节所书:

二、对李鸿章传的评价诗句有哪些

1、最后作者忧虑地说:“在晚清政府中李鸿章是最具有世界眼光、最有能力和品格的一个人,尚且不能避免失败的命运。今后内忧外患的风潮,将要比李鸿章时代还要严重数倍,但要想再找一个像李鸿章这样的人,也几乎不可能了。”

2、“中兴名臣,与兵事相终始,其勋业往往为武功所掩。鸿章既平大难,独主国事数十年,内政外交,常以一身当其冲,国家倚为重轻,名满全球,中外震仰,近世所未有也。生平以天下为己任,忍辱负重,庶不愧社稷之臣;惟才气自喜,好以利禄驱众,志节之士多不乐为用,缓急莫恃,卒致败误。疑谤之起,抑岂无因哉?”——《清史稿·李鸿章传》评价

3、他与曾国藩等人主导洋务运动是其进步的表现。他也有外交上维护中国的事迹,如在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独自前往谈判,最终不割地而平息事件。

4、拂雾扬龙节,乘风破鸟旌。

5、其实李鸿章也不想的,只是当时的列强比中国强太多了~~而且又从当年打拿破伦的时候学会了群欧的方法~~~~把这个官位给谁,谁能办好?

6、团结出版社/换个角度看文化

7、简介:山川|草木|古建|庭园|民居

8、助您各类考试都拿满分!

9、1896年李鸿章访俄时,俄国财政大臣维特评论对李的印象说:“从中国文明的角度看,他是“高度文明的,但“从我们欧洲的观点看,他是没有享受什么教育,也并不文明

10、作者把李鸿章同古今中外要人霍光、诸葛亮,秦桧,曾国藩、张之洞、俾斯麦、伊藤博文等做了对比,指出李鸿章也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心,能够忍辱负重,但是他没有长远的眼光,不知道为后世立百年大计,仅满足于修修补补。总之他的失败也就是晚清政府的失败,是晚清政府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民主政治的必然结局。

11、李鸿章第一站造访的自然是俄罗斯。受到俄国君臣以盛况空前礼遇。但却布下了阴谋陷阱,签定了不平等的《中俄密约》,使李鸿章的历史上又增加了不光彩的一页。

12、书名:李鸿章传ISBN:7805905568作者:梁启超著出版社:海口:海南出版社年份:197

13、第四次读李鸿章,则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内地文史界对李鸿章的评价,越来越呈多元化趋势,而且主要着笔于对这位洋务大臣及其恩师曾国藩的正面描述:推行新政,以图实业救国;办水师,创建近代海军

14、在晚清四十年中,没有人比李鸿章对中外关系的影响更为巨大;这些年中,虽然新人辈出、新鲜事物辈出,但一切浮云散尽后,你会发现李鸿章还在原位屹然不动,他与慈禧太后两人,是仅有的凭借个人影响力就能左右各国对华政策的人。

15、故交忽千里,輏车莅远盟。

16、索书号:K827=52/13/2

17、简单方便,答案基本都是秒回的噢!

18、他再也不想面对这片屈辱之地,这是他的坚持。

19、李鸿章作为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者,长期蒙受“卖国贼”之评价。近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史料出现,这位备受争议的清末重臣的地位也逐渐获得一些较为公正的评价。

20、回顾4年来,朝廷对他的处罚,他领受了;国人对他的责骂,他也领受了。70多岁的人了,已经过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年龄,他只能抱着“功计于预定而上不行,过出于难言而人不谅,此中苦况,将向何处宣说”的苦闷,抱着对时局的担心与关切,在默默中消耗着有限的岁月。

三、对李鸿章的高度评价

1、夏云楼阁起,秋涛帷盖生。

2、日本媒体评李鸿章:“知西来大势,识外国文明,有卓越的眼光和敏捷的手腕。”

3、“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候”。对于李鸿章这位晚清重臣,褒贬不批评者称之为“卖国贼”,称赞者说他是第一流的外交家,更有人称其为“东方的俾斯麦”。不论怎样评价,李氏在晚清的重要地位不容否认,正如梁启超评说,19世纪下半叶,中国近40年的历史就是李鸿章的一部传记。

4、与晚清戡乱名臣曾国藩相比,来自安徽合肥的李鸿章的人生似乎要坎坷和复杂得多。盛赞其“再造玄黄”者有之,痛斥其“丧权辱国”者更不在少数。这种争议之声自然而然地也影响到由其一手组建的“淮军”。

5、万川博士先后在政府、企业、学术部门工作,具有哲学、管理多学科背景。在此之前也有幸邀请万川老师前来读书会分享过《道商范蠡》、《曾国藩传》等书,获得粉丝们的一致好评。

6、李鸿章最后留下的几首诗,是在他1896年2月出使欧美等国时写的。《马关条约》签定之后,俄法等列强对日本获取东北三省眼红了,假惺惺地出面干预日本。日本迫于威慑,以三千万两银子“赎辽费”归还辽东半岛。清政府籍俄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典礼之机,派李鸿章率庞大使团出席并遍访欧美以与西方列强拉拢关系。李鸿章感激涕零,说,“某当辞华赴俄之日,自知前半生行事,于此已作一大结束。所谓‘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者,诚为某今日咏矣。”他总以为自己“以夷制夷”方略的英明,殊不知俄国的野心更大,骨子里最坏,最阴险、最狡诈,西方列强各怀鬼胎,无非都想瓜分中国而已。

7、变法志士们的一揽子工程没有实现,换来的却是菜市口六君子的喋血、光绪皇帝的被囚。慈禧与光绪二人母子失和的结果是清政府国际威信的急剧下降、朝政的更加保守以及随之而来的使人感到更加不妙的前途。

8、这句话是作者范晔对汉献帝的评价。大约可以译作:献帝其人生不逢时,丢掉了皇位失去了国家。汉朝400年的国运终结,献帝只能像上古时期尧帝的儿子丹朱被舜帝流放到虞地那样永远做曹魏的臣子了。注A:辰,时也。播,迁也。言献帝生不逢时,身既播迁,国又屯难。诗曰:“我生不辰。”左传曰:“震荡播越。”注B:春秋演孔图曰:“刘四百岁之际,曪汉王辅,皇王以期,有名不就。”宋均注曰:“虽曪族人为汉王以自辅,以当有应期,名见摄录者,故名不就也。”注C:虞宾谓舜以尧子丹朱为宾,*(商)**(虞)*书曰“虞宾在位”是也。以喻山阳公为魏之宾也。

9、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0、诗言志,李鸿章晚年所写的“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读来触目惊心,落日旌旗、黄昏晚景中满是一个“孤臣”对“国”与“民”的牵挂与忧伤,诗句文辞背后是一颗老疲无奈、伤痕累累的心。

11、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

12、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

13、俾:最重要的是得到皇帝的支持,有他们支持就能独揽大权,那还有什么事办不了?

14、8月29日(周日),东南汇特邀中国哲学博士万川为大家解读李鸿章的故事。

15、励志把这片贫瘠的土地,用自己这双高大的臂膀:托起来这个苍茫贫瘠的大地、谁主沉浮…?是毛主席托起来了!驱走黑暗、带来光明…!

16、离开俄国之后,李鸿章先后到德国、荷兰、比利时、法国、英国和美国、加拿大访问。

17、他就是甲午战争以来被千人骂、万人唾,“国人皆曰可杀”的“汉奸”李鸿章。

18、这期间,李鸿章与德国首相俾斯麦有一段耐人寻味的对话:

19、他感受到了世态的炎凉,真正尝到了“门前冷落鞍马稀”的滋味。

20、《荀子》的疆国篇中,曾经借孙卿子与范雎的谈话这样总结说:秦自秦孝公以来,能坚定不移地贯彻商鞅路线,故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

四、对李鸿章传的评价诗句是哪一句

1、华筵盛会娱丝竹,千岁灯花喜报传。

2、李:如果一个做大臣的人,想要给国家尽力办事,但朝廷上所有人的意见都与他不合,合起来拉他的后腿,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想按自己的想法办事,该怎么办?

3、在奏折中,李鸿章愧愤交集,他说道:“敌焰方张,得我巨款及沿海富庶之区,如虎缚翼,后患将不可知。臣昏耋,实无能力。深盼皇上振励于上,内外臣工齐心协力,及早变法求才,自强克敌,天下幸甚。”

4、轮船招商局是中国早期近代化企业的一个典型,也是李鸿章自诩的“开办洋务四十年来最得手文字”。从对它经营管理和人事制度上的剖析,可以概见集团政治运作在经济领域中的诸般特点:一是从创办到衰落,淮系集团要员始终保持着对它的绝对控制,并为此倾注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二是当其面临外部势力(如湘系集团)争夺控制权的挑战时,其内部的离心力马上又能转化为向心力而一致对外;三是作为“官督商办”的经营样板,淮系集团中凡是有近代管理经验的菁英,均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上参与过招商局的管理,并由此引发,拓伸向近代化领域的其他部门,如煤铁、电信、纺织等,从而使淮系集团在近代化事业的开拓方面,相对其他集团来得更为宽广和深远。

5、作者仿西人传记体例,而以太史公《伯夷列传》之笔法,叙议结合而评论公允,可谓是李鸿章传记中的经典之作。

6、普天之下,只有庸常之人既没有过错,也没有称赞。如果有人能让全天下人都厌恶他,那他一定是举世闻名的奸雄。如果有人能让全天下人敬爱他,那他一定是非比寻常的豪杰。但是,全天下的芸芸众是,其中的庸常之辈占了绝大多数,不寻常之人不到百分之用庸常之辈的标准,来评价不寻常之人,能够看到其中的可行之处吗?所以被全天下的人都称赞的,未必就是好人;被全天下的人都诽谤的,也未必不是真伟人。

7、中国近现代史风云人物超星尔雅学习通网课答案

8、垂老伏波犹矍铄,五溪南去不胜情。

9、万绿丛中两条路,飙轮电掣不稍留。

10、本书从李鸿章的早年落拓,写到他镇压太平天国,创办洋务运动使其声望达到顶点,再到甲午战争撞碎其强国梦,迅速由盛而衰,最后只能周旋于列强的外交舞台直至死去的悲壮一生。

11、毛泽东评李鸿章:“水浅而舟大也。”

12、孙中山先生上书李鸿章时,曾这样说李鸿章:“我中堂佐治以来,无利不兴,无弊不革,艰难险阻,尤所不辞。如筹海军、铁路之难,尚毅然而成立,况于农桑之大政,为民生命脉之所关,且无行之难,又有行之人,岂尚有不为者乎?”

13、1896年4月3日船抵越南西贡,本来在中法战争中,李鸿章曾打败侵略越南的法军,却匪夷所思地签定了《中法会定越南条约》,战胜国却签失败之约。此时的越南已沦为法国殖民地。李鸿章顺道西贡受到越南总理、国王的款待,难免尴尬而感慨,于是作诗《寄越南王诗》:

14、秋风宝剑孤臣泪——晚年的李鸿章

15、貌似质直,而举动任性,办事糊涂,文武将吏皆不愿与之共事,迹其语言狂妄,似有心疾者,其人实不堪任用。

16、李鸿章,本名章桐,字渐甫(一字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安徽合肥人。中国清朝末期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淮军创始人和统帅。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在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眼中,被视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他一生有功有过,但从历史角度来分析,他一生功大于过,应对他是较好的评价.

17、他在到荷兰、英国看到近代的科学繁荣的景象时写了两首诗:

18、六年(1867年)元月,双方主力在安陆尹隆河展开决战,湘淮军两大主力“霆”军与“铭”军原订同时发兵,但两军统领刘铭传与鲍超互相轻视,刘铭传为抢功而下令提前单独进击,结果遭捻军痛击,部将刘殿魁、田履安阵亡,刘本人“衣冠失落”,坐以待毙

19、1872年1月,内阁学士宋晋以福州船政局和江南制造局“糜费太重”为由,奏请停止造船,由此引发洋务派和守旧派关于造船工业兴废的一场大论争。在这场论争中,李鸿章坚定地站在曾国藩、左宗棠、沈葆桢等洋务派官员一边,指出:“臣愚以为国家诸费皆可省,惟养兵设防、练习枪炮、制造兵轮船之费万不可省,求省费则必屏除一切,国无与立,终不得强矣。”针对如何解决造船养船耗费巨款的问题,他又提出“配运漕粮,商人租贷”的变通办法,并主张“华商自立公司,自建行栈,自筹保险”,“准其兼运漕粮,方有专门生意,不致为洋商排挤”。这就开了筹建轮船招商局之端绪。

20、文字:费琪璐美编:苗雪未

五、对李鸿章的评价结合史实

1、甲午战败,对李鸿章来讲,何尝不是一个深刻反省的过程。日本的维新成功与中国致力30年的洋务运动的失败,对他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刺激。《马关条约》的订立,他从日本回到天津的当天,就向处于悲愤激动中的光绪皇帝上了一份奏折。

2、一百年后,李鸿章在冥冥之中忽然惊喜地看到,他的玄孙李道豫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美全权大使,当年美国外交部的官员曾为李鸿章画像,一百年后那位美国画家的后裔向李道豫大使献上了先人为李鸿章所作的画像。

3、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4、梁启超说:“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从一个人可以看到一个民族的四十年,这样的人物无论如何都应该被重视和铭记。

5、《李鸿章传》是梁启超先生所撰人物传记中最著名的一种。梁先生没有采取中国传统传记“类皆记事,不下论赞”的写作模式,而是“全仿西人传记之体,载述李鸿章一生行事,而加以论断”,全书在叙述李鸿章生平事功的同时,对于李鸿章之才识、功过、地位等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这部书让人耳目一新,开一代传记写作之新风,成为人物传记的典范之作。

6、现今的舆论,翻案风四起,李鸿章无疑是翻案中的一个重要人物。毫无疑问,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人物,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对中国的近代进程产生巨大影响。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德国海军大臣柯纳德称为“东方俾斯麦”,慈禧太后视为“再造玄黄之人”。对李鸿章的负面评价主要集中于其镇压农民起义和签订不平等条约两个方面。

7、陆侯持宝剑,终子系长缨。

8、在本书中,梁启超把李鸿章与曾国藩、张之洞、俾斯麦、加富尔、伊藤博文等人做了比较,指出李鸿章是怀着忍辱负重、死而后已之心为清政府“修修补补”的,只不过他缺少长远的政治眼光,不懂得为后世立百年大计。

9、6—9月,青年皇帝不听恭亲王的临终劝告,纠集了几个没有任何行政历练与治国经验的热血青年,发起了史无前例的维新变法运动。仿佛凭借一副热肠、几道诏谕就可以带领晚清帝国的这艘破船绕过重重暗礁,渡过万水千山,追求到同光以来朝野上下孜孜救亡的光明。但是,这个脱离了帝国实际的“大跃进”运动,给帝国带来的结果却是官场混乱、民心不稳、朝野震动的后遗病症。

10、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895年,康有为在北京组织强学会。李鸿章对此不仅没有反对,反而大加赞赏,甚至自愿捐献白银三千两以求入会。这样的行动,能说明他是保守、顽固、守旧的人物吗?

11、原句为“项羽之乌骓不逝,文山之漆室无灵,天耶,人耶?”其中文山是指文天祥,文山是一个地名,文天祥曾居于此,所以给自己取了个号叫“文山”。“漆室”是一个典故,比喻关心国事,忧国忧民。(鲁穆公时,君老太子幼,国事甚危。漆室有少女倚柱而啸,忧国忧民。见汉刘向《列女传.漆室女》)。“不灵”意思是不得志或者说无力改变。明白了没?

12、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13、但是,一方面,当时捻军正值势旺,作战快速多变,枯守堵御一时难以奏效;另一方面,曾国藩也无法有效指挥淮军

14、权去势移,门生故吏也纷纷叛离。

15、简介:诗词|国学|传统文化

搜索
说说分类
说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