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qq说说 > 正文
关于孔子的趣味小故事【文案整理62句】
admin 2023-03-12 10:28:38 qq说说 ℃关于孔子的趣味小故事
1、孔子听完子贡的话,对曾参赞叹不已。他说道:“曾参真是天下一位大贤人呀!他已经通晓音律的`奥秘。”
2、孔子留下做人的道理,维持了我们中华民族两千年的道德规范,现代人连这个都敢嘲笑,因为社会的整体道德已经下滑得很厉害了。讲出“做好人”的时候,人们却以为他们有什么政治目的或者精神不正常了,人们已经不知道做人的标准了。
3、《黄帝内经》:节欲养精,静心养气,少思养神
4、“哎,你搞错了,四季!”“三季!”最后两个人争执不下,就决定打赌:如果是四季,客人向学生磕三个头;如果是三季,学生向客人磕三个头。孔子的弟子心想:“我赢定了。”(关于孔子的趣味小故事)。
5、根据人的性格特征和场合说话,这需要仁德、智慧和勇气。
6、本来宴席间的话题说完也就完了。可这件事传到了孔子那里,孔子也对上古官员为什么会用鸟名命名感兴趣。所以他专程跑到郯国请教。郯国当时是鲁国的附属国,可相距也有200公里。
7、天明,颜回又返了回去,见了孔子便跪下说:“老师,您那两句话,救了我、我妻和我妹妹三个人哪!您事前怎么会知道要发生的事呢?”(关于孔子的趣味小故事)。
8、 子路看不下去了,劝买主道:“四八明明就一铢钱的事,还是补上吧!”摊主这才发现为自己主持公道的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子路,于是连连道谢。可买主却不依不饶,竟将了子路一军:“亏你还是孔子的学生,竟然连常识性的知识都弄错了!你要是不认错,我们就去找你的老师评理去!”
9、你的社会关系如何?你有硬梆梆的后台吗?你的朋友多吗?如果没有,可得小心行事,洁身自好呀!
10、在一天,子路身着戎装,全副武装地来拜见孔子,见到夫子后,拔起剑就舞了起来,问道:“夫子,古时的君子,也是用剑来自卫的吧?”孔子答道:“古时的君子,以忠义为人生追求的目标,用仁爱作为自己的护卫,虽然不出窄小的屋子,却知道千里之外的大事。有不善的人,就用忠信来感化他;有乱象侵扰的人,则用仁义来使他们安定。这样,又何须持剑使用武力呢?”子路听了非常的敬佩,感慨道:“啊!我今天才听到这样的话,我愿从今以后,至诚恭敬地向您求教啊!”
11、孔子见此情形,知道解释已经没什么用了。于是,便带着弟子,离开了鲁国。
12、一日,孔子闲居无事,在室内演琴自娱。弟子曾参、子贡,坐在外厅,侧耳细听。
13、■登堂入室:表示已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是已得到老师专授指点。
14、夫子说:“设法改掉自己的缺点,尽力弥补自己不具备的才能,不要因为自己修养不够就去怀疑别人,也不要因为自己有才干而看不起别人。每天说话不给自己留下后患之忧;每天一举一动,也不给自己留下隐患。那只有聪明的人才能够做到。”
15、 于是,子路、摊主和买主三人一同去找孔子。见到孔子后,子路先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然后请老师主持公道。
16、 终于还是有人理他了。闵损早已名满天下,齐楚等国遣使游说闵损前往为官。闵损觉得头顶那片一直阴暗着的天空,忽然变得明亮了。他兴奋极了,第一时间飞奔去找孔丘,他要把这好消息告诉老师。
17、一个人的7大天规,违反必有灾!(此文无价)
18、如果不去培养内在的德行,那就是自己的过错,培养了道德,名声自然就会树立起来,不求名利,名利也自在其中了。
19、晏婴知道后,也努力培养他,后来车夫官拜大夫。
20、孔子叹道:一切事物哪有满而不覆的道理呢?”
21、子路、子贡进屋。子路抱怨地对孔子说:“老师,我们行到这种步田地,可以说是末路穷途了吧!”
22、辞行时,老子对他说:“富贵之人送人以财,仁义之人送人以言,我不富贵,就窃用仁人的名义送你一句话吧:头脑聪慧、洞察一切反而濒临绝境,是因为喜好议论他人的缘故;博洽善辩、宽广弘大反而危及其身,是因为揭发别人丑恶的缘故。做人子女的就不要有自己,做人臣子的也不要有自己。”
23、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好学,从不迁怒别人,也从不犯同样的错误,却不幸短命死了。现在没有那样的人了,没有听说谁是好学的。”
24、子贡说:“夫子之道至大也,所以天下莫能容夫子。不过,夫子是否可以降低一点标准呢?”
25、漆雕马人回道:“臧氏家族有一块很名贵的龟壳叫‘蔡’。如遇有什么大事不能定夺,就会用‘蔡’来占卜决疑。在文仲主事时期,三年内,用‘蔡’占卜过一次。在武仲主事时,三年内,用‘蔡’占卜过二次。孺子容主事,三年内,用‘蔡’占卜过三次。这都是我亲眼所见。至于这三位大夫谁最贤明,马人我就不知道了。”
26、从孔子向师襄学琴,我们能体会到孔子学习的精神和态度。
27、师襄,是一位宫廷乐师,孔子曾向他学习如何弹琴。
28、楚国某县尹问孔子弟子,请他谈谈对孔子的看法,弟子木讷小心,一言不发,县尹只得怏怏而回。孔子得知后,很不高兴,怨道:你为什么不说:我的老师是个发愤忘食,乐而忘忧的好学者啊!弟子一听马上明白,愧道:"老师,是我糊涂啊,现在我终于明白了。今后若有人再问我,我必遵师嘱答之。"孔子一听舒服,欣然笑道:"好,好,好。"
29、颜回听到这里,无言以对。只好进到屋里,告诉孔子。孔子听后,推琴长叹道:“子路、子贡呀!难道你们真的是小人?召他们进来,我有话要跟他们说。”
30、孔子说:“我听说宥坐之器,虚则欹(倾斜),中则正,满则覆。明君常将它放在自己的座右。”
31、儒家经典《礼记:乐记篇》说:大凡音乐,都是产生于人的内心。人的情感动于衷,体现在外就是声音。声音的变化有文理,就成了音乐。所以,在太平治世,流行的音乐,通常都洋溢着安适与喜乐。它也反映此时的国家政治,处于清明祥和的状态。在动荡的乱世,流行的音乐,往往会充满着怨恨与愤怒。它也反映此时的国家政治,处于政令不畅,上下乖离的境地。而一个接近亡国的世道,它的流行音乐,会弥漫着哀伤与忧思。它说明此时的人民,已经陷入难以自拔的困苦,只能是靠回忆往事,来慰籍自己。所以,声音之道,与政治之道,是相通的。
32、 孔丘弄的是开放式教学,允许课堂上辩论,甚至争吵。辩论争吵的内容自然很多,无所不包,可几乎都没有阂损的份。同学们都说:闵损啊,你是全国有名的大孝子,我们又不谈孝,没你啥事,你一边凉快去吧。闵损只好一边凉快去,有时实在太凉快了,就很想参与进来,同学们仍不让,只让他继续凉快。孔老师呢,也是这个意见。闵损就很受伤。好在孔老师是个明白老师,看闵损实在伤得不轻了,就让大家也谈谈孝,顺便谈谈。阂损的伤就有些好转,却始终不能根治——谈孝的时候实在少之又少。闵损也为之提过意见,但孔老师说,孝不是谈出来的,孝是做出来的。闵损就呆立无语了。孔老师还会拍拍闵损的肩,说:你是大孝子,已经做得很好了呀。
33、孔子说:“上天既然使我具备圣德之性,桓魋又能把我怎样呢?”
34、 过去,有两个道学先生。一天两人相遇,三句话一说,就争论起来,各自认为自己是真道学,骂对方是假道学。互不相让,争论不下。于是,就去找孔子裁判。孔子见他俩来了,连忙下阶来,深深一鞠躬,说:“你们学理很大,何必一定相同?两位老先生都是真正的道学,孔子素来很敬仰,哪里有假的呢?”
35、子贡问孔子怎样对待朋友。孔子说:“忠诚地劝导他,恰当地引导他,如果不听也就罢了,不要自取其辱。”
36、孔子在齐国,有机会欣赏到他认为最美妙的音乐((韶))。谓其"尽善矣,又尽美也!"而后大受感动,一连好多天老是想着它,吃肉也没有味道了。三月不知肉味,原是形容孔子对于音乐入迷的情况。后人却借它来形容贫穷,真是怪哉。
37、孔子又把这个问题向颜回说了一遍。颜回慷慨激昂地对孔子说:“先生,您的学说伟大极了,因此普通人理解不了,但不被理解、不被采纳又算得了什么?正因为如此,才显示出您作为君子不迎合世俗的高尚情操。我们应该继续坚持不懈地推行它,总有一天贤明的君主会运用它治理国家,实现我们的主张。”
38、作为决策者,施展抱负、规划宏图,都必须要符合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坚守道德底线。须知,没有道德约束的勇敢,是世上最大的灾难。
39、但他从师学习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处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不是为了公事,从不去会见公卿大夫。后来,子羽游历到长江,跟随他的弟子有三百人,声誉很高,各诸侯国都传诵他的名字。
40、一次,孔子在东游途中,被一位童子挡住了前行的去路。孔子从车中探身出来,询问童子姓名。童子答曰:“项橐 (tuó) ”。孔子也自报了家门。
41、孔子有这样一段故事,记载于《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42、他的精神深深的感动了师襄子,直到现在,孔子的名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仍是我们的座右铭。
43、有一个人掉到水里去了,孔子的一个学生跳下水去,把人救起来了,家属感谢他,给他一头牛,他就收了。别人就议论了:下水救人还要钱?孔子知道了,表扬这个学生,说这个学生做得对,这会使更多的落水人被救。因为救了人之后,人家给钱,是可以收的,于是再有人落水,就有人愿意去救。所以要看客观的效果。
44、有一次,子贡在一诸侯国,赎回了一个鲁国人,却辞谢了官府的赏金。孔子听说了这件事,就对子贡说:
45、客人走后,学生迫不及待地问:“老师,一年明明有四季,你怎么说有三季呢?”
46、天下人为啥不叫你盗丘,而叫我盗跖!你这个罪大恶极的人,赶快滚回去,不然,我将用你的肝拿来加菜配酒吃了哈!"
47、一个人,不论位阶有多高,学问有多大,都要时刻保持谦虚,不要因为他人年龄幼小而心存轻视。普通人需如此,管理者和成功者更需如此。
48、孔子回答道:“君子以义作为最高尚的品德,君子有勇无义就会作乱,小人有勇无义就会偷盗。”
49、孔子离开曹国到宋国后,就和弟子们在大树下练习礼仪。
50、大意是说,孔子在陈国时断了粮食,跟随的弟子都生了病,起不来。子路抱怨说:“君子也有穷困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操,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
51、孔子的时间观念强,曾对着河流叹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光阴一去不复返啊!就如河水这样昼夜不停地奔流吧!
52、晏婴是与孔子同时代的政治家,为孔子所敬重。
53、孔子有许多弟子,其中有一个名叫宰予的,能说会道,利口善辩。他开始给孔子的印象不错,但后来渐渐地露出了真相:既无仁德又十分懒惰;大白天不读书听讲,躺在床上睡大觉。为此,孔子骂他是“朽木不可雕”。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叫澹台灭明,字子羽,是鲁国人,比孔子小三十九岁.子羽的体态和相貌很丑陋,想要事奉孔子。孔子开始认为他资质低下,不会成才。
54、学生很高兴的说:“可以呀!”他心想:“你大概要提什么奇怪的问题吧?”客人问:“一年到底有几季啊?”学生心想:“这种问题还用问吗?”于是便回答说:“春夏秋冬,四季。”客人摇摇头说:“不对,一年只有三季。”
55、 一“教”一“学”可谓配合默契。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教学相长,琴艺求精。
56、“好啊!”孔子答应着站起身,拿起放在桌旁的俎豆(当时行礼用的器具),不声不响地出了屋门。
57、颜回走到买布的跟前,施一礼说:“这位大哥,三八是怎么会是二十三呢?是你算错了,不要吵啦。”买布的仍不服气,指着颜回的鼻子说:“谁请你出来评理的?你算老几?要评理只有找孔夫子,错与不错只有他说了算!走,咱找他评理去!”
58、孔子说:“公孙赤到齐国去,肥马轻裘,威风凛凛。我听说过,君子只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
59、第二天一早,在母亲考核时,他一遍通过,母亲惊喜道:“这孩子真神了,前天教了他那么多字,只过了一天,就如此滚瓜烂熟,将来准能干大事啊!”
60、 孔丘听了,面无表情,意味深长地说:子骞啊,你可是名满全国的大孝子啊。岂可离开故土呢?说完,直摇头,除了摇头,再无他话。
61、这是交友的一个基本准则,也是一种艺术,同时又是对别人的一种承认和尊重。
- 上一篇:孔子小故事三则【文案整理55句】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