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的伤感说说大全-qq说说控网

热搜词:伤感的说说 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 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人生感悟说说

qq说说 > qq说说 >  正文

孔子和弟子的小故事【文案整理104句】

admin 2023-03-12 10:28:53 qq说说

孔子和弟子的小故事

1、    颜回怒火中烧,正当他举剑要往床上砍时,突然想起老师的第二句话。他赶紧放下剑,摸索着来到桌边,点亮油灯一看,只见床上一头睡的是妻子,另一头睡的正是自己的妹妹。颜回背上顿时冒出许多冷汗:多亏老师提醒,这一剑没有鲁莽砍下去,否则酿成大祸,自己这一生都毁了。

2、孔子故意装作没有看见,当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时,孔子站起来说:“刚才孟李祖先告诉我,食物要先献给尊长才能进食,岂可自己先吃呢?”颜回一听,连忙解释说:“夫子误会了,刚才我是因看见有煤灰掉到锅中,所以把弄脏的饭粒拿起来吃了。”(孔子和弟子的小故事)。

3、颜回一听,连忙解释说:夫子误会了,刚才我是因看见有煤灰掉到锅中,所以把弄脏的饭粒拿起来吃了。

4、    百集国学微音频《微言》是大型国学系列剧《孔子和他的弟子们》融产品之每期邀请一名荔枝小演员走进录音间,朗读一则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故事。

5、一日,孔子闲居无事,在室内演琴自娱。弟子曾参、子贡,坐在外厅,侧耳细听。

6、曾经,鲁国的法律规定,如果有人,将在其他诸侯国做奴的鲁国女子,赎回本国,那么,这个人,可以到官府去领取赏金。

7、《礼经》这样讲,为的是不让人措手不及,无所防备。而今你到妻子闲居休息的地方去,进屋没有声响人家不知道,因而让你看到了她蹲在地上的样子。这是你不讲礼仪,而不是你的妻子不讲礼仪。

8、子贡最自负。夫子和他谈话很有礼,但是很看透他。孔子明明说“君子不器”。子贡听夫子称赞旁人,就问“赐也如何?”孔子说:“女,器也”,不过不是一般的“器”,是很珍贵的“器”,“瑚琏也”。子贡自负说:“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9、    系列故事据相关史料和遗闻轶事整理加工而成。

10、夫子断然说:“赐也,非尔所能也。”孔子曾故意问他:“女与回也孰愈?”子贡却知道分寸,说他怎敢和颜回比呢,回也闻一知他闻一知二。

11、子路见老师说得如此感慨,便率先回道:“子路不才,愿有一天,遇到这样的场景:战场上,旌旗飞扬,席卷大地;战鼓钟声,响彻云天。白羽箭,如月光倾洒;赤羽箭,如日光飞动。此时,唯有我子路,能率领众军,英勇驱敌,一鼓作气,夺回千里失地。而子贡与颜渊两为同学,可作为我的随从高参。”

12、孟母问:“你怎么知道的?”孟子说:“我亲眼看见的。”(孔子和弟子的小故事)。

13、说完,孔子截然返身回到琴案,操琴而作。子路闻后,也是随之持兵器,昂然合拍而舞。子贡见此,愧然自叹道:“我真是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呀!”

14、于是,子羔进入了那座房子。追兵过去之后,子羔要离开,对那个受刑的人说:“我不能损害国君制订的法令,因而用刑砍断了您的脚。我现在逃难,这是您报仇报怨的好时候,您为什么还会帮助我逃避灾难呢?”

15、孔子曾称赞他假如穿了破棉袍儿,和穿狐皮袍的人站在一起,能没有自卑感,引用《诗经•邶风》的“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孔子就说,这是做人的道理,有什么自以为美的。

16、  意为:从道路上听来一些没有根据的话,就在道路上不负责任地传播,这种道德作风是要不得的。

17、   他心里仍然充满了快乐,因为他自觉学习有成,求道得道,只要精神,心里获得满足,物质差一点儿,又哪值得计较呢?

18、儒家经典《礼记:乐记篇》说:大凡音乐,都是产生于人的内心。人的情感动于衷,体现在外就是声音。声音的变化有文理,就成了音乐。所以,在太平治世,流行的音乐,通常都洋溢着安适与喜乐。它也反映此时的国家政治,处于清明祥和的状态。在动荡的乱世,流行的音乐,往往会充满着怨恨与愤怒。它也反映此时的国家政治,处于政令不畅,上下乖离的境地。而一个接近亡国的世道,它的流行音乐,会弥漫着哀伤与忧思。它说明此时的人民,已经陷入难以自拔的困苦,只能是靠回忆往事,来慰籍自己。所以,声音之道,与政治之道,是相通的。

19、出了城,二人继续前行,经过的都是茫茫荒野,坐在牛背上的孔子猜到子路渴得厉害,就把藏在袖子里的樱桃悄悄地掉出一颗,子路一见,赶紧捡起来吃。孔子边走边丢,子路也狼狈地弯了十七八次腰。最后,孔子笑着对子路说:“要是你刚才弯一次腰,就不会在后来没完没了地弯腰了。”

20、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他曾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史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问题太深刻,讲话太尖锐,伤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险。

21、颜回家贫,平时又不善言谈,更使一些富家弟子看不起,有时还借故侮辱。颜回从不和这些同学计较,只是一门子用功读书。 一天,有个同学的铜方圈丢了,就怀疑是颜回偷了。虽然大家都在颜回面前旁敲侧击,颜回依然镇静自若,不理不睬。这样,同学们更加怀疑是颜回偷的了。

22、孟子的妻子独自一人在屋里,蹲在地上。孟子进屋看见妻子这个样子,就向母亲说:“这个妇人不讲礼仪,请准许我把她休了。”孟母说:“什么原因?”孟子说:“她蹲在地上。”

23、宰予嫌三年之丧太长,认为该减短些。夫子说:“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父母死了没满三年,你吃得好,穿得好,心上安吗?宰予说“安”。孔子说:你心安,就不守三年之丧吧。宰予出,夫子慨叹说:“予之不仁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宰予有口才,他和子贡一样,都会一套一套发议论,所以孔子推许他们两个擅长“语言”。

24、孔子冲颜回点点头,不露声色的说:“刚才你是对的好,就是太慢了。我再出一联,你试试?”于是说道:“荷叶莲花藕”。孔子话音刚落,这时候,一只讨厌的蚊子飞到颜回的鼻梁上,颜回急忙举手来打,这一句举手颜回立即想出了下联:“拳头巴掌手”。

25、平淡是真,平常心是道,道在平常日用间。只要我们的心态,能变得日趋平常、平淡,那么,在哪里,都有令我们悟道、得真智慧的契机。

26、   子贡非常尊敬孔子,他不但学习成绩优异,文化修养丰厚,政治外交的才能非凡,还很擅长理财经商,但他总是把自己摆在很谦逊的位置。

27、孔子:听我慢慢讲来。恭,是恭敬的恭。一个人如果内心平和,不用放肆的态度去对待别人,那就做到了“恭”。

28、那人说:“另外那一边有个洞口,可以逃走。”

29、  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到什么,只是愿意学习。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

30、   子服景伯听到这话后,转而告诉了子贡。子贡听了这话,并没有什么得意之情,不以为然地笑了笑,说道:“他这话就不对了,我怎么能比得上我的老师呢?就拿屋子的围墙来打比方吧,我家的围墙只能跟人齐肩,谁都看得到里头的好坏。而我的老师,却有几丈高,找不到大门进去,自然也就看不到里面各种各样的美景啦!我想能够找到大门进去的人大概不多吧,叔孙武叔老先生会那样说,也就很自然了。”

31、孔子是一位可敬可爱的人,《论语》是一本有趣的书。

32、三季人坚持自己的“真理”,是因为他们没有见到证明他们错误的事实,因而,你生气就是对不起自己。

33、孔子说:“你没看到刚才那个人全身都是绿色的吗?他是蚂蚱,蚂蚱春天生,秋天就死了,他从来没见过冬天,你讲三季他会满意,你讲四季吵到晚上都讲不通。你吃亏,磕三个头,无所谓。”

34、   孔子经常追思怀念他最心爱的弟子颜回。

35、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36、孔子叹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时候,所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足靠的时候。

37、孔子诲人不倦,循循善诱,他从来没有一句教条,也全无道学气。他爱音乐,也喜欢唱歌,听人家唱得好,一定要请他再唱一遍,大概是要学唱吧!他如果哪天吊丧伤心哭了,就不唱歌了。

38、孔子对其他弟子总很有礼,对子路却毫不客气地提着名儿训他:“由,诲汝知之乎?……”子路对夫子毫无礼貌。孔子说:“必也正名乎!”他会说:“有是哉,子之迂也。……”孔子不禁说:“野哉,由也!”接着训了他几句。

39、一天晚上孔子看书看得很晚,感到腹中饥饿,就叫来身边最得意的弟子颜回,“子颜,为师腹中饥饿,很想喝碗粥,你去厨房把晚饭剩的那点粥给为师热一热。”

40、不久,子路被任命为蒲城的官长。为了防备水灾,官府调集民工,春修各处沟渠。子路见大家工作劳苦,带的饭菜也不充足,就用自己的部分薪水,接济每人,一份饭菜,一份汤水。孔子闻说此事,连忙派子贡去掀了那些饭菜,毁了那些做饮食的器具。子路发现了,非常气愤。他气哼哼地跑到孔子那里叫道:

41、 在孔门弟子中,卜商并不像颜回、曾参那些年长的弟子一样,恪守孔子之道。他是一位具有独创性,能有不同意见的思想家。他关注的问题已经不再简单是孔子所推崇的“克己复礼”,而是与时俱进的当世之政。在儒家传统观点的基础上,他也发展出了一套自己新的政治观点以及历史理论。

42、颜回顿时慌张起来说:“不可以的,这锅饭我已先吃一口了,不可以祭祖先了。”

43、     两人一说定,就快步向孔子的住所走去。孔子问明了当时的情况,就笑着对颜回说:“三八颜回哪,你输了!快把帽子取下来给人家吧!回对老师向来尊敬,一听老师说他错了,就老老实实地摘下帽子递给了那买布的人。买布的接过帽子,得意洋洋走出门去了。

44、孔子见此情形,知道解释已经没什么用了。于是,便带着弟子,离开了鲁国。

45、    百集国学微音频《微言》是大型国学系列剧《孔子和他的弟子们》衍生产品之每期邀请一名荔枝小演员走进录音间,朗读一则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故事。

46、孔子的学生心想自己这次赢定了,于是准备带客人去见老师孔子。

47、鲁国有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见到同胞遭遇不幸,沦落为奴隶,只要能够把这些人赎回来帮助他们恢复自由,就可以从国家获得金钱的补偿和奖励。

48、    孔子听了,就感叹的说,颜回是真的太贤德了,他家境虽极贫苦,但任何挫折也阻止不了他求学的志向。

49、颜母每天走时给儿子做一锅菜汤,颜回回到家也不管凉热,拿起竹筒做成的饭碗,舀出菜汤就津津有味地吃起来。菜汤喝不饱,就跑到井边,用水瓢舀几瓢水喝,然后拍拍胀起的肚皮,乐滋滋地拿上包,往学堂跑去。

50、弟子丙:老师,你能听懂树上的鸟儿叽叽喳喳地在说什么吗?

51、孔子说道:“这是‘有名’,而不是‘通达’。一个通达的人,气质爽直,而且有义气,他能‘察言观色’,知道人家所喜爱,处处都为别人着想,在国内或家中,他都会有效名声。至于‘有名’的人,外表上看来很仁慈,可是行为却适得其反,而且他本人并不以为他这样做是错的在国内或在家中,他是可以‘有名’的。”

52、颜回去到厨房把粥热好,端着粥刚走出厨房,狂风四起,碗里落满了沙土。颜回犯起难,给师傅端过去是对师傅的大不敬,倒掉又太可惜,在这兵荒马乱的年月能找来一点粮食非常不易,干脆自己把它喝了再给师傅做一碗。

53、听了子路的豪言壮语,孔子点评道:“壮哉!勇士,一个奋不顾身的雄杰。”子贡看着踌躇满志的子路,笑了笑,然后轻步上前,洒然说道:“子贡不才,愿有一天,见齐国与楚国合战于苍莽原野,两军对垒,实力相当。正当旌旗相望,战尘相接,千钧一发之际,我子贡,身着白袍白冠,从容游说于白刃之间,不费一兵一卒,顿解两国纷争。此时,子路与颜渊两位同学,可为我临阵助势。”

54、漆雕马人回道:“臧氏家族有一块很名贵的龟壳叫‘蔡’。如遇有什么大事不能定夺,就会用‘蔡’来占卜决疑。在文仲主事时期,三年内,用‘蔡’占卜过一次。在武仲主事时,三年内,用‘蔡’占卜过二次。孺子容主事,三年内,用‘蔡’占卜过三次。这都是我亲眼所见。至于这三位大夫谁最贤明,马人我就不知道了。”

55、孔子心中暗暗惊喜,但表面上仍是不动声色的问道:“你的‘拳头巴掌手’,怎么能对我的‘荷叶莲花藕’呢?”颜回急忙站起来答道:“因为荷叶与莲花是同一种植物,藕是它们的果实,它们三个是一家;拳头与巴掌、手也是同一样物件呐。”孔子点头笑道:“还是颜回最有才华呀!”众弟子们也跟随着点头称是,自叹不如颜回有才气。

56、孔子:敏是敏捷的敏。一个人做事如果不拖拖拉拉,不懒惰,那就做到了“敏”。最后,惠是恩惠的惠。一个人对待别人不苛刻,不自私,那就做到了“惠”。

57、  子贡心想这还用问吗,直接脱口而出:“四季,春夏秋冬四季。”

58、“老师难道会嫉妒我行仁义之事吗?子路在老师这里所学的,不过仁义二字而已。仁义之人,与天下共取所有,共取所利。如今,子路将自己多余的粮食,与大家分享,行仁义之道,老师为何禁止不许呢?我想不通!”

59、孔子:一个人啊,必须要有仁德。遇到了能发扬仁德的事情,就一定要积极主动地去做。

60、   第二天一早,行李纹丝未动,颜回怎么来的又怎么回去了。一回到老师那里,颜回看见孔子就立刻跪下了:“老师,您一句话,救了我们一家人,学生感激不尽,愿终生跟随左右。只是,您是怎么知道会发生这两件事的呢?”

61、饭煮好后,颜回请孔子进食,孔子假装若有所思地说:“我刚才梦到祖先来找我,我想把干净还没人吃过的米饭,先拿来祭祖先吧!”

62、   叔孙武叔听到子贡如此坚决地尊敬和维护他的老师,觉得子贡把孔子夸得天花乱坠,一定不太真实,就怀疑地对他说:“你对老师如此尊敬,难道他真的比你强那么多吗?”

63、  孔子长叹一声,说:"这也是我的梦想呀!"

64、孔子老实说:“弗如也”,还客气地陪上一句:“吾与女弗如也。”子贡爱批评别人的短处。孔子训他说:“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子贡会打算盘,有算计,能做买卖,总是赚钱的。孔子称他善“货殖,亿则屡中”。

65、孟子听了孟母的教导后,认识到自己错了,再也不敢讲休妻的事了。

66、孔子听了对子路道:“老子并非无礼,他让我们看他的牙齿和舌头是为了让我们明白,牙齿虽然坚硬,但是,经过岁月的磨损,难免残缺不全,而舌头虽然柔软,但是却可以以柔克刚,所以至今完好无损。”

67、回家的路上,子路生气道:“老师,我们这么大老远的跑过来求教老子,结果他却让我们看他的嘴巴,真是无礼啊!”

68、客人就说,“那太好了,我能不能请教你一个问题?”

69、      颜回不明所以,但还是收拾好行李往家走。路上,实然刮起了大风,不一会儿豆大的雨就噼里啪啦砸了下来。颜回左顾右盼见路边有一棵大树,树干有一半已经空了,就赶忙往大树方向跑。刚要钻到树洞里头躲雨,他猛然想起临行前老师说的话。老师虽然不在这里,但他的话自己不能不听。于是,颜回止住脚步,急急忙忙从那大树洞前跑开,正当他气喘吁吁地奔跑时,突然“轰隆”一声巨响。他回身一看,吓出了一身汗,只见他刚才还准备躲雨的古树已经被一个炸雷劈成了两截。

70、孔子:哈哈哈哈!好,这个问题很好,我愿意回答。

71、孔子老实说:“弗如也”,还客气地陪上一句:“吾与女弗如也。”子贡爱批评别人的短处。孔子训他说:“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子贡会打算盘,有算计,能做买卖,总是赚钱的。孔子称他善“货殖,亿则屡中”。

72、孔子听完子贡的话,对曾参赞叹不已。他说道:“曾参真是天下一位大贤人呀!他已经通晓音律的`奥秘。”

73、饭后,又见颜回第一个来到学堂。脚一进门就被一个硬东西碰了一下,颜回穿的草鞋,这下碰得可不轻,疼得弯腰按摩脚指头,忽见脚下有个白纸包。颜回心想,这是啥玩意儿这么硬,打开一看是一锭金闪闪的金砖,纸包什么写到:“天赐颜回一锭金。”。

74、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75、孔子:哈哈哈哈!好,让我告诉你一个词——当仁不让。

76、《孔子家语·观周》记载,孔子对弟子南宫敬叔说:“我听说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礼乐之源,明道德之要。今吾欲去周求教,汝愿同去否?”南宫敬叔欣然同意,随即报请鲁君。鲁君准行。遣一车二马一童一御,由南宫敬叔陪孔子前往。

77、  楚国某县尹问孔子弟子,请他谈谈对孔子的看法,弟子木讷小心,一言不发,县尹只得怏怏而回。孔子得知后,很不高兴,怨道:你为什么不说:我的老师是个发愤忘食,乐而忘忧的好学者啊!弟子一听马上明白,愧道:"老师,是我糊涂啊,现在我终于明白了。今后若有人再问我,我必遵师嘱答之。"孔子一听舒服,欣然笑道:"好,好,好。"

78、孔子带弟子子路周游列国时,途中发现一块破烂的马蹄铁,就让子路捡起来,不料子路懒得弯腰便假装没听见。孔子没说什么,自己弯腰捡起了马蹄铁,用它在铁匠那儿换来三文钱,又用这钱买了十七八颗樱桃。

79、从此,此言成为了孔子的经典名言而收录在《论语》里。

80、相传有一天,孔子带着弟子们来到朐阳山下。孔子一鼓作气登到山顶,忽然,天空电闪雷鸣,狂风暴雨铺面而来。弟子们因无处避雨而焦急万分。

81、颜回家贫,平时又不善言谈,更使一些富家弟子看不起,有时还借故侮辱。颜回从不和这些同学计较,只是一门子用功读书。一天,有个同学的铜方圈丢了,就怀疑是颜回偷了。虽然大家都在颜回面前旁敲侧击,颜回依然镇静自若,不理不睬。这样,同学们更加怀疑是颜回偷的了。

82、这时,颜回也往院子里看了一眼,他见鸡冠花下,一只大红公鸡正在仰脖高吟,于是灵机一动,对道:鸡冠花下鸡观花。其实,孔子说出上联后,也没想到可对的下联,没料到颜回对的如此工整,贴切,巧妙,不由打心眼里佩服。

83、学生心想,这种问题还要问吗?于是便回答道:“春夏秋冬四季。”

84、卜商,字子夏,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晚年所收的弟子。卜商为人“好与贤己者处”,以“文学”著称,曾经提出过“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著名思想。同时,卜商还主张做官要先取信于民,然后才能使其效劳。后来孔子去世,卜商就决定到魏国西河一代去传道授业。

85、有一天中午,他的第子颜回讨来一些米煮稀饭。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

86、孟子小时很会模仿,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常学别筑坟或哭拜,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

87、孟子的妻子独自一人在屋里,蹲在地上。孟子进屋看见妻子这个样子,就向母亲说:“这个妇人不讲礼仪,请准许我把她休了。”孟母说:“什么原因?”孟子说:“她蹲在地上。”

88、子路、子贡进屋。子路抱怨地对孔子说:“老师,我们行到这种步田地,可以说是末路穷途了吧!”

89、   没过多久,子贡又听到叔孙武叔肆意传播孔子的坏话。他认为叔孙武叔说的那些都不是事实,十分气愤,就找到他说道:“先生您不要再继续徒劳了!老师是任何人都毁谤不了的。别人的贤德就像小山丘,还能够超越,老师却好比太阳和月亮,根本无法超越。如果有人想和太阳与月亮比,是不自量力!”

90、很多朋友听了这个故事后,变得很开心。碰到都跟我说,以前看到那些不讲理的人会生气,现在不会了,心想那是“三季人”,就不往心里去了。

91、史书言,孔子的母亲在他刚刚三岁的时候,就教他读书识字,到四岁的时候,他已会念百余字了。

92、颜回最好学,子路却是最不好学,他会对夫子强辩饰非,说“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孔子对这话都不答理了,只说他厌恶胡说的人。但是在适当的时候,夫子会对他讲切中要害的大道理,叫他好生听着:“居,我语女。”(坐下,听我说。)夫子的话是专为他不好学、不好读书而说的。

93、老渔翁听了这两句诗,忙道:“先生,不对呀!”孔子疑惑,渔翁说:“‘千层巨浪、万点沙坑’都不妥当。难道海水波浪滔滔只有千层,沙滩不多不少正好万点?先生你数过吗?”

94、古代私塾教学法 读经、背经、解经并行 常年招收3-15岁全日制读经学生。

95、颜母每天走时给儿子做一锅菜汤,颜回回到家也不管凉热,拿起竹筒做成的饭碗,舀出菜汤就津津有味地吃起来。菜汤喝不饱,就跑到井边,用水瓢舀几瓢水喝,然后拍拍胀起的肚皮,乐滋滋地拿上包,往学堂跑去。

96、饭后,又见颜回第一个来到学堂。脚一进门就被一个硬东西碰了一下,颜回穿的草鞋,这下碰得可不轻,疼得弯腰按摩脚指头,忽见脚下有个白纸包。颜回心想,这是啥玩意儿这么硬,打开一看是一锭金闪闪的金砖,纸包什么写到:“天赐颜回一锭金。”。

97、一次,孔子问漆雕马人道:“先生曾事奉过臧氏一家,三位做大夫的。您可不可以说说,哪个要更贤明一些呢。”

98、接着,孔子继续对子贡解释事情的原由。他说:“刚才,我正在几案边弹琴,有一只老鼠在室内游动,被一只猫发现了。那只猫,便循着房梁,悄悄地向老鼠接近。然后,选好地点,眯缝着眼睛、躬曲着身子,等待时机,扑住老鼠。后来,猫的如意算盘,终究没有得逞。因当时那只猫的心态,反映在我的心里,我便很自然地通过琴瑟,将它表露出来。所以,曾参说我的琴音里,有贪狠邪僻的情调,是很恰当的。”

99、       颜回大悟,“扑通”一声再次跪下,恭恭敬敬地伏地对孔子说:“老师所言极是,大义重于小是小非,学生一时自以为是,误解了老师,惭愧,惭愧!”

100、宰予嫌三年之丧太长,认为该减短些。夫子说:“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父母死了没满三年,你吃得好,穿得好,心上安吗?宰予说“安”。孔子说:你心安,就不守三年之丧吧。宰予出,夫子慨叹说:“予之不仁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宰予有口才,他和子贡一样,都会一套一套发议论,所以孔子推许他们两个擅长“语言”。

101、   孔子看到颜回一声不吭地站在人群中偷笑,料定他有自己的想法,就对颜回说:“颜回,你怎么看,子贡会回来吗?”

102、   孔子有一位学生名叫子贡,有一日他在院门外扫地,忽然走过来一个绿衣人,上前就问:“你是谁?”

103、孔子叹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时候,所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足靠的时候。”

搜索
说说分类
说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