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qq说说 > 正文
孔子的有趣小故事【文案整理71句】
admin 2023-03-12 10:29:02 qq说说 ℃孔子的有趣小故事
1、今日故事推荐《孔子的故事》。本故事将宏大历史叙事和精彩故事细节巧妙结合,将复杂枯燥的知识点转化为简单有趣的文字,让孩子阅读顺畅,一读就通,自然积累写作技巧和素材。少年读圣贤,一起来听夹谷盟约。
2、 孔子名丘,老家山东,几千年来几乎无人不知。然而他在世时,并没有如此名气。((孔子家语))说:孔子的西邻住着一老头,却不是邻居是啥大人物,每次提到孔子都会直呼其小名,说是俺东家之丘如何如何。(孔子的有趣小故事)。
3、北京生之悦国学堂秉承儒家“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教学思想,借鉴全球读经首倡者台湾王财贵教授的读经教育理念,让儿童在最黄金的年龄读诵《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老子》、《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等中西方精选经典,辅以美术读经、音乐读经为办学特色。静心于学涵养性情,从小奠定一生学问智慧的基础。
4、孟子小的时候,父亲早早地去逝了,母亲守节没有改嫁。孟子的母亲对孟子的教育很是重视,管束甚严,希望有一天孟子能成才为贤。一开始,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
5、孔子是一位可敬可爱的人,《论语》是一本有趣的书。
6、奔腾不息的长江、黄河,让人们在让人们感受自然之水跌宕千重的魅力同时,也给了智者们认识社会和人生的深刻启迪。似水流年,时光飞逝,历史上诸子百家、墨客骚人以及王侯布衣对水都有自己的认识和表达,他们或对水饱蘸浓情、徜徉歌舞,或对水揣物拟声、尽情描摹,或对水奉若神明、滋敬神养。水不仅被幻化为儒家根深蒂固的道德之水、人格之水、哲思之水,还被承载了诸多人生慨叹和历史烟云。
7、这句话出自《孔子世家》:“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即是说孔子小时候就不像一般的儿童那样好玩耍,而是经常把祭祀时存放供品用的方形和圆形俎豆等祭器摆列出来,练习磕头行礼。
8、子路来到那两人的身旁,恭敬地揖揖手,问道:“先生,请问这条河流的渡口在何处?”
9、子张又问老师:“一个读书人怎么样才能叫做‘通达’?”孔子反问他:“你说什么?你说的‘通达’是什么意思呢?”子张回答道:“在国内有名,在家中也有名。”
10、老渔翁不慌不忙地说,“咱生在水边,长在海上,时常唱些渔歌。歌也罢,诗也罢,虽说不必真鱼真虾,字字实在,可也得合情合理,句句传神。依我看,你那两句应当改成这样:‘风吹海水层层浪,雨打沙滩点点坑。’浪层层,坑点点,数也数不清,这才合乎情理。”
11、“凭什么要我们让道,你们不能走其它的道吗?“一个似乎是领头的小孩答道。
12、好多传记就是人物生平流水账,孩子一读就困怎么办?
13、今天的我们是否愿意为一个问题花几小时到千里之外,亦或是花几小时上网查找答案?我们的学习读书计划是不是虎头蛇尾,最后不了了之?我们能否安静下来,认真的去做好一件事?
14、 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识,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5、坚持用正确的发声方法读经典、读美文,让朗读像说话一样自然,让说话像朗读一样生动。
16、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17、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梁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的。”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梁惠王说:“也没有什么不同。”
18、史记记载一日孔子子乘着一辆马车周游列国。来到一个地方,见有一孩子用土围成了一座城,坐在里面。孔子就问:你看见马车为什么不躲开呀。
19、孔子对学生们说:“项襄7岁懂礼,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20、子路急步来到前边的村庄,见一位中年妇女正在屋里织布。子路恭敬地说:“大婶,请向你借一件东西。”那女子还未等子路把话说完,已转身从里屋拿出一把锃亮的斧子,“给你!”子路惊呀不已,她怎么知道这是要借用斧子!妇人微笑着说道:“你不是要借一个“东西”吗?‘东’是东方甲乙木,‘西’是西方庚辛金,斧柄是木做的,斧子是铁做的,‘金’乃铁也。你是要借斧子吧!”子路拿着斧子跑回停车处,并将刚才的事情诉与孔子。
21、一天。孔子带领着子路、子贡、颜渊等几个门生外出讲学。师生们来到海州,天空忽然电闪雷鸣,狂风暴雨大作。当地的一个老渔翁把他们领进一个山洞避雨。
22、 意为:从道路上听来一些没有根据的话,就在道路上不负责任地传播,这种道德作风是要不得的。
23、儒家经典《礼记:乐记篇》说:大凡音乐,都是产生于人的内心。人的情感动于衷,体现在外就是声音。声音的变化有文理,就成了音乐。所以,在太平治世,流行的音乐,通常都洋溢着安适与喜乐。它也反映此时的国家政治,处于清明祥和的状态。在动荡的乱世,流行的音乐,往往会充满着怨恨与愤怒。它也反映此时的国家政治,处于政令不畅,上下乖离的境地。而一个接近亡国的世道,它的流行音乐,会弥漫着哀伤与忧思。它说明此时的人民,已陷入难以自拔的困苦,只能靠回忆往事,来慰籍自己。所以,声音之道,与政治之道,是相通的。
24、苏尚耀(1921—1998)浙江绍兴人,儿童文学作家。曾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四十余年,先后发表、出版中国历史和民间故事类儿童文学作品百余种。毕生都在给孩子讲语文,写故事,可以说是很会讲民间、历史故事的语文老师,又是非常了解中、小学生的儿童文学作家。作品既有宏观的历史脉络,又有丰富的故事细节,让孩子流连于好玩的历史故事时,记住里面人物的主要经历、思想、著作及人格精神,更进一步熟悉人物所处的历史背景,让孩子们在见贤思齐的同时,写作能力也会不知不觉得到提升。
25、孟子最初对学习很有兴趣,时间一长就厌烦了,经常逃学。孟母知道后非常生气,拿起刀来,把织布机上的经线割断,说道:“你的废学,就像我割断织布机上的线,这布是一丝一线织起来的,现在割断了线,布就无法织成。
26、一农夫答非所问,反问道:“车上坐着的执辔的人是谁呀?”
27、《论语•宪问》:“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意思是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
28、说完,孔子截然返身回到琴案,操琴而作。子路闻后,也随之持兵器,昂然合拍而舞。子贡见此,愧然自叹道:“我真是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呀!”
29、孔子专程跑老远的路,只为求教一个问题这种情况并不少见。据《左传》记载中就有一个孔子问官的故事。
30、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可孔夫子都懂得在适当的时候吹一把,真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啊!
31、孔子又开导颜回说:「我知道你请假回家是假的,实则以为我老糊涂了,不愿再跟我学习。你想想:我说三八二十三是对的,你输了,不过输个冠﹔我若说三八二十四是对的,他输了,那可是一条人命啊!你说冠重要还是人命重要呢?」
32、孔子在学习方面是很虚心,尤为刻苦。有一次孔子随师襄学鼓琴。曲名是文王操。孔子苦苦的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说:可以了。孔子说:我已经掌握了这个曲子的弹法,但未得其数。又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又说:可以了,你已于其数。
33、坚持用正确的发声方法读经典、读美文,让朗读像说话一样自然,让说话像朗读一样生动。
34、这本书如何通过插画为孩子表现出圣贤的飘逸神韵?
35、好多传记就是人物生平流水账,孩子一读就困怎么办?
36、一日,孔子闲居无事,在室内演琴自娱。弟子曾参、子贡,坐在外厅,侧耳细听。
37、天明,颜回又返了回去,见了孔子便跪下说:「老师,您那两句话,救了我、我妻和我妹妹三个人哪!您事前怎么会知道要发生的事呢?」孔子把颜回扶起来说:「昨天天气燥热,估计会有雷雨,因而就提醒你『千年古树莫存身』。你又是带着气走的,身上还佩带着宝剑,因而我告诫你『杀人不明勿动手』。
38、《韩诗外传》载:孟子的妻子独自一人在屋里,蹲在地上。孟子进屋看见妻子这个样子,就向母亲说:“这个妇人不讲礼仪,请准许我把她休了。”孟母说:“什么原因?”孟子说:“她蹲在地上。”孟母问:“你怎么知道的?”孟子说:“我亲眼看见的。”
39、农夫说:“你看,天下哪儿都是一样的动荡不安,谁可以改变它呢?你与其跟着这种避人之人四处奔波,不如跟着我们这种避世之人还更安逸自在。”
40、“天上的星星浩如烟海、多如牛毛,怎么数得过来呢?”孔子为难地说。
41、一次,几个亲近的弟子陪侍夫子:闵子是一副刚直的样子,子路狠巴巴地护着夫子,好像要跟人拼命似的。冉有、子贡,和颜悦色。孔子心上喜欢,说了一句笑话:“若由也,不得其死然。”孔子如果知道子路果然是“不得其死”,必定不忍说这话了。孔子爱音乐,子路却是音乐走调的。子路鼓瑟,孔子受不了了,叫苦说:“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
42、所谓“预”就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说明未雨绸缪的重要性;所谓“恕”就是包容与豁达,恕可以让家庭祥和,也可让社会和谐,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尤其需要我们多多遵循恕道。
43、一次孔子到了郑国与弟子走散,孔子呆在城墙东门旁发呆。
44、孔子叹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时候,所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足靠的时候。”
45、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46、门人不敬子路,孔子就护他说:“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以上只是我的见解。据《孔子家语》:子路鼓瑟,有北鄙之声(即杀伐之声),因为他气质刚勇而不足于中和。我认为刚勇的人,作乐可以中和;子由只是走调。)
47、孔子听到这里,厉声喝道:“子路!这是什么话?君子明于道谓之通,昧于道谓之穷。我们抱仁义之道,处在这少仁少义的乱世,遭受磨难,这是很正常的事,何穷之有?内省无愧于道,临难不失己德,大寒至,霜雪降,因此才会知道松柏之真强茂。过去,齐桓公因在莒国受辱,反而树立起王霸之志。晋文公在曹国受欺,因此产生称霸之心。越王在会稽遭受奇耻大辱,却使他更加坚定复国的志愿。这次,我们遭遇这般磨难,难道不也会是件很幸运的事吗?”
48、历朝历代的有识之士对水的思考很多,哲人先贤们常常把水的形态和性能拟人化为人的性格、情感、意志、操守等。比如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老子,他经常以水和与水有关的物象来阐述“道”的精深和玄妙,于是他“道法自然”的哲学观念常被认为是一种水性哲学。他说过的名言:“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不仅为历代文人雅士们借用以托物言志,更因其情景意境与水利精神的高度契合而深为我们水利人喜欢,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具有高尚道德的人像水一样,它能善利万物,而从不与万物争利。这句话虽然明白如话,但却寓意深刻,它强调一个人的行为应该像水一样善于自处而甘居下地,心地要像水一样善于容纳百川而深沉,行为要像水一样无私仁爱,说话要像水一样真诚有信,为政要像水一样有条有理,做事要像水一样无所不及又无所不能,行动要像水一样善于把握时机适时而动,涉世要像水一样无为而治,如此以来,才会永远自然和顺。
49、“我不做管庙的官。”孔子仰起脸说:“我要象父亲那样做个人人敬仰的大夫。”
50、孔子把颜回扶起来说:“昨天天气燥热,估计会有雷雨, 因而就提醒你‘千年古树莫存身’,
51、 这本书不生硬罗列圣贤的思想学说和人格精神,因为圣人思想的产生和人格的形成也是有原因的,书里用一个个紧密联系又好玩的小故事,把这些自然带出,让孩子在读故事时轻松了解圣人思想,见贤思齐。
52、“你听好了,”孔子问:“父母与夫妻熟亲?”
53、项橐还之以颜色:夫妻也,恩恩爱爱,男耕女织,同眠共枕,相濡以沫,爱意绵长,白头偕老,永不分离。一日夫妻还白日恩呢!当然夫妻亲。
54、孔子想了半天,喃喃地说:“这个,这个……还真不知道。你乃神童,惟楚有才!还望多多指教。”
55、有次孔子受困在陈蔡一带的地区,有七天的时间没有尝过米饭的滋味。
56、有一次,孔子要考考弟子谁最有才,于是说:“我给你们出个对子,看你们谁能应对。”孔子看了眼院中的大黄狗,大黄狗正扒在狗牙菜上呼呼大睡。孔子眼睛一亮,一个上联脱口而出:狗牙菜上狗压菜。这个象绕口令似的上联,可把弟子们难住了,他们一个一个抓耳挠腮,大眼瞪小眼。
57、孟母说:“这是你不讲礼仪,不是妇人不讲礼仪。《礼经》上不是这样说吗,将要进门的时候,必须先问屋里谁在里面;将要进入厅堂的时候,必须先高声传扬,让里面的人知道;将进屋的时候,必须眼往下看。
58、“那么该用什么办法去离间他们君臣呢?”齐景公问道。
59、孔子说:“还有比你更有经验、有阅历的父兄呢,你应该先向他们请教请教再说,哪里能马上就做呢?”
60、老渔翁拍着子路的肩膀说:“圣人有圣人的见识,但也不见得样样都比别人高明。比方说,这鱼怎么打法,你们会吗?”一句话,把子路问了个哑口无言。
61、门人不敬子路,孔子就护他说:“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以上只是我的见解。据《孔子家语》:子路鼓瑟,有北鄙之声(即杀伐之声),因为他气质刚勇而不足于中和。我认为刚勇的人,作乐可以中和;子由只是走调。)
62、古时的书,其实都是一些竹简上刻或书写的篆字,东汉蔡伦发明造纸,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都在其以后许多年。
63、 有很多类似的玩艺,被人一本正经地转来转去,实际上这些谣言里漏洞百出,只要自己稍微认真想一想、查一查,就能够看出其中的谎言成分,然而很多人却信以为真,乐此不疲。是我们自己太脆弱太轻信还是网络里情绪的煽动太容易?要警惕啊。
64、孔子带弟子子路周游列国时,途中发现一块破烂的马蹄铁,就让子路捡起来,不料子路懒得弯腰便假装没听见。孔子没说什么,自己弯腰捡起了马蹄铁,用它在铁匠那儿换来三文钱,又用这钱买了十七八颗樱桃。
65、孟子的妈妈又带着孟子去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孟子便学起了买卖屠宰猪羊的事。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依然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
66、可是冉有也同样问过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呢?”
67、常言道:“眼见为凭”,但眼睛所见未必是事情的真相,在平日我们可能经常以自己所见而下了判断,判断的根据可能依就以往的经验,而经验的形成却是依每个人不同的背景与各种因素而累积的,或多或少夹带着个人的主观意识。
68、 这本书不生硬罗列圣贤的思想学说和人格精神,因为圣人思想的产生和人格的形成也是有原因的,书里用一个个紧密联系又好玩的小故事,把这些自然带出,让孩子在读故事时轻松了解圣人思想,见贤思齐。
69、她自知欠读的经典太多了,只能在课余自己补读些。
70、这山洞面对着大海,是老渔翁平常歇脚的地方。孔子觉得洞里有点闷热,便走到洞口,观看雨中的海景,看着看着,不觉诗兴大发,吟成一联:风吹海水千层浪;雨打沙滩万点坑。
- 上一篇:孔子借伞故事【文案整理32句】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