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的伤感说说大全-qq说说控网

热搜词:伤感的说说 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 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人生感悟说说

qq说说 > 个性说说 >  正文

论语内容及其翻译【文案整理69句】

admin 2023-03-12 10:37:15 个性说说

论语内容及其翻译

1、《礼记》里有“习礼乐”“习射”这样的话,都是演习的意思,可作为第二个理由的佐证

2、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3、(原文)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4、(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而不会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5、(注释)(1)王孙贾:卫灵公的大臣,时任大夫。(2)媚:谄媚、巴结、奉承。(3)奥:这里指屋内位居西南角的神。(4)灶:这里指灶旁管烹饪做饭的神。(5)天:以天喻君,一说天即理。

6、这一章讲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他不满意那种“终日不违”,从来不提相反意见和问题的学生,希望学生在接受教育的时候,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对老师所讲的问题应当有所发挥。所以,他认为不思考问题,不提不同意见的人,是蠢人。

7、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八佾(yi)》

8、(原文)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内容及其翻译)。

9、(译文)孔子说:“仲由!我教你的东西你都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10、这一章讲“仁”,是从学习方法上讲的。博学而志向坚定,好问而多想当前的事情,仁德也就在其中了。既要广博地学习,又要有坚定的志向,这就叫“博学而笃志”;既要多提问题,又要多想当前的事情,多想与自己的实际情况密切相关的事情,这就叫“切问而近思”。

11、孔子说:“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

12、(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13、(原文)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14、字词解释:贤:贤德、高尚,箪:盛饭用的圆形竹器,堪:能忍受,乐:乐趣

15、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6、这一章讲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孔子在这里没有说明“知”“好”“乐”的具体内容,应该是泛指,包括一切学问、技艺等。我们现在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概就是这个意思。(论语内容及其翻译)。

17、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18、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19、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0、又如《子张篇第十九》:“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这一段又像子张或者子夏的学生的记载。

21、(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22、(注释)谄(chǎn):巴结,奉承。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见《诗经·卫风·淇澳》。这两句诗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切、磋、琢、磨分别指加工兽骨、象牙、玉、石头为器物的工艺,引申意义则指学者做学问和修养自己离开了切磋琢磨就不能成器。另一种解释则认为切、磋是指加工牙骨的工艺,切开了还得磋(锉平);琢、磨是指加工玉石的工艺,琢(雕刻)了还得磨(磨光滑)。引申意义则指学者做学问和修养自己要精益求精。从本节上下文的意义来看,宜作精益求精的理解。其:大概,想必,表示推测的语气。赐:子贡的名。诸:之。

23、(译文)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惘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24、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25、(译文)孔子说:“只根据自己的利益做事。必然招来很多的怨恨。”

26、《为政》篇包括24章。本篇主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

27、(译文)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会有思想一致的人与他相处。”

28、孔子说:“宁武子这个人,当国家有道时,他就显得聪明,当国家无道时,他就装傻。他的那种聪明别人可以做得到,他的那种装傻别人就做不到了。

29、孔子说:“臧文仲藏了一只大龟,藏龟的屋子斗拱雕成山的形状,短柱上画以水草花纹,他这个人怎么能算是有智慧呢?”

30、(译文)孔子说:“我完完全全按照周礼的规定去事奉君主,完全尽到做臣子的礼节,别人却以为是在谄媚哩!”

31、(注释)北辰:北极星 共:同“拱”,环抱,环绕。

3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译文: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值得我为师学习的人,我选择其中好的并且向他学习,看到其中不好的就改正过来。

33、(译文)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与闻这个国家的政事。(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的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34、(译文)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对父母,要特别为他们的疾病担忧。(这样做就可以算是尽孝了。)”

35、(译文)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当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36、  译文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三个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

37、(译文)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则是知道仁对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

38、(注释1)攻:治,钻研。异端:指怪异的杂学邪说。也已:语气词连用,表示肯定。

39、(原文)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40、(译文)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41、(译文)孔子在这一天为吊丧而哭泣,就不再唱歌。

42、(翻译)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43、字词解释:三军:军队的通称,匹夫:普通人、男子汉,夺;改变

44、关于如何维持社会的稳定,保障人类社会的延续,古往今来都是一个令人头疼的大难题。历史上许多彪炳史册的辉煌文明、威名赫赫的大帝国最终走向灭亡,起因多半是社会秩序的崩坏。现代世界,各国依然面临这个严峻的问题。实践证明,儒家这种立足于家庭和睦,进而促使社会稳定的思路是积极而有效的。

45、(1)道:有两种解释:一为“引导”;二为“治理”。前者较为妥贴。

46、(注释)其:他的,这里指儿子,不是指父亲。 没:死去,与"在"相对。 三年:泛指多年

47、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48、(注释)①漆雕开:孔子的学生,姓漆雕,名开,字子开。②吾斯之未能信:是“吾未能信斯”的倒装,“之”是用来倒装的同。信,信心。斯,代词,指孔子让他出仕这件事。

49、孔子说:“光学习不思考,就会(因为不思甚解而)迷惑不解;光思考不学习,就会(因为思路狭窄而)危险。”

50、  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51、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52、     一部经典作品,必然包含了某种接近“事物本质”的东西,也就是某种根源性的东西,所以是世间千殊百异的人、事、物,最后都可能和这个根源性的东西发生共振。

53、自从汉代以来,中国历代的统治者都奉行以孝治天下的社会政策,这便是中国社会历五千年而不衰的重要原因。其所依据的理论,正是孔子及其弟子所倡导的这种孝道。在这里,儒家是按照为人孝悌——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国家稳定这样的思路推演的。

54、(译文) 仲弓问孔子:子桑伯子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此人还可以,办事简要而不烦琐。”仲弓说:“居心恭敬严肃而行事简要,像这样来治理百姓,不是也可以吗?(但是)自己马马虎虎,又以简要的方法办事,这岂不是太简单了吗?”孔子说:“冉雍,这话你说得对。” 

55、  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棁,何如其知也?”

56、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7、(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8、译文: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59、(译文)子贡问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这就够说是一个君子了)。”

60、(原文)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61、译文:不符合礼的不要看,不符合礼的不要听,不符合礼的话不说,不符合礼的事情不做。

62、4子曰:“吾十有(1)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63、(原文)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4、《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作,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65、(注释)(1)禘之说:“说”,理论、道理、规定。禘之说,意为关于禘祭的规定。(2)示诸斯:“斯”指后面的“掌”字。

66、译文:君子普遍地团结人而不相互勾结;小人相互勾结而不能普遍地团结人。

67、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68、(注释)①子产:春秋时郑国的贤宰相,著名政治家。姓公孙,名侨,字子产,在郑简公、郑定公时执政22年,使郑国能够在晋国和楚国两大强国之间得到尊敬和安全。②行己:自我修养。

搜索
说说分类
说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