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的伤感说说大全-qq说说控网

热搜词:伤感的说说 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 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人生感悟说说

qq说说 > 个性说说 >  正文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全文阅读【文案整理53句】

admin 2023-03-12 10:37:57 个性说说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全文阅读

1、入选作品将在这里进行最终角逐推文发布后一周内的阅读量与点赞数为有效参考值作品最终成绩=线下打分(70%)+线上评选(30%)

2、四个人身上都带有或轻或重的特质,但也不能忽视书中人物性格的转变。在本书的结尾,特蕾莎已经看到自身的软弱而开始学会释然;而循规蹈矩的弗兰茨在遇到萨比娜之后,竟也轻率地选择了放弃一切,开始新的生活。原本打算与爱情绝缘的托马斯,遇见特蕾莎之后也毅然承担起了责任。他们的重和轻也都是相对而言的。

3、如何理解Es muss sein和Einmal ist keynmal?(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全文阅读)。

4、或许,“重”看起来是世俗的,远不如“轻”的洒脱超俗,但它却更为真实。而唯有在真实之中,人方能了悟存在的意义,获得真正的轻,而非为表层的自由与“轻”的重负所桎梏困扰。

5、书里的媚俗并不是我们生活所指的媚俗,相反,从另一个角度上讲,它是对俗本身的一种支撑。

6、答案是没有。 萨比娜形容托马斯,我之所以喜欢你是因为你毫不媚俗。托马斯对待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价值判断,他不受任一种主流观念或思想的束缚,不停与情人们性爱,也只是为了发现每人身上百万分之一的独特性。人与黑猩猩之间,DNA的相似程度是96%,人和人之间则更为相近,哪怕爱因斯坦和希特勒,两人之间也只有百万分之一的不同。而媚俗则是要把这最后的百分之一也扼杀掉,这是托马斯不能接受的。

7、毕竟作者笔下媚俗的代表弗兰茨,是一个必须活在别人眼中才能有存在意义的人。但在萨宾娜面前,他愿意放弃一切强力。虽然很感人,但是对于萨宾娜,是这一刻,她永远把这个男人剔除掉了。

8、无所谓爱情,遇见了,喜欢了,就格外用心去爱。没有理由没有缘由,相识相爱相忘都是这般合情合缘。见识过的短暂,其实也不觉得那些短暂有什么不好,紧锣密鼓的当下,总能以短暂的振奋和欣喜,带来爱的永恒纪念和忘却,而不至于无法承受。“时间”这个维度,永远是生命和爱情的不能承受之轻。

9、背叛对于萨比娜而言,是很重要的决策,尤其是叛已所叛。

10、当特蕾莎终于有勇气背弃母亲,只身前往布拉格投奔托马斯的时候,她也夹着一本书,当她后来遇到工程师,书架上一本希腊神话再次吸引她,这本书又因为托马斯借此讽刺当局,他们的生活被彻底搅乱。

11、“为了不出错我要问一句。这是您自己的意愿吗?”这是男人的问题。 “是的。当然是,这是我自己的意愿。”这是特蕾莎第一次的回答。 “不!这不是我的意愿。”这是特蕾莎即将被枪击中之时,改口反悔的回答。我们前面说过,这一段情节描写具有明显的性暗示,特蕾莎也曾想在被陌生人侵犯之前说出同样的话:“不!这不是我的意愿。”山上的一切景物,包括行刑者都有共同的一个特点:温柔。而第四章第十九节中,特蕾莎出轨后独自呆着,这时她渴望“他用一种温柔而认真的声音跟她说话”,她就会紧紧抱住他,她会陷入爱情。显然,用梦境来解释彼得山前后的这一部分情节合适得多:梦境中的行刑者是性侵犯者,他被特蕾莎关于温柔的渴望给美化了。我们将两人的对话稍加改动,结论就跃然而出。

12、昆德拉真的很会写,这么多人生大命题的探讨,这么多深刻的道理,通过一个故事串联在了一起,真是一种超能力。深度、可阅读性都让我叹为观止。

13、    她的一生极富戏剧性。她从出生开始就背负着一种无法逃脱的罪恶感,这种罪恶感引导着她不断地追寻肉体与灵魂上的统一。但不幸的是,她始终无法摆脱她灵魂深处的软弱,这也最终导致了她的生命走向她所认为的可以救赎罪孽的尽头。她无法接受托马斯的滥情(尤其是对萨比娜的),但也战胜不了灵魂的软弱,她始终在挣扎,始终拥抱不了这个世界。特蕾莎的爱情在灵与肉不可调和的两重性之间挣扎,构成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最沉重的爱情。特蕾莎这个人物在我看来是非常痛苦的,她的一生都在追求自我,却在现实和虚妄之间踌躇徘徊。这其实也影射了生活中的大部分人的样子:在面对命运时妄图打破规则、却又苦于现实而苦苦挣扎。

14、女人、音乐、游行、光明、美、忠诚,对她而言,都有些烦人、伤心、不堪回首的记忆。相反的她更喜欢与之对应的黑暗、丑陋与背叛。

15、背叛,在萨宾娜眼里有着无与伦比的美妙。背叛,当然是她以进为退的最好盾牌。因为我怕你离开我,我就先一步背弃你。“背叛,就是脱离自己原来的位置。背叛就是摆脱原位,投向未知。而萨宾娜觉得再没有比投身未知更美妙的了。”

16、托马斯为什么认为爱情是轻的?因为他觉得爱情超越了“Es muss sein”。爱情,就是我们的自由。托马斯在书的结尾对特蕾莎说:“使命?特蕾莎,那是无关紧要的事。我没有使命。任何人都没有使命”。这是对Einmal ist keynmal相当忠实的描述。

17、人生就像一座天平,必须在轻与重之间,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或许萨比娜与托马斯终其一生也未能明白自己真正追求的、在乎的是什么。一生中一直秉持一个“轻”的原则,为此他们错过太多也做错太多,托马斯直到生命的尽头才明白生命“重”才是最宝贵的。

18、描述一九六八年苏俄入侵捷克时期,民主改革的气息演变成专横压榨之风潮,本书剖示隐密的无情,探讨爱的真谛,涵盖了男女之爱、朋友之爱、祖国之爱。男主人公托马斯是一个外科医生,因为婚姻失败,既渴望女人又畏惧女人,因此发展出一套外遇守则来应付他众多的情妇。

19、试想一个社会,大家都自以为是,都充满了对自身生命价值的认同。在各种门户网站和社交网络,他们会通过喜欢的明星、各自的星座、低音质歌曲、带有褒扬或谩骂的言论、流行词汇,加以区分和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事实上只能看到一群人喊着卧槽情怀接地气,神马浮云很给力,最终结果还是个体性的丧失,是一场噩梦。媚俗可怕的地方就在于它将人强行拖入集体性之中,消除了人作为个体的独立性与尊严。

20、从Einmal ist keynmal的角度看,“历史和个人生命一样轻,不能承受地轻,轻若鸿毛,轻若飞扬的尘埃,轻若明日即将消失的东西”。一切事情的发生都带有极大的偶然性,如历史的峰回路转,人生的啼笑皆非,偶一差错事情就完全是另一个样子。敦刻尔克战役失败,今天我们也许被军国主义恐怖统治;鸦片战争胜利,也许到后来我国难以废除君主制度;17岁时在雨里向你回眸的女生成为了你的妻子,40岁时一次上班迟到使你遭遇了车祸。一连串的偶然成就了我们的生命之轻,我们现在所处的局面只是万千可能性之如果这样还要认为“Es muss sein”,认为我们的时代有某些天经地义不可撼动的准则,从作者的眼光来说是有些自欺欺人的。

21、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轻或是重,在两位主人公身上反应的尤为明显。

22、“Esmusssein”:贝多芬最后一首四重奏最后一个乐章的两个动机,表示“非如此不可。”

23、米兰·昆德拉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小说描写了托马斯与特丽莎、萨丽娜之间的感情生活。但是,它绝不是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三角性爱故事,它是一部哲理小说,小说从“永恒轮回”的讨论开始,把我们带入了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中,比如,轻与重,比如,灵与肉,它带领着我们思考——什么才是人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意蕴深远,读它,你能领悟到智慧的力量,但又绝不枯燥。

24、今天上午,石峰区图书馆在神农大剧院售票厅旁韵动书屋开展了第十三届“株洲读书月”主题活动之“云收夏意秋日到·正是读书好时节”读书分享会活动。本次活动图书馆邀请到了石峰区朗诵协会会长、株洲市因诵结缘读书会创办人易辉老师,易老师今天分享的书籍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这本书也是米兰·昆德拉最负盛名的作品,和易老师一起思考生命的轻与重。

25、但是命运与抉择让托马斯回去找她,此后两人没有再分离。他们意识到在一起是快乐的,是折磨与悲凉里的快乐,彼此是生命中甜美的负担。后来他们死于一场车祸。

26、特蕾莎的绝望完全牵动了托马斯,“他觉得自己再没有力量来承担对她的爱了。”

27、静下心来,再听原唱,我还是没忍住当年的感动!

28、我不太能明白,本身也不是很喜欢那部小说,但这一类俗的作品,因为不避讳,所以能够没有遮掩地揭示更深刻本质的东西。

29、移居法国后,他很快便成为法国读者最喜爱的外国作家之一。他的绝大多数作品,如《笑忘录》(1978)、《不能承受的存在之轻》(1984)、《不朽》(1990)等等都是首先在法国走红,然后才引起世界文坛的瞩目。他曾多次获得国际文学奖,并多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30、托马斯是一名外科医生,因为婚姻失败,既渴望女人又畏惧女人,因此发展出一套外遇守则来应付他众多的情妇。他以极大的热情呵护怀中的每一个女人,又以极其冷酷的态度阻止任何一个女人靠近他所设定的界限,他甚至改造了围绕在身边的所有的女人,改造成适合他的样子,包括与他情投意合、惺惺相惜的,与他一同“不媚俗”的萨宾娜。

31、因为他发现他无法承受的是自己给特蕾莎带来的痛苦,特蕾莎的所有情绪都牵动着他,令他无法起飞。

32、“如果我们没有能力爱,也许正是因为我们总渴望得到别人的爱,也就是说我们总希望从别人那儿得到什么(爱),而不是无条件地投入其怀中并且只要他这个人的存在。” 

33、这一点很矛盾,就如托马斯一般矛盾,徘徊在轻与重之间。

34、一般的看法认为,这是一个梦。特蕾莎众多噩梦的其中之一。 不难看出,特蕾莎上彼得山这一情节,前后行文有一种梦呓般的紊乱,这是作者刻意营造的的一种虚幻感。最明显的暗示是第四章第二十九节:她醒过来,发现自己一个人在屋子里。而情节本身也有不合理的地方,例如热闹的彼得山一个人都没有,男人手中的枪更像高尔夫球杆;还有男人们为自愿受刑者提供服务这一荒谬的行为。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里认为枪支这种坚硬、突起的长筒状物体象征着男性生殖器,特蕾莎半自愿半被迫承受枪击这一情节带有明显的性暗示。

35、但“Esmusssein”最终是需要被甩开的,人们需要看到自己逃离必然的宿命安排后,是什么样的世界,至少对托马斯而言是如此。

36、然而,当亲人、丈夫、爱情和祖国一样也没有了之后,她再没有什么可背叛的了?按理说,她应该感到幸福,可是她却感到了无比的虚空,无法从忧伤中振作起来。 

37、韩少功《我心归去》中写道:“你到了悬崖的边缘,前面是寂静的山谷,不,连深谷也不是。深谷还可以使你粉身碎骨,使你头破血流,使你感触到实在。那不是深谷,那里什么也没有,你跳下去不会有任何声音和光影,只有虚空。”

38、它并不是一部单纯的情感性爱小说,而是一部引人思考的哲理小说,书中既有隐喻式的哲学思考,也有对生命及悲欢离合的展现。

39、生命的初次排练就是生命本身。在这样一个宏观的永恒轮回的观念下思考生存的意义,昆德拉用“草图”形容生命,是的,所有人的生命都是草图,有的没画几个笔画就被迫仓促结束;有的一笔画错就揉碎了画纸;有的线条很长却笔画潦草;有的虽仓促结束却已有了美感,甚至可说是艺术品;有的人穷尽一切去创作,旁人却觉得俗不可耐;有的得不到旁人的欣赏、甚至自己也不觉得怎样,却有一天被人发现是稀世之作;还有的,终究没有被发现。

40、在这个世界上,一切都预先被谅解了,一切也就被卑鄙地许可了。因为消亡让一切没有意义,世界的面目丝毫不会改变。永恒的很轻薄,比如一张照片,会消逝的死亡又算得了什么?

41、就像我们问自己:人是自己的主人吗?也许我们还会垂死挣扎般虚弱地回答“是”,但是谁能保证在“是”字出口时,说话的人不会泪如雨下呢?

42、所以萨宾娜只能以进为退,她在背弃的世界里寻找爱和美。时代的媚俗,和特蕾莎的噩梦一样,对萨宾娜而言,是最大的恐惧。

43、Es muss sein出自贝多芬的最后一首四重奏,即F大调第16首弦乐四重奏,序奏以“非如此不可”的动机抑郁地展开,但主部转为快板,F大调,气氛转为明朗,以“非如此不可”的第一主题开始。第二主题是嘲笑般的,尾奏反复强调“非如此不可”的动机。贝多芬给我们留下的观点是,“人的伟大在于它扛起命运”,他庄严肃穆的四重奏是对重的崇敬:必然者为重,重者才有价值。

44、其次,看过昆德拉的所有小说,会发现《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其中较为乐观,观点也是较为生动的一本。昆德拉惯用的反讽手法在本书中几乎无迹,反而是对人物行为、思想以及情感一遍遍做着不厌其烦的解释——简直有些不像他了。这本书切入人性的角度是恋人之爱、友人之爱、家国之爱等正面情感,不应受到以道义为名的非议。

45、我被打动并进入的那刻是从最后一章“卡列宁的微笑”开始的。这一章很奇妙,没有它,小说依然完整,但是有了它,你觉得自己竟在小说中有了角色。

46、❖以诗画为点缀,以科学为路标,一个天文学家的夜空漫游指南

47、生与死之间或许不是灵与肉的分离,而是重聚。曾经抓不住的一切,在死亡面前,你都可以永久持有。这是轮回的重还是轻呢?

48、要理清这个脑回路,我们不得不先来谈谈“永恒轮回”这四个字。在小说的开篇,米兰昆德拉就搬出尼采的哲学概念,这么沉的书袋儿,上来就砸了一众读者的脚,很多读者不敢往后翻了。

49、萨比娜是个把“轻”的哲学发挥极致的人,是个纯粹“轻化”的人。

50、所以当他醒悟到这种必然其实只是多次偶然造成的错觉时,他陷入痛苦的挣扎。

51、还有两个情结,或者叫做信物,一是托马斯的人生之问,那句“es muss sein?非如此不可?”贝多芬最后一首四重奏最后一个乐章的两个动机,托马斯凭此维系他对特蕾莎的怜爱与不弃,也凭此说服自己的放浪。这句哲学意象的疑问与回答,深意不止在托马斯身上,也应该在我们每个人,每个关注自己精神生活的人心里,以各种版本回荡过无数次吧。

52、美就是被背弃的世界。只有当迫害者误将它遗忘在某个角落时,我们才能与它不期而遇。——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搜索
说说分类
说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