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的伤感说说大全-qq说说控网

热搜词:伤感的说说 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 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人生感悟说说

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精选101句关于李清照的文学短评1200字文案

admin 2024-05-17 08:07:25 文案短句

一、关于李清照的文学短评

1、练习:从本单元作品中任选一篇,写一则鉴赏短文。

2、最后,尽管艾朗诺对中国学界的解读秉持一个批评的态度,然而《才女之累》一作仅在最后两章尝试去探讨易安词,仅仅是这样少的篇幅里,也有半数以上的文字在探讨易安词作的可信性,而非词作本身的意蕴,这也算是艾著的一点点缺憾吧。

3、我相信,若能用她的千古留名换国泰民安,她定会毫不犹豫地放弃虚名,与丈夫一同游乐山水。

4、最后是最重要的“情”。“情”有多么重要呢?在刘勰的《文心雕龙》中可见一斑。文中写道——为情造文、约而写真。作者正是在满心忧愁,前途无望时写下的这首诗。与“为赋新词强说愁”时的矫揉造作可是截然不同了。我们现在读杜甫的《登高》仍能在字里行间读出杜甫的愤慨与无奈,这就是“情”的魅力所在。

5、既然是游仙诗,记梦诗,那么主体显然是梦游段。在记叙梦游时间时,李白已经出现了超越时间的情况。在梦醒后写的诗,却以入梦作为开头,本身就是回忆,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回忆本身就是超越时空的主观意识。再者说,空间的转换,如“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一句,完全是不合逻辑的。作为传统的诗歌,讲求的是通顺自然。但在李白笔下,这一点却并不重要。无论是时与空的变化,还是现实与梦境的切换,都在意识流动中合情合理。这样写,保证了意识的连续性。正如意识流的英文是“streamofconsciousness”,意识宛如溪水延绵。

6、犹怜少女,独处闺室,回眸一笑,顿觉欢喜。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我眼中的李清照,是结识赵明诚时,刚好的青涩,是向往阳光随之飘荡的欢笑。我眼中的李清照,是虽褪生机之容,沉淀岁月之痕。国破丧夫之痛,无人能解,只知,而后愈发沁入肝脾,哀愁顽艳。你时刻愁为美,可这愁又逝了你多少的如水年华,深眸之间,又难以捉摸几分。我眼中的李清照,坚强中笔握呢喃,寻觅中迎烈风雨。

7、尽管文学短评和文学作品读后感都属于议论文,但两者有明显的区别:前者重“评”,属于评论体,侧重于分析评价作品思想艺术的优劣高下,带有客观评价的色彩;后者重“感”,属于引申体,需要在写作时结合本人实际,联系社会现实,写出自己的感想、体会、收获,主观感发的色彩更为鲜明。

8、今天想说说第三单元的写作任务,“文学短评”。

9、十六岁那年,她的两阙新词轰动整个京师,其中,《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更是成为后世广为传诵的著名词章。

10、“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眼前的意象叠加起来,淡酒孤雁菊花,梧桐在中国文化里,更是感伤意象的经典。她的无奈,她的幽怨,无止尽地弥漫重叠,无以复加。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虽简单直白,却更加有如神品,韵味顿生。这愁绪,已不是笔墨能够描摹的了。可荒凉人世,无枝可栖,她仍选择坚强的活着。即便晚年,即便别恨难穷,她的性情里,依然有着磨不灭的倔强。

11、文学短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短评的结构要小巧而完整。通常情况下,一般采用“①总—②分—③总”、“总—分”、“分—总”的结构模式。①“总”,就是开头用简短精练的语言,开门见山地把这篇文学短评总的内容概述出来。②“分”,就是对照作品作深入的分析思考,有的放矢地列出鉴赏评析的要点,然后采用叙评结合、评析结合的手法,对原作品作深入的、有条理的分析。③“总”就是结尾对全文进行归纳总结。

12、琵琶女动人心弦、曲折良多的琴声实乃本文一大亮点。未有曲调先有情,以“情”之一字贯穿全段。“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直白地点出她的不甘无奈与深长情思,延续至她的“低眉信手续续弹”中。接下来,从“大弦嘈嘈如急雨”开始,到“四弦一声如裂帛”整整98字,无一字是痴,可无一字不在描写诗人听到琴声后的痴。白居易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反复等手法,将琴声由粗重急骤到幽细婉转,由轻快流利到阻塞压抑,再到戛然一止的“声暂歇”,无声胜有声,留给听众无限想象的空间,引发共鸣。突然琴声由激越雄壮到短促刚劲,以为高潮才刚开始,却已一曲终了。它惊心动魄、荡气回肠的音律仍久久绕梁,船内宾客屏声静气,良久才如梦初醒的反应从侧面也烘托了音乐效果。

13、首先,在意象的选择上,主要选择了大江、浪、故垒、乱石、惊涛、千堆雪等意象,这都是有气势的景象,构成了一幅豪迈壮阔之景,后三个意象更是不惜运用了夸张、拟人、比喻等手法,来更加突出气势的雄伟。

14、审美创生:追溯清明,挖掘节日内涵

15、陈祖美认为是“易安体”在艺术上丰富性,有写景,写情,寄寓出的感叹也好,思念亲人也好,写的那些意在言外,亦真亦幻,以古鉴今的诗词也好,都是她的内心活动,也就是现代诗论中所讲的是一种主体意识,正因为她注重了自己的主体意识,词中的“铺叙”,“用典”创造了她别具一格的词境,她的这种词就是一种回味不绝的厚重,也是她“易安体”的与众不同的总体特征,古词讲它是“婉约”也好,豪放也好,都证明了“易安体”极有的个性化,是自成一体的独立名家的特色。李清照的《漱玉词》用一种罕见的敏锐感觉,将对人生的感悟隐秘深藏在内心深处,并以咏物的特征打开心灵的窗口。于是才造就她“易安体卓然一家”的代表作。

16、要说《登高》真正打动人在哪里?《登高》是真正运用到“人”“情”“文”相统一了的。

17、李句则别出巧思,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样两句来代替“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的平铺直叙,给人以眼目一新之感。这里,“眉头”与“心头”相对应,“才下”与“却上”成起伏,语句结构既十分工整,表现手法也十分巧妙,因而就在艺术上有更大的吸引力。

18、李清照的纪念堂在济南趵突泉公园内漱玉泉北侧,因她有《漱玉集》在世,后人便据此确定她的故居在漱玉泉畔。纪念堂是仿宋建筑,大门上挂有由郭沫若亲笔题的“李清照纪念堂”匾额,堂前还有他题定的楹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柳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陈列厅里展陈着李清照的画像和著作,还有他父亲撰文的碑石拓片和她丈夫登泰山的题名刻石拓片,以及当代著名学者作家叶圣陶、冯沅君、臧克家、夏承焘、唐圭璋等人的题字等。

19、《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一代大家苏轼所作。全词风格豪放、气势雄壮、境界辽阔,将写景、咏史、抒怀融为一体,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胸怀。

20、我寻寻觅觅着丈夫的身影,猛然回头,却发现只有冷冷清清的厅堂,一宵海棠零落尽,从此清秋再无人,剩下的,大概只有我心中的凄凄惨惨威戚了吧。

二、关于李清照的文学短评1200字

1、“渚清”在我个人理解中是似静实动的描写。表面上,江中小洲并不会移动,是静景;而“清”字背后的江水却值得推敲。环绕在小洲周边的江水许是流动的,在这环流之间,就形成了一幅动态的景象。“沙白”则明显是静景。洲上的白沙在色彩上明亮却单调,为整幅画面添入引人注目的色彩,这颜色并不似象征生机的绿,它并没有任何生意显现,可以说是一种“无机的耀眼”。

2、“短”是指它篇幅短小,“评”是指在文体上属于议论文的范畴。它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社会评论、文学评论、艺术评论。

3、叠词,是我们汉语中特有的一种修辞手法,是为了表达的需要,把同一个词连用在一起,一个词重叠后可能会增添某些附加意义,甚至可能会改变原来那个词的词性和词义。所以说,运用叠词,不仅在形式上增添了语言的韵律美,而且在内容上更丰富了语言的含义,有强调的作用,一箭双雕,常被古代诗人使用。

4、“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李白是个道士,只要他愿意,他大可以披上道服,佩上木剑,弃俗求仙,这倒真是有几分逃避现实的意味。“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抑或是“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于他而言,似乎也不失为一种不错的选择。“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了,这似乎才是李白,那个“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李白,那个傲岸不群,藐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李白。可是长安城里,他苦心经营的一切呢?他又是否真的看淡了?我不愿深究。在我们热爱的眼神中,李白就是李白,他不应受到世间的任何约束,他就应该驾着大鹏鸟,扶摇直上九万里,活得洒脱,任性,因为他就是传说本身。

5、这两句也是上阕“云中”句的补充和引申,说明尽管天长水远,锦书未来,而两地相思之情初无二致,足证双方情爱之笃与彼此信任之深。

6、圆月之下,你又哭了吧?油纸伞下,已是梦回从前。

7、(有参考:余光中《寻李白》,北溟鱼《长安客》)

8、《声声慢》的文学造诣值得肯定,叠词被李清照用得出神入化,家仇国恨、悲愁无奈透于字里行间,其悲惹人哀叹。

9、李清照工诗善文,更擅长词。李清照词,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著录。

10、李清照作为名门之后,却仿若丝毫不曾在乎世人的口水,敢于挑战世俗规训,毅然决定与张汝舟成婚,寻求一份安定的生活,也希望自己的金石收藏免于颠沛流离,可以继续编辑整理《金石录》。

11、此词分上、下两阙。上阙开头一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人景并出,气势磅礴。从长江着笔,将其与千古无数的英雄豪杰联系起来,组成了一个极为辽阔悠久的时空背景。后一句“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又道出了赤壁之战的地点。接下来写山、写水,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通过“穿”、“拍”、“卷”三个动词,集中写出了赤壁气势恢宏的壮丽景色,用浓墨重彩的生动描写,顿时将读者带入一个胆战心惊的奇险境界。后来的“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写作者从神游中又回到现实。此句承上启下,由描景过渡到写人,十分自然,也为下阙写周瑜作了铺垫。

12、绵续伤怀,愁字难概(高一3班陆王琪)

13、华东师范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2020级本科生

14、师评:你的语言已自成风格,短文一篇,清茶一盏,你品,你细品……

15、“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想必,这七组叠词是大家最为熟知的。《声声慢》这首词,写于李清照晚年南渡之后,那时的她,国破家亡,命运悲惨。

16、他们在评定她词作的才华时,总是不免要强调一下:可惜是个女子啊!李清照在经历了再嫁、离异的风波之后,名节方面的问题便成了她的又一层累赘。于是,评论者又会忍不住再强调这一点:可惜她名节有欠缺啊!比如宋代王灼的笔记就很典型,既赞许她“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妇人,当推词采第一”,又评价她“晚节流荡无归”。

17、此书中文版经上海古籍出版社引进,于今年3月出版,其中诸多新颖观点颇受学界关注。近日,艾朗诺教授接受《文汇学人》采访,并就若干商榷意见给出回应。

18、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19、人常道,文如其人。李清照的此类诗作,无一不展现了女诗人对于家国兴衰的感喟,对于守节之人的敬重,对于叛国求荣之辈的鄙弃,对于国家的责任意识,与男子相比,又有什么不同?

20、文汇:有关宋代文人的研究,您曾有几本专著面世,重点关注欧阳修、苏轼等士大夫。最近翻译成中文引进中国的《才女之累》是一本围绕宋代女性词人李清照的专著,能否简单介绍一下,您在其中落笔的重点?

三、关于李清照的文学短评800

1、《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东坡作于黄州的千古名篇,慷慨共苍凉一色。

2、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所写,全词通过对秋景的描述,渲染出一种凄凉伤感的氛围,抒写了词人在流离失所的生活中无限落寞与无奈的情怀。前几句用叠字,给人一种震慑人心的悲凉感,紧接着又表现出因为生活不定,寝食难安的悲苦。最后通过梧桐细雨黄昏来映衬她内心的愁绪,与开头相呼应,点明了主题。

3、《声声慢》写于李清照晚年,山河破碎,夫死家亡的痛苦与无助之感,似钝剑时时在切割折磨她的心灵。

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5、曲终人散,仍存半轮茫茫江月,照得秋月无波。

6、初读此诗,只觉诗人有一种惆怅与自失于字里行间,景物描写则十分细致,如今浔阳枫叶荻花不再,长安笑语繁华不再,琵琶声声却永远回荡在人们心中的壁崖,余音绕梁。

7、认清自己的才华和能力,是做自己的底气

8、夜,黑。我望向窗外,远处漫漫月光无边,如霜更如雪,轻轻笼住了周身的静谧。白色,定是孤独的夜空,最美好的嫁衣。注定又是一个没有星星的夜晚。我无言,反是任由清风拂过手中的书页。

9、根据李清照带有自传性的《金石录后序》所言,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李清照嫁与赵明诚,婚后伉俪之情甚笃,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而后其父李格非在党争中蒙冤,李清照亦受到株连,被迫还乡,与丈夫时有别离。

10、对以上几点商榷意见,您有何回应?

11、以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和白居易《琵琶行》为例,写《评〈归园田居〉(其一)中的隐逸情怀》和写《有感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隐逸情怀》自是不同,而写《评“琵琶女”的自诉身世》和写《有感于“琵琶女”的自诉身世》也大有区别。

12、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3、《琵琶行》文学短评(4篇)

14、看到了好几位熟悉的小伙伴,手气杠杠的!!

15、⑤不仅如此,音乐又将人物的往事与现实联系起来,推动故事情节向纵深发展。琵琶女身世飘零的命运,白居易政治上遭受打击、贬谪偏远的不幸,都不是偶然的。由于命运的相似,两个萍水相逢的艺术家才可能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共鸣中,一个重弹,一个重听。诗末六句更是写出了悲凄的乐曲,声声扣人心扉,满座皆泣,尤以诗人最是心潮澎湃,以至泪湿青衫,难以自已。声声乐曲、滴滴泪水,将两位艺术家对人生、社会的一腔激愤不平尽情宣泄,长诗就在这浓重的感伤气氛中被推向高潮,戛然收束。(4)(5)

16、南方雨季连绵,念你之心未断,国破家亡,这孤雁残菊,无人共赏。自酌两三盏淡酒,沦落天涯怎能用一个“愁”字概括尽呢!结尾有“愁肠百结虚成着,幽怨千行没处论”之感,这不禁使人想起“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想必词人已失魂落魄将悲愁咽入喉咙,才徐徐道出一个“愁”,言之愈少,愁之愈浓。

17、三人行(Ⅱ)——同单元任务群下的多层次教学设计

18、李清照评价秦观之词:空洞无实,透露着穷酸气。

19、若有他日,必当登人极,览群山。

20、②诗人描绘音乐的比喻手法、以声传情以及将人物的往事与现实联系起来以推动故事情节向纵深发展是音乐描写中的亮点。

四、关于李清照的文学短评400

1、((1)题目以小见大,极好地处理了文学短评中“点”与“面”的关系。《琵琶行并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无论是其细密的结构、清晰的层次,还是曲折动人的情节,无不为后人所称道。本文着重选取了音乐描写这一方面,足以体现作者选点的精心独到。)

2、信阳师范学院传媒学院院长

3、艾朗诺:她的个人风格很鲜明,确实不属于这三类。在当时,歌妓会写词,上流社会的闺阁妇女或名媛也有一些作品,但是,这些都是比较偶然的情况,并不是她们生活中要紧的事情。不少词作,往往写则写矣,但事后被销毁了,这些女性作者并不打算让自己的作品被别人看到。李清照不一样,她把文学创作视为生活中最要紧的事情。固然她从未有过自己是文学家之类的说法,但她对于自己的文学创作是很积极的,对于自己创作者的身份也有自觉。这些意识在她的作品里可以被找到。

4、青山绿水,衣衫翩,是那诗酒为伴的李太白吗?杯酒之间便留下满纸华章。

5、下面这两个小朋友表达的情感态度与方式在同龄人中着实可算不俗,但确也略有稚嫩,可转念想,我们师生都是胆子大的人,不怕人前露怯,认真思考,理性表达,意义在于真实记录我们的思想轨迹,做事情的本身庶或远大于呈现的结果。

6、她用手中一支笔,描写和勾画真实的自己,竭力反驳世俗成见。在她中年之时,宋室倾危,她不像一般的闺阁女子不问世事,反而像男子一样赋诗言志,而且立场往往比男性更加坚定。她写下:

7、优秀的作品值得评论的点很多,写短评时要能够聚焦,如果面面俱到,很容易失之浮泛。因此,在选择小的切入口,可以关注一些细节,如《百合花》中“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小通讯员衣服上被撕开的口子等细节反复出现,就可以将它们作为切入口,分析这些细节对于表现人物、深化作品主题的作用。

8、整首诗层次清晰,结构巧妙,实为匠心之作。

9、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是唐诗中七言歌行体的扛鼎之作,诗歌在叙事情节、音乐描写、抒情方式(情景交融)、人物塑造、行文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堪称经典。如果你要写一篇短评,你准备怎么写?

10、《归园田居(其一)》(文学短评1篇)

11、————琵琶行文学短评

12、传承传统、融合技术、观照现实、体悟时代,是实现文化类节目创新的原生动力。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河南卫视2022《清明奇妙游》呈现唐宋文化之风,传承清明文化之美,运用全新的拍摄和制作技巧,科技赋能传统文化,实现现代元素与古代文学的跨时空交流,文化传承更深入浅出,达到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良好效果。

13、是时候下山了。那山顶的风太冷,已经不是他这个年纪可以承受的。

14、词的开篇运用十四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委婉细致表达了词人愁苦之情,看似平平淡淡,却表现词人高超的文字功底,十四个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就像著名学者徐虹亭所说:“真是大珠小珠落玉盘也。”词人百无聊赖,漫无目的地寻找,兴许想找些温馨的回忆来慰藉自己。可寻而不得,只感觉到周围环境冷清,正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寻觅无果更添词人一份心结,开篇为全词定下了一个感情基调,使全词笼罩在一种凄凉,愁苦氛围中。

15、她离开了黑暗动荡风烟破落的北宋,南渡。经历着两个时代更迭交替的她,独居一隅小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七组叠词音律美,朗读起来似大珠小珠落玉盘,徘徊低回,哀婉凄楚,是她伤心的倾诉。

16、接受史的问题是我思考到后来的有趣发现。我仔细想过,中国古代文学史只让一位女性成为大家,而她进入文学史的作品竟然都是在表达对丈夫的爱情?这两者如此高度统不禁让我产生怀疑,逐步意识到,传统的对于李清照的了解恐怕是有问题的,对她作品的解读恐怕也是有问题的。

17、《登高》与“登高”情结

18、赏析作品的艺术手法。

19、优秀的古诗词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意蕴和独特的艺术匠心,学习欣赏时应当重点关注,细加品味。比如,曹操《短歌行》运用比兴手法和典故表述心志,陶渊明《归田园居》用白描呈现日常生活画面,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用瑰丽的想象表现梦境,白居易《琵琶行》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等。请从本单元选择一首诗词,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写一则800字左右的文学短评。

20、急风淡酒,梧桐细雨,愁煞人

五、关于李清照的文学短评500字

1、我总觉得,杜甫写下那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时,是想起了他少年时许下的壮志。于是他羡慕起当时的自己,羡慕起长江永远年轻的生命。“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2、①音乐本是无形之物,很难用语言文字直接描写。因为它那飘忽即逝的音响、旋律,是很不容易被捕提和表现的。其中所含的“幽愁暗恨”更是十分抽象、难于言传的。诗人白居易平日深厚的音乐修养和驾驭语言艺术的厚实功力,使他笔下生花,成功地写出了琵琶演奏的精彩片段。在白居易的笔下,那复杂多变的琵琶声,被描绘得层次丰富、音色分明。

3、《声声慢》文学短评(7篇)

4、开头四句是诗人弃官归田之时对自己的志趣和仕宦生活的反思。

5、词中无一字不在诉说着李清照心中的凄凉悲苦,沉重绝望。过去的她,有着富足的生活,美满的爱情,而今的她,只剩下了凄凉、孤苦与哀愁。

6、习近平总书记讲过,文艺节目创作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清明奇妙游》匠心造艺,镌刻中华传统文化,雕琢西园雅集图中的宋代名人,巧用视听特效,再现歌舞情景,打破高雅文化与观众的距离感,重新诠释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价值,使观众在享受视听艺术带来的冲击与震撼的同时,领略传统“清明节”深层人文内涵与精神意蕴,启发观众对中华大地璀璨文化的自信心。

7、小组讨论、师生共同归纳:

8、三人行(Ⅲ)——解读“劳动者之歌”

9、结构要清晰。对作品的评价最好在开头直接提出,下文加以证明,形成总分结构。如果有必要加上总结性文字以收束上文,可形成总分总结构。

10、诗人以比喻、叠词、曲中带情、烘托等多种手法亮丽了自己的文章。

11、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12、“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1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一句用“落木”与“长江”,借景抒情,抒写满腔悲愁。以“落木”写落叶,这无穷无尽的叶,这无边无际的愁,写深秋树木,寂寥肃杀,而后一句的滚滚长江则更为深沉,诗人对时光一去不复返,永远向前,便借这不尽长江抒写。这颔联,对仗工整,实属佳句,为后世文人所传颂。诗人以出神入化的笔触,道尽壮志难酬的哀愁。

14、“无边”的“落木”“萧萧下”,“不尽”的“长江”“滚滚来”。“无边”,“无尽”将天地之大与作者之渺小形成了鲜明对比,更加凸显了作者内心的苦涩。“落木萧萧下”,“长江滚滚来”暗示时光变迁,世事变幻,一去不复返,侧面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自己年事已高,却不得重用,而朝廷也像这长江水一样,原本辉煌无边的“天国”,转眼间“灰飞烟灭”。

15、通常情况下,文学短评一般采用“总—分—总”、“总—分”、“分—总”的结构模式和叙议结合、评析结合的写法。“叙”是指对作品内容的复述、介绍或引用,“议”则包含分析和评价两个方面——分析,是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进行揭示的过程;评价,则是作者通过分析得到的结论,即对作品或作者艺术创造的总的看法,也就是文学评论的中心论点。

16、“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是第二次出现“月”。琵琶女奏起乐曲,惊艳四座,此时江水平静,映了轮皎白秋月,这里的感情似乎更为平和,诗人还未知琵琶女身世,只是赞叹其曲中起伏的旋律与情感。相较之后“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更多的是叹息,叹息自己和琵琶女曲折的人生,叹息社会对人才的不公与扼杀。。

17、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18、也可以从表现手法角度进行考量。

19、再把目光放到千古名句——颔联。颔联中杜甫结合仰视与俯视,写无边无际的落叶纷纷飘落,奔腾不息的长江滚滚而来。通过“萧萧”和“滚滚”两组叠词,体现出空间的广阔寂寥和时间的永恒。气象雄浑,连云走风,有如巫峡千寻,既极力渲染了雄浑悲凉的气氛,又具有音韵美,朗朗上口,因此才能为老幼传诵。

20、⑵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主要的表现手法

六、关于李清照的文学短评

1、正常来说,李清照是不应该改嫁的。

搜索
说说分类
说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