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qq说说 > 正文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学著作【文案整理85句】
admin 2023-03-13 08:54:10 qq说说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学著作
1、越热爱教育,热爱孩子,在教室里投入的精力越多,越能够理解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学理论。或者说,越具备阅读本书的良好的智力背景。
2、据我所知,不少学校或区域都组织教师共读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但多数时候收效不大,似乎不得其门。我相信本书在这方面将会有所贡献,可以成为共读比较好的选本。(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学著作)。
3、那么这位教育实践家、教育理论家的著作有哪些呢?例如《学生的精神世界》、《和青年校长的谈话》、《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公民的诞生》,《帕夫雷什中学》等等,苏霍林斯基总共有五十多部专注和小册子,六百多篇论文,大约1500篇文艺作品,他的许多著作被译成了三十多种文字出版,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是使教育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发展教育理论的卓越典范!
4、卢梭《爱弥儿》要求教育遵循自然天性,也就是儿童在自身的教育和成长中取得主动地位。
5、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
6、“我想再一次提醒校长要有一个记事簿。只要你是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的,你就要尊重这个记事簿和尊重自己,把它一年又一年地记录和保存下去。这实际上是一种教育日记,同时也是你对一个较长时期的教学和教育过程进行概括性分析的准备工作。凡是引起你的注意的,甚至引起你一些模糊的猜想的每一个事实,你都把它记入记事簿里。积累事实,善于从具体事物中看出共性的东西——这是一种智力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就必然会有那么一个时刻,你会顿然醒悟,那长久躲闪着你的真理的实质,会突然在你面前打开。”(《给教师的建议》第444页)
7、赞科夫《教学与发展》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8、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教师人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地记录自己的教育日记,而坚持多年如一日地撰写教育日记,可以促进教师的教育思考,丰富自己的教育素养,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他想把教师的教育日记搜集起来,当作是“无价之宝”。
9、《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教育部师范司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10、《早期教育与天才》(日)木村久一 海南出版社
11、《爱情的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4月第2版。
12、维果茨基是苏霍姆林斯基的重要思想来源,也是帕夫雷什中学老师必读的心理学家。
13、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一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最早探讨教育学问题的著作。
14、维果斯基《教育心理学》主张必须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分支来进行研究,并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和“内化说”。(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学著作)。
15、提出了通过集体和生产劳动来教育儿童以及在集体中进行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16、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如果教师诱导儿童学习好榜样,鼓励仿效一切好的行为,那末,儿童身上的所有缺点就会没有痛苦和创伤地不觉得难受地逐渐消失。
17、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人的工作是一种特殊的、富有创造性的职业,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教师是对不断变化发展的儿童施加影响教师的工作具有滞后性;教师在各种影响和教育儿童的力量(如家庭、集体、学校、书籍、街头伙伴等)中处于“指挥者”的地位;教师工作的对象是正在形成中的个性的最细腻的精神生活领域,即智慧、情感、意志、信念、自我意识。
18、《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也可作为资源参考。
19、《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是他一生心血筑就的纪念碑。人们在这纪念碑面前,可以玲听到许多烩炙人口的有益教诲;可以汲取到许多用来丰富和指导自己工作的理论和经验;它可以作为一面如何做人的镜子,给人以启迪;它更是一部全面培养人的教科书、素质教育的教科书,给人以借鉴。我选了其中三段著名的话,来谈谈我读书的心得。
20、在每一章后面的“资源与拓展”中,已经列出了一些书目和文章,在这里,强调一下,如果能够在读完本书后再继续研读下列作品,将有助于加深对本书的理解,并有助于弥补本书之不足。(这些书,大半比苏霍姆林斯基的书籍难度要大)
21、《和青年校长的谈话》,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年3月第1版。
22、《孩子们!你们好!》(苏联)阿莫纳什维利著 教育科学出版(《孩子们,你们好!》、《孩子们,你们生活得怎样?》、《孩子们,祝你们一路平安!》学校无分数教育三部曲)
23、当苏霍姆林斯基在开始教育生涯的第一天,就有一件事引起他的深思。村子里有一个性情古怪的位医士,当他给刚入一年级的孩子们量身高和体重的时候,就把所有的数据都详细地抄录下来。苏霍姆林斯基很好奇,就跟他交谈起来,翻阅了他的记录。令人大为惊奇的是,他写这种记录已经写了27年。
24、《有效教学方法》, (美D?鲍里奇著,易东平译,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5、《爱的教育》;意大利,亚米契斯著;夏丏尊译,开明书店出版;
26、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强调的一个核心概念,要理解:如何引导学生自我教育?
27、读完全书后,我对苏霍姆林斯基谈到的这几方面内容深有体会:
28、既然思想存在于劳动之中,人就要靠劳动而生存。
29、《新教育之梦》, 朱永新,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30、《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6月第2版。
31、关于教师管理。他认为,要办好一所学校,没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不行的。作为学校领导,应该关心爱护教师,尽量减轻教师的负担。他说:“教师要精力充沛地工作,就需要休息;要提高教学质量,就需要有自由时间,以供读书和研究。自由支配时间是根,它滋润着教育艺术的枝和叶。”他对学校里的每一名教师都了如指掌,做到知人善任,用其所长。要求教师努力提高教育素养,包括:精通自己所教学科的内容;懂得心理学、教育学和教学法等教育科学知识,有较高的修养和工作激情。三者不可偏废。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因此,被人尊称为“教师的教师”是当之无愧的。
32、《给教师的建议》, (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33、《学记》是中国教育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完整的教育专著。
34、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没有把他当做一个活生生的人来对待,其实孩子也有自尊心,而且一点也不比大人小。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在教师关怀学生人格尊严时,教导才能成为教育,就本质而言,教育的核心就是关怀学生,让他经常具有作为智力劳动者的自尊感,作为公民的自尊感,作为自己父母儿女的自尊感,作为因自己崇高的意向﹑激情和成绩而变得美好起来的个人的自尊感。我们要让学生经常看到自己的成功,让他们感到每一天都不白费力气,每一天自己都有新的收获。
35、关于德育,他明确指出,“和谐全面发展的核心是高尚的道德”。他特别强调要使学生具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需要,认为“精神空虚是人的最可怕的灾难”。要求教师和家长尊重儿童的人格,全面关心儿童。他说:“如果有人问我,生活中什么是最主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说‘爱孩子’。”他提出了“要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的主张,并努力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学校的墙壁也说话”。他同时指出爱不等于无原则的溺爱,应该用严格的纪律和道德规范去要求儿童,并注重通过集体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36、19世纪末20世纪初,杜威创立了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作为《民主主义与教育》,杜威的"儿童中心”是传统教育转向现代教育的标志。
37、他是近代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在世界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38、廖世承《教育心理学》是中国较早的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39、苏霍姆林斯基的小学、中学,一直是在自己村里学校度过的。这是一座七年制的学校,虽然学校设施条件极为普通,但这里却有一批较好的师资力量。这对从小受到家庭良好熏陶的苏霍姆林斯基来说,是一个极好的环境。他的善良天性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知识能力得到了迅速的拓宽。他在家经常主动帮助父母邻居做事,在学校里是位品学兼优的学生,得到了当时校长伊万·萨维奇和教务主任布师科夫斯基的重视和关怀。然而对他影响最大的要数启蒙女教师安娜·萨莫伊洛英娜。
40、《爱弥儿》, (法)卢梭著,李平沤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41、苏霍姆斯基,有二三十年坚守。才会打造铁打营盘,流水的兵的学校。才会得到很多经验。中国校长很少有二三十年坚守。常常三五年就更换。中国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一个周期十二年,没有十二年,一个校长就不会看自己的方案效果。
42、两套大纲是容易误解的概念,第一套大纲实质上就是教学内容,第二套大纲是苏霍姆林斯基的独特贡献,是为掌握第一套大纲而准备的智力背景。
43、关于教学——发展的统一。首先他强调师生通过教学有效地传授和获取知识,认为只有掌握知识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幸福的人。其次,他坚决反对那种只给知识,不重视发展智力的教学。他说:“教师把事先准备好的种种原理、结论和推理一古脑塞进儿童的脑子,往往不让儿童有可能哪怕接触一下思维和活的言语的源泉,这就捆住了他们的幻想、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翅膀。孩子时常由富有朝气的、积极的、活跃的人变成了仿佛专门用于背诵的机器。”因此,他要求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讲课力求生动、形象、有趣,反对“满堂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真正的学校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并用分数去鼓励他们,使学生体验到学习取得成绩的快乐。
44、脑科学的研究,能有力地支持苏霍姆林斯基的结论,并且,提供更广泛的启发。事实上,这本书所在的“脑科学与教育译丛”都是值得阅读的。
45、《学会生存——世界教育的今天和明天》,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华师大比较教育研究所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46、廖世承《教育心理学》是中国较早的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47、著名教育家昆体良在其代表作《雄辩术原理》中就谈到,他的老师帕利门曾采用班级进行教学。
48、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和《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认为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49、热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敏锐、最高尚、最强烈、最温柔、最有情、最温存、最严酷的感情。一个真正热爱祖国的人,在各个方面都是一个真正的人。
50、二是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对教育的思考与读书的感悟。苏霍姆林斯基在工作与生活中,善于进行思考,而且也善于把自己思考的结果记录下来。他曾经告诫自己正在上大学的儿子说:“我现在就有大约40个笔记本。每一本都用来记录鲜明的、似乎是一掠而过的思想(这样的思想“习惯于”在头脑中出现一次后就不复返了)。我把阅读过的最有趣的东西,也记在这些笔记本里。这一切在将来都会有用,会减轻你的脑力劳动。要建立一套笔记,爱惜你从书本中吸取的一切知识。”(《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792-793页)我们俗话常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坚持记录思考与阅读的收获,一定人能够促进我们的思考,丰富我们的知识。
51、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没有把他当做一个乎等的人来对待,其实孩子也有自尊心。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在教师关怀学生人格尊严时,教导才能成为教育,就本质而言,教育的核心就是关怀学生,让他经常具有作为智力劳动者的自尊感,作为公民的自尊感,作为自己父母儿女的自尊感,作为因自己崇高的意向、激情和成绩而变得美好起来的个人的自尊感。我们要让学生经常看到自己的成功,让他们感到每一天都不白费力气,每一天自己都有新的收获。读了这本书后,我不但对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对他的伟大人格也充满了深深的敬意。他用赤诚的心、火热的血、坚强的毅力、辛勤的汗水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让每个教育工作者不忘己任,努力完善教育方法,贴近学生的心灵,给他们发展的空间,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热情,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的人才。
52、此外,他还阐述了诸如教学任务、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等问题。
53、这本书中有不少案例,尤其是关于问题学生的案例,是一本通俗而启发很大的书。
54、《帕夫雷什中学》, (苏)苏霍姆林斯基著,赵玮等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55、“爱学生,了解学生,进入学生的心灵世界”,是对学生最真诚的职业态度;尤其是《我把心给了孩子们》与《公民的诞生》,是苏霍姆林斯基对教师的热爱最真实的写照。读这两本书也许是平淡无奇,但是那种对学生真诚的爱,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把教育视为生命却在字里行间时刻体现。()《公民的诞生》详细论述了少年叛逆期的心理过程,以及如何培养少年在这阶段的成长。
56、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乌克兰卓越的教育家、教师、思想家和作家。他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教。担任这所农村中学的校长、教师和教育者长达32年。苏霍姆林斯基一生短暂,但他却持之以恒地探索和孜孜不倦地写作;奇迹般地写出了40部专著、600多篇论文、约1200篇儿童小故事。 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部著作都是面向教师、教育家、教育者、父母和自己孩子们的。他把自己的思维、思索、建议和见解全部倾注在了他的著作当中,即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教师和父母应当历经何等艰难之路,才能使孩子成长为好学上进、聪颖、心地善良而高尚的人和好公民。 瓦·亚·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在乌克兰国内人人皆知并喜爱,而且在国外许多国家也被广为出版。如众所周知的《我把心给了孩子们》《公民的诞生》《给女儿的信》以及某些论文和小故事。 他的作品每一新版都引起了人们更大的关注和浓厚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写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巴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失去的一天》和《学生的精神世界》、《致女儿的信》、《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等教育专著收在《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为师范学生入学必读。
57、这使幼小的苏霍姆林斯基不仅爱上了书本,爱上了同伴,爱上了大自然,而且他更尊敬这位老师。他向往着自己的知识能同老师一样渊博,向往能像老师一样。从这时起,苏霍姆林斯基逐步树立了从事教师这一神圣职业的志向。因此在七年制学校毕业时,他毅然决定报考师范院校,后来一步一个脚印,从一个普通的教师成长为一名伟大的教育家。
58、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们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59、对苏霍姆林斯基的误读或不理解,根源往往在于实践的这种不深入,因而缺乏了理解背景。
60、学校文化部分是给校长及相关领导看的,普通教师选读其中部分内容即可。
61、《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 (苏)巴班斯基著,吴文侃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62、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是当代出类拔萃的伟大教育实践家和理论家。
63、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中既有关于教学基本理论的论述,又有各个教学环节的体经验介绍和建议,基本上构成了一套较完整的教学论。他从智育的基本任务出发,要求正确解决教学过程中的两对矛盾,即教学——教育、教学——发展,要求在促进矛盾的辩证统一过程中,完成目的,实现和谐发展的总任务。关于教学—教育的统一。他提出了教育性教学(或教学的教育性)原则,指出这一原则不仅要求世界观教育、道德教育也必须在科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来进行。反对把教育看成与学习和教养相隔绝的东西,他说:“训练和教养能够形成各种世界观吗?考虑一个人在教学过程所见到、所理解、所思考的东西,能够对他的心灵实施教育吗?”可见,他是教学、教育和教养的统一论者。
64、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认为教育事业应该是公共的,不是私人的。
65、一是记录每天发生在校园的有意义的事和日常的教育资料。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著作的最大特点,就是叙事与说理相结合。在他的教育文章里,有许多生动精彩的故事,这些故事不是随意杜撰出来的,也不是苏霍姆林斯基作为旁观者记录下来的,而是苏霍姆林斯基善于观察,并积极参与师生的成长活动中积累下来的。比如,每天早上孩子们到校之后,他会跟孩子们打招呼,细心观察每个孩子的内心与表情的变化,一旦发现有异常现象,苏霍姆林斯基就及时跟踪做好教育工作。每天跟老师们、孩子们在一起,苏霍姆林斯基给他们开会、上课、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苏霍姆林斯基陪伴他们的点滴变化与成长,都成为教育日记中的素材。苏霍姆林斯基还特别注意把日常的教育资料写进自己的教育日记里,像对孩子和班级的教育措施、各项工作计划和学生们的个人作业等。这些材料都是苏霍姆林斯基进行教育研究的基础。
66、这本书已经被列入网师课程,里面关于信任、危机与遭遇等的论述,十分精彩,也是对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中相应观点的深化和发展。
67、维果斯基《教育心理学》主张必须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分支来进行研究,并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和“内化说”。
68、《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郑杰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69、柏拉图《理想国》,认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哲学王”。
70、这个问题涉及到知识结构,以及本体性知识诸问题。最重要的是观照自己目前的状况,为自己找出一条合适的阅读之路。
71、如果共读的次数比较少,宁可选读其中个别章节,而不能贪多求全。如果共读的时间比较充裕,那么建议:
72、(1)资源的整理发放,以及讨论题目的设计。(通常建议至少提前一周,并能跨越周末,以方便老师有充足的阅读时间)
73、他认为校长不能陷入事务的漩涡,也不能官腔官调地用行政命令来领导。他说:“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他指出,一个好校长必先是一个好教师。因此,他本人始终兼教一门语文课,常年做班主任工作,并天天坚持听其他教师的课。他说:“如果我每天不听两节,就算我这一天什么也没做。”“如果今天去区里开会,明天就得补上,听四节课……如果我在一年中没有听过一位教师的至少15至20节课,我就会对他毫无了解。”他把听课和分析课当作校长的重要工作和滋养自己思想的源泉。他十分重视学校的思想教育。为了做好这项工作,他带动和组织教师全面了解研究儿童,定期举办了研讨会,就某个学生的情况实行教育会诊。他本人亲自搞调查,作记录,深入研究了178名“最难教育的”学生曲折成长的过程试办了一个6岁入学的预备班“快乐学校”,从预备班到一年级,再连续跟到十年级,一直担任该班的班主任,跟踪观察和研究学生在不同时期的表现,提出了相应的教育措施。
74、他强调学生作为个人的整体和谐发展,关心儿童的幸福和自我表现。他就儿童教育写有40多部专著、600馀篇论文,另外著有1000多篇童话故事。
75、《育人三部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8月第1版。
76、《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美)坎贝尔等著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77、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是道德?这个问题答案五花八门,但要真正地理解苏霍姆林斯基是如何回答的,从而将他的道德概念进行清理,与我们头脑中习焉不察的道德观念区分开来。
78、关于体育。他说:“对健康的关注,这是教育工作者首要的工作。孩子的精神生活、世界观、智力发展、知识的巩固和对自己力量的信心,都要看他们是否乐观愉快,朝气蓬勃。”并响亮地喊出了“健康、健康,再一个还是健康”的口号。他不允许低年级儿童在室内进行三小时以上的脑力劳动,反对让12~15岁的少年每天花费五个小时去做家庭作业。他带领师生在校园内外种植大量植物,为孩子们建立天然的“氧气厂”。在教室内,注意合理采光,定期检查课桌椅与学生身高之间的适合程度,注意学生合理的营养等。他钻研了15年之久,为帕夫雷什中学制定了新作息制度,保证劳动和休息、活动与睡眠的适当交替。
79、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总结了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社会主义教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构建了教育学的理论体系,论述了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着重阐述了智育及教养的地位和作用。
80、精选的辅助材料。(例如本书中的解读,以及另外相关的资源,可利用“资源与拓展”中提供的线索)
81、有人说青春就是批判的年华,这种说法并不夸张。这种批判的特点是很高的积极性和很强的原则性。
82、生物起源论,人类教育发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主张生物起源的代表人物有利托尔诺、沛西能等。
83、《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联合国教科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84、昆体良《雄辩术原理》(又名《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
- 上一篇:屈原的四句古诗大全【文案整理24句】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