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个性说说 > 正文
笛安的小说龙城三部曲【文案整理73句】
admin 2023-03-14 08:50:01 个性说说 ℃笛安的小说龙城三部曲
1、关于“桥梁”的评价,笛安说:“我从来没有试过给自己定位,我只知道,我的每一篇小说都必须要竭尽全力地让自己满意。我并不认为青春文学和严肃文学是简单的对立关系,《麦田里的守望者》也是青春文学,但是没有人说它不严肃。”她觉得在自己的作品里,“青春只是背景,写的都是城市里的情感和乡愁”。
2、借由“龙城三部曲”的面世,笛安连续三年登上中国作家富豪榜,天才和原生经验推动着她在写作之路上飞奔,并成了一代文艺青年的偶像。(笛安的小说龙城三部曲)。
3、起初《告别天堂》卖得并不好,直到几年后《西决》火爆时,才跟着卖起来。也是因为《西决》,笛安开始走进公众视野。
4、明明是相爱的人啊,却要不断地用利益挑逗,不停地试探底线。
5、但是为什么它会掺杂一些我们现在所谓的社会热点,我觉得我不是刻意想要用一本小说去回答某些社会现象,这个事儿可能有一些作家有兴趣,但我不是这么想的。
6、朱灵境盯着那张清俊敏感的少年人的脸,脸上还有隐隐惊慌,眼睛里却迸溅着星火——他太渴望被选中了。此时,她还不知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可以将他映照成一个截然不同的人;更不知道,眼前的蝴蝶已经开始扇动翅膀。
7、“以严肃文学之姿,进入到青春文学市场。”当时的媒体是这样介绍笛安的。彼时青春文学正热——从“新概念作文大赛”走出的韩寒、郭敬明、张悦然,被称为“青春文学的三驾马车”。但同为“80后”,笛安写的既不是残酷青春和另类生活,也不是反叛教育体制的话题性小说,而是传统的家族伦理。
8、即使是这样一个浪漫可爱的妈妈,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也只想让女儿读博留校当个老师,最好再嫁个老师,平平静静地结婚生子。
9、从开始写《西决》的时候,我发现那个东西在消失。
10、成长过程中,笛安并未过早展露什么写作才能,语文作文成绩一直平平。高考后,她去法国留学,读了喜欢的社会学。或许是异国他乡的孤寂激发了笛安的创作欲,她写下了《姐姐的丛林》,发表在国内知名文学刊物《收获》上。
11、这在当时是奇迹般的畅销,显示出笛安在年轻读者群中极为强大的市场号召力。
12、这部几经推敲修改的17万字转型之作甫一面市,便收获媒体和读者的无数好评,更摘得2018年人民文学奖长篇小说奖。
13、如果你点开视频,就会看到房间因为午后阳光而显得温暖,而那个女人的眼睛因为某种异常坚定的力量,显得尤其明亮,闪闪发光。
14、或许这一方面源自她是顶着“文二代”的光芒出道的,父母分别是知名作家李锐、蒋韵。虽然如今,在很多场合人们介绍李锐时会说,这是“笛安的父亲”。
15、因此,她想与更多的年轻人聊一聊这个时代,聆听属于当下每一个年轻人的故事。 (笛安的小说龙城三部曲)。
16、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我们会发现人最重要的永远是自己,其次才是附加在自己之上的那些标签,作家、母亲、女儿、妻子。
17、注释(2): 笛安:《都市青春梦》,《名作欣赏》2013年第4期。
18、那个夏日的午后,29岁的笛安成为讨论的对象。“笛安有一个特殊的资源和使命、责任,肩负了我们这儿可能没干好、中断的,新文学以来的精英文学传统怎么跟‘80后’的写作结合的问题。”学者邵燕君在会上说。之后好几年的时间里,在媒体报道和文学批评中,笛安都被频繁称作“连接青春文学和严肃文学的桥梁”。
19、小说《西决》讲述的是龙城里郑氏一家三个堂兄妹在家族漩涡中挣扎成长的故事,2009年首印就印了20万册,两周后即加印。当时笛安已是郭敬明旗下最世文化的签约作家,连公司楼下报刊亭大爷也进了三五本来卖。“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郭敬明对她说,“你从此不一样了”。
20、我特别喜欢一句话,应该那是黄霑写的,我写不出来,“人生是美梦与热望,梦里依稀有泪光”。你们太年轻了,你们不知道这是个老歌,但这个其实就是我真正想在小说里说的东西。
21、我写的东西肯定不是经典,我没有那么不要脸,但是我个人觉得我写的东西肯定也不是快餐。我有严肃的态度和追求。至于读者看到什么我也控制不了,所以我只能尽可能地做到传达我想要的东西。
22、笛安说:“没人看就没人看,我也要写……我是因为开心才写,而不是因为其他。”
23、笛安是成功跨越了青春文学的作家,虽然她的青春文学作品仍令人记忆犹新。在当代文学史上,新世纪前后出现的青春文学热,标志着新一代人进入文学场域的姿态与方法,这一入口由若干要素组成:深入的城市建设、市场加速转型、原子化的个人及小家庭的普及,大众文化的网络化等等。纵使每一代人都有一代人的迷惘,但这一代年轻写作者的迷惘与自我寻找,在这四十年里,还是有着鲜明的标识度的。这就是为什么不断会有更年轻的读者为笛安的“龙城世系”小说所打动,我们可以称之为一个历史的分水岭,而笛安的几部成名作就有翻山越岭、青春跋涉的印记,使后来的年轻人们总能在“龙城”这样一个象征化的北方中等城市里,找到自身成长与之相似,并不断翻版的内心冲击。这也构成了我们重读笛安青春成长小说的一个基础。
24、后来多年,这个名字被隐去姓氏,变成女儿惯用的笔名,出现在形形色色的榜单上,受万人瞩目。
25、“世故里含纯真,功利中有体恤,既有贴切的城市生活气息与质感,又不乏恒久的悲悯情怀”
26、朱灵境面前的笔记本电脑上,一只硕大的蝴蝶占满屏幕。下方是一句极具煽动性的宣传语:“你挥动着小小的翅膀,掀起远处太平洋的巨浪。”这是她正在为公司考察的投资项目“粉叠”,项目创始人是一位选秀出身的歌手,他叫关景恒。“我要把粉丝变成一个真正的职业。”关景恒这么说,“每一个挥舞荧光棒的小女生,都会拥有左右偶像事业甚至命运的权力。”
27、每周有三个下午,放学后我就得去看牙医,几个月的时间里,我拔了八颗牙,三颗是门牙。另外两个下午我在美术馆里转悠,大都在五十七大道上,我就差没大声嘘那些美国作品了。傍晚一般是用来看书。我买了全套的“哈佛经典名著”系列一一主要是因为鲍比说我们的套间里没地方放这些书一一我有点变态地把五十本名著读了个遍。晚上我几乎雷打不动地在我和鲍比合用的卧室里竖起我的画架,在两张单人床之间,然后画画。我一九三九年的日记里写着,我在一个月里画了十八幅油画。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十七幅是我的自画像。不过,有时候可能是我的缪斯在捣乱,我也会收起颜料,画些卡通漫画。有一幅我现在还留着。上面是一个男人张开的洞穴般的大嘴,他正在看牙医。他的舌头干脆就是一张一百美元,一旁的牙医用法语忧伤地说:“臼齿可以保住,但是舌头恐怕只能拿掉了。”这幅画我那时喜欢得不得了。
28、如果我在写作对我来说非常容易的那些年,拥有了这么多的读者,可能我就完蛋了,会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就可能会死得早。
29、但她还是想先写会的,“冲出一条路来”。她希望自己以后的作品可以远离自我的表达欲,“如果一个人写了一辈子,觉得写小说的任务是表达自我,我觉得那挺遗憾的。一个好的作品里包含了特别多的东西,你的自我真的不那么重要,你不一定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人”。
30、关于这个决定,后来有人问是不是太过匆忙,笛安回答:“我给人生大事做决定的时间,不会比在超市选洗发水的时间更多。”
31、作为妈妈,笛安现在要接送女儿去幼儿园,还要教会她识字,“不然等孩子上小学的时候会很辛苦”。
32、科学一直告诉人们世界完全不是我们以为的那样,但是又不肯对我们说哪怕一句“其实不用害怕的”。(南音)
33、△笛安带着新书和全国各地读者分享创作经历和书中故事。
34、体现在为人处世上,就是有一说做事干脆,笛安的率直和一针见血的文字,多少是有遗传自他的。
35、先锋名将苏童也评价道:“笛安的叙述能力超出了我的预料,她的文字或跑跳,或散步,极具自信心,有耐性,也有爆发力。”
36、这位青春文学教主,以快准狠的效率、极大的诚意签下了笛安这块璞玉,保证“拼了命”地给她出书,鼓励她一本一本写完了龙城三部曲:《西决》《东霓》《南音》,帮笛安获得了足以安身立命的巨大版税,并成为了她的朋友。
37、但是两个倔强的人,又怎么生得出一个不倔强的孩子呢?
38、而现在的她会说:“写不出以后,我也要好好地生活下去。”
39、此次“笛安评论小辑”中的四位评论文章的作者,都比较年轻,都是从笛安小说的热情读者转型为了研究者,我们能从她们的文章中看到这种“粉丝”的痕迹,当然更多的是研究者的客观评价态度。王都的文章《“更北的北方”与“更南的南方”——论笛安的龙城世系小说》,从“北方”与“南方”的区分入手,考察“龙城世系”三部曲的空间隐喻。王都注意到,三部曲里的“北方”如同一个无尽笼罩的象征物,笛安试图用异乡感来书写故乡,刻画作为城市的龙城,也就“超克”了城市现代性文学的一般模式,即城市书写的某种陈词滥调,而把人的主体化,在笛安这里是情感的主体化作为重要的表现对象。王斐然的论文《复归的旅程,抑或无乡的漂泊——重读《西决》对“家族共同体”的书写》则进一步聚焦于“龙城”系列中的《西决》这一部,关注“家族共同体”问题,指出笛安青春小说的特别之处,是把青春成长与对家族共同体的探究结合在一起,使得青春成长不是脱离历史,而是进一步地融入历史,为解读、表现父辈历史提供了更加复杂的角度。这一观察我觉得十分重要,今天的青年写作之所以会被认为主要是现实主义的,很大的原因就在于必须面对父辈历史,笛安小说较早地传达出这个信号。
40、读者:当时在一个新书的分享会上面你说过,在写到某一个时间的时候,你突然意识到了,不能够再靠天赋去做这件事情,包括你很多后记里面都有写,写东西开始变得困难。
41、除了刘震云、莫言、严歌苓、阎连科这些名宿,笛安还邀请了父亲李锐。
42、而笛安却一直默默在自己的世界耕耘,2018年年末,笛安的最新小说《景恒街》出版了,新书面市不久又斩获2018年人民文学奖长篇小说奖——这是“80后”作家首次问鼎该奖项。
43、笛安的成功,成功地在严肃文学和青春文学之间,创造了一个模糊地带。
44、韩寒(1982年9月生),上海金山人,中国青年作家,并涉足音乐创作。
45、就像在文首的视频中,笛安提到她在少女时代不好看,很自卑,弹幕立刻就飘过几句: “你很可爱”“我觉得你美爆了”。
46、2003年,这篇小说发表于《收获》中长篇专号的头条,“我那时候有些害怕地问自己,如果这就是我人生最美好的瞬间了,那往下的日子,我该怎么办?”她有些惶恐,但也打算继续试一试,毕竟“《收获》愿意用我的稿子,也许这证明了,我可以接着写。”那一年,笛安20岁。
47、她在新作《景恒街》上写道:“北京不是我的家,我只是深爱它。”
48、爱情通常发生在不甘心的人之间,什么都甘心了,就不那么需要谈恋爱了。
49、爱情故事它有一个非常难操作的地方,就是它的情节其实都很古老。因为爱情就那几件事儿你们都知道的,就是从开始到结束,不管怎么结束,好的结局,坏的结局,从开始到结束,中间遇上的障碍和问题,它就那几件事。
50、很多人觉得自己好像为了获得人生的某些成就,必须要在一些东西之间做取舍。
51、1983年,作家李锐和妻子蒋韵的女儿出生了,他们称之为“结婚后的第一个惊喜”,给她取名李笛安。
52、当然,重读行为的发生往往还是因为作家本身有了新的发展和变化,笛安的写作雄图不小,无论选取怎样的时代背景,在几度锻炼长篇小说的虚构技术之后,最后还是落到了当代城市书写。在我看来,《景恒街》是近年来少有的抓住了城市核心事件的小说,这缘于她对城市中漂泊着的年轻人所具有的高度共情能力。重要的是,从自我寻找出发的小说家,把自我寻找的冲动进一步扩张为表现客观世界的动力,这一跨步是非常重要的。在专门为这次评论小辑而写的创作谈中,笛安讲述了她对小说写作从全身心投靠到疏离自省,再到冷静回归叙事技艺的过程,最后她不断强调一种属于“叙事者”的独立逻辑与品格,试图将之与“笛安”区分开,这种“自我的辩证法”确证了小说家的成熟心智,我觉得这种成熟在这一代青年写作中是十分可贵的,也是标志性的。
53、 《西决》是笛安构建的龙城家族小说的第一部,小说以郑家年轻一代中唯一的男孩郑西决为主人公,将三个主要人物东霓、西决和南音以“三点一线”方式排列,在对他们三人的叙述中,引出上一代的故事,展现埋藏在家庭之爱下两代人的不同故事与秘密,通过表现家庭的爱与包容达到对现实社会中人们内心孤独的观照,由此来加强整个社会的人文关怀,建构精神家园。
54、至于这里边写了一些互联网的东西,写了一些粉丝跟偶像的东西,我觉得我真正想写的是人的欲望。无论是人对成功还是偶像的那种追逐,在我这,这两种东西是一样的,其实它们都是某种欲望。
55、但是它有一句歌词叫“敬这无言以对的时刻,打烊了该走了”。那一瞬间是有一个画面的,而我觉得这就是一个爱情故事,而且是两个大人不是少男少女的感情故事。
56、阳光从左侧洒进来,她坐在沙发上,姿态放松,微笑着揭开自己的伤疤,大约是早已释然,也可能是那一瞬间充沛的自信,让她在对话中获得了直面往日的勇气:
57、荣获人民文学奖长篇小说奖,在创业故事里融入办公室政治与都市爱情的情节,世故里含纯真,情感细腻而理性清明,是一篇文质俱佳的长篇小说。
58、3月23日,丝绒陨新书快闪慢谈暨城市影像森林展览开幕式
59、《西决》是笛安龙城三部曲的首部。作者将看似平淡的故事叙述得荡气回肠,如同深海里引爆的炸弹。该书一经出版即受到广泛好评。
60、几乎是宿命般却又理所当然的,在距离巴黎200公里外的山上出租屋里,笛安坐到了电脑前,动手写下她的第一篇小说《姐姐的丛林》。
61、我曾经跟它那种完全百分之百的依赖消失了,有时候需要自己去探索,也就是在“龙城三部曲”那两三年里,开始意识到为什么一个职业作家要总结技术。
62、所以她特别愿意去写不甘心的人:“爱情,通常发生在不甘心的人之间……什么都甘心了,都认了,就不那么需要恋爱了。”
63、后来觉得当时的写作我自己不太满意,既然不满意我就想应该耐心一点。可能就是太有耐心,不知不觉又停下来了一年的时间,(这本书)一开始的那一部分跟现在的第一部分是完全不一样的。
64、而她写作的对象,也已经从离她很近的,北方重工业城市里三个堂兄妹的伦理纠葛,转向了遥远的,明朝一个获得贞洁牌坊的徽州寡妇。
65、天真其实不是一个褒义词,因为很多时候,它可以像自然灾害那样接着一股原始,戏剧化,生冷不忌的力量,轻而易举的毁灭一个人。(西决)
66、要知道在那之前,我年轻的时候,有一段时间写小说对我来说很容易,容易到什么程度?我只要脑子里有一个闪电一样的概念,我可以把它变成一篇小说,非常容易,而且转化的过程非常快,所以那个时候就有那种特别年轻气盛的东西。
67、去做一个更好的人,无限靠近理想,完成使命。
68、这个是一个最初的动因,我想写一个爱情故事。
69、4年前的某个夜晚,笛安开车跑到北京的机场高速上——她对高速公路一直有一种情结,因为在高速上行驶,很容易忘了自己身在何方,让人心安。深夜的高速,路上空荡荡的,车里的电台开着,一首歌接一首歌地放着。突然,她很喜欢的一个歌手的声音响起,“敬这无言以对的时刻,打烊了,该走了……”歌词击中了正在开车的笛安,“那应该是一个爱情里的场景,两个算是经历过一些世事的人,无言以对。那一刻,我想写一个发生在当下的爱情故事”。
70、有一天,听着房间里坏掉的老壁炉漏雨的滴答声,笛安打开灯和电脑,想和自己说说话,但又不知如何说起。“那就编个故事,自己讲给自己听吧,在虚假的故事里,放进去我真正的人生。”
71、莫言(1955年2月出生),原名管谟业,山东高密县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
72、在那里她住过许多老房子,也在北极圈遭遇过极光,浑圆的天穹像个黑洞,让笛安彻底感受到了人的渺小和微弱。
- 上一篇:积累美文500字左右【文案整理25句】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