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个性说说 > 正文
交流有代沟是什么意思【文案整理50句】
admin 2023-03-15 08:59:38 个性说说 ℃交流有代沟是什么意思
1、西方学者对代沟有三种流行的见解:一是以M.米德为代表,认为代沟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类世代关系中的社会现象。二是以杜文(Douvan)为代表,认为根本不存在什么代沟现象,只不过是人们为了危言耸听制造出来的虚幻想像而已。三是以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希尔(Hill)为代表,认为世代之间存在着思想、价值取向、道德观念的差别、分歧和冲突,这是不可否认的,但也有态度和行为方面的一致,并且这种一致性是普遍的、经常性的。因时代、环境、生活经历不同,两代人在对现实和未来的看法上往往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是在彼此可接受的范围内,并不带有敌意和不尊重。
2、每一代人在不同的信息刺激下,建立了符合当下的符号认知体系。
3、严格要求孩子,明确底线,让孩子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
4、代沟广义上是指年轻一代与老一代在思想方法、价值观念、生活态度、兴趣爱好方面存在的心理距离或心理隔阂。由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人类学家M.米德在所著《代沟》中提出。
5、“在这一文化中,代表着未来的是晚辈,而不再是他们的父辈和祖辈。”
6、米德指出,当今的代际矛盾与冲突既不是源于社会、政治因素,也不是源于生物学方面的差异,真正的根源在于文化传递路径的变化。她将人类社会的文化分为三种形态:其前喻文化,指子辈向父辈学习;其并喻文化,指个体主要向同辈学习;其后喻文化,指父辈向子辈学习(玛格丽特·米德,1987)。年轻一代凭借自身对新事物更强的理解与吸收能力使社会迈入后喻文化时代,父辈在家庭中的话语权有所下降,青年人的话语权却不断上升,代际差异甚至代际冲突由此产生。不同于以往自上而下的文化传递过程,在社会日新月异的今天,父辈转而向子辈进行广泛的文化吸收,这就是所谓的“文化反哺”现象(周晓虹,2000)。
7、一位50年代出生的阿姨告诉我,16岁时她突然就从北京去了内蒙,从倍受宠爱的良好家庭和教育环境,突然被投进一个自然人文环境都极其原始的地方,头上甚至没有一个房顶。16岁的少女从修路搭房子开始,在短时间内学会了各种严酷环境下的生存技能,然而她和伙伴们并没多想,只是要尽多尽快地干活,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而已;而今天咖啡店里偶遇几个00年代出生的16岁高中男孩,正在准备去英国留学的A-level考试,聊起来未来,各种憧憬,英语流利,从历史到AI都能信手拈来充满自信地表达一番,然而对成为学习最好分数最高的那个好学生并没什么追求,快乐就好,他们说,无论做什么,快乐才是最重要的。
8、常听人抱怨,“在我妈眼里,我遇到的任何问题,都是我有问题”。
9、爱和宽容总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而爱和宽容总要好过彼此之间的恨与戾气。
10、W爸爸:说实在的,我不太在意,因为现在我们也在网络里,我看到一些W用的不一样的,虽然有时候会看不懂,但过一阵子我也懂了。
11、代沟就是两个人沟通的时候,出现了一些问题,两个人很难互相去认同,去理解的结果。因为生活的多样性,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立场,看待问题的角度方式也会有很大的差异。
12、孩子希望所有的事情都得到尊重,他们的文化可以得到认可;希望家长可以尝试用他们的方式跟他们平等的沟通;甚至可以做到“无障碍的交流”,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愉快聊天。
13、每一代人在还未完全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法则之时,又有接踵而来的挑战。
14、代沟是每一个年龄层次的人对于世界的认知不同的产物,在一起交流时候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
15、虽然同样身处网络语言崛起的时代,但由于核心家庭中的两代人——父辈与子辈——分属数字化移民与数字化土著两大阵营,他们对新信息和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存在着较大差异(周晓虹,2016)。具体而言,在两代人的交流中,子辈往往是网络语言的积极输出者,父辈则因更习惯于使用日常语言而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时常对这些陌生的词汇与图片产生理解困难,于是出现通常所说的代沟现象。
16、在对子辈的访谈中,我发现多数受访者都强调,自己会在与父母聊天时有意识地筛选可用的表情包与网络语言。至于能用的标准,主要就是可理解、无歧义、无不得体内容、尽可能向父母习惯使用的日常用语靠拢。
17、不同的专业会从事不同的职业,在不同职业的多年工作之后,每个人对于人生的理解包括周围身边的环境,可以接触到的人也是完全不同的。
18、“2017年度十大网络用语”是基于国家语言资源监测语料库(网络媒体部分),采用“以智能信息处理技术为主,以人工后期微调为辅”的方式提取获得的。
19、代沟这个词是很多人都经常挂在嘴边的,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总觉得父母和自己的代沟很大,不愿意跟父母交流沟通。
20、相反,当父母可以看到我们的朋友圈时,不管是一顿美餐,是一张照片,还是一句抱怨,他们都会觉得你就在身会很愿意主动和父母分享自己的生活,不管是学习生活的失败与得意,还是半夜的鸡汤和抱怨,父母永远都是最忠实的倾听者边,感到很安心,很欣慰。在我们的采访中就有同学表示,自己和父母没有太多的秘密。
21、米德将整个人类的文化划分为3种基本类型:前喻文化 并喻文化 后喻文化:前喻文化指晚辈主要向长辈学习;并喻文化指晚辈和长辈的学习都发生在同辈人之间;后喻文化指长辈反过来向晚辈学习。(前喻文化)即所谓“老年文化”是数千年前原始社会的基本特征,事实上也是一切传统社会的基本特征。在这样的环境中,整个社会的发展十分缓慢。
22、发掘他的好处,告诉他很棒,坚定他的自信心。
23、“怎么还不下班啊”。每天工作8小时,我们可以问个八百回。
24、看来同学们和翼宝一样,与父母都存在着一条难以跨越的"沟壑"——年龄的代沟,不想解释,不想被父母过多关心,朋友圈屏蔽父母可能是最简单有效的方式了。
25、W爸爸:可能是自己判断它的前后语境什么的,我没有特地搜索过这个。
26、生长的环境不一样,不同的环境对人的性格思想都有一定的影响,如果长期生活在和谐文明的环境,人的思想会变得比较豁达比较开朗。如果长期生活在压抑的环境,人的内心也会变得比较狭隘。
27、也许很多人都会说,我长大了我也成熟了,我可以照顾好自己。但是在我们父母的眼里,我们又好像是从来长不大的孩子,出门在外时时刻刻牵挂着我们。朋友圈屏蔽他们,他们不但不能更好的了解我们生活状况,还会胡思乱想,造成不必要的担心和麻烦。
28、我偶尔发个朋友圈搞怪一下,便会引来父母不停的“开导”,而且我还不知道怎么解释,所以···
29、子辈向长辈学习是理所当然;长辈向子辈学习却被视为开明。公众往往对长辈向子辈的学习极尽赞美之词,却忽视了子辈长期以来在弥合代沟、最小化代际冲突上付出的努力。
30、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杜甫一生为李白写了十五首诗,但李白回应他的诗作甚少,却写了一首《赠汪伦》。
31、该说法最初出现在电竞游戏圈,用于吐槽或赞扬一些让人大跌眼镜的游戏操作方式。
32、除了业务上的沟通,职场上的人情世故上,更是一大难题。
33、比如我们相比下与年轻老师交往更容易,大抵因为我们还算“像”,不会出现我说美剧你讲昆曲的符号差异。
34、该说法源于某游戏中玩家之间的聊天惯用语,2017年被网友们改造成“皮皮虾,我们走”,后又衍生出“皮皮虾,我们回来”“皮皮虾,我们倒走”等说法,并因令人捧腹的配图表情而在网络上走红,多用于论坛、聊天等场景。
35、郁:想问一下,平时在聊天里Z有没有使用一些您以前没有看到过的表情,或者一些网络用语呢?
36、人们根本不可能设想自己的生活能和父辈、祖辈的生活有什么不同,在他们眼里生活的意义是既定的,前辈的过去就是他们的未来。
37、这也就不难发现,有关学生生活的老师,如班主任、辅导员越来越趋于年轻化,因为双方时间差的接补耗时较短。
38、这从侧面反映出新一代年轻人勇于表达想法、敢于说出不满的人生态度,也说明我们的社会变得越来越包容和多元。
39、在取得同意后,笔者选择采用对父母和孩子分别进行深度访谈而非焦点团体访谈法,尽量避免他们因为顾虑对方而隐瞒自己的真实想法,影响访谈结果效度。
40、以上三点就是我觉得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代沟”了,我们从客观上去认知它,就不会害怕了。
41、很少屏蔽过父母的朋友圈,但是也不是没有过,因为我和父母会像朋友一样相处,能感恩能遇见这样的父母,但有些事情是真的不想让他们知道,因为在家庭关系中他们始终是我的父母,更多的时候是怕他们担心我,而不是我做了什么不敢让他们知道。
42、如果说在前喻文化(即传统社会)中,社会化的对象是社会中尚未成年的个人,那么,后喻文化则是一种不折不扣的“反向社会化”。
43、“代沟”的出现意味着基本社会化过程已经充满了矛盾和冲突。“代沟”在某种程度上推动着两代人思考人生、反思自我,积极地寻求新的发展,促进“青年代”的社会化和“成年代”的继续社会化,使他们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44、W:会用,但是会挑着用,筛选自己觉得能用的,要是父母能理解而且没有
45、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女二喊一群人去吃饭,就是没叫女不巧女一就是你。
46、在访谈过程中,笔者注重从受访者的语言中寻找可以深入挖掘的内容。比如一位孩子提及“会刻意回避一些比较过分的表情包”时,我就立刻追问如何界定“过分”,这些细节才是受访者主观意义建构的决定性因素。
47、父母要知道,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格,有自己的想法和思维,即便父母为孩子提供所有的吃穿住行,但是父母不能控制孩子的性格和想法。
48、于是,很多网友责问道“李白,你的良心不会痛吗”。此语后来随着“鹦鹉兄弟”系列表情包迅速走红,一般用于嘲讽和吐槽别人。
49、到最后,你只能落下一句:“我跟你无法沟通!”
- 上一篇:怎么理解代沟【文案整理32句】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