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鲁迅的名言及含义【文案整理31句】
admin 2023-03-15 09:00:46 文案短句 ℃鲁迅的名言及含义
1、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无名氏《争报恩》释义:意为路途遥远,才可以知道马的力气的大小;经历的事情多了,时间长了,才可识别人心的善恶好歹。
2、他以为猜出了中国学生前来拜访之因,然而……
3、后来,我们也曾试过增加营养、物质激励等,几次三番地折腾下来,女儿的小脸越来越苍白。而且,一说要考试,她就开始厌食,失眠,冒虚汗,再接着,考出了令我们瞠目结舌的33名。
4、“为学须有自得之趣,用力既外,自然成熟,一时高低毁誉,不足关怀也”(鲁迅的名言及含义)。
5、纽带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力量需要纽带汇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的发展、历史的传承、社会的安宁、校园的和谐都需要纽带。请以“说纽带”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6、一个24小时的共享书店营业,白领、流浪汉等各种各样的人都在里面读书,有的就只是简单的翻几页书。以此为材料,进行作文。
7、其实这是一句很平常的句子,在过去很长时间都没有人提起。直到八十年代后期至九十年代初期,把鲁迅拉下神坛成为一种潮流时,好像首先是一位语文老师发难,拿出这句作为例子,说明鲁迅的文章也有病句。从此,关于这句是否病句就一直争论不断,而这么一句很平常的句子,也摇身一变成为妇孺皆知的经典名句。
8、黄先生就是黄佐临,1925年到英国留学,先读商科,很快就师从萧伯纳学戏剧,创作了《东西》和《中国茶》,深受萧伯纳赞赏。黄佐临曾经返回中国,两年前又与夫人一起赴英,在剑桥大学皇家学院研究莎士比亚,并在伦敦戏剧学馆学导演,今年应该三十出头了吧?这次他急着要见面,对萧伯纳来说有点突然,但他很快猜出原因了。
9、(解析)《狂人日记》揭示了中国数千年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凡是读过这篇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记得这样一个情节:狂人在翻开历史的时候,见到每页都写满“仁义道德”几个字,可是研究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到满本都写着“吃人”二字。中国人从一出生时起就要接受所谓的“仁义道德”的教育的,其实,不过是在教授着如何吃人罢了。然而,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许还有。鲁迅通过狂人的嘴巴喊出了:“救救孩子!”
10、但是读过《社戏》的人都知道:其实那夜的戏,看得叫人“打呵欠”“破口喃喃的骂”,那夜的豆,第二天吃起来也实在平常。
11、2049年,我们的共和国将迎来百年华诞。届时假如请你拍摄一幅或几幅照片来显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成就,你将选择怎样的画面?请展开想象,以“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想象合理,有叙述,有描写,可以写宏大的画面,也可以写小的场景,以小见大。
12、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丰富,我们学会了口是心非,学会了世故圆滑,学会了装腔作势,却再也找不到最初的那份纯真,没有了真正的快乐。
13、(中国历史上只有)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而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灯下漫笔》
14、事实上,这句话就是说人的思绪总是随着外界的变化而变化的,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本来没想的事情或是刚刚有一点想的,加上外界环境的这个因素,不断的刺激就会使你的这个想法越来越想成为现实,这就变成路了。
15、他难道不希望回到那个和迅哥儿漫山遍野奔跑的青葱岁月吗?
16、当年那个在语文课上懵懂的少年,也终于在长大成人之后,读懂了文中的人生。
17、孰料最后等来的是教育部下达结束北京大学的命令,称“大学校自开办至清末,凡历十余载。中间更经丧乱,因陋敷陈”,“学生之班次虽增,陶植之成绩未著”,“政体既变,各方对大学咸有不满之意”。
18、假使做事要面面顾到,那就什么事都不能做了。
19、输在起跑线上是不是就一定会输?不成功就没有幸福感?为什么不能甘心在路边为别人鼓掌?或许,我们对幸福的定义和感知力出现了问题。幸福的定义未必是身居高位,坐拥亿万,感官上的舒适满足,它更包含有精神上的独立和张扬,人的自由。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和幸福未必有什么逻辑关系,一定要勾连起来的话,应该是:人因为自身的幸福才可能被称为真正的成功者。为人父母者并非只能被动接受现实,试着给自己一些勇气,也给孩子一些应该有的幸福。文/新华日报
20、这是高度概括鲁迅一生的诗句。柏杨说鲁迅只有战斗性,而缺乏包容性,该罚他背诵这句诗一万遍。其实战斗性和包容性并不矛盾,只是实施对象不同罢了。一个人只知爱,不知恨,那是没有是非的滥爱;一个人只有恨,没有爱,那就已经走上了反人类的邪路了。鲜明的爱憎,正是鲁迅丰富性的体现。
21、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有光明。
22、2019年上半年刚刚结束,在学生们为暑假来临狂欢的时候,一则教育部的通知,让我心生无限感触。
23、《与甥女何纫兰书信三封》写于1906年。严复的外甥女有心创办女子学校,使女子得以享受教育的权利与机会,严复在这三封信中对于外甥女的这一志向深表理解与支持,鼓励外甥女克服困难,为女同胞们争一口气,同时表示自己愿意到外甥女创办的学校担任一个普通教员,并为外甥女的办校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及参考意见,以此激励外甥女为振兴女子教育作出勇敢的奉献。严复的这种思想、态度值得我们高度肯定与赞赏。
24、后来才发现,自以为是“迅哥儿”的我们,都活成了闰土。
25、1897年,宗白华出生在安徽省安庆市,8岁后随父到南京读书。
26、千万不要把自己活得像落难者,急着告诉所有人你的不幸。
27、1933年初,在宋庆龄、蔡元培、鲁迅、杨杏佛发起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总会的邀请下,77岁高龄的萧伯纳偕夫人到上海作短暂访问。萧伯纳见到鲁迅,称他是“中国的高尔基,而且比高尔基还漂亮”,鲁迅则诙谐地答:“我更老时,还会更漂亮。”在欢迎午宴上,萧伯纳一边像天真的孩子学习使用筷子,一边随意地闲聊素食、中国家庭制度、大战、英国大学的教授戏剧、中国茶等。
28、其实,浪费别人时间的人,虽然谋了别人的财害了别人的命,自己却往往一无所获。
29、千百年来,无数的的哲学家、思想家、史学家穷尽一生苦苦探索人类历史的规律,答案可以说五花八门。然而鲁迅独辟蹊径,指出了人类历史其实只存在三个时代,就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和没有奴隶的时代。而过去的中国实际上只有前面两个时代,第三样时代则需要现代的青年去努力奋斗。鲁迅对历史的这一概括,可以称得上是简单明了的天才创造。那么今天,我们生活在哪个时代呢?我们青年人都在做些什么呢?
30、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十二个关键词,考生需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字,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问题,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 上一篇:关于战争题材的小说【文案整理69句】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