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个性说说 > 正文
百年孤独开头【文案整理91句】
admin 2023-03-15 09:02:52 个性说说 ℃百年孤独开头
1、如果你试图在其中找到思想,抛开陌生的文化背景,你将看到人类共同的欲望,与永远无法如愿以偿的孤独。
2、最初阅读《安尼尔的鬼魂》时,我对斯里兰卡唯一的印象是在伦敦留学时去伦敦学院大学玩,朋友说她的室友来自斯里兰卡。那个瘦削的女孩有鹿一样的大眼睛,安静寡言,见我也不太说话,从书桌前起身,轻声说要请我喝茶。(百年孤独开头)。
3、面对行刑队意味着面临死亡,对于《百年孤独》这样的伟大杰作,在开篇是否设置一个悬念根本无从轻重。在我看来,作者是为了提供一种强烈的事实对比:见识冰块。
4、眼前立着一块546路公交车站牌。我下车看清楚了,站名:正兴场口站。从华阳客运站发车,到这儿是第9站;再下去31站,到达黄龙溪。
5、开头这个段落,听过很多人提过这些往事:在80年代很多中国作家,比如说像莫言、阿来、陈忠喜,很多人当年一读到《百年孤独》开头一两句话,两三句话的时候就觉得震撼的不行了。大家都忽然发现原来小说还能这样子开头,其实严格来讲,小说的开头方式,真正的第一句的开头方式是很特别,但还不至于太特别。但加上它整体的枝叶慢慢丰满进去之后,你就会觉得它那种独特的魔力。而那样的魔力对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与当代的世界文坛隔绝已久的中国文学界来讲,那真的是套一句通俗的老话,“一股春风吹拂着大地"。
6、《白鹿原》这部作品被誉为“民族史诗”,讲述的是白鹿原上白鹿村里以白嘉轩、鹿子霖为代表的二姓氏家庭从旧社会到新社会的经历。
7、我搜集过很多版本的《英国病人》,却对翁达杰本人的信息没有什么兴趣。很可能我从来都是一个理智的读者,喜欢的只是作品本身。但这也很可能是出于某种因为过度钟情而产生的恐惧:怕书后面的作者不符合自己的想象。只记得关于翁达杰最初印象是,书封上他的名字前有一个括号,里面写着加拿大,但我凭借直觉认定他作品中的迷人的魅力不可能来自这个只能让人联想起枫叶的北美洲国家。(百年孤独开头)。
8、对魔幻的现实或现实的魔幻、生活的魔幻的叙述、表达与揭示。
9、在这场老友对谈里,翁达杰说起当年在新西兰,自己曾建议石黑一雄将其正在写的那部小说取名为《入海口》或者《家园》。而石黑一雄在《巴黎评论》的采访中回忆起这段往事,却记得这场对话发生在澳大利亚作家节的长椅上,当时翁达杰建议将小说起名叫《牛腰肉:别具滋味的故事》。无论时间怎样扭曲了记忆,这本后来被取名为《长日留痕》的小说始终是石黑一雄口中那个有很多厨房里切菜的场景以及和管家有关的故事。
10、我又说,1987年我骑车经过正兴,到处都是老房子……现在好像不多了。
11、锦江流经市区,水是混浊的,有腥味。鹿溪河则呈乡间的黄土色,不清冽,但干净。
12、用《百年孤独》的句式翻译这首诗,是不是这样:
13、「文学」B06| 《耶稣的学生时代》罪与罚与人类良知的底线
14、这是美国著名女作家的作品,讲述的是在一个美国的小镇上,杰姆与斯库特兄妹二人在“一个杀人犯和一个传说中的怪人”二件事中经历了猝不及防的成长的故事。
15、马尔克斯曾说,《百年孤独》是对拉丁美洲历史的概括,我甚至想说,它是对整个人类历史的影射。
16、旅馆是两层楼的木建筑,门上有块大匾,黑底黄字(繁体):“成都市天府新区正兴供销合作社旅馆”,还有门牌:下河边街24号附1号。
17、我出门去附近古龙寺逛了一圈。想起一段禅门对话:徒弟问师父,何谓三宝?师父说:禾、麦、豆。徒弟不解:为什么是这三样?师父说,因为,这是人人喜欢而又每天离不开的东西啊。
18、第二次通读的版本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范晔译本了,这也是马尔克斯正式授权首次在中国出版的版本,迄今据说已经销售了一千多万册,理论上,应该有一千多万人读过这本小说了,但究竟有多少人真的读完过,却很难说。
19、她说,1987年?那肯定是的嘛,这条是正街上,这是最早开的馆子了。
20、我点头称是。又说,以为苏码头还有汽船摆渡呢,结果没有了。
21、“优秀的写作是艺术创作也是如实描述”。翁达杰教会我的最重要的一课是:我们描绘这个世界的方式就是我们占有这个世界的方式。如果你充分确立了自己的观看方式,就完成了营造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的第一步。
22、菜上来了,除了家常味的黄辣丁,还有一盘清炒苕尖,10元。我吃的时候,店里客人陆续走了,而五个服务员新摆了一桌菜,围桌自己吃起来。我吃得慢,他们吃得快,我过去付钱时,只剩下大厨还在小口地抿白酒。我在他身边坐下来,说,味道可以,今后带了朋友,还要来吃。
23、我赞叹不已:“好淳朴啊。”五哥抿口酒,摇头道:“过不了三年,会变的。”
24、多年以后,多年后,许多年后,许多年以后……看起来并无多大区别,但我认为“多年以后”最为简洁,最美。原因是它在与另一个我们耳熟能详的词——“很久以前”做隐隐的对仗。
25、因此遭到邻居阿吉拉尔的耻笑,何塞杀死了阿吉拉尔。从此,死者的鬼魂经常出现在他眼前,鬼魂那痛苦而凄凉的眼神,使他日夜不得安宁。他们只好离开村子,外出寻找安身之所。经过了两年多的奔波,来到一片滩地上,由于受到梦的启示决定定居下来。后来又有许多人迁移至此,建立村镇,这就是马孔多。布恩迪亚家族在马孔多的历史由此开始。
26、翁达杰的爱情诗歌有着与其他诗歌不同的亮丽,多少回避了混乱故事和糟糕情感,也没有神话,只有生活,多元、温柔。翁达杰将场景和情感糅合在一起,“让美丽的风景变成明暗交错的丰润映像。”,这种方式被翁达杰称为“壁画手法”。《布告牌》仍是立足于家庭灾难和变故之上的,只不过这一次,没有叙述的不稳定和撕裂,以及事物的变迁。诗人小心翼翼地丈量着生活,“我的处境非常复杂,/正如在细雨中渐渐模糊/的几张布告栏海报之一。”
27、陈忠实《白鹿原》:白嘉轩后来最引以为豪壮的是一生中娶过七房女人。
28、记住,这是一次充满惊喜与感动的迷宫之旅,千万别急着寻找出口,那除了徒然增加焦虑外,还会让你失去阅读本书的乐趣。
29、《白矮星》是一首给父亲的悼诗。诗歌以一种消失的方式呈现了死亡。作为主体的父亲消失在文本之中,就像一颗白矮星。更重要的一个书写行为是,翁达杰将父亲转换成人们,这意味着父亲变成多元人物,也意味着“人们”被改造成诗歌。《书信和其他世界》是献给父亲的诗歌中最重要的一首,也是翁达杰诗歌中最重要的一首。父亲先是被视为居室,再被视为故事,父亲在两者之间谨守着平衡。“直到他找到了平衡/直直倒下/血液流进了/空空的骨头架子/血液游曳于头脑,无需隐喻。”
30、布恩地亚上校的父亲以自己无限的聪明才智验证了地球是圆的,但这个世界上早他一百年就知道了这个事实;
31、事实上,当你沉浸入一段段的故事中,逐渐发现它的美妙时,你不但会忘记最初寻找出口的目的,甚至会希望不要找到出口,继续徜徉其中,陶醉其中。
32、目前市面上流传的2011年范晔翻译、南海出版社的第一本合法中文版的翻译本。它的开头是这样的:
33、在《疤痕与时间》一诗中,翁达杰将一个爱情故事搅碎,或说将几个爱情故事糅合,构成他对爱情的残忍书写,就像四个诗节结成的诗歌之疤。“我们总能回忆起疤痕周边的时代,/它们封存无关的情感/把我们从身边朋友这里拉开。”翁达杰似乎较其他诗人更能理解伤口/疤痕的功能,它不是我们生命中微不足道的皮肉,也不是某种行为的副产品,创伤创造着我们的生命。
34、孤独是魔幻的,这也是孤独之谜。它既和处境有关,和现实世界有关,和人生经历乃至文化传承有关,却又是个人内心的东西。我们常说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许多人的孤独。孤独是寻求理解而不可得。是虚无与存在之间的夹生者,是精神与物质的混合体,孤独来自现实,但现实背弃孤独。《百年孤独》浸淫着的孤独感,表面上是整个苦难的拉丁美洲被排斥在现代文明世界进程之外的愤懑与抗议、以及其独特生命力形成的倔强自信,实际上却是孤独本身——存在自身的矛盾结构与现实世界的强制混同造成的。孤独的魔幻:精神与物质的互认、混同与分裂。
35、《百年孤独》的开头的时候,小说的时间叙事有一个时间的错位。这个错位一般常见的写法是倒叙,但是这个小说一开始之后,却是在叙事开始的这一点一下子它把它要描述的那个事件的事情是放到多年以后。也就是告诉各位读者,我们现在将会讲回多年以前的事,不过我们暂且先从多年以后开始讲。
36、为了接近少年时代的偶像,我也走了迂回曲折的路。翻译某个类型作家的惊悚小说让我有机会翻译《夜航西飞》,而《夜航》的成功让我得以翻译《一切破碎一切成灰》,《一切破碎一切成灰》又让我获得了等待翻译翁达杰的号码牌:如果编辑选中的译者选择放弃,我就有机会补缺。
37、这本书太有趣了,你在其中看到不同的人生,有人在政治的风浪中起伏,有人在自闭的读书中寻求解答,有人被情欲操纵着,放浪形骸,有人在爱情的痴魔中癫狂。
38、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39、这种孤独不仅弥漫在布恩迪亚家族和马孔多镇,而且渗入了狭隘思想,成为阻碍民族向上、国家进步的一大包袱。作者表达着一种精神状态的孤独来批判外来者对拉美大陆的一种精神层面的侵略,以及西方文明对拉美的歧视与排斥。
40、很多作家在描写重大事件时也会采用这样的手法。比如,吉姆·德怀尔在描述911事件时,用了现场的一些物件:一把橡胶扫帚,废墟中的一张家庭合影等等,让人们的视线紧紧地贴在事件上。
41、“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在这句话里, 时间似乎在朝各个方向流动,让奥里雷亚诺想到了父亲。第一段第一句在这里结束了。许多重要句子都是如此,会有一个重点, 这句话的重点就是“发现冰”。
42、从他父亲领他去见“冰”的那一刻开始,他儿时的所有 记忆和经历,终将成为了《百年孤独》的写作素材和整个故事链条。这一点,从作家的角度而言,写作是个痛苦的经历,漫长而孤独的旅程。每一个作家,每一部著作,都将经历千锤百炼而成,而不是随随便便、轻而易举的完成。
43、加西亚·马尔克斯以生动的笔触,刻画了性格鲜明的众多人物,描绘了这个家族的孤独精神。在这个家族中,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没有感情沟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尽管很多人为打破孤独进行过种种艰苦的探索,但由于无法找到一种有效的办法把分散的力量统一起来,最后均以失败告终。
44、翁达杰写二战,写殖民主义创伤,写斯里兰卡(其故乡)内战,写多伦多卑微的移民工人……不同的时代环境和地域(国界)背景汇聚在他笔下。对翁达杰来说,“国界”真像地图上的国境线,只是细细一道黑线,可轻松跨越。也正因此,他被称为“无国界作家”。也许,对于一个移民作家,一个“现代的流浪者”,故事发生在哪儿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如何用文学面对由于战争、政治、经济和个人原因造成的碎片化生活。
45、无论是时间的深度,还是人物的广度,《百年孤独》都是纷繁复杂的。加上陌生的文化背景,不易记住的重复名字,对一些读者而言,这本书成了一个迷宫。我们可能刚一进入就迷失其中,不得不放弃寻找出口的努力,而简答地翻墙而出,决定从此再不踏足其中。
46、出了旅馆,又回去问了问老板,镇上哪家泥鳅店好呢?
47、何塞·阿卡迪奥·布恩迪亚是西班牙人的后裔,住在远离海滨的一个印第安人的村庄。他与乌苏拉新婚时,由于害怕像姨母与叔父结婚那样生出长尾巴的孩子,乌苏拉每夜都穿上特制的紧身衣,拒绝与丈夫同房。
48、如果说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贡献了最伟大的小说开头,那翁达杰在《英国病人》里塑造了我心目中最杰出的结尾。分别之后,汉娜给基普写了一年的信,最终被他的沉默推开。他有了一双儿女,而她有了一张严肃的脸,时隔多年,用餐时基普依旧会有与汉娜交谈的冲动,想要回到他们最亲密的时光,佛罗伦萨郊外英国病人的房间里,花园内的帐篷中:
49、这块天地如此之新,许多东西尚未命名,提起它们时还须用手指指点点。
50、「主题」B05| 翁达杰诗歌悬挂在现代废墟上的诗性之光
51、我点了一斤黄辣丁,50元。服务员是个中年妇女,爽快,手脚也快,捞起一小筐,称了下,甩了两条回盆里。又上秤,说软了点,再捞一条进框子,说,秤是要称够的,你放心。
52、“许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上海译文出版社,黄锦炎译本。经典的二十世纪外国文学丛书之中国第一部直接从西班牙文翻译的《百年孤独》,公认的优良译本,入选了中学语文教材。
53、“雷德利亚神父很多年后将会回忆起那个夜晚的情景。在那天夜里,硬梆梆的床使他难以入睡,迫使他走出家门。米盖尔·巴拉莫就是在那夜晚死去的。”
54、“ 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利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
55、我是个不严格的素食者,只吃水里鱼虾,不碰地面动物,泥鳅介于两者之间,可吃、可不吃,所以很爽快就改点了一份虎皮青椒、一份干煸苦瓜。女老板说,请稍等,顺手给我倒了杯苦荞茶。
56、当你被某一段吸引之后,不妨再开始扩大你巡游的范围,一点点进入其他故事,那些精彩会在峰回路转间慢慢展现,最终带你进入忘我之境。
57、这些真实的物件、场景,相当是引子一样,将人物拉了出来。从这一刻开始,被定格的时间开始流动,人物有了活动轨迹,故事慢慢展开。
58、这样一解释,你是不是也开始好奇大人第一次见到冰的反应是什么?这里面又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
59、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GabrielGarciaMarquez,1927年3月6日-2014年4月17日),是哥伦比亚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为一个天才的、赢得广泛赞誉的小说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将现实主义与幻想结合起来,创造了一部风云变幻的哥伦比亚和整个南美大陆的神话般的历史。代表作有《百年孤独》(1967年)《霍乱时期的爱情》(1985年)。
60、如果你想要听到一个精彩的故事,马尔克斯的奇思妙想,书中那些个性不一的人物,绝对不会让你感到乏味、冗长。
61、包括马尔克斯自己,这样经典的写法还体现在他的其他作品中,《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纯真的艾伦蒂拉与残忍的祖母》这两本他自己的作品又重现了这一写法。
62、这段文字很普通,除了名字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有点陌生。名字陌生也是因为我们对外国人名不熟悉。为什么这短短的三句话就成了经典,成为无数作家竞相模仿的对象呢,作者是这样解释的:
63、然而,当你绕过《百年孤独》那暗夜般寂静的、恐惧的漫长孤途,回到现实里,去了解作家本人时,你会惊奇的发现,马尔克斯是个幸运儿(这只从他的经历而言),他小时候,奶奶给他讲的所有的鬼故事,若干年后,马尔克斯把这些鬼故事,成功应用在了《百年孤独》的创作中。
64、“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这句话看起来也普通。一个父亲,带孩子看冰块儿,这应该没什么故事吧,但是,理解故事还要参考一定的地理文化背景。
65、我们的正常之处,就在于自己懂得自己的不正常。
66、我们在码头附近的正街上进了家饭馆。不算亮堂,但桌椅老旧,也很齐整,饭菜家常味,可口。正吃着,进来个客人,晃着瓶子,说打二两酒。老板一边忙着,也不看他,说,自己打。柜台上放了两只酒坛,客人揭开红布包的酒盖,拎着二两的酒提子,打酒,丢钱,走人,一气呵成。老板也不看他,道了声:“慢走。”
67、《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经典著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
68、但也许,你忽然发现,当年你看不下去,看不懂的那些文字,忽然间像一个蓓蕾在春风里绽开了,有了色与香,你看到一个之前不曾理解的世界,蓦然在眼前清晰而深邃起来。
69、我们先看前三句。把X射线眼镜戴上,看看文字下面在冒什么泡泡。如果能看出这段话为什么如此著名,我们就能给自己的写作工作台上增添几件高级工具。
70、我们先来看看开头的头四个字,"多年以后"。
71、歌德。歌德(1749—1832),是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德国和欧洲最重要的剧作家、诗人、思想家。歌德除了诗歌、戏剧、小说之外,在文艺理论、哲学、历史学、造型设计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代表作:《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普罗米修斯》。
72、菜端上来,吓了我一跳,满满两大盘,还垒尖尖。我说:太耿直了嘛,那么多!女老板一笑,感觉我少见多怪。我大口吃菜,还努力地刨了两碗饭,结果还是剩了一半。算账,仅20多元。想起旅馆老板说家家都有泥鳅卖,不觉暗笑。是他老兄说来好耍,还是我太轻信呢?
73、要在多年后,作为《安尼尔的鬼魂》一书的译者举办新书交流会时,我才仔细查看了翁达杰的生平,同时解开悬于心口多年的疑问:怎样成长的写作者才能够描绘出一个没有国境线的世界,塑造出如此多的浪子,用诗意还原苦难,让生命中诸多痛楚闪耀着碎玻璃般暗淡却能割伤人的光彩。
74、而此作品的开头是这样写的:“我哥哥杰姆快十三岁时,胳膊肘严重骨折……”。
75、「主题」B02| 翁达杰写作是我们占有这个世界的方式
76、一个人不是在该死的时候死,而是在能死的时候死。
77、我记忆出现了点空白,当初的老板腿脚不好吗?没印象。
78、门洞两边,是几间房子,尽头则是一个小天井,贴着墙壁,还有之字形的石梯,通向楼上。我爬上去,看见几间客房都开着,干干净净的。青瓦屋顶倾斜而下,夹出小块淡灰色的天空。石梯的拐角,长出一棵橘树,挂满了果子,攀升而上,冒了出去,把人的视线一下子拉高了!
79、“白嘉轩后来引以为豪壮的是一生里娶过七房女人。”(《白鹿原》)
80、虽然强行构建出了意境,但其实不知所云,真应了辛弃疾那句“为赋新词强说愁”。
81、我有点不相信。正兴泥鳅店到处都有啊,咋会正兴反而没有呢?
82、从他父亲领他去见“冰”的那一刻开始,他儿时的所有 记忆和经历,终将成为了《百年孤独》的写作素材和整个故事链条。这一点,从作家的角度而言,写作是个痛苦的经历,漫长而孤独的旅程。每一个作家,每一部著作,都将经历千锤百炼而成,而不是随随便便、轻而易举的完成。
83、我指了下榨油坊,说,反正你们又不靠打鱼过日子,对不对?两口子笑道:对头。
84、“那时的马孔多是一个二十户人家的村落……”作家们往往会建立一个人物居住的微型世界,而读者们也可以进入这个世界, 他们在这个微型世界中“看到”的东西越多,就能获得越多的间接性经历。作者可以把读者带到过去,也可以把他们带到另外一个地方。
85、死人是不会出现的,只不过我们自己受不了良心上的负担。
86、那时的苍梧还是维持着千百年前的样子,时间仿佛在此驻留,散发着林木独有的干净气息,她可以独自一人终日寻找整片森林最高的树木和最小的树苗,在观赏日出和日落之间度过一整日,像先辈说的那样,培养心灵的安谧。
87、那么这时候我们就开始时间的恍惚感,跟着这样的恍惚感我们就开始慢慢的进入到这本,过去一百年来大家都说是文学史上其中一部最了不起的小说。
88、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阅读理解能力根本不及格。比如庄羽老师回应郭敬明道歉的微博,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为什么大家赞不绝口。
89、拜伦。拜伦(1788—1824)英国诗人。支持人民革命的民主思想,一生为民主、自由、民族解放的理想而斗争,而努力创作。他的作品具有重大的历史进步意义和艺术价值。主要著作有《异教徒》、《哈罗尔德游记》等。
90、闲时,作家何大草常常做一段段短途旅行。开一辆老捷达,导航上标一个目的地,就这样出发。从家门口的一条小河江安河起始,去寻找那些耳闻而尚未目见的地方。
- 上一篇:金庸最好的十大名句【文案整理34句】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