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qq说说 > 正文
中秋节的由来图片【文案整理53句】
admin 2023-03-17 08:39:39 qq说说 ℃中秋节的由来图片
1、传统月饼种类繁多,最为有名的要属广式、京式、苏式和潮式月饼。(中秋节的由来图片)。
2、另一个传说讲的是,齐国丑女无盐因为高尚的品德被选为君王的妃子。但却因无权无势,备受冷落。那一年的八月她在皎洁的月光下虔诚的拜月,向上天祷告,祈求属于自己的幸福。君王刚好路过,看到了无盐在月光映照下如仙女一般的绝美身姿,他被无盐脱俗的气质深深的打动了,之后立了无盐为王后,给了无盐所希冀的幸福。
3、有一天,玉皇大帝召见雄兔,它踏着祥云飞到天宫。当它进入南天门时,突然看到太白金星带领天兵天将押着嫦娥从身边走去。嫦娥无辜受罪,雄兔深表同情。他想,嫦娥一个人关在月宫里,一定非常寂寞悲伤,要是有人陪伴她就好了,于是想到自己的4个女儿,它立即飞奔回家。
4、 至于中秋节食月饼这一习俗的形成则是在明代。明代文学家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余》中写道:“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意”。明代史学家沈榜在《宛署杂记》中描述北京中秋月饼盛况时写道“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饼中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值数百钱者。”书中还介绍了当时的制作工艺,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北京皇宫中供月使用的月饼“从下至上直径尺余,重有两斤。”后来随着历代的演变,月饼的品种及花样越来越丰富,制作工艺更新,风味更多,八月十五吃月饼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古老而又非常有意义的传统。
5、中秋佳节月儿圆,圆出全家聚一堂;桂花散香飘祥瑞,嫦娥送福美万年;愿你福圆满家园;花好月圆人团圆;事业顺利步步高,阖家幸福永平安。祝你中秋节快乐!
6、 一天,后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就能即刻升天成仙。后羿把不死药交给嫦娥保管。不料,这个不死药被一个小人看见了,他就乘机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在危急之时,嫁娥一口吞下了仙药,很快就飞向了月亮。
7、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
8、 相传,在远古的时候,天上有10个太阳,晒得庄稼枯死,以致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出现了,他登上了昆仑山顶,拉开神弓,一下子就射下来9个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因此,后羿受到百姓的爱戴。后来后羿就娶了嫦娥做妻子,两人非常恩爱。
9、 祭月、拜月和赏月。古人云:“月到中秋分外明”。其时天高气爽,皓月当空,因而又称为“月夕”。古时候,我国历代帝王都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即使民间,也有中秋祭月、拜月和赏月之风。魏晋以来,赏月习俗已广泛流传。到了唐代,可谓达到鼎盛时期。
10、我们从出生开始就知道,中秋节必做的一件事就是吃月饼,这已经是所有人公认的中秋节习俗。但实际上很多人只知道中秋节要吃月饼,却不知道中秋吃月饼的由来是什么?更不知道中秋吃月饼象征什么寓意。现在小编来带您深入了解关于中秋节吃月饼的起源及发展过程,让你更了解中国的习俗文化。
11、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的“秋分”这天,由于历史的发展,后来历法又融合,使用了农历,所以将“祭月节”由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的“秋分”就调到了农历八月十五。据《周礼》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的活动。因为农历的八月中旬,那可正是秋粮收获的时候,人们为了答谢神灵的护佑,都会举行一系列的仪式和庆祝活动,也称为“秋报”。而此时又恰是中秋时节,气温虽已偏凉,但还没到寒冷的时候,可谓是天高气爽,月朗中天,也正是观赏月亮的最佳时节。
12、古代,月饼被作为祭品于中秋节所食。据说吃月饼的习俗始于唐朝,北宋之时传到民间,只是当时还不叫“月饼”,而是俗称“小饼”和“月团”。
13、地址:包头市九原区建华南路与纬二路交叉口(国际会展中心东侧)
14、嫦娥身边有只玉兔。据说嫦娥身体变轻,开始升空时,惶恐中抱起了一直喂养的白兔。白兔便随她一起上了月亮。玉兔在月宫有一只捣药杵,夜晚在药臼中捣制长生不老的灵药。这个神话传到日本后,变成了玉兔在捣年糕。
15、Morning各位亲爱的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是中秋佳节,祝愿大家中秋快乐、阖家幸福!
16、“中秋”这两个字最早起源于《周礼》,《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所以在周朝的时候便已经有了天子在中秋之日去拜月的祭祀活动。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17、中秋节有很多别称,不同的民族和地方叫法都有所不同。
18、而在民间,流传最广的就是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后羿射日解救了黎民百姓,西王母赐给他一粒长生不老药,嫦娥被逢蒙所逼之下,吃下长生不老药,飞到了月宫,从此后羿和嫦娥饱受分离之苦,老百姓为了纪念嫦娥,在院子里摆上嫦娥爱吃的食物,远远地为她祝福,每年的八月也成了老百姓们期盼团圆的中秋佳节。
19、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尝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
20、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
21、“团圆饼”中秋节令典型的食品是月饼,月饼在民间称为“团圆饼”。人们为了加强家族、社会成员之间的联系,人们互相馈赠礼物,月饼就成为人们相互交流的信物与吉祥的象征。
22、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当时有人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
23、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的文字记载出现在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24、所以,人们利用中秋之际,除了全家团圆,赏月踏青、吃月饼品美食,互祝健康吉祥外,社区和民间团体等机构也会组织多种多样的公益和商业活动,比如做“兔儿爷”、“树中秋”、“舞火龙”、“走月亮”等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这使得中秋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也增添了更多的文化内涵,既包含了节俗内容,更是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寄托人们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由此,这中秋节也成为了我国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25、 晋代傅玄《拟天问》有“月中何有,白兔捣药”句。月有玉兔之说,民间久已流传。故旧时每逢八月中秋,街上即有“兔儿爷”、“玉兔捣药”“兔山”等节令玩具上市。图中“玉兔”为模制,插耳,中空,有线。线连持杵之臂,拉线杵即上下捣动。“玉兔降临人间”,小儿齐欢欣。
26、月饼的制作在明代后期的北京已经十分考究,价格也不便宜,“市肆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值数百钱者”。(《宛署杂记》第17 卷)清代北京中秋祭月除香灯品供外,就是团圆月饼。清代后期北京出现了品牌月饼,前门致美斋的月饼为“京都第一”。一般供月的月饼到处都有,大的直径有尺多长,上面绘有月宫、蟾蜍、玉兔等图案。北京月饼有祭祀完后分食的,还有一种吃法是将月饼留到岁暮除夕“合家分用之,曰团圆饼也”。(《酌中志》卷20)
27、“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古代社会为农耕社会,春播秋收。为求风调雨顺,古代帝王每年都会在春季祭日、秋季祭月,八月十五为三秋之半,庄稼成熟时刻,正是祭月的时间。后上行下效,祭月之风传至民间,逐渐又由严肃性的祭月活动发展成娱乐性的赏月活动。直到唐初,中秋节作为固定节日才确立下来 ,后来在宋朝较为盛行,至明清时期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近代以后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节日。
28、 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29、云母屏风上烛影暗淡,银河渐渐斜落晨星也隐没低沉。
30、中秋节,农历八月我国传统节日之一。那么大家对中秋节的来历了解吗?我为您整理了“中秋的起源和传说”,欢迎阅读!
31、根据史籍的记载,古代的帝王,多有祭月活动,日期定于农历8月15日。因为此时正是三秋之半,故名为“中秋节”。
32、明清之前月饼一般都是家庭自制,到明清之后,逐渐出现了一些小作坊,专门制作月饼,随着文人们不断对月饼赋予更深刻的含义,月饼的形状也越来月圆,形状外观越来越考究,取吉祥、团圆之意,并且也出现了将一些富有寓意的图案印刻在月饼上的做法。
33、秋节习俗有很多,猜灯谜、玩花灯、吃月饼都是我们常见的。
34、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35、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元旦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
36、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37、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
38、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
39、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等,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40、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41、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此夜,人们仰望天空中如玉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节又称团圆节。
42、中秋节的起源有几种说法:帝王祭祀说、农业生产庆祝说、月饼军粮说。
43、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关于中秋节的四个传说
44、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45、解放以后,百姓的生活都好了,特别是当下,人们追求美好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欲望也越来越强烈了,这中秋节自然在人们生活中所占据的位置也就越来越重要了,因为他有团圆吉祥的寓意呀!现在人们生活工作都非常紧张,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也大,这家人团圆、朋友相聚之事,自然也是人们舒缓精神,调剂情绪的重要需求。
46、中秋节起源于古老的月亮天体崇拜。日月崇拜是原始宗教的重要内容之中国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日月的宗教礼俗。日月这两大天体,在古人的观念中代表着世界的极,“日者,阳之主”,“月者,阴之宗也”。日月分别为阴阳的代表,在时间上分属日夜,同时日月是构建历法体系的基础,季节上分属春秋,空间方位上属东西,五行中属水与火。
47、忆对中秋丹桂丛,花也杯中,月也杯中。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
48、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49、在少数民族中同样盛行着祭月、拜月的风习,鄂伦春人祭月时在露天空地放上一盆清水,摆上祭品,然后跪在盆前,向月叩拜;土族人用盆盛清水,将月亮的倒影收到清水盆中,然后,人们不停地用小石子打盆中的月亮,俗称“打月亮”。广西西部壮族的“祭月请神”活动更典型,每年夏历八月中旬,有的就在中秋夜,人们在村头村尾露天处,设一供桌,供放祭品和香炉,桌子右边竖一高约一尺的树枝或竹枝,象征社树,亦作月神下凡与上天的梯子,这里保存了古老的月亮神话因素。整个活动分为:请月神下凡,由一名或两名妇女作为月神的代言人;神人对歌;月神卜卦算命;歌手唱送神咒歌,送月神回天等四阶段。(参看何星《中国自然神与自然崇拜》)由此可知,在偏远民族中仍传承着遥远的祭月古俗,在中秋时节人们能够与月神进行直接的对话与交流,这与少数民族的文化特性有关。
50、月儿圆圆挂天边,荷叶圆圆水中间。梦想圆圆都实现,成功圆圆舞翩跹。快乐圆圆永不变,祝福圆圆情无限:中秋花好月又圆,幸福与你两团圆。
51、还有一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对修行千年得道成仙的兔子,它们有4个可爱的女儿,个个生得纯白伶俐。
52、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 上一篇:关于春雨的诗句唯美【文案整理49句】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