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qq说说 > 正文
孔子说过的孝顺名言【文案整理72句】
admin 2023-03-18 09:02:55 qq说说 ℃孔子说过的孝顺名言
1、孔子这样说。他的志向就是希望做到能够让老人得到安顿,让朋友对自己信任,让年轻人对自己怀念。在这里面,摆在第一位的是“老者安之”。
2、(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有仁爱之心。”
3、曾参是孔子的得意弟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日家中来客,母亲不见曾子,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急忙背着柴返回家中,跪问缘由。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子释然。
4、同样被人误解的名句还有“相濡以沫”,多少人借这个词表达情感,却不知原句是“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真可谓是南辕北辙。
5、(译文)颜渊感叹地说:“老师的学问越仰望越觉得高耸,越钻研越觉得深厚;看着就在前面,忽然却在后面。老师步步引导,用知识丰富我,用礼法约束我,想不学都不成。
6、一直以来,这个有志青年的很多名言因名气过盛、解读过多而常为人误解,甚至成为颠扑不破的真理,然而这些名言的真相却会让你大吃一惊。(孔子说过的孝顺名言)。
7、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注释)孟子说:”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别人家的孩子。“
8、翻译:子游请教孝道,孔子说:“现在所说的孝,指的是养活父母便行了。即使狗和马,也都有人饲养。对父母如果不恭敬顺从,那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
9、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0、重点是对父母尽责,但又不反对一个人在有了正当明确的目标时外出奋斗。
11、有子说:“做人,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而喜好冒犯长辈和上级,是很少见的;不喜好冒犯长辈和上级,而喜好造反作乱的人,是没有的.。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就产生了。所谓“孝”“悌”,可为“仁”的根本吧。”
12、 误解:这句话出自《论语·秦伯》,一般人将“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理解为国家统治人民,指使驱赶他们去做事就行了,不要让他们明白他们在做什么。这句话在现在看来,绝对很明显就是封建统治阶级几千年来一直在玩弄的愚民权术,小老百姓嘛,让他们知道那么多干什么?最好都是昏昏噩噩,只知道照着我们的意思去庸庸碌碌一辈子,这句训诫不可谓不恶毒,它被千百年来中国的大小封建统治者奉为至宝,但问题来了,这样的一条愚民之术,真是孔子这位致力于教化人民的教育家的本意吗?
13、世俗所谓不孝者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14、误解:我们常常把“习”翻译成温习、复习,就变成“学习并经常温习,不是很快乐的事吗?”(孔子说过的孝顺名言)。
15、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
16、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1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18、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19、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20、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出自《劝报亲恩篇》(注释)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意,面带欢笑。
21、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孔子
22、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23、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意思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24、孝有三:大孝敬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25、1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26、让自己的儿女们光宗耀祖是父亲们的主要缺点。——伯罗索
27、子夏说:“看重实际的德行,轻视表面的姿态。侍奉父母要尽心尽力,为君主做事要奉献自身,与朋友交往要诚实守信。这样的人,虽然没有学习过,我也一定要说他学习过了。
28、(译文)孔子说:“君子心怀仁德,小人心怀家乡;君子心怀法制,小人心怀实利。”
29、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意思是: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出自《劝报亲恩篇》。
30、(译文)孔子说:“遇到可以说的人却不说,就会失去可与说话的人;遇到不可说的人却说了,就是说话冒失。聪明的人既不去可交谈的人,也不言谈冒失。”
31、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原来这是孔老夫子在称赞一个叫宁武子的人,他说:“宁武子在世道清明的时候就展示自己的才华,做一名智者;世道浑浊的时候就装傻,做一个愚者。做智者是简单的,大家都能做到,但是能装傻,这是一种高明的举动,却是很少有人能做到的啊。”
32、(译文)孔子说:“我曾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来思考。结果没好处,还不如学习。”
33、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意思是:做人子的,做到孝顺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爱儿子。出自《大学》
34、郭巨思供给,埋儿愿母存。黄金天所赐,光彩照寒门。——《二十四孝·为母埋儿》
35、(译文)孔子说:“颜回真贤德!一篮饭,一瓢水,在陋巷,人人都愁闷,他却乐在其中。颜回真贤德!
36、(译文)颜渊问仁。孔子说:“用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拼搏精神,主持正义、捍卫道德、维护和平,这就是仁。一旦做到了这一点,普天下的人都会崇敬你、追随你、向你学习。为崇高理想而奋斗要靠的是自己,难道还能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其详?”孔子说:“违反礼法的事不要看、不要听、不要说、不要做。”颜渊说:“我虽不才,愿照此办理。”
37、深恩未报惭为子,浅薄不消羞作人。——《格言集锦》
38、 “色难”难在何处?难在很难有一颗恭敬的心,难在没有一个谦和的态度。于是“色悦”成了衡量一个人孝心的道德标尺。就是说,经常对父母微笑,经常敬重地对待他们,关心他们的精神生活。每天真诚地看着母亲的眼睛,跟母亲交谈几分钟---不嫌弃,不抱怨,想对母亲发脾气时克制一下,始终和颜悦色对待父母,她们就会生活得开开心心的。
39、(译文)子张问仁,孔子说:“能在天下推行五种品德,就是仁了。“哪五种?”说:“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庄重就不会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拥护,诚实就会受到重用,勤敏就会获得成功,慈惠就会有本钱使用人。”
40、 误解:“三十而立”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全文是“吾十有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一般人都将文中的“立”理解为成家立业。春节长假又要到了,想必不少父母要拿出这句话来说事儿,下面小史来告诉你真相是什么。
41、(译文)孔子说:“外表威严而内心怯懦的人,用小人作比喻,就象挖墙洞的小偷吧!”
42、有的儿女使我们感到此生不虚,有的儿女为我们留下了终身遗憾。——纪伯伦
43、 误解:这句话出自《论语·子张》,多少中国父母将这句话视为家训:“你好好读书,将来才能考上公务员!”“读好书才能有好仕途!”这些理解都不对。
44、(译文)子夏说:“广泛学习并且不停地朝着目标前进,认真地提出问题并且联系实际去思考,仁就在其中了。”
45、(译文)孔子说:“有一种人,不了解情况就冒然行事,我不会这样。多听,向先进人物学习;多看,把细节牢记在心。就是掌握知识的最好方法。”
46、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47、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48、译文:年轻人应该孝顺父母,尊敬师长,认真诚信,广施爱心,亲近仁人志士。能轻松做到这些,才可以从事理论研究。
49、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50、(译文)孔子说:“人的本性是相近的,只是习俗使人有了差别。”
51、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出自《名贤集》(注释)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能识别真正的忠臣。
52、其实原意是:“仁智者乐山水,仁智者动静相融,仁智者乐而寿。”
53、亲有过,谏使更。恬吾色,柔吾声。意思是:父母有过错,劝他们更改。要面带笑容,语调柔和。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54、所以以后再有人用这句话逼婚,你都可以噎回去了。
55、子曰: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孔子
56、误解:这句话出自《论语·子路第十三》,多数人将这句话作为君子之道,尤其是商人之道,但其实与孔子的想法相左。这句话字面上的理解一般都没有错误,但大家却都不知道这句话还有下半句:“硁硁然小人哉”。
57、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孔丘
58、 误解:“三十而立”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全文是“吾十有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一般人都将文中的“立”理解为成家立业。
59、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为他们长寿而高兴,一方面为他们衰老而担忧。“
60、孟武伯(仲孙彘,孟懿子的儿子)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回答说:“做父母的只是为孝子的疾病发愁(意在做孝子的应该体谅父母,保重健康,不要让父母担忧)。”
61、 随时都给父母好脸色,这是举手之劳的事情,体现一个人的素养,可现实中不管什么情况下都能做到给父母一个好脸色,又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天给父母一个“好脸色”,关键是心怀感恩之情,多想想长辈们的付出和哺育之恩。
62、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爹娘。——出自《四言》(注释)养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顺你,你就必须首先孝顺你自己的父母。
63、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64、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65、(译文)孔子说:“年轻人应该孝顺父母,尊敬师长,认真诚信,广施爱心,亲近仁人志士。能轻松做到这些,才可以从事理论研究。”
66、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67、真相:此句原话是“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大意是说:“年幼时不懂得孝顺父母、友爱兄长,长大后又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成就,年老了还迟迟不死,这样的人简直就是世上的祸害。”用网友们的话来表示就是: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
68、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意思是: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意,面带欢笑。出自《劝报亲恩篇》。
69、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70、 误解:这句话出自《论语·阳货》,一般在感情上受过伤害的男人比较喜欢用“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半句话来忧伤感怀,坚决不承认自己的错误,但是,却没有几个男人能说出后半句:“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小史表示,这句话并非歧视女性,孔子也并非男尊女卑的始作俑者。
71、意思是:妻子贤惠,她的丈夫灾祸就少,子女孝顺,父母就心情舒畅。
- 上一篇:关于教师节快乐的名言名句【文案整理29句】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