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qq说说 > 正文
老子顺应自然的名言名句【文案整理71句】
admin 2023-03-18 09:04:21 qq说说 ℃老子顺应自然的名言名句
1、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2、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3、(翻译讲解):善于为将帅的人从不夸逞勇武;善于作战者不轻易冲动发怒;善于战胜敌人的,不与敌人正面交锋,善于用人的人对人谦下。
4、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5、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6、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7、《道德经》第二十七章:“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
8、(赏析)司马相如上疏汉武帝说:“聪明的人能预见没有发生的事情,而智慧的人在无形中可以躲避危险,祸患往往藏于隐蔽的地方,但发生在人们忽略的时候。所以有这样的谚语:‘家累千金,坐不垂堂。’此言虽小,可以喻大。”司马相如以此告诫汉武帝在国富民安时也要做到居安思危,小心谨慎,要有深谋远虑的智慧,做到防患于未然。
9、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10、(译文)努力去做的人常常可以成功,不倦前行的人常常可以达到目的。
11、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老子顺应自然的名言名句)。
12、(赏析)自从齐闵王由于毁谤而罢免了孟尝君,众宾客都离开了。后来齐闵王召回并恢复了孟尝君的官爵,冯驩去迎接他,孟尝君深有感叹,冯驩说:“物有必至,事有固然;富贵者有很多门客,贫贱者很少有朋友,这就是人情世态的本来面目。您难道没有赶集市的人吗?早晨,人们斜着肩膀争夺入口挤进去,太阳落下之后,经过集市的人们,甩着胳膊走过去,看也不看一眼,他们不是爱好早晨厌恶傍晚,而是所希望得到的东西在傍晚的集市里已经没有了。您失去了职位,宾客都离开了,不值得因此埋怨士人,从而徒然断绝了宾客的来路。希望你照过去那样对待宾客。”虽然冯驩用剥削阶级士大夫的观点看问题,认为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是理所当然的现象,然而他主张不以怨抱怨,而以豁达大度待人的处事态度则是值得人们称颂的。
13、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14、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老子》
1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6、自然与美德,受到社会、财产的产物学问和艺术的侵害。
17、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1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9、热烈祝贺“爱读经南阳推广中心”冬令营《中庸》班今日圆满结营!
20、老子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思想流派创始人。老子出生地现在还不确定。老子最早是周王朝收藏史。
21、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22、老子曰:不违反规律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是不能做好的。老子还说:“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也就是说管理者治理企业,不可以违反规律妄为滋事,如果管理者经常大胆妄为,不断滋事以彰显自己的权势,企业就难以治理。老子总结说“为无为,则无不治。”管理者的行为应当顺应自然规律,不恣意妄为,要实事求是地寻求现实可行的道路,才能“无不治”。
23、了解别人的人是聪明的,了解自己的人才是高明的,人贵有自知之明,这是我们常挂在嘴边上的话,不知道出处原来在这里。有些道理说说很容易,但是真正做到却很难。
24、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25、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26、(翻译讲解):天网广大无边,网眼虽稀,却不会有一点失漏。
27、(译文)青少年未成年不可以饮酒。成年人饮酒也不要过量,试看醉汉疯言疯语,丑态毕露,惹出多少是非?
28、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已为人己愈多。——老子
29、(译文)玉石若不经过雕琢,就不会成为玉器;人若不学习,就不会懂得道理。
30、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31、(感悟)“柔弱胜刚强”,这是老子对自然的感悟,深刻提示了“道”的本性。
32、(赏析)这句人们传诵千古的名言,是世人对禽情人性进行长期观察后总结出来的精辟之见,它道出了善是人的本来面目,人在生命走到尽头时,回归到了善的境界,总愿将自己最美好的东西奉献出来,给人们留下美好的回忆。
33、(翻译讲解):合抱的大树,是从幼芽发起,九层的高台,是用一筐筐土积累的;千里远行,也是从脚下一步步走出来的。
34、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35、爱读经南阳2019年经典诵读夏令营(第一期)精彩瞬间!
36、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37、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38、(名句赏析):合抱的大树,是从幼芽发起,九层的高台,是用一筐筐土积累的;千里远行,也是从脚下一步步走出来的。
39、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40、(感悟)刍狗是古代祭祀时用草扎的狗,人们尽管把他装饰得很漂亮,但用后就扔掉,不是爱他,也不是恨他,人们对待刍狗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圣人无偏爱,还百姓以自然。
4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
42、(感悟)此为老子精神修养论。了解自己,反省自己,战胜自己,实为做人之至要。“自知者明”,“自胜者强”实为千古名言。
4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4、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45、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46、(翻译讲解):最方正的东西却看不到它的棱角,越贵重的器具做成的越慢,最大的声音听不到声音,最大的形象没有形迹。
47、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48、只有无为才有自然,同时无为本身也就是自然,因而,无为既是手段又是目的,既是一种生活态度又是一种人生境界.
49、(感悟)老子此语,道出洁身自好,抑欲生安的道理。
50、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我们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太注重自己的成败得失了。我们的心里装满了很多我们以为应该非常在乎的东西:钱财、名誉、地位、亲情、友情、爱情等等。对这些外在的东西执着的越多,我们的心就越不能自由。事实上,这些东西都是建立在“有”这个层次上,说到头都是“镜花水月”、“电光石火”、“梦幻泡影”一类的东西,是不值得我们过分重视的。
51、(名句赏析):把持拥有得多多的,不如适可而止。锤尖了又从而磨得锋利无比,不可能保持长久。满堂都是金玉,却无法永久的守藏。身处富贵而又骄纵无度,只能自取灾殃。
52、(感悟)体现了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只有不违背自然,不去强以为意,才能达到目的。
53、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54、(译文)尊敬自己的父母和老人,同时也尊敬别人的父母和老人;爱护自己的幼小儿女,同时也爱护别人的幼小儿女。
55、这是老子关于治国的方略。毛传云:“烹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知烹鱼则知治民矣。”
56、老子曰:善于用人的领导人处于低位势。也就是说,凡事只考虑自己的私利,不尊重他人,不善于与他人相处的人,就处于“位势高”境地;反之,遇事能先顾及他人,尊重他人,与他人相处融洽的人,则处于“位势低”境地。位势低者如山之谷,水必住低处流,于是众人从之,可谓势在必然。
57、(译文)常用来表示记取过往的经验教训,以作为后来行事的借鉴。
58、(译文)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比喻作恶的人逃脱不了国法的惩处。
59、老子曰:善于用人的领导人处于低位势。也就是说,凡事只考虑自己的私利,不尊重他人,不善于与他人相处的人,就处于“位势高”境地;反之,遇事能先顾及他人,尊重他人,与他人相处融洽的人,则处于“位势低”境地。位势低者如山之谷,水必住低处流,于是众人从之,可谓势在必然。
60、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61、(名句赏析):两军势均力敌,哀痛的一方胜利。哀兵必胜,军队在悲愤与压迫面前,战斗力最强。
62、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63、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老子《道德经》
64、大道自然,何须强自静。行无求而自松,饮无奢而自清,卧无欲而自宁。——老子
65、(感悟)柔弱胜刚强。世人皆知而不能行。众人难以做到的事,往往是品行高尚的人所追求的目标。
66、——华罗庚只要是一个有良心、不存心骗人的人,他总会在不同程度上正视客观实际的,他的学说总会有合理成分的。——季羡林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的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
67、老子提出“三宝”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慈爱是“三宝”的出发点和归宿;生活上节俭及为政简约,是“三宝”的关键;“不敢为天下先”,才能处处争先,这是老子“三宝”的核心。
68、(感悟)揭示了量变与质变的深刻道理,只有从实际出发,一点点积累,才能成就大事。
6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70、战国时期以苏秦、张仪为代表的纵横家们凭自己如簧之舌,游说于各诸侯之间,或合纵以抗横,或连横以破六国,影响极深。真可谓:“人言可谓”。它告诉人们,坏事虽小,如不加以制止,任其滋长,就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与此类似的论述是“勿以善小而为之,勿以恶小而不为”,只有积小善成大善,才能成就一个理想的人生境界;相反,小恶不断,小恶积累多了,必定会成为大恶,彻底毁掉一个人。
- 上一篇:描写壮志豪情的诗句【文案整理17句】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