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个性说说 > 正文
不足为训的意思并造句【文案整理81句】
admin 2023-03-19 03:55:57 个性说说 ℃不足为训的意思并造句
1、比如“未遑”“不遑”,意思是没有时间。上句中“谦让未遑”,不是没有时间谦让,而是时间全部用来谦让都不够,意思是只顾着谦让,没时间做其他事情。当然,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原句中是说,孝文帝刚刚即位,表现得非常谦卑恭谨,大事不敢自作主张,而是听凭贾谊安排。
2、 “七月流火”语出《诗经·国风·豳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诗中,七月并非公历七月,而是指农历。如果换算为公历,那就是相当于八九月份。“火”是指大火星,大火星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火星。火星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而大火星则是恒星。它是天蝎座里最亮的一颗星,中国古代称之为心宿二。它是一颗著名的红巨星,放出火红色的光亮。“流”指的是西沉,就是向西边落下。我们的祖先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观察到,每年的夏末秋初,这颗红色的巨星就会落向夜空的西边,也就是把这种天象变化当作天气将逐渐转凉的征兆。所以,“七月流火”不是指七月份的天气热得像流火,而是指天气日渐转凉。(不足为训的意思并造句)。
3、火中取栗:比喻被别人利用去干冒险事,付出了代价而得不到好处。
4、1按图索骥:按照图像寻找好马。比喻按照线索寻找,也比喻办事机械、死板。
5、2础润知雨:屋的基石。看到基石湿润就知道要下雨。比喻任何事物的发生都是有征兆的。
6、 (解释)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态度蛮横或愚昧无知。
7、(注)孽,本义庶子,妾媵所生之子。孽不乱宗。因庶子地位低下,引申为忤逆、不孝。孽又有恶因、恶事、邪恶等意思,词语有:孽臣,孽种,孽根,孽障(业障,佛教里妨碍修行的罪),造孽,罪孽。如“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不足为训的意思并造句)。
8、2班荆道故:班,辅开;荆,黄荆,一种灌木;道,谈说;故,过去的事情。用黄荆铺,坐在上面谈过去的事情。形容朋友途中相遇,共话旧情。
9、 草木皆兵: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10、2草菅人命:草营,野草。把人命看得跟野草一样。指反动统治阶级轻视人命,任意杀戮。
11、 在“不足为训”这个词语中,最关键的是“训”字,“训”在这里不作“教训”解释,而是“典范、法则”的意思。如此,很容易断定“不足为训”的意思为“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可是,上面的句子都理解成“不足以成为教训”,跟要表达的意思完全相反。
12、(解释):足:够得上;训:法则,典范。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也作“不可为训”。
13、 在2005年召开的“人大”、“政协”两会上,有政协委员指出:我国官民比例高达1比与之相比,十年前为1比改革开放初期为1比如此的官民比例,比清末高出35倍;比西汉时期高出306倍!也就是说,西汉时期,八千个老百姓才养活1个官;如今,26个老百姓就要养活1个“官”.这一数字,道出了全国各政府机关机构臃肿的事实。
14、到了明朝中晚期,宦官专权,政治腐败。文官武将欺压百姓无恶不作,声名狼藉,老百姓视其为匪盗瘟神,于是,“衣冠禽兽”一语开始有了贬义,老百姓对为非作歹、道德败坏的文武官员称其为“衣冠禽兽”.
15、那柳知非于臣,实有高天后土之恩,臣断断不忍看着柳家就此绝后,却又无计奈何,直急得数日间食不甘味,寝不安席。
16、①在影片《芳华》上映后,大量普通观众都提到这部电影巨大的“后劲”,它在观众心中久久挥之不去。但同时,也有不少朋友抨击影片在叙事上显得支离破碎。
17、1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容风气。(注意不要重复)
18、出处:明·胡应麟《诗薮续编》卷一:“君诗如风螭巨鲸,步骤虽奇,不足为训。”
19、 登堂入室: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很高水平。
20、有些成语的意思可以从字面得知,如“火急火燎”,形容心情非常急迫,“危言耸听”,指故意夸大事实说话使人害怕或震惊;有些成语的意思通过字面无法得知,或者说在字面意思之外还有比喻义,如“不足为训”指不值得作为准则,与教训无关,“短小精悍”,不仅用于人,也用来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有力,“拾人牙慧”比喻为沿袭别人的语言或文字,“噤若寒蝉”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
21、10人浮于事:工作人员的数目超过工作的需要,事少人多。(用在贬义的语境中)。
22、有些词,既是连词,又是介词,如“和、跟、同、与”,“用作介词时,口语中常用‘跟’,书面语中现在倾向于用‘同’。用作连词时,一般倾向于用‘和’,较少用‘跟’,用‘同’则更少。‘与’用在书面语中,尤其多用在书名、标题中”。在使用时要明确这些词的分工,如果不加区别随意运用,则会造成连词错用。
23、曹操想凭借战船和兵多将广的优势,一举灭掉东吴,结果赤壁大战,他成了“火中取栗”的笑柄。
24、对于这个示例,选择最上面的元素,这会显示所有行。
25、2百身何赎:百身,意为死一百次;何,怎么;赎,抵罪。意思为自身死一百次也换不过来。比喻对死者极其沉痛的哀悼。
26、不足为训,汉语成语,拼音是bùzúwéixùn,意思是指不能当作范例或法则。
27、道路以目:形容百姓慑于暴政,在路上相见,不敢交谈,敢怒不敢言,只能以目示意。
28、如果附加成分为双音节词,则与中心语之间需要加入相应的结构助词。
29、(xii)鲁迅:《花边文学·玩笑只当它玩笑(上)》,《鲁迅全集》第5卷第520页,人民文学出
30、炙手可热:炙,烧,烤。热得烫手。比喻气焰盛,权势大。多含贬义。使用时要注意适用的对象。
31、 一个人有不懂的问题向别人请教,既然自己的学问比不上别人,又何谈“不耻下问”呢?在交往中,千万注意别犯这种错误。
32、 才华横溢:才华:表现于外的才能。多指文学艺术方面而言,很有才华。
33、“哇塞”原是闽南方言,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在台湾地区流行开了。最早传入大陆应该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首先流行于开放的沿海地区。其中,“哇”就是第一人称代词“我”,而“塞”则是一个表示性行为的动词,是很不文雅的词。这样一个主谓词组,它的宾语省略了,但是意思还是很明确的。
34、他对巴特勒先生的事业不满意,总觉得其中有些东西不足为训。
35、这些事实说明:关于“鲁迅语文”的争议不仅由来已久,深深地嵌入了中国现代文化发展的内部,鲁迅本人早已经主动介入了这样的问题,以自己的智慧思考着这样的难题,也以自己的实践展示着现实的可能。离开对鲁迅本人语文思想与语文实践内在逻辑的剖析,单凭我们今日一己的愿望或想象,根本无法触及这一宏富追求的内核。
36、他从早忙到晚,仍然没有完成任务,急得寝不安席。
37、2稗官野史:稗官,古代的小官,专给帝王述说街谈巷议、风俗故事,后来称小说为稗官;野史,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泛称记载逸闻琐事的作品为稗官野史。
38、这两个单音词必须同义。“谈讲”由同义的“谈”和“讲”拼凑而成,“望瞧”由“望”和“瞧”组成,还有“愉乐”“欢悦”等。
39、(1)扶不起的刘阿斗,诸葛亮硬扶,此乃愚忠,不足为训。
40、当我们形容一个人读书很多、学识渊博的时候,会很自然地用“读书破万卷”这句成语,意思是,万卷书都被翻破,足见读书之多。那么古人的“万卷”究竟又该有多少书呢?
41、自怨自艾:本义指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已改正.现在只指自己悔恨,不包括改正的意思.(艾:治理,惩治)
42、有意思的是,今天我们对“鲁迅语文”价值的质疑和挑剔又往往与另外一种文化动向联系在一起,这就是在“传统文化”复兴、“国学热”升温的氛围之中,我们将鲁迅当作背弃传统、损伤所谓母语教育的典型。例如有“国学院长”与“儒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尖锐地提出:“鲁迅的文字佶屈聱牙,是失败的文学尝试,学生不爱读,教师不爱讲,却偏偏是教师、学生绕不过去的大山,岂非咄咄怪事?”“母语教育必须回到几千年来教育的正轨上来,即通过念诵的方法学习古代经典,用对对子、作文等方式训练其母语运用能力,让学生不仅能亲近母语,更能亲近中国传统文化。”“说实在的,白话文还用得着学吗?”(iv)
43、2蹉跎岁月:蹉跎,时间白白过去。形容虚度光阴。
44、江河日下:江河的水天天向下游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
45、◎这些天我们做过的卷子(4)——一首清奇的小诗
46、 (误用)不能用于表示非常关心,跟“无微不至”不一样。
47、进入白话文写作时代之后的鲁迅也清醒地意识到了写作中“大众语”与“口语”的局限性,他提出“博采口语”,但反对“成为大众的新帮闲”(xvi)“至于对于现在人民的语言的穷乏欠缺,如何救济,使他丰富起来,那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或者也须在旧文中取得若干资料,以供使役。”(xvii)作为“口语”的对应面,他提出的概念就是“语文”:“语文和口语不能完全相同;讲话的时候可以夹许多‘这个这个’、‘那个那个’之类,其实并无意义,到写作时,为了时间,纸张的经济,意思的分明,就要分别删去的,所以文章一定应该比口语简洁,然而明了,有些不同,并非文章的坏处。”(xviii)
48、语气词误用,有的著作中并无此类,一方面可能是没有关注到这类语病现象,另一方面可能是将“语气词”归到了“助词”一类中作“语气助词”,所以有的著作在“助词误用”中有“语气助词误用”一类。
49、 出神入化:神、化:指神妙的境域。极其高超的境界。形容文学艺术达到极高的成就。
50、 (解释)只用于对过去发生过的事还感到害怕。
51、 突然想起,在《书法报》创刊二十周年的题贺作品中,有“一以贯之,不孚众望”之句。想来也是不加区分,错用了。
52、B、但景区之间尚未开通旅游公交,必须到城区中转,来永散客不能方便、快捷到达各景区。
53、● 其四:波及,影响。这是“滥觞”的动词用法。例如:宋代魏庆之在《诗人玉屑·沧浪诗评》中评价盛唐诗时这样写道:“盛唐人诗,亦有一二滥觞晚唐者。”
54、 所以,“平天下”才是儒家的最高人生理想,它也因此被当成人生最重要的一件事情而排在了最后。“平天下”理想如不能实现,前七道工序的意义将会大打折扣,“平天下”规定着前七道程序的走向,因此,对于“平天下”的理解不允许有任何偏差。当“平天下”之“平”被理解成“荡平”、“扫平”之时,这种直接诉求于“武功”的“平天下”理想,必然要求前七道工序能与之配套,从“格物”开始,整个走向需要全部调整,以满足最后靠武功“平天下”的目的。这样的理解,最终必将彻底颠覆儒家的理想。
55、今年上半年,在南京湖南路上一家书店的书籍频频失踪。(引自荆楚网新闻头条)
56、不足为训:训,准则.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如:“他这种做法实在不足为训.”注意不能将这里的“训”理解为“教训”.
57、美轮美奂:轮,高大;奂,众多.形容建筑物的华丽.注意本词形容的对象.
58、◎这些天我们做过的卷子(9)——人是观念的奴隶
59、忍俊不禁:忍不住笑了出来。在句子中使用时,不能与“笑”字重复。
60、10尸位素餐:空占着职位,不做事而白吃饭.(贬义词)
61、1一蹴而就:多用于巨大工程,艰巨的任务,伟大的事业方面。
62、 随便翻翻明清的小说或者笔记,“跳槽”一词不时可映入眼帘。徐珂的《清稗类钞》对“跳槽”给出了非常确定的解释:“原指妓女而言,谓其琵琶别抱也,譬以马之就饮食,移就别槽耳。后则以言狎客,谓其去此适彼。”意思说得很明白,最早这个词是说妓女的。一个妓女和一个嫖客缠绵了一段之后,又发现了更有钱的主,于是丢弃旧爱,另就新欢,如同马从一个槽换到了另外一个槽吃草,因此,这种另攀高枝的做法被形象地称为“跳槽”.后来这个词也被用到了嫖客身上。一个嫖客对一个妓女厌倦了,又另外找了一个,这种行为也可称为“跳槽”.是啊,同样一个词,妓女用得,为什么嫖客用不得?与此相佐证,明代冯梦龙编的民歌集《挂枝儿》里就有一首名叫《跳槽》的歌,歌中的青楼女子哀婉地唱道:“你风流,我俊雅,和你同年少,两情深,罚下愿,再不去跳槽。”妓女与嫖客互诉衷肠,最终达成的协议就是“再不去跳槽”.至此,“跳槽”的意思已经非常清楚,那就是专指风月场中男女另寻新欢的行为。
63、 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不敢用正眼看。形容拘谨畏惧而又愤怒的样子。
64、2春秋笔法:孔丘修订《春秋》语句中含有褒贬。后人指文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文字为"春秋笔法"。
65、③商代铜器铸作技术之高明,就连今天的科技也望尘莫及。
66、歌固然很好,听起来让人黯然神伤。(摘选自学生作文)
67、过犹不及:事情做得过火了,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不要错误地理解为做得太不够了.
68、总 部:010-82362802/86393270
69、(9)他对巴特勒先生的事业不满意,总觉得其中有些东西不足为训。
70、1闻过则喜: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错误就感到高兴。形容虚心,对自己要求要严格。(注意不要望文生义)
71、捉襟见肘:见,同“现”。原指衣服破烂,生活穷困。后来也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
72、(例句)《战国策·齐策五》:“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73、◎这些天我们做过的卷子(8)——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74、刊误:作者在写校内班级之间的篮球比赛,一个班级人数有限,欢呼声再高,也不可能达到“震耳欲聋”的地步。本句成语“震耳欲聋”滥用,夸大事实,应改为“此起彼伏”。
75、 (误用)即使冒险为别人出力,没有上当的意思,也不可用。
76、因此,那种把文学作品与作家的生平和个性联系起来的传记式研究方法不足为训。
77、改弦更张:琴声不和谐,换了琴弦,重新安上.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
78、1同日而语:侧重时间上的先后,重在“日”。多用于否定语气。
79、见异思迁:一看见不同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
80、 何以“刊”字为“删削”或“修改”?这还得从竹简木牍的使用说起。古人在竹简、木牍上刻写文字来记言述事,刻写有误需要修改时,就使用一种称为“削”的青铜利器削去一层后重写,这叫做“刊”.“刊”的本意,也就是用刀消除。《说文解字》说:“刊,多也。”既然多了,自然就要消除。
- 上一篇:骂人不带脏话越毒越好【文案整理38句】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