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的伤感说说大全-qq说说控网

热搜词:伤感的说说 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 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人生感悟说说

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刘备的江山【文案整理68句】

admin 2023-03-19 03:56:53 文案短句

刘备的江山

1、其实刘封之所以不解救关羽,是因为两人关系本就不好,因性格相同,两人一度水火不容!还有就是在军事上,诸葛亮认为刘封太过勇猛,也许会给后主刘禅带来许多麻烦,甚至还可能篡夺刘备的江山!当然刘备对诸葛亮所考虑的这一点也是心知肚明的,刘禅较为弱小,或许真的不能将勇猛的刘封镇住,所以刘备就对刘封心生忌惮!

2、世间流传卧龙凤雏得一人安天下,何不招揽于己下,于是三顾茅庐请得卧龙助阵,诸葛亮见刘备势弱本不想跟随,但转念一想,基础不深之人,得到的利益是最大化的,相反曹操势大,却难以发挥自己的全部能力,于是答应刘备出山相助,

3、    通过睡觉得来拉近关系,同样是刘氏中起于民间的中兴之主,光武帝刘秀也这样干过。严子陵、侯霸、刘秀三人同学,刘秀在当上皇帝后将严子陵请到宫中,与他谈论旧事,谈得十分投机。晚上,还与严子陵同榻而卧。严子陵在睡梦中把脚搁到他的肚皮上,他也毫不介意。不料此事被当进已经当了丞相的侯霸知道了,他便在第二天叫太史官上奏,说是昨夜客星犯帝座甚急,想以此引起光武帝对严子陵的猜忌。刘秀听了却哈哈大笑,说:“这是我和子陵同睡啊,没事!”不过相比刘邦,刘秀的床上功夫就经弱得多,因为严子陵最终还是回去归隐了。

4、孟达当年,带着人马,间接让刘备丢城失地,诚可恨也!然而,当年刘备入蜀之后,却提拔孟达为宜都太守,实乃是一错也,因为孟达这个人骨子里面其实是一个反复小人。就跟吕布一样的货色,可恨,可气!

5、为了实现《隆中对》的构想,刘备向东吴又借来了南郡,依然交由关羽镇守。在经过准备后,为了实现夺取益州的设想,刘备带领一部分部队入蜀,将荆州交与关羽保卫。“以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也就是江北的重镇江陵,作为下一步出师北伐的准备。

6、——陈寿《三国志.蜀志.先主传》翻译如下:先主恢宏果毅,性情宽厚,知人善任,礼贤下士,颇有汉高祖刘邦之风度,怀英雄豪杰之器量。至于他把整个国家和辅佐太子的大事全权托付诸葛亮,而不存半点疑心,君臣实在都为正直无私至极之人,可谓古往今来最佳楷模。在机权谋略方面不及魏武帝曹操,是故所得疆域版图也较为狭小。

7、这种解释虽然不够严谨,但却也有趣的揭示了三个人性格。接下来,就从这些角度,和大家聊聊这三个人,看看你最佩服哪一个!

8、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刘备于赤壁之战后,先后拿下荆州、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而后因为关羽被东吴所害,刘备不听群臣劝阻,执意发动对吴国的战争,结果兵败夷陵,最终于章武三年(223年)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葬惠陵。

9、有了这次谈话,刘备时来运转,自此走上人生的巅峰,之后的事大家都知道,就不一一表述了。我想说的人才,是所有行业兴废成败的枢纽。“得人才者得天下”,即使到了如今的二十一世纪,这仍然是真理。用陈寿的评价来作为此篇回答的结束吧。非常客观。评曰: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

10、但是,好景不长。关羽在进攻曹魏的襄樊地区时,虽然趁着天时地利,水淹七军,取得了威震华夏的战果。但是,不久遭到背盟的孙权的偷袭,丢失了荆州。自己也大军溃散,被迫走麦城,最后被东吴擒杀。

11、再有就是身在西蜀的刘璋,请刘备帮忙对付汉中张鲁。但刘备却趁机占领了西川,见到刘璋,还说是“不得以而为之”,真是虚伪之极。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刘备来就是要夺取西川的,什么仁义道德都是假的。刘备也是借助荆州和西川为根基,最终成就一番事业。

12、刘备带着关羽出兵袁术,派张飞留守。张飞饮酒误事,被吕布趁夜袭了徐州。张飞见到刘备,说起丢失徐州之事,刘备淡然处之。徐州本不是我们的,得之何喜,失之何忧。而说起刘备的家眷陷入城中,刘备先是不语,张飞羞愧,要自杀。这时刘备开始哭,并说道:“妻子如衣履,兄弟如手足。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能续。”我想此时的关羽、张飞为刘备死的心都会有的。

13、     东汉名士陈蕃被贬到豫章任太守时,豫章住有一名名士——徐穉,字孺子,徐孺子“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有“南州高士”之誉。但对朝廷的屡次起用,他都予以推辞,如拜其为太原太守,“不就”;朝廷“以安车、元鲡、备礼征之”,仍“不至”。理由是他认为东汉王朝已经病入膏肓,无药可救,“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陈蕃对这样的名士非常敬重,一到章豫,连官衙都没进,就率领僚属直奔徐孺子家,“欲先看之”而后快,并想聘请他到府衙任功曹,徐孺子坚辞不就。但由于出于对陈蕃的敬重,徐孺子答应经常造访太守府。陈蕃也出于对徐孺子的敬重,专门为徐孺子做了一个床榻,平时挂在墙上。徐孺子来访的时候,就把床榻放下来,两个人惺惺相惜,秉烛夜谈;徐孺子走了,就把榻悬于梁上。这就是“徐孺下陈蕃之榻”典故的由来。睡到这个程度,以至于王勃在他的名篇《滕王阁序》中也写了下来:“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但是徐徲还是不出仕,说明和刘备相比,陈蕃的睡觉技能也需要进一步加强。

14、常言说,男儿有泪不轻弹,而刘备恰恰是利用了逆向思维,用痛哭流涕来收买人心,这就是老子说的以柔弱胜刚强。

15、因为曹操的从中作梗,为刘备立下汗马功劳的徐庶不得不离开刘备,刘备虽然舍不得他离开,但是因为现实情况,他又阻止不了这件事情,于是,在送徐庶的时候,当着徐庶的面大哭了一场,而且一哭再哭,眼泪不断的流淌,徐庶看到刘备难过的样子,也是内心非常的感动,走出一段路程后,又急忙返回来,为刘备出谋划策,并希望他能去把诸葛亮请来辅佐他,然后才又和刘备挥泪告别。

16、    我们且不说他如何睡孙尚香的,虽然这对于刘备得江山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但通过联姻达成或者加固政治上的结盟,是古已有之的,春秋战国时期,各诸候国之间就经常这样。不过到了大汉,很多次都是把公主往外面嫁,称之为和亲,让人看着总有点不舒服。而刘备在当时实力较弱的情况下,反其道而行之,能通过迎娶对方的公主,而且是老牛吃嫩草,令人羡煞不已!

17、初平四年,打着“为父报仇”旗号的曹操尽起兖州精锐,浩浩荡荡杀向徐州。向来软弱的徐州牧陶谦不得已之下唯有向北边的公孙瓒求援。就这样,刘备以“援军”的身份,跟随着田楷前往徐州救援陶谦。

18、关羽虽然对蜀汉十分重要,但是他的个人性格也给蜀汉的事业带来了很大的损害。史书说,关羽善待士卒而骄于士大夫。这使得他跟手下的知识分子出身的人相处不好。作为一个方面大员,这是不可原谅的缺点。

19、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

20、至此,刘备一步步地走出了聚拢天下人心的仁义之名。

21、可惜,他虽有良好的学习条件,却缺少一颗热爱学习的心。与刘邦一样,他“不乐读书”,反而喜欢狗马、音乐、衣服等玩乐之物。但刘备对于这种玩乐,只是用来消遣罢了,而他的主业是“结交豪侠”,颇有些《水浒传》中宋江的风格。

22、    刘备为什么要和这些人睡觉,睡觉的结果又是如何呢?

23、首先,来看一个,这三人之中,谁最可恨。这个人,其实正是魏延,魏延在投降刘备之时,诸葛亮便要求斩了他,孔明的理由就是魏延是无君义之人,不忠君。然而,刘备却认为魏延有功,不应该斩了他。后来呢?魏延,果然带兵与蜀军作战,险些连累三军。

24、人,不能没有朋友,更不能没有对头。有时,朋友会成为死对头,还有时,对头却又是好朋友。

25、相比刘备和孙权,曹操的江山可以说最累,因为他的江山是他打出来的。

26、导语:在《三国演义》中,刘备似乎是一个心地善良的爱哭鬼。在什么情况下都喜欢哭,例如被曹操抢了妻儿他哭,赵云救了阿斗他也哭,就算是身上长了肥膘他也会痛哭一顿。而小说中刘备每哭一次,他的事业就更上一层楼,所以很多人开玩笑说刘备的江山是哭来的。其实刘备的哭只是《三国演义》的一种艺术手法,真正的刘备可是一个枭雄,他发起狠来关张也会退三分。

27、曾为《南方都市报》特约撰稿人,CCTV《对话中国品牌》、《健康大本营》栏目组编导

28、那么,罗贯中笔下的“伪君子”兼“大耳贼”刘备,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

29、刘备(公元161年-公元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

30、刘备拜访诸葛亮请他出山时,也是大哭一场感染诸葛亮,出山助力刘备三分天下。

31、田豫简单来讲大半辈子在和北方游牧民族打交道,和还有个名将牵招都是护鲜卑校尉,曹睿时期公孙渊反也是田豫去平反的。

32、接下来我们再说刘备这位人物,简单介绍下刘备。

33、开杀身之祸,毕竟有句老话叫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然而,在这样的伪装背后,每当想起西蜀的那片土地,想起父亲的亡灵,刘禅又为此流下了多少次眼泪?他的各种伤感又有谁人知晓。

34、    刘备问许汜:“你说他豪横,难道有什么事例吗?”许汜说:“我曾经遭遇战乱路过下邳,我去见陈登。他没有招待客人的意思,很长时间不跟我说话,他自顾自地上大床睡卧,让我这个客人睡下床。”

35、事实上,如果刘备于是优柔寡断,和袁绍一样,没有一点主意,只有痛哭流涕,和刘璋相似,

36、张飞死后,当初桃园三结义的三人仅剩刘备一人,哭泣也是难免的。

37、可是单凭《三国演义》就给刘备扣上“哭出江山”这顶帽子,

38、    当然,如果以为刘备只会哭,或者说只靠哭就把江山哭出来了,你就是太小瞧人了。刘备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神技能:睡!

39、第二次是对阵曹操。结果被曹操打的丢盔卸甲,匹马逃跑,只身投靠袁绍,再一次将两个妻子扔给了关羽。为了保全两位嫂子,这才有了关羽土山约三事,以降汉不降曹的名义投降。尽管曹操五日一大宴,三日一小宴,赠金封侯。但关羽还是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报恩后,又斩将夺关而去。在关羽眼中,选择忠于刘备,应该也是受了刘备的影响,不是没有道理的。

40、在《三国演义》里写到刘备哭的次数就有31次之多!

41、刘备的一生可谓是奋斗的一生,每走一步都要付出艰辛,而每一次经历几乎都是以眼泪为代价的。不仅如此,所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打不赢就跑,抛妻弃子的事情也经常发生。

42、第三是刘备是个非常讲求仁义道德的人,不管是对谁都是很温和,还和百姓们打好了关系,得到了人们的支持。

43、章武三年春,刘备的生命走到了尽头。躺在病榻上,回想着因急躁冒进而在夷陵之战中惨遭重创的蜀汉,刘备恨透了东吴,更恨透了自己。

44、建安24年秋,在刘备取得了汉中之战的胜利后,他终于登上了王位,上表自称“汉中王”。这既是对曹操的宣战,也是对自己的认可。

45、解释:刘备没有争夺天下时,是卖草鞋的,这个工作是他原来从来的,所以是本行。

46、徐州名士陈登说道:“公路骄豪,非治乱之主”。言外之意,刘备才是治乱之主。

47、这恩威两面的尺度,如何把握才能恰到好处,实在是刘备独到的学问。

48、刘备通过自己独有的一套交友之道,成功获得了大商人苏双的资金援助,使得自己拥有了能在乱世之中拉起队伍的实力,由此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49、不过,在刘备生平,最让他生气,最可恨的却是刘备自己的两个亲戚。

50、历史还在继续向前发展,而历史人物却在不停地后退,甚至于渐渐模糊。古人常说“立德、立功、立言”是为“三不朽”,刘备既然兼此三者,定当无愧于汉室,不朽于青史。

51、比起曹操的家境殷实、有钱有权,刘备也就只有一张过期的“名片”了。身为中山靖王之后的刘皇叔并没有享受到应有的“宗室待遇”,其父祖两代也仅仅做了州郡的小吏。他年幼丧父,与母亲“贩履织席”相依为命,过着极其贫苦的童年生活。

52、当阳之败,刘备大哭连连,活着的百姓,包括诸葛亮,无不赞叹其仁德。

53、关羽被杀,刘备痛哭,并大举全部兵力向东吴开战。

54、    我们更加熟知的,就是刘备和他的两个义弟,关羽张飞,“食则同桌,寝则同床”。三个男人一张床,按现在某些人的想法,真的是信息量好大,以至现在某些人,竟然说他们在搞基。

55、他终于靠着败而不馁的顽强精神和唯才是举的用人之道,走出了属于他自己的那份霸业。

56、刘备怒摔阿斗,为的是收买人心,最终赢来赵云死心塌地地追随;

57、刘备少年与公孙瓒拜卢植为师求学,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与关羽、张飞先后救援过北海孔融、徐州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

58、很多人受小说或者是电视剧的影响,认为刘备其实是一个能力相对来说较弱的人,但是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在三国这个乱世,如果没有一定的能力,怎么可能会有如此高的成就能成为蜀汉政权的开创者,而且还能够汇聚一大批的能人。其实说白了,刘备也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而且也是一个非常有人格魅力的人,所以才会有如此高的成就。

59、在赤壁之战后,孙权基本上就开始了“梦江山”的过程。每次醉酒之后,都在梦那个花花江山。孙权为何梦江山呢?

60、但刘备一哭,他最早建立起来的硬汉形象就会崩塌,他一开始集聚的人望也会随之飘散。所以刘备是绝不能哭的,他一哭手下就会人心惶惶,那些慕刘备威名而来的人就会对刘备的能力产生怀疑,久而久之他们会掀起内乱。《三国演义》初期和中期的刘备不像一个人,初期的刘备白手起家谁也不怕,中期的刘备碰到比较大的挫折就哭唧唧的,这是罗贯中处理得不合适的地方。

61、车新国,笔名:一叶知秋,山东省东营市人,垦利区作家协会会员,就职于东营市垦利职业中专,文学爱好者,利用业余时间写一些诗歌、散文,喜欢用文字写生活。

62、只是,曹操在继承人上,没有做好,另外也没有想到司马懿这个人太能隐忍。关键是,司马懿家族建立的晋朝,实在是扶不起的阿斗,将大好江山弄的乌烟瘴气,最终导致了五胡乱华的悲剧局面。

63、首先刘备的遭遇并不惨,他没必要老是哭。小说为了营造一种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氛围,将刘备成事前描写得非常凄惨,他被曹操打得妻离子散,被吕布抢走领地,刚在刘表处落脚刘表又被曹操灭了。其实历史上刘备的日子比这好过得多。他被曹操打败是很常见的军事失败,当时被曹操打跑打散的军队多得是,刘备军的主力还能被曹操放过,有的军队则是直接被曹操屠得一个不剩,相比之下刘备军已经很幸运了。

64、请诸葛亮出山时,因为后者开始不同意,自己委屈的哭。

65、在刘备小时候,有一次他与同族小孩在院子中玩耍。看见屋子东南处的一棵参天大树,便用手指着大树说:“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长大之后,乘豪车、做大官、赚大钱)小小年纪,便已经有了其祖刘邦“大丈夫生当如是”的豪情壮志。

66、也许,上天已经注定,他是一个不甘平凡的人。

67、其就是刘备死后,刘禅即位,辅佐他的话还有诸葛亮等一帮老臣,打下一方天地或是维护蜀国固有天险领地应该不是问题,为何最终蜀国也难逃一灭?其刘禅一直是被认为没有骨气的君主,这一点从历届电视剧中的人物形象都可以看出。蜀国的被灭,也是没有经历大波大折的战争,而是投降。有的历史说家在对刘禅的评述中是这样说的:其实扶不起的阿斗很聪明。说诸葛亮去世以后,刘禅立马废除了丞相制度,起用了蒋琬主管为行政大臣,然后又任命费韦主管军事,将原来集权在诸葛亮身上的权利一分为这样达到了权利的相互制衡。后来蒋琬去世以后,刘禅毅然决然地自己总揽国政了。到了公元263年,蜀国又一次面临魏国三路大军兵临城下的危机,这个时候刘禅经过深思熟虑最终选择了投降。虽然后来人觉得这是刘禅过于懦弱,对不起列祖列宗,但是从另一个角度出发,如果即便是顽抗到底也免不了终被灭国的结局,何苦要让臣民再一次遭受战火之苦呢?

搜索
说说分类
说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