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的伤感说说大全-qq说说控网

热搜词:伤感的说说 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 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人生感悟说说

qq说说 > qq说说 >  正文

雨果的生平【文案整理31句】

admin 2023-03-20 01:45:52 qq说说

雨果的生平

1、一八〇二年二月二十六日,雨果出生在法国的贝桑松。他的父亲曾经是拿破仑麾下的一名将军,但在波旁王朝复辟之后就改弦易辙,对新统治者尽力效忠。他的母亲则一向是波旁王朝的拥护者。由于家庭影响,雨果在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保守主义的信徒,幼年曾同父母随军到过意大利和西班牙,当他父亲在波旁王朝供职后,全家就迁回了巴黎。

2、©MaisonsdeVictorHugo/Roger-Viollet

3、本次展览,观众们不仅能看到这些人物的肖像画或者照片,还能看到他们的私人物品、信件、绘画作品和摄影作品等。(雨果的生平)。

4、作为浪漫主义文学的里程碑,这部小说最明显的标志之是雨果把善恶美丑作了鲜明的对照。但这种对照却不是按传统方式把美与善、丑与恶分别集中在两类不同的人物身上,或是根本回避丑怪的一面,而是让它们互相交错:外表美好的,其心灵未必善良;外表丑陋的,其心灵未必不美,未必不善。敲钟人伽西莫多丑得出奇,而且显得非常凶恶,但他心灵的美和善则随着小说情节的开展而愈益突出;副主教的外表何等令人肃然起敬,但心灵却是多么邪恶毒辣!沙多倍尔是花花公子的典型,正人君子是否定他的,而单纯的少女却容易对他一见钟情。天真貌美而心地纯洁善良的街头艺人拉·爱斯梅拉达用极其纯真的爱情去爱那个浪荡子,而且至死不渝,但她对伽西莫多崇高的感情却偏偏视而不见。

5、“有些藏品甚至从未离开过雨果故居博物馆的墙面或库房,第一次被借到国外。可能你在巴黎雨果故居博物馆看到的,都没有此次在明珠美术馆看到的这么全面丰富。”明珠美术馆执行馆长李丹丹说。

6、展览上有多幅雨果画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两幅分别是意气风发的而立之年,还有饱经沧桑而目光依旧坚毅的晚年:

7、维克多雨果VictorHugo1802-1885

8、雨果“像高山,像森林,像龙卷风,或者像这些可以跟自然奇观一比高下的人间奇观。”

9、维克多·雨果(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国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在法国及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10、从来没来过中国的雨果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中国审美?因为雨果身处十九世纪的法国,却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他最早接触中国艺术品是9岁时,在西班牙的玛塞拉诺宫看到精美的中国大花瓶,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中国画、中式屏风、瓷器、家具甚至汉字,都成为他绘画创作灵感的来源。

11、在长达19年的政治流亡期间,雨果依旧保持旺盛的创作精力和可观的出版量,陆续发表包括《悲惨世界》、《莎士比亚论》、《海上劳工》在内的多部作品。

12、雨果在1827年完成了思想上的质变――转向了民主主义,并举起了积极浪漫主义的大旗。

13、皮埃尔·乔治·让尼奥(1848—1934)

14、以上海时尚之都促进中心的专业视角,全方位展现时尚产业中最具风格的上海特色元素;

15、维克多·雨果“风浪”或“我的命运”,1857年

16、《九三年》是法国小说家雨果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874年2月。

17、在政论杂文等方面有:《文学与哲学札记》(1834)、《小拿破仑》(1852)、揭露声讨拿破仑三世的《一个罪行的始末》(1877)、反对天主教的《教皇》(1878)、批判君主权力的《至高的怜悯》(1879)等。

18、雨果是著名的剧作家,有权决定角色的分配,相当于现在的导演,因此理所当然成为女演员们奉承的对象。1833年初,雨果的剧本《吕克莱丝·波吉亚》上演,刚刚登上舞台不久的朱丽叶特扮演剧中的小角色纳格罗妮公主,雨果和她一见钟情而成为情侣。

19、维克多·雨果(1802—1885)鸟镜,1870年

20、13岁时与兄长进入寄读学校就学,兄弟均成为学生领袖。他在16岁时已能创作杰出的诗句,21岁时出版诗集,声名大噪。1845年,法王路易·菲利普授予雨果上议院议员职位,自此专心从政。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爆发,法王路易被逊位。

21、《编年版雨果全集》第十七卷列出一组“中国题材画”,是雨果为情人朱丽叶在根西岛的居所“高城仙境”的饭厅亲自设计和制作的。那些画作今天陈列在巴黎“雨果故居纪念馆”三楼的常设展厅里,称作“中国客厅”。

22、天才有很多种,有的人在世时不被肯定,去世了才得到万人敬仰;有的人即便在世时已名利双收,却如绚烂烟火,来得快也去得快。

23、令人敬仰的文学家,还有初中课本里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雨果在信里痛惜圆明园的毁灭:

24、雨果也曾写诗歌颂过一八三一年的七月革命,但在随之而来的几年里,由于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七月王朝日趋巩固,雨果在政治上就采取了和现实妥协的态度,他被选为法兰西学院的院士,发表了拥护君主立宪,反对共和政体的就职演说。以后几年中他一直在君主立宪制与共和政体之间摇摆不定。一八四八年二月革命,巴黎的无产阶级提出推翻七月王朝,建立共和国,这时雨果才开始转向共和的立场,并在同年的总统选举中投票支持拿破仑三世。但拿破仑三世很快就暴露出野心家的真面目,于是雨果成为反对派,并在一八四九年至一八五一年间充当了国民议会中社会民主派的领袖。

25、©StéphanePiera/MaisonsdeVictorHugo/Roger-Viollet

26、雨果与阿黛尔有情人终成眷属,本当举案齐眉,白头偕老,不料好景不长就红杏出墙。1827年,著名的评论家圣伯夫与雨果结为莫逆之交,成了雨果家里几乎每天必来的常客,也由此爱上了风韵犹存的阿黛尔。他们的爱情日益增长,终于在1830年越过了雷池。

27、序章之后,来到第一展区。“流亡前(1802-1851)”,展示了雨果的家庭生活,他早期的诗歌与戏剧相关画作、演出道具等,与雨果同时代的不同画家为《巴黎圣母院》小说创作的系列画作是这一区域的重点。墙面色彩采用热情洋溢的红,代表雨果在巴黎时澎湃的创作热情,带有与他的戏剧创作相匹配的戏剧性,也来自他钟爱的大女儿莱奥波尔蒂娜肖像画中的红裙子。

28、《悲惨世界》是由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在1862年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其内容涵盖了拿破仑战争和之后的十几年的时间。

29、不幸的是,雨果饱尝“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1843年,新婚的莱奥波尔蒂娜与丈夫在塞纳河溺亡,悲痛欲绝的雨果为此辍笔直至1852年。1871年,长子夏尔去世,其妻随后改嫁,他的儿子乔治、女儿让娜由雨果抚养。孙辈的陪伴给雨果带来安慰和欢乐,才有了晚年的诗集《祖父乐》。

30、展览日期:2019年8月13日—2019年12月1日

搜索
说说分类
说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