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晋文公称霸的战役【文案整理54句】
admin 2023-03-20 01:58:53 文案短句 ℃晋文公称霸的战役
1、接受第三等赏赐的功臣,是跟着文公流亡,并在战场上不畏艰险、英勇拼杀而立下战功的颠颉、魏犨两位猛将兄,可是这两个大老粗觉得自己冒矢石犯锋镝、跟着文公出生入死,立下那么多的汗马功劳,赏赐却只排到了第三等,心里不免酸溜溜的不是滋味——赵、狐他们不过是些耍嘴皮子的家伙,主公居然给他们的官比我们大,这太欺负人了!
2、但我要在此特别说明的是,赤裸裸的弱肉强食,那是战国以后才兴起的战争逻辑。至于春秋,战争还是在礼法观念的约束下进行的,政治意义往往大过军事意义。
3、如果晋文公早死几年,恐怕也就是一个,只能在字缝中,才能找到的历史人物。(晋文公称霸的战役)。
4、这一下,秦穆公自然明白,自己又上当了。几年的努力,又是养了一匹白眼狼。照现在这么看,这位晋国太子回去之后,还是会对秦国不利。所以这个时候,秦穆公发狠了。他直接找到依然在外流亡的老提出要拥立老二回去即位。
5、经此一战,晋国丧失长达数十年的霸主地位,楚国夺得中原霸权。是役也,楚庄一战而霸。楚庄王也成为了春秋时期的又一个霸主。
6、面对齐国的这种声势,面对一车茅草的损失,楚国自然犯不着与齐国死磕。于是,楚国就向齐国低头了。(晋文公称霸的战役)。
7、晋上军之佐狐毛竖起两面大旗为讯号,栾枝依照部署命令战车拖曳着树枝后撤,掀起尘土佯装败逃。子玉不顾劝阻,令子西追赶晋军。冒进的楚军左翼完全暴露,遭晋军先轸、郤溱的中军横击;同时,狐毛、狐偃佯退的上军回兵夹攻子西左军,楚左军溃散。
8、但是当时的中原诸侯,一直都以楚成王马首是瞻。
9、一是尚贤。在周代原来的分封制下,只能以血缘亲疏关系来确定一个人的政治地位。到春秋时代,宗法制度已经显示出与当时整个社会发展的不适应。晋文公效法齐桓公重用管仲的做法,身边也聚积一批有才能有德行的人,如赵衰、狐偃、贾佗、魏武子等,都是栋梁之材,曾跟随他流亡。在治国安帮以及称霸过程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正因为晋文公避亲而尚贤,所以在当时晋国统治集团中出现了不争高位,唯贤是举优良风气,典型有狐偃的“三德”,赵衰的“三让”和先且居的“三赏”,从而形成了“君明、臣忠”、贤德是用的政治局面,保持了晋国统治集团的勃勃生气。
10、建立起奋斗目标之后,第二个要贯彻的信念是“信”,也就是政策的执行力和权威性的问题。
11、据说,令尹子玉曾经为自己制作了镶玉的马冠、马鞅等物品,还未使用。城濮之役,战前子玉梦见河神对自己说:“把这些给我吧,我将赐给你孟诸的水草之地。”子玉不肯遵照神谕将物品献祭给河神。他的两个儿子派人劝谏,子玉也不听。
12、晋国击破了弥漫中原荆楚入侵势力,压迫其退回原有之桐柏山大别山以南地区,使中原复呈安定之象。于是中原诸侯之逼于威势而附楚者,鲁、曹、卫、陈、郑等国皆脱离楚国复回至中原集团,听从晋国之领导。
13、 叶红(宋秋萍) 杨敦祜 青青(曾青)
14、救援宋国还有一个原因,是楚国这会儿太嚣张,在中原这里几乎是想打谁就打谁。像郑国、卫国、曹国、蔡国、陈国这些小的国家都已经成为楚国的附属国。只有宋国在苦苦抵抗着,如果让楚国把宋国给打下了,那形势对于晋国也不利。
15、头一个信念是“义”。古人说,行而宜之之谓义。换作今天的白话说,义要解决的是我们要往哪个方向去的问题,建立起奋斗的目标和方向来。
16、就这样,原本就已经接近崩溃的联盟,彻底分裂了。最有意思的是,齐国大概是本着不想让宋国接班的关系,竟然也倒向了楚国那边。
17、晋文公既没有选择直接给秦国土地,也没有直接拒绝,而是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概念:你看,你们秦国不就是想东出嘛?那也不一定就非得从我们晋国这边东出,对不对?从楚国那边东出,不也是一样的嘛?所以,咱们秦晋两国,一起组队打楚国,这不好吗?
18、次年冬,楚发申(今河南南阳北)、息(今息县西南)之兵为主力,联合陈、蔡、郑、许四国军队,以子玉为统帅,楚成王亲自督战,围攻宋都商丘(今商丘南)。宋派大司马公孙固赴晋求救。
19、晋文公横空出世后,宋国首先背叛楚国,倒向了晋国。
20、晋国也不好直接面对楚国,因为当时楚国的楚成王也盛情款待晋文公。晋国就对宋国使者说,让他们先去给当时的另外两个大国送点礼,让他们保持中立。毕竟这两个国家也是春秋四大国之他们如果也参与的话,那就比较麻烦了。因为楚国太嚣张,秦国和齐国也对他有意见,也就答应了。晋国还对宋国说,他们先打楚国的附属国卫国和曹国,把打下来的土地补偿给宋国,宋国这就很高兴,一切按照晋国的吩咐做了。
21、但这场内乱,对整个春秋历史的影响,却极为深远。
22、但是在这场战争中,晋国还是玩了一点鸡贼的小技巧。总而言之,我们晋国老大,当年在流亡的时候,接受过你们楚国的热情款待,所以战争开始后,我们晋国会退避三舍的。
23、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秦穆公想出的第一个办法,是和晋国结亲。通过双方结亲的方式,从晋国这边换取土地。当时晋国这边在位的,是后来那位晋文公他爹,晋献公。而当秦穆公提出向晋国求亲,想要求娶晋献公的女儿的时候,晋献公倒是很痛快的就答应了。
24、文公说:“壶叔同志,你要明白革命觉悟有高有低,导以仁义没有你,出谋划策不见你,冲锋陷阵不靠你,你虽有苦劳,却没有功劳,不能算作功臣,所以等他们都赏完了,最后才轮到你,怎么样,你还有意见吗?”
25、对于晋文公称霸具有决定意义的是著名的晋楚城濮之战。当时楚国见晋国称霸的势头越来越强,于是也加快了向中原扩张的步伐,直接出兵攻打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救,晋楚之间发生了战争。城濮之战是春秋时期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这一战晋国大胜,晋文公终于建立了霸权,成了齐桓公之后又一位春秋霸主。
26、所以,接下来的十二年里,整个中原,再次开始混战起来。齐桓公当年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秩序体系,彻底被打破。这期间虽然也有宋襄公这样的国君,提出要召开会盟,并且得到了几位国君的响应。但奈何宋国国力不行,远不如齐国那么有说服力,所以最后依然无法重建秩序。
27、若干年前,齐桓公通过一种非常鸡贼的方式,让天下接受了他是天下霸主的事实。
28、所以,齐国的这场内乱爆发之后,其他几大强国,开始迅速出手,都想成为新的霸主国。而当时有资格争夺霸主国宝座的国家,其实大致有四个,分别是:晋国、秦国、宋国和楚国。
29、趁着曹国军队士气回落,晋军加强攻势,终于破城而入,曹国陷落。入城之后,晋文公历数曹君之罪:一是有贤人而不用(贤人指僖负羁,当年重耳流亡途经曹国,僖负羁夫妇认定其终将成就大业而礼遇之);二是以曹国之小而乘轩者三百人(乘轩者指大夫以上官员,说明曹国吏制混乱、人浮于事);三是曹君无礼(当年重耳流亡至曹国,虽受接待,但曹君竟然趁其沐浴时偷窥)。总之,晋文此番教训曹国,既振振有辞,也算是理由充分。
30、这时候,跟随晋文公逃过难的狐偃就说了:“打仗要理直,士气才能高涨。我们国君曾经答应过楚王,如果两国军队相遇了,就退避三舍,现在我们退了,做到了对别人的承诺,那么我们就占据了道理。他们如果还不罢兵,这就是他们不占理。”
31、公元前643年,一代霸主齐桓公,生命垂危。因为齐桓公生前最后的几年里,宠信了几个奸臣,让这几个奸臣天天围在自己身边转悠。所以,当齐桓公病重的时候,这几个奸臣马上发动宫变,封锁了整个齐国宫城,彻底把齐桓公和外界隔离开来,只有他们才能见到齐桓公。
32、除了以上三等赏赐,晋文公还赏赐了一些人,这些人虽然没有随同重耳出亡,但留在国内守护社稷,后来又作为内应,帮助重耳复国,重耳也一视同仁,给予他们重赏。这些人中的代表人物栾枝、郤穀,后来也成为了晋文公称霸团队的六卿成员。
33、中策,那就是与晋国这样耗下去,换而言之,我们不追击你,我们也不撤退。
34、晋军首先发难。下军之佐胥臣率晋军左翼攻击楚方最弱的右翼。陈、蔡军败退,楚右军溃散。
35、而到了齐桓公去世之后,随着齐国衰落,如今在这个联盟当中,宋国就成了当之无愧的带头大国。虽然这个带头大哥的地位存疑,但是从国力上来说,宋国确实比联盟内部的其他诸侯国要更强。
36、晋文公想了想就说,以后晋国与楚国起了冲突,我一定会退避三舍的!
37、宋楚两国的情况,就是这样。相比之下,秦晋两国这边,情况就更热闹了。
38、“晋文流亡十九年而终能得到晋国,这期间的艰难险阻,人情冷暖,可谓备知。上天给予他这么长的时间以为其除害,这是天之所置,谁可废除呢?兵书上说‘适可而止’‘知难而退’‘有德者不可敌’,这三者都指的是现在的晋国。”
39、第希望周天子给晋国老大一把尚方宝剑;总而言之,晋国老大以后可以手持这把尚方宝剑,上斩昏君,下斩奸臣。
40、所以,齐桓公在世的时候,每次举行会盟,都不大可能邀请几个大国的国君来参加。
41、恰在此时,楚国再次北上,直接进攻宋国本土。这时候宋国着急了,开始迅速向其他大国求援。而此时有能力真正去救宋国的,其实也就只有晋国。
42、总而言之,你们晋国也别吹牛X。什么你们晋国老大有情义,所以看到我们楚军杀过来,才会退避三舍,这不是扯淡吗?因为说来说去,也是你们晋国怕了我们楚国。不服气,我们楚国就在这里等着你,有种你就放马过来,没种少吹这种牛X。
43、子玉不听,强行带兵要作战。楚成王也很不满意,但是子玉是他的爱将,也只好给了他一点兵。
44、没事的时候,你就以霸主的身份,跟人家收保护费;有事的时候,你就跟没事人一样。你算个屁的霸主啊。
45、后来秦穆公邀请重耳去秦国,楚成王便将他送去,穆公待他甚厚。晋惠公十四年(前637年),惠公死,晋国大臣们欲迎重耳归国,秦穆公便派军队护送重耳归国。重耳于第二年春天渡黄河入晋,即位于故绛,晋国各地纷纷归附。重耳即位,是为晋文公。这时他已62岁。
46、重耳主仆一行历尽艰辛屈辱,到达楚国。楚成王雄才大略,是具有远见的政治家,以诸侯国君之礼待重耳。在宴会上,楚成王问重耳,如果您作了国君,将如何报答我的知遇之恩呢?重耳回答,若托您的福,真的能够回国做君,一旦晋、楚两国构兵,在中原对垒,我将命令晋军退避三舍。楚令尹子玉认为重耳傲慢无礼,劝说楚成王杀掉他。楚成王却认为“晋公子敏而有文,约而不谄,三材侍之,天祚之矣。天之所兴,谁能废之?”未听从子玉的意见。
47、公元前636年,周王室与郑国之间又起了冲突,起因是郑国攻打滑国。
48、从公元前1031年叔虞“桐叶封唐”(今翼城、曲沃、襄汾、侯马、绛县、闻喜、新绛之间)开始,王室就根据唐国的特殊国情,给它制订了“启以夏政、疆以戎索”特殊的治国纲领。这就像今世的“一国两制”一样,对叔虞在位的唐国以及叔虞之子燮父之后的晋国发展壮大,从体制上奠定了基础,后经历了文侯勤王、武侯中兴,直到晋献公“继文绍武”,晋国君臣和睦,疆域大增,包括了今山西的临汾、运城两市、陕西的渭南、韩城二市及河南的三门峡市。晋国成为雄居黄河中游、跻身于春秋诸侯齐、晋、秦、楚四强之列的大国了。晋献公英雄一世,但晚年一个大错误却给晋国带来了灾难,使刚刚兴起的晋国元气大伤,同时也使43岁的晋文公被迫走上政治流亡之路,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骊姬之乱”。
49、据《史记晋世家》记载,晋文公继位之后,楚国发兵攻打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救。晋文公不想和楚国正面冲突,就选择了攻打楚国的小弟曹卫二国,楚成王明白晋国的心思,就从宋国撤军了。
50、最终,秦穆公只能退而求其次,让老三把自己的儿子,也就是当时的晋国太子,送到秦国来做人质。而这位晋国太子来了之后,秦穆公倒是对他很不错,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让他生活的非常舒服,目的就是希望通过这种亲上加亲的方式,让这位晋国太子心向秦国。将来登基之后,自然就可以给秦国一些好处了。
51、那么,从齐桓公去世,到晋文公正式称霸。这十二年当中,中原历史上到底都发生了什么?为什么齐桓公前脚刚刚去世,齐国就把霸主的宝座给丢了?后来晋文公到底又做了什么?为什么能成为第二位公认的霸主呢?
52、一般的内战,或许还讲究一个派系之分。可是当时齐国这场混战,却是堪称无差别混战!所以,短短一个多月的混战,就已经是让齐国国力大损了。
53、摊上这么一个弟弟,周襄王确实是很倒霉。不但媳妇没了,家也被偷了,自己只能流落到郑国避难。堂堂周天子,混到这个份上,也真是没谁了。
- 上一篇:节约用电顺口溜6句【文案整理9句】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