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个性说说 > 正文
论语原文全文【文案整理89句】
admin 2023-03-22 01:51:44 个性说说 ℃论语原文全文
1、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2、(译文)孔子说:“居于执政地位的人,不能宽厚待人,行礼的时候不严肃,参加丧礼时也不悲哀,这种情况我怎么能看得下去呢?”
3、(译文)子贡问孔子:“我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你呀,好比一个器具。”子贡又问:“是什么器具呢?”孔子说:“是瑚琏。”
4、11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翻译)
5、11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翻译)
6、12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翻译)
7、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8、1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翻译)
9、 译文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论语原文全文)。
10、(注释)(1)语:音yù,告诉,动词用法。(2)大师:大,音tài。大师是乐官名。(3)翕:音xī。意为合、聚、协调。(4)从:音zòng,意为放纵、展开。(5)纯:美好、和谐。(6)皦:音jiǎo,音节分明。(7)绎:连续不断。
11、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12、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13、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4、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5、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论语原文全文)。
16、15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翻译)
17、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8、(译文)子路在听到一条道理但没有能亲自实行的时候,惟恐又听到新的道理。
19、颜渊、季路侍,子曰:“盍(hé)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qiú),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20、哀公问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合彻乎?”曰:“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21、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22、(译文)林放问礼的本质。孔子回答说:“你问的问题意义重大,就礼节仪式的一般情况而言,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真正哀伤。”
23、(译文)子路在听到一条道理但没有能亲自实行的时候,惟恐又听到新的道理。
24、11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翻译)
25、5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翻译)
26、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27、译文: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28、子贡曰:“有美玉于斯,温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29、15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翻译)
30、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伺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如五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31、rén kǒng zǐ yuē cái nán bù qí rán hū tángyú zhī jì yú sī wéi shèng
32、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鏖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耕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33、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
34、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恭之不逮(dài)也。”
35、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36、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yǐ)夫。”
37、(译文)孔子在陈国说:“回去吧!回去吧!家乡的学生有远大志向,但行为粗率简单;有文彩但还不知道怎样来节制自己。”
38、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9、9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翻译)
40、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在回也!”
41、21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翻译)
42、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43、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44、(注释)①或:有人。②奚:何,为什么。③《书》:指《尚书》,以下几句是古《尚书》佚文,今文《尚书》无此几句。④施:延及。⑤有政:即政治,“有”字无意义,为名词词头。
45、(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46、(译文)子游说:“事奉君主太频繁琐碎,反而会招来羞辱;与朋友相交太频繁琐碎,反而会遭到疏远。”
47、2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翻译)
48、5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翻译)
49、zǐ yuē tài bó qí kě wèi zhì dé yě yǐ yǐ sān yǐ tiānxià ràng
50、译文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国家太平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愚笨。他的聪明可以赶得上,他的愚笨别人赶不上。”
51、(译文)孔子说:“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够正确地去喜爱人,才能够正确地去厌恶人。”
52、(注释)罔:通“悯”,迷惑而无所得。 殆:通假“怠”,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53、 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54、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55、8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翻译)
56、(注释)(1)微生高:姓微生名高,鲁国人。当时人认为他为直率。(2)醯:音xī,即醋。
57、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58、(译文)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忠诚信实的人,只是他们不像我这样好学罢了。”
59、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吾未见其人也。
60、(译文)有人问孔子关于举行禘祭的规定。孔子说:“我不知道。知道这种规定的人,对治理天下的事,就会像把这东西摆在这里一样(容易)吧!”(一面说一面)指着他的手掌。
61、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62、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63、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64、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65、子曰:“富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知,不处也。”
66、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
67、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68、12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翻译)
69、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70、(译文)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刚毅的人。”有人说:“申枨是这样的人。”孔子说:“申枨这个人欲望太多,怎么可能刚毅呢?”
71、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72、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73、28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翻译)
74、(译文)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75、(译文)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说:“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粪土垒的墙壁无法粉刷!对于宰予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好责备的呢?”孔子说:“起初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却还要观察他的行为。在宰予这里我改变了观察人的方法。”
76、(注释)①杇(wū):指泥工抹墙的工具,也作动词用,指把墙面抹平。②与:语气词,同“欤”,下文“于予与改是”中的“与”同义。③诛:责备。
77、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78、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79、达巷d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80、(译文)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它靠什么行走呢?”
81、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翻译)
82、6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翻译)
83、(译文)孔子对鲁国乐官谈论演奏音乐的道理说:“奏乐的道理是可以知道的:开始演奏,各种乐器合奏,声音繁美;继续展开下去,悠扬悦耳,音节分明,连续不断,最后完成。”
8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85、译文:孔子说:“见到自己应当做的正义的事项而不去做,便是没有勇气。”
86、34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翻译)
87、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88、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
- 上一篇:让班主任看了感动的话小学【文案整理87句】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