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论语16章原文【文案整理65句】
admin 2023-03-22 01:56:45 文案短句 ℃论语16章原文
1、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论语16章原文)。
2、(译文)孔子说:“泰伯,那可以说是具备至高无上的品德了。三次让出天下,老百姓简直找不出恰当的语言来赞美他。”
3、(注释)(1)叶公:叶,音shè。叶公姓沈名诸梁,楚国的大夫,封地在叶城(今河南叶县南),所以叫叶公。(2)云尔:云,代词,如此的意思。尔同耳,而已,罢了。
4、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没阶趋进,翼如也;复其位,踧踖如也。(论语16章原文)。
5、(译文)孔子说:“恭敬而不符合礼就会劳倦,谨慎而不符合礼就会畏缩,勇敢而不符合礼就会作乱,直率而不符合礼就会尖刻伤人。”
6、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7、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1)矣,政逮(2)于大夫四世(3)矣,故夫三桓(4)之子孙微矣。”
8、⑬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9、雪漠:《世界是心的倒影》1-43合辑 (全书完)
10、(注释)(1)恂恂:音xù,温和恭顺。(2)便便:辩,善于辞令。
11、(译文) 孔子说:“孟之反不喜欢夸耀自己。败退的时候,他留在最后掩护全军。快进城门的时候,他鞭打着自己的马说,‘不是我敢于殿后,而是我的马跑不快呀!’”
12、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13、(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三种事情应引以为戒: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要戒除对女色的迷恋;等到身体成熟了,血气方刚,要戒除与人争斗;等到老年,血气已经衰弱了,要戒除贪得无厌。”
14、(注释)(1)凤鸟: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鸟。传说凤鸟在舜和周文王时代都出现过,它的出现象征着“圣王”将要出世。(2)河不出图:传说在上古伏羲氏时代,黄河中有龙马背负八卦图而出。它的出现也象征着“圣王”将要出世。
15、《中华经典资源库》合集(按朝代顺序)《论道》1-144全集(强烈推荐)
16、⑪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17、子贡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於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18、译文:孔子说:“好啊,回了!一筐饭,一瓢饮,在陋巷,人不能忍受这种忧虑,颜回却不改变他的快乐。好啊,回了!”
19、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0、(注:文字部分为讲师手稿,与音频稍有出入。)
21、(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22、(注释)(1)间:空隙的意思。此处用作动词。(2)菲:菲薄,不丰厚。(3)致:致力、努力。(4)黻冕:音fǔ miǎn,祭祀时穿的礼服叫黻;祭祀时戴的帽子叫冕。(5)卑:低矮。(6)沟洫:洫,音xù,沟渠。
23、《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到汉代时,有《鲁论语》、《齐论语》、《古文论语》三种《论语》版本流传。东汉末年,郑玄以《鲁论语》为底本,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编校成一个新的本子,并加以注释。
24、小结一下,“不与”贯穿了舜禹得天下的前中后,是一以贯之的,他们之所以得到天下,并非自己有心求来,而是由其巍巍功德感召而来。有了天下之后,又能够举贤用能,不将天下据为己有。待治理天下有成之时,又让人感觉好像天下是自己太平的,他们既不居功,又不私享天下。那么将这些美好的德性聚集于一身,这就是夫子心中功德巍巍至高无上的圣王,是夫子心心念念追求的人格典范。张居正说:“圣人之识见度量迥与常人不同,常人之情即有一命一爵之荣,未免自视侈然,志得意满,何其卑小也!若乃巍巍乎识量高大而不可及者,其惟舜、禹乎?”这是说像舜禹这样的圣人,他们的见识格局、胸襟气象和一般人迥然不同,一般人只在乎眼前得失,名闻利养,一有所得,便骄心大起,不知涵养增长自己的德性,而舜禹的可贵之处不在于他们得到了天下,而在于他们是以匹夫之微,也就是说和我们一样都是平民老百姓,登上至高无上的王位之后,却能够做到视之漠然、不以为乐,进入到一种完全不被外物所控制,超乎万物之上的自由美好的境界。
25、(⑵)追远:远指祖先。旧注曰:追远者祭尽其敬。
26、(注释)(1)尧: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圣君。(2)则:效法、为准。(3)荡荡:广大的样子。(4)名:形容、称说、称赞。(5)焕:光辉。
27、(注释)(1)中庸:中,谓之无过无不及。庸,平常。
28、因为君子与小人在存心上有厚薄之不同,故在内心就有善恶之差异。这种善恶的差异反映在对待别人行善或行恶时,就会有截然不同的态度。
29、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30、(译文)孔子说:“谁能不经过屋门而走出去呢?为什么没有人走(我所指出的)这条道路呢?”
31、(译文)陈亢问伯鱼:“你在老师那里听到过什么特别的教诲吗?”伯鱼回答说:“没有呀。有一次他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诗》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说话。’我回去就学《诗》。又有一天,他又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礼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我回去就学礼。我就听到过这两件事。”陈亢回去高兴地说:“我提一个问题,得到三方面的收获,听了关于《诗》的道理,听了关于礼的道理,又听了君子不偏爱自己儿子的道理。”
32、(注释)①孟之反:鲁国大夫,又称孟之侧。②伐:自夸。③殿:殿后,走在部队最后面。
33、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34、(4)致其身:致,意为“献纳”、“尽力”。这是说把生命奉献给君主。
35、冉有说:“季孙大夫想去攻打,我们两个人都不愿意。”
36、(译文)孔子与别人一起唱歌,如果唱得好,一定要请他再唱一遍,然后和他一起唱。
37、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38、(注释)朋友馈赠物品,即使是车马,不是祭肉,(孔子在接受时)也是不拜的。
39、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40、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41、(译文)孔子说:“在外事奉公卿,在家孝敬父兄,有丧事不敢不尽力去办,不被酒所困,这些事对我来说有什么困难呢?”
42、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43、(注释)①弘毅:弘,大;毅,坚毅、弘毅指志向远大,意志坚毅。
44、(注释)(1)愆:音qiān,过失。(2)瞽:音gǔ,盲人。
45、(2)三省:省(音xing),检查、察看。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三次检查;二是从三个方面检查;三是多次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46、儒家强调教育,而一般人一提到教育,就容易偏向文超过质的这么一个趋向。比如说,我们这个背诵《论语》,就是要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最终明了性德,成就大道的。但是呢,只是把这种背诵当做知识,自己既不提升,又不改善,那就是文胜质了;再比如说,与人相处,学习恰当的礼仪、礼容,是可以让人们保持融洽的关系,带给相互之间美好的感受的,可是呢如果只注重礼仪,比方说,和人握手问候,只是出自一种形式,没有任何真诚的情感,那有什么意思呢?一天到晚说一些客套话,做一些言不由衷的事,这样久了,自己的生命就空虚掉了,苍白掉了,不用心去活着,没有任何意义,自己都会厌倦自己。
47、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1):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48、(注释)①五人:指禹、稷、契、皋陶、伯益。②乱臣十人:乱,即治。乱臣即治国之臣。十人指周公姬旦、召公姬奭、太公姜尚等,其中包括武王的妻子邑姜,其他九人治外,邑姜治内。所以下文说:“有妇人焉,九人而已。”③唐虞之际:指唐尧、虞舜之后。之际,之后。传说尧在位的时代叫唐,舜在位的时代叫虞。④斯:这,指周武王的时代。⑤三分天下有其二:据说当时天下分为九州,归周的已有荆、梁、雍、豫、徐、扬六州,只剩下青、兖、冀三州属殷纣王了。
49、(译文) 樊迟问孔子怎样才算是智,孔子说:“专心致力于(提倡)老百姓应该遵从的道德,尊敬鬼神但要远离它,就可以说是智了。”樊迟又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仁人对难做的事,做在人前面,有收获的结果,他得在人后,这可以说是仁了。”
50、《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51、(译文)孔子在评论仲弓的时候说:“耕牛产下的牛犊长着红色的毛,角也长得整齐端正,人们虽想不用它做祭品,但山川之神难道会舍弃它吗?”
52、(译文)达巷d这个地方有人说:“孔子真伟大啊!他学问渊博,因而不能以某一方面的专长来称赞他。”孔子听说了,对他的学生说:“我要专长于哪个方面呢?驾车呢?还是射箭呢?我还是驾车吧。”
53、总结一下,孔子对我们生命状态的观察细致入微,狂妄、无知、愚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直”、“不愿”、“不信”。把自己的生命安立在成圣成贤的究竟目标之上,努力涵养人性中的善良品性,如此我虽然是一介凡夫,纵然毛病百出,乏善可陈,但坚信已走在成圣成贤的这条光明道路上,跨出的每一步都与之相应,我不信不能走到生命成长的顶峰!
54、反过来,如果这个人确立了成圣成贤的信仰,在对境抉择过程中,可能因为认识缘起的智慧不够,会显现愚直而不知如何应机变化的状况,这和上面说的性质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他始终围绕这个“总”和“根本”在努力修正。另外,有操守和信仰的人,在常人眼里还可能被误认为“愚笨”。如颜回,孔子说:“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如果笃信于圣贤,做一个与常人不一样的愚悫之人,也未尝不可!
55、寓意:学者们十分重视道德修养,注重查清和填补空白,反思自己是否做到了最好。
56、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的人交朋友,与知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与谄媚逢迎的人交朋友,与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交朋友,与善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57、(译文)叶公向子路问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子路不答。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样说,他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58、(注释)(1)不迁怒:不把对此人的怒气发泄到彼人身上。(2)不贰过:“贰”是重复、一再的意思。这是说不犯同样的错误。(3)短命死矣:颜回死时年仅31岁。(4)亡:同“无”。
59、(5)有朋:一本作“友朋”。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0、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61、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62、(注释)(1)韫匵:音yùndù,收藏物件的柜子。(2)善贾:识货的商人。(3)沽:卖出去。
63、译文:孔子说:“学而不思则没有,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劳神无所得。”
64、人是群居动物,不可避免地要与一群人来共事。在共事过程中,有一个总别的关系,就是个人的别别行为,能不能站到整体、想不想围绕整体、有没有融入整体,这是区别君子与小人的一个重要标准。在团体内部,我们的小人习气往往情不自禁地要冒出来。当别人很认真地为实现团体目标而努力时,我们内心就会有一种酸溜溜的感觉,唯恐别人超过自己,所以很不情愿地去配合他,甚至暗中设置障碍,制造流言蜚语。当别人做事出现失误时,正好逮个正着,乘机落井下石,将别人的行善扼杀于萌芽状态。别人不行,这正是凸显自己的最好时机。这是典型的不“成人之美”。相反,当团体内有反对的意见和声音时,我们第一念不仅不会觉得刺耳,而且往往一同起哄,一起抱怨,暗中声援,不自觉地与这些人一起站到团体的对立面。时间长了,自然而然形成小团体,并打着行善的招牌,另搞一套,另立中心。看上去,这一群人也在努力,实际上在“成人之恶”,造作与整体相违的别别之善,本质上是一种更深刻的“恶”。
- 上一篇:教师教育理念有哪些【文案整理18句】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