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经典文言文大全带翻译【文案整理41句】
admin 2023-03-23 01:54:02 文案短句 ℃经典文言文大全带翻译
1、译:湖上的影子,只有隐隐露出一道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片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2、译:我和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
3、《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诗经》《老子》,《大学》,《论语》,《中庸》,《庄子文集》《孙子兵法》,《易经》,《山海经》《古文观止》,《世说新语》另外苏轼的诗文,陶渊明的诗,古乐府中的一些也都是我很爱读的。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弟子规》:教育子弟行事礼仪规矩《诗经》:其中有很多诗歌都很美很美《老子》:如孔子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读之如沐春风《庄子》:姑射,尾生,鱼相忘于江湖,龟曳尾于涂中的故事,都很经典,也很有哲理。
4、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经典文言文大全带翻译)。
5、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6、宗悫,字元干,南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炳曰:“汝不富贵,即破我家矣。”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挺身拒贼,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义为业,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独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江夏王义恭为征北将军、南兖州刺史,悫随镇广陵。元嘉二十二年,伐林邑,悫自奋请行。义恭举悫有胆勇,乃除振武将军,为安西参军萧景宪军副,随交州刺史檀和之围区粟城。林邑遣将范毗沙达来救区粟,和之遣偏军拒之,为贼所败。又遣悫,悫乃分军为数道,偃旗潜进,讨破之,拔区粟,入象浦。林邑王范阳迈倾国来拒,以具装被象,前后无际,士卒不能当。悫曰吾闻狮子威服百兽乃制其形与象相御象果惊奔众因溃散遂克林邑收其异宝杂物不可胜计悫一无所取衣栉萧然文帝甚嘉之。二十年,孝武伐元凶,以悫为南中郎谘议参军,领中兵。孝武即位,以为左卫将军,封洮阳侯,功次柳元景。孝建中,累迁豫州刺史,监五州诸军事。先是,乡人庾业,家甚富豪,方丈之膳,以待宾客;而悫至,设以菜菹粟饭,谓客曰:“宗军人,惯啖粗食。”悫致饱而去。至是,业为悫长史,带梁郡,悫待之甚厚,不以前事为嫌。
7、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它在心里,并寄托它在酒上。安得广厦千。
8、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9、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10、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1、李林甫为宰相后,对于朝中百官凡是才能和功业在自己之上或受到玄宗宠信或官位快要超过自己的人,一定要想方设法除去,尤其忌恨有文学才能而进官的士人。有时表面上装出友好的样子,说些动听的话,而暗中却阴谋陷害。所以世人都称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经典文言文大全带翻译)。
12、(2)反复诵读,理解故事的内容。(3)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13、郑人买履——战国末期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4、例:“然则……”:换成“既然这样,那么……”;“何以………?”换成“根据什么……”。
15、译:鞭打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16、83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17、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19、译:那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不能够知道它的源头。
20、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1、(《礼记·杂记下》)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22、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家穿井得一人。”
23、孔子到东方去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询问他俩争论的原因。
24、17o.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25、1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26、第四册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北方有人欺负我,我想借助你的力量杀掉他。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
27、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日:“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日:“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28、滕文公问道:“滕国是个小国,夹在齐国和楚国的中间,侍奉齐国呢,还是侍奉楚国呢?”孟子回答道:“谋划这个问题不是我力所能及的。一定要我说,就只有一个办法:深挖护城河,筑牢城墙,与百姓共同守卫,百姓宁可献出生命也不逃离,这样就好办了。”
29、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30、文言文翻译技巧是什么呢?穆老师为大家整理如下图:
31、第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出来升起的时候像车顶盖般大。到了正午就看起来像盘子一样,这不是远的物体看起来小而近的物体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32、王,帝第五子元杰也。尝作假山,召僚属置酒,众皆褒美,坦独俯首。王强使视之,坦曰:“但见血山,安得假山。”王惊问故,坦曰:“坦在田舍时,见州县督税,上下相急,父子兄弟鞭笞苦楚,血流满身。此假山皆民租所出,非血山而何!”时帝亦为假山未成,闻之亟毁焉。
33、译文:唧唧唧唧,木兰在对着门在织布。听不到织布的声音,只听见姑娘的叹息声。
34、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可调成“能面刺寡人之过群臣吏民”。
35、译文:蔡璘,字勉旃,吴县人。很注重诺言和责任,对情谊很忠厚,笃实。有一位朋友将很多钱寄放在他那里,没有立字据。没有多久,这位朋友就死了。蔡璘呼唤那人的儿子来,(把钱)还给他。(那人的儿子)感到惊讶没有接受,说:哎,没有这件事呀,怎么会有寄放那么多钱却不立字据的人呢?况且,我的父亲也没有告诉过我(这件事)呀。蔡璘笑着说:“字据立在心中,不是立在纸上。你父亲把我当做知己,所以没有告诉你。”于是便用车子(把钱)运到(那人)家中。
36、整篇文章,六十八言,有山水竹林、晓雾夕阳、猿鸟锦鳞,有比喻、夸张、拟人,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说不完的无限情趣、道不完的生机盎然,使人觉得似人间仙境一般。这在魏晋六朝“诗尚玄理,文工骈体”的文风中,可谓一枝独秀。读来凡心皆无,身在物外,心清神明。(编辑本段)情感:自然景物的绮丽风光,本身就构成优美的意境,作家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感受,以饱和着感情的语言激起读者的兴致,从而形成文学作品的意境。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变化之美,动静相衬之美相互作用,构成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全文只有68个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罗了四时,兼顾了晨昏,山川草木,飞禽走兽,抒情议论,各类皆备。先以感慨发端,然后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最后以感慨收束。全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晴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这篇文章中有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开头写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是山川风物的客观形态,也是作者对山川风物的审美感受——愉悦,“实是欲界之仙都”,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得意之态表露无疑。“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37、1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玉楼春》)
38、译: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而山谷洞穴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
39、 驱使千里马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这世上)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40、简单说来,不妨可从单字入手,从古词语入手,从文言文整句,整段入手!以此顺序渐进,逐字,逐段的细读,细看则可渐渐漫入其门,逐入佳境!
- 上一篇:元宵节的由来【文案整理81句】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