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的伤感说说大全-qq说说控网

热搜词:伤感的说说 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 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人生感悟说说

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道德经81全文及译文【文案整理86句】

admin 2023-03-24 08:31:53 文案短句

道德经81全文及译文

1、译文:“道”永远是无为的,然而却又成就了所有的事物。统治者如果能遵循它,万物将自

2、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道德经81全文及译文)。

3、假如我多少掌握一些常识的话我就沿着正路行走,而生怕误入歧途。大路非常平坦而宽阔,而有些人偏偏喜欢走歪路。朝政极为衰败,农田极为荒芜,老百姓的仓库也极为空虚。而统治者却身穿华丽服装,腰佩锋利长剑,酒足饭饱,搜刮占有大量的财物,这样的人可以说就是强盗头子。这是违背道义的呀!

4、可以凭此来了解万物的属性。认识了万物的属性,回头再坚守这一根本,就会终生没有危

5、(解释) 天下人能说“我道”伟大,不像任何具体事物的样子。正因为它伟大,所以才不像任何具体的事物。如果它像任何一个具体的事物,那么“道”也就显得很渺小了。我有三件法宝执守而且保全它:第一件叫做慈爱;第二件叫做俭啬;第三件是不敢居于天下人的前面。有了这柔慈,所以能勇武;有了俭啬,所以能大方;不敢居于天下人之先,所以能成为万物的首长。现在丢弃了柔慈而追求勇武;丢弃了啬俭而追求大方;舍弃退让而求争先,结果是走向死亡。慈爱,用来征战,就能够胜利,用来守卫就能巩固。天要援助谁,就用柔慈来保护他。

6、去这些也大都感到惊恐,这就叫做“宠辱若惊”。为什么会把灾祸看得如同生命一样重要

7、世人行事,往往是几近成功的时候又失败了。到最后一刻还像刚开始时一样谨慎,就不会有失败的事了。

8、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9、古时候善于行道的人,其微妙玄通,真是深不可识。由于深不可识,只好勉强来形容他:

10、“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这是全章的总结,也是整部《道德经》的总结。在老子看来,人类就像是浩瀚大海里的游鱼一样,成群结队,但是每一个个体又有差异。在这个浩瀚的世界里,我们每个人都要成长、衰老和消亡,也都无一例外地喜欢生而厌恶死,这是因为生是幸福的,人生在世,既可以抬头观望天上的星星,又可以低头俯看草叶上的露珠。世界上的美丽事物是天地赠予我们的礼物,这些事物可以让我们尽情地享受着它们的美好而不要求回报,更不用说去伤害我们了。圣人也是如此,他们只默默地奉献而不要求我们的回报,没有欲望,也不妄为。圣人表面上看起来与常人无异,其实他们的境界是高深而幽远的,常人又怎么能与他们相比呢?

11、为什么?在中国,老庄是哲学,孔孟不是,你看,叫“儒术”。儒家是一种经世之学,与人交往,打交道,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所以它好使。

12、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无割。

13、能战胜别人,算有力量;能战胜自己,才是真强。

14、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15、庇护。大国不要过于想得到小国的拥戴,小国不要过于想得到大国的庇护,二者若想各得所

16、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

17、一个人所具有的高尚品德,能像婴儿一样纯真,那么毒虫就不会去蜇他,猛兽就不会去抓咬他,凶鸟就不会去攻击他,身体虽然柔弱无力,然而手握东西却会握得很紧。婴儿不知道男女交合之事,但生殖器会自然勃起,这是因为他精力充足;成日号哭声音却不嘶哑,这是因为他元气柔和。懂得保持这种“柔和”,可以说懂得了道,懂得了道叫做明智。有益于生命的叫做祥瑞,能够控制自己的欲望就叫做刚强。事物强盛到极点就会走向衰老,衰老是不遵循道的结果,不遵循道就会短命。

18、以道佐人主者,不欲以兵强于天下。善者果而已,不以取强。

19、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20、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挫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21、所以能够这样持久。因此圣人遇事总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最后,反而能够领先;把自己置之

22、能安乐地生活在自己的家园,不要堵住百姓维持温饱的生路。只有不去压迫百姓,百姓才会

23、所以圣人摈弃一切强求的、奢侈的和骄恣的东西。 

24、的本性去进行治理而成为它们的主宰。所以说高明的治理是不会伤害万物本性的。

25、以圣人即使握有讨债的契约,也不向人讨要欠债。具有高尚品德的人握有借据,也不向人索

26、复归了真生命便是永恒。认识永恒便是光明。不认识永恒,就会任意妄为,后果凶险。

27、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

2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29、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30、救人,所以没有被弃绝的人;总是善于关爱运用万物,所以没有被废弃的东西,这些做法可

31、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居,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32、(解释) 江海所以能够成为百川河流所汇往的地方,乃是由于它善于处在低下的地方,所以能够成为百川之王。因此,圣人要领导人民,必须用言辞对人民表示谦下,要想领导人民,必须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他们的后面。所以,有道的圣人虽然地位居于人民之上,而人民并不感到负担沉重;居于人民之前,而人民并不感到受害。天下的人民都乐意推戴而不感到厌倦。因为他不与人民相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和他相争。

33、敚穆(寂寥)独立不改,可以为天下母。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

34、译文:规律的运动是向相反的方向发展,规律的特点就在于它能保持柔弱的状态。天下万物

35、圣人没有一般人的私欲,而是把百姓的愿望作为自己的愿望。善良的人,我会善待他,不善良的人,我也以善意对待他,结果就会使他也变得善良。诚实之人,我信任他,不诚实的人,我也信任他,结果就会使他变也变得诚实起来。圣人治理天下,要使天下人的思想都变得混沌模糊。百姓都喜欢多闻博见,而圣人要使他们都变得天真单纯的孩子一样。

36、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37、能够与天道同那么,也就不必再求亲近,不必在乎疏远;谈不上对自己是否有利,也谈不上对自己是否有害;不必把什么看作是尊贵的,也不必把什么看作是卑贱的,这样才能成为天下真正最为尊贵的。 

38、(解释) 勇于坚强就会死,勇于柔弱就可以活,这两种勇的结果,有的得利,有的受害。天所厌恶的,谁知道是什么缘故?有道的圣人也难以解说明白。自然的规律是,不斗争而善于取胜;不言语而善于应承;不召唤而自动到来,坦然而善于安排筹划。自然的范围,宽广无边,虽然宽疏但并不漏失。

39、道可以说,但不是通常所说的道。名可以起,但不是通常所起的名。

40、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41、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42、善于带兵的人不依赖个人的勇武,善于作战的人不会怒形于色,善于克敌的人不和敌人发生正面冲突,善于用人的人先对人表示谦恭。这就是与人不争的品德,这就是借助别人力量的办法,这就叫做符合天的运行规律远古最高的法则。

43、(解释) 不推崇有才能的人,免得人民竞争,不珍视难得的货物,不让看到人民去当盗贼。不让看到可以引起贪欲的事物,使民心不被扰乱。因此圣人治理天下,使天下人心里空空的,吃得饱饱的,没有争强逞能的志向,身体棒棒的,经常使人民没有心智和欲望使那些有心智的人也不敢妄为。用无为的原则办事,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44、(对应通行本第三十二章)道不着于名相,本源虽无限小(如自由的能量无内外,无大小、无先后),却没有任何事物能将其束缚、降服。有人如果能守道,则能化万物,天地融合,天降智慧甘露,众生没人命令却安守本分。万物从生就有名相,名相虽然有,但本体平等清净无知其本体无生灭就不会真的死亡。就像道显现于天下,如百川(显相)于江海(水体隐相)(而百川有生灭而水体不生灭)。

45、(解释) 五光十色,使人眼花;过多的乐声是人耳聋;过多的美味使人口伤;纵情的起马打猎,是人心放荡发狂;保存珍贵的东西使人提心吊胆。因此圣人只为吃饱,不贪求耳目的享受,所以要抛弃那些取得这些。

46、想用人为的努力去赢得天下,我看达不到目的。天下是神的器具,不是人为努力就能得著的。人为努力的,必然失败;人为持守的,必然丧失。

47、译文:当百姓连死都不怕了,用死去威胁他们能有什么用呢?如果百姓一直是怕死的,那么

48、即使调解了仇恨,也一定还有余怨;用德来回报怨恨,怎么能算是妥善的办法呢?所以圣人即使握有讨债的契约,也不向人讨要欠债。具有高尚品德的人握有借据,也不向人索取,而没有高尚品德的人会像收税的人一样苛刻。天道对谁都不偏爱,它总是帮助以善行事的人。

4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

50、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51、春雨贵如油 万物以生发(释义)“天”,狭义的“天”,是指地球表面以上的宇宙或自然;广义的“天”,是指自然界。所谓的“地”或“地球”,不过是天上的一个星球或尘埃。地球之所以重要,只不过恰巧是人所生存在其中罢了。《说文》:“颠也。至高在上,从一大也。”《白虎通》:“镇也,居高理下,为物镇也。”《易说》:“乾为天。”《礼礼运》:“天秉阳,垂日星。”《荀子》:“天无实形,地之上至虚者皆天也。”邵子曰:“自然之外别无天。”所以,广义的天,便是自然,是宇宙,因此天道,便是自然之道。

52、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

53、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儡儡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辽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54、“道”使万物得以产生,“道”使万物得以畜养并繁殖,物质使万物得以成形,环境使万物得以成长成熟。因此天下万物没有不尊崇“道”和重视“德”的。“道”被尊崇,“德”被重视,并没有人下令要他们这样,而是万物本身自然而然地要永远去这样做。所以是“道”使万物得以产生,“德”使万物得以养育,道和德使万物生长发展,使万物成熟,使万物得以养护。道和德生养了万物却不占有它们,帮助了万物却不依赖它们,成就了万物却不做它们的主宰。这应该说是最高尚的品德。

55、规律的运动是向相反的方向发展,规律的特点就在于它能保持柔弱的状态。天下万物产生于道的实质,而道的实质产生于虚无之中。

56、踮起脚跟想比别人站得高一些的人,但难以站稳;迈开大步想走得快一些的人,但走不长远;自我显示的人,难以得到关注;自以为是的人,即使有了长处也难以被人认可;自我炫耀的人,最终也会是劳而无功;自高自大的人,不会成为百姓所拥戴的领袖。用道去审视这些行为,可以说它们都像剩饭一样,令人厌恶。所以懂得道的人是不会这样做事的。

57、圣人就是这样一直善于拯救世人,无人被弃之不顾;一直善于挽救万物,无物被弃之不顾。这就叫承袭、传递光明。

58、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59、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60、善于行走的不留踪迹,善于言辞的没有暇疵,善于计算的不用器具。善于关门的不用门插,却无人能开;善于捆绑的不用绳索,却无人能解。

61、堵塞自己的口耳,关闭自己的眼鼻,不去受道听途说的干扰;解除自己的棱角,排除纷杂的头绪,让自己的心灵与自然之光相和谐,与大地尘土同在,也就是说物我合一而不强调自我的存在,这可以叫做与玄妙的的天道同一。

62、国学 | 艺术 | 哲理 | 养生 | 视觉 |美文 | 教育

63、露那些可以引起贪心私欲的事物,使百姓思想不混杂迷乱。因此圣人治国的办法是:减少百

64、那完善至极的,看起来却好像欠缺的样子,然而永不败坏。那丰盈四溢的,看起来却好像虚无的样子,然而用之无穷。

65、总之,当今的社会,是改革开放的社会,经济发展快速增长的社会,利益为尚,一切向“钱”看,确实很盛行,与老子提倡的“道与德”相悖,应大力提倡《道德经》的教育,好好品味老子的话,对我们的人生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促进整个社会文明和谐发展,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66、他们难以被形容,所以只能这样牵强地对其进行描述:他们办事反复斟酌,就像寒冬要赤足

67、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68、根本,高要以低为基础。因此侯王自称“孤”、“寡”、“不谷”,这不正是以贱为根本

69、译文:假如国家的政治措施符合道的规范,连战马也会卸鞍而用来耕田了;国家的政治措施

70、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

71、大国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72、精神和形体合能不分离吗?聚结精气以致柔和温顺,能像婴儿的无欲状态吗?"清除杂念而深入观察心灵,能没有瑕疵吗?"爱民治国能遵行自然无为的规律吗?感官与外界的对立变化相接触,能宁静吧?明白四达,能不用心机吗?让万事万物生长繁殖,产生万物、养育万物而不占为己有,作万物之长而不主宰他们,这就叫做“玄德”。

73、吗?大自然养育万物,但生养了它们却不占为己有,帮助了它们却不依赖它们,成就了它们

74、我是这样不懂得算计;世人是那样事事明了,只有我是这样对什么都无意于探究。我的生活

75、所以,圣人掌握著欠债的存根,却不索取偿还。有德之人明潦欠债而已,并不追讨;无德之人却是苛取搜刮,珠镏必较。

76、处处想夸耀自己的美德,所以他就没有了美德。拥有美德的人清净无为,无为是因为没有私

77、(解释) 遍天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胜过水。弱胜过强,柔胜过刚,遍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但是没有人能实行。所以有道的圣人这样说:“承担全国的屈辱,才能成为国家的君主,承担全国的祸灾,才能成为天下的君王。”正面的话好像在反说一样。

78、能战胜别人,算有力量;能战胜自己,才是真强。

79、知道其荣耀,却甘守羞辱,而成为天下的虚谷。作为天下的虚谷,永恒的恩德充足丰满,(使人)复归于存在的本原。

80、不尊崇贤能的人,使百姓不争邀功名;不珍藏贵重物品,使百姓不做盗贼夺利;不显露那些可以引起贪心私欲的事物,使百姓思想不混杂迷乱。因此圣人治国的办法是:减少百姓的焦虑而使他们能温饱,削弱百姓的欲望而增强他们的体质。永远使百姓没有知识、没有欲望,使那些聪明人不敢随意的去做事情。执行无为政策,世间就会安定、祥和。

81、道,空虚无形,其大能却无穷无尽,渊远深奥啊,像是万物的祖宗。放弃自以为是的锐气,摆脱纷纭万象的迷惑,和于你生命的光中,认同你尘土的本相,你便能在幽幽之中,看到他那似有似无的存在。我不知道有谁产生他,他先于一切有形之帝。

82、天下万物中,没有什么比水更柔弱了。然而对付坚强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胜过水了。这是因为水柔弱得没有什么能改变它。

83、(解释) 知道自己还有所不知,这是很高明的。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这就是很糟糕的。有道的圣人没有缺点,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正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所以,他没有缺点。

84、道,空虚无形,其大能却无穷无尽,渊远深奥啊,像是万物的祖宗。放弃自以为是的锐气,摆脱纷纭万象的迷惑,和于你生命的光中,认同你尘土的本相,你便能在幽幽之中,看到他那似有似无的存在。我不知道有谁产生他,他先于一切有形之帝。 

85、规律使某种事物得以产生,这种事物又产生第二种事物,第二事物再产生第三种事物......这样才演化出万物。万物都包含着阴、阳两个对立面,它们互相冲荡而达到和谐统一。人们讨厌的就是“孤”、“寡”、“不谷”这样的字眼,而王公却用它们当作自己的称谓。所以说,对于事物,人们的本意也许是想减弱它,结果反而加强了它;人们的本意也许是想增强它,结果反而减弱了它。别人用来教导我的,我也用来教导别人:“强横的人是会不得好死的。”我将把这一原则当做教人的根本。

搜索
说说分类
说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