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程门立雪这个成语的意思【文案整理46句】
admin 2023-03-24 08:32:53 文案短句 ℃程门立雪这个成语的意思
1、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习,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他一生立志著书立说,曾在许多地方讲学,备受欢迎。居家时,长期在含云寺和龟山书院,潜心攻读,写作教学。
2、这则成语里的“程”就是指孝感著名理学家、“凤凰二程”中的弟弟程颐。
3、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孔僖传》:“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敬道。”
4、解析:“道”别解为“乡间小道”,“谢”指“花谢”。(程门立雪这个成语的意思)。
5、成语解释:程门立雪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指尊敬师长。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
6、译文:我听说贤明的君主,没有不尊敬师长,重视老师的教导的。
7、杨时有一次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老师家请教。当时正值冬季,下着皑皑白雪,他们来到程颐家时,刚好看的到老师在打坐休息。
8、文彦博满足了程颐的要求,把自己在伊川鸣皋镇一处庄园赠给了他。程颐就在文彦博所赠的庄园上建立了书院,正房五间为讲堂,东西厢房各三间是弟子居住的地方,门厅一间,匾书“伊皋书院”。另有宅地10亩,粮田10顷,以赡生徒。
9、杨时两人不敢打扰到程颐,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静静地等待先生醒来。由于天寒地冻,二人冷得直发抖,杨时的一只脚还冻僵了,但是他们依然静静地在门外等候。
10、有一次,杨时和游酢来拜见他们的老师程颐,但是当他们在窗户外边看见他们的老
11、有一次,杨时与他的同学在一起讨论问题。两人有不同看法,辩论起来,但谁也没法将问题讲清楚,于是二人决定去向他们的老师——当代理学大家程颐请教。
12、理学,是“二程”对汉代以来的传统儒学进行改造的结果。而当时,儒学正处于历史性的危机之中,理学的创立和发展,一举扭转了局势,使得儒学在中国重获新生。而“二程”的学术阵地——嵩阳书院,也正是儒学的中兴之地。
13、一天一个成语22——一败涂地(秦)刘邦起家于沛县,也是为什么各种史书中常称他为“沛公”
14、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
15、解释:杨时与游酢二人去拜见老师程颐,正碰上老师坐着小睡,他们怕惊动老师,就在门外等着,一直到程颐醒来。这时,门外的雪已下了一尺多深。后人便用“程门立雪”的成语表示求学者尊敬师长和求学心诚意坚。
16、(汉语拼音)( chéngménlìxuě )
17、又过了四年程颢去世了,杨时听说以后,在卧室设了程颢的灵位哭祭,又用书信讣告同学的人。
18、两人来到程颐家门前时,程颐正在休息,他们不敢惊动老师,于是站在门外等候。当时正是隆冬时节,天寒地冻,而且下着大雪,但两人丝毫没有离去的打算,而是一直恭恭敬敬地等候在门外。
19、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均为北宋时期著名理学家和教育家。颢、颐二人孩童时代读书求学于姥姥家———孝感董湖西北隅(今孝南闵集乡一带)。《孝感县志》云:“程子读书台,在县东五里,宋庆历年间,二程读书于此。”程子读书台又名“凤凰台”,因相传在晋穆帝永和四年(348年),有凤集于东岗,产九子于其上而得名。二程在孝感学习、生活有十八年之久,平时即读书于其台之楼上,故也名程台。“其楼曰夜月楼,虚窗晃明,美景澄清,无屋舍烟火之凑密、儿童鸡犬之声杂,其澄心悟道,深究理学,伊洛学派亦肇基于孝感”。程颐十八岁后,游伊洛、进太学,就学于周敦颐,著《颜子好学论》等书,逐步创立了北宋著名的理学流派,构成独树一帜的“程朱理学”,其学说受到许多名彦硕儒的推崇。
20、(近义词)尊师重教、程门度(duó)雪、立雪求道。
21、杨时同一起学习的游酢(zuò)向程颐请求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
22、有一天,杨时和游酢前来拜见程颐,在窗外看到老师在屋里打坐。他俩不忍心惊扰老师,又不放弃求教的机会,就静静地站在门外等他醒来。可天上却下起了鹅毛大雪,并且越下越大,杨时和游酢仍一直站在雪中。
23、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那些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
24、(出自)《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云。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25、一天一个成语处世之手段?古时候赞颂的高尚品德,在如今竟然完全朝着相反的方向狂奔而去
26、“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家喻户晓。程门立雪的意思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比喻尊敬师长。它出自宋代著名理学家将乐县人杨时求学的故事。
27、 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习,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他一生立志著书立说,曾在许多地方讲学,备受欢迎。居家时,长期在含云寺和龟山书院,潜心攻读,写作教学。
28、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他们行至半途,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他们把衣服裹得松松的,匆匆赶路。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担心惊动打扰老师,就在门口静候,没有吵醒先生。
29、 程门立雪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师程颐,以求学问上进一步深造。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老师家请教。
30、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路上都没有了一个行人。他们行至半途,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他们把衣服裹得紧紧的,匆匆赶路。来到程颐家门口时,适逢程颐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和游酢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于是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
31、我们在学习和工作当中,应该有程门立雪的精神,虚心向他人学习。
32、一天一个成语27——乘风破浪(南北朝)因为韩寒的电影《乘风破浪》而出名的成语,原来是有雄才大略的古人的一句豪言壮语
33、杨时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他天赋异禀,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十五岁攻读经史。更为难得的是,他不因天赋过人而骄傲自满,一生都保持着对学问孜孜以求的态度。
34、 后来,杨时学得程门立雪的真谛,东南学者推杨时为“程学正宗”,世称“龟山先生”。杨时一生精研理学,特别是他“倡道东南”,对闽中理学的兴起,建有筚路蓝缕之功,被后人尊为“闽学鼻祖”。
35、释义:道,指教师指引的应该遵循的道理,也指教师传授的知识。尊敬师长,重视老师的教导。
36、程门立雪与尊师重道意义相近,均有表示对老师尊重的求学态度。区别在于程门立雪强调的是求学的诚恳态度,而尊师重道强调的是尊敬老师,重视学问。如学生为了向老师请教问题,而静静地等待老师忙完手中的工作后才去请教,这就叫程门立雪。而向老师恭敬求教的过程,就可以说是尊师重道。
37、一天一个成语各位亲,我们是不是该修炼一下自己说话的能力。有些人不喜欢的圆滑世故长袖善舞,在古代竟然还是一种美德
38、(汉语拼音:chéngménlìxuě)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比喻尊敬师长。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
39、 杨时十五岁时开始攻读经史,在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终于登进士榜。从此之后,他开始一生立志着书立说,并且云游四方,所经之地也是讲学授课,深受当地的学者欢迎。当他来到含云寺和龟山书院时,发现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于是打算长期居住在此,专心研究理学,著《列子解》。
40、内容来源网络。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41、有关“程门立雪”的最早史料,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二程语录·侯子雅言》:“游、杨初见伊川,伊川瞑目而坐,二人侍立,既觉,顾谓曰:‘贤辈尚在此乎?日既晚,且休矣。’及出门,门外之雪深一尺”。一个是《宋史》中的《杨时传》:杨时和游酢“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42、杨时回家的时候,程颢目送他说:“吾的学说将向南方传播了。
43、之后,杨时学得程门立雪的真谛,东南学者推杨时为“程学正宗”,世称“龟山先生”。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44、书院兴办后,四方学子,云集程门,“讲易学、授理学”,求教者日夕盈门,“学者出其门最多,渊源所渐,皆为名士”。程颐此后终生在书院著书讲学,他的思想体系和著述及其传道活动大多是在伊皋书院完成,故被称为“伊川先生”。
45、 这时,远山如玉簇,树林如银妆,房屋也被上了洁白的素装。杨时的一只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但依然恭敬侍立。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 上一篇:工作成长感悟的句子【文案整理64句】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