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朱子家训全文朗诵白话解释【文案整理65句】
admin 2023-03-24 08:33:50 文案短句 ℃朱子家训全文朗诵白话解释
1、(23) 四库馆臣论《文章正宗》:“按总集之选录《左传》《国语》,自是编始,遂为后来坊刻古文之例。”见《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八集部总集类中华书局,1965年,第1699页。
2、凡事应当事前应当有所准备,就像没有下雨,先将房子不善修复;切莫临时抱佛脚,就像等到口渴的时候,才开始掘井一样。
3、(71) 张之洞、张百熙、荣庆:《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奏定高等小学堂章程》《奏定中学堂章程》《奏定学务纲要》,《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第303-30317-3332-3498-499页。
4、然而,胡适却是其中的例外。由于母亲对儿子读书的渴望,学金从第一年的六块钱,加到最后一年的十二元,特为叮嘱先生讲书:“每读一字,须讲一字的意思;每读一句,须讲一句的意思。”后来胡适发现,他的同学虽也读过“四书”,却连家信中的“父亲大人膝下”都不能懂得,“这时候,我才明白我是一个受特别待遇的人,因为别人每年出两块钱,我去年却送十块钱。我一生最得力的是讲书”相比之下,后来成为小说家的张恨水(光绪二十一年〔1895〕生,安徽潜山人,幼年在江西景德镇)则没有那么幸运:“念过上下《论》,念过《孟子》。我除了会和同学查注解上的对子(原注:两行之中,两个同样的字并排列着)而外,对书上什么都不理解。有一天,先生和较大的两个学生讲书,讲的是《孟子》齐人章。我很偶然地在一旁听下去,觉得这书也不很有味吗?”(29)
5、 (原文):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6、(听书)明朝那些事儿3-299/300/301
7、家里和气平安,虽缺衣少食,也觉得快乐;尽快缴完赋税,即使口袋所剩无余也自得其乐。
8、嫁女儿,要为她选择贤良的夫婿,不要索取贵重的聘礼;娶媳妇,须求贤淑的女子,不要贪图丰厚的嫁妆。
9、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10、千万不要谈论别人的短处,更不可以仗侍着自己的长处而自以为了不起。对人有恨意,化解之道就在于检查自己是否站在合于道义的一方;对于那些自己所怨恨的人,则应以平直的心态,正常地对待他们。随便遇到什么样的环境,都当心平气和地接受。
11、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馀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馀,自得至乐。
12、(听书)明朝那些事儿3-260/261/262
13、(⑳) 《赵元任全集》第11册,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7页。
14、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15、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16、(35) 王先谦撰,沈啸寰、王星贤点校:《荀子集解》卷中华书局,1988年,第263-264页。
17、性格乖僻自以为是,后悔的事情和失误肯定会多;颓废懒惰自甘现状,家道是难以成就的。
18、读圣贤书,目的在学圣贤的行为,不只为了科举考试;做一个官吏,要有忠君爱国的思想,怎么可以考虑自己和家人的享受?
19、子孙一定要教育,童仆一定要怜恤。一定要尊敬有德行有学识的人,一定要扶助有困难的人。
20、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21、 不要依仗着势力就去**威逼孤弱的人;不要贪于嘴上的享受就恣意屠杀牲畜。
22、(解读)别人有了吉祥可贺的事,不可生出妒忌心理;别人有难或有了灾祸,不可生出幸灾乐祸的心理。
23、(原文):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24、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需平心暗想。
25、(听书)明朝那些事儿3-266/267/268
26、sānɡūliùpó,shíyíndàozhīméi.bìměiqièjiāo,
27、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28、短短数年间,“记性”与“悟性”相对立,要以“西学讲授”取代“中学记诵”的意识,迅速从一种激进的报章时论固化为官定的全国性学制。然而,这一被建构的文化转型,又如何从观念主张、制度设计落实为活生生的教学实践?清末新学制颁布前后,曾出现大量题为“教授法”的书籍,或取则于西洋、日本,或来自中国塾师自道心得,提供了考察这一问题的材料。
29、当弟弟所珍贵的是“恭”,尊敬兄长。当丈夫所珍贵的是“和”,对妻子和睦。
30、守Shǒu分fèn安ān命mìnɡ,顺shùn时shí听tīnɡ天tiān。为Wéi人rén若ruò此cǐ,庶shù乎hū近jìn焉yān。
31、(译文):做了好事,而想他人看见,就不是真正的善人。做了坏事,而怕他人知道,就是真的恶人。
32、不可用势力来欺凌逼迫孤儿寡妇,不要贪口腹之欲而任意地宰杀牛羊鸡鸭等动物。
33、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熜幼时很贪玩,不爱读书。他的父亲兴王心中很担忧,将他关在书房里,罚抄这副家教对联,同时规定每天要抄100遍,不完成就要受鞭笞。
34、回到家,老刘就开始为誊写做准备。专门买了一瓶最好的墨,拿出了孙子从网上给买来的上等红星生宣,一切准备就绪,老刘却不急于动笔,而是沉下心来看书,把朱子治家格言一句句的读,体会每一句的含意,看看古人是如何讲修身的。这天上午,老刘突然间有了感觉,此时,老伴去买菜刚走,院子里静俏俏的,茶杯里的碧螺春已停止了上下翻滚,悠雅地你拥我枕,越来越舒展,老刘觉得心里静得那么舒坦,他慢慢地打开墨瓶,将浓墨倒入砚池,立时一股沁骨的墨香在诺大的书房里散开来。老刘略一沉思,蘸饱了墨,写下了三个大字:戒子篇。然后,老刘坐了下来,自右至左,开始书写正文:人生天地之间,当察宇宙方圆,…………。
35、明代进士孙升,官至礼部尚书,他的三个儿子坐享荣华富贵,沉迷酒色,不学无术。
36、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逾珍馐。(一作:园蔬胜珍馐)
37、此联以连理树和解忧花的具体形象,来倡导夫妻和顺与儿女进取,形象生动。
38、Jìhūnbiànxī,ɡuānsuǒménhù,bìqīnzìjiǎndiǎn。
39、(听书)明朝那些事儿3-212/213/214
40、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
41、chuǎn,lìjiànxiāowánɡ。
42、(⑫) 根据徐雁平的研究,《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现存28个版本中,清代版本占26个,且多出自督抚学政之手。其在清代得以持续流行,缘于官方有意识的提倡,意在压抑“科举流俗之学”;许多书院都取《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作为课程标准,甚至到晚清仍有仿作出现。参见徐雁平:《〈读书分年日程〉与“救科举时文之弊”》,《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读书分年日程〉与清代的书院》,《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43、可不定期推送,发布文学评论、文学理论、创作感想等具备高度和深度的文章。
44、Fánshìdānɡliúyúdì,déyì bùyízàiwǎnɡ。
45、(93) 梁漱溟:《我的自学小史》,中国文化书院编:《梁漱溟全集》第2卷,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667页。
46、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47、(听书)明朝那些事儿3-254/255/256
48、倡导人际和谐从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来看,人类所追求的是一个和谐美满的社会,它要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达到一种和谐统这与朱熹《家训》所推崇的为人处事之道有着极为相似之处。倡导重德修身在朱熹看来,重视道德修身就同“衣服之于身体,饮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无也,不可不慎哉!”他还就如何重德修身提出了许多深含哲理的见解。
49、 (译文):不可用势力来欺凌压迫孤儿寡妇,不要贪口腹之欲而任意地宰杀牛羊鸡鸭等动物。
50、人能如是,天必相之。此乃日用常行之道,若衣服之于身体,饮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无也,可不慎哉!出处:《朱子家训》——南宋·朱熹扩展资料《朱子家训》原载《***朱氏宗谱》。
51、斯文不可不敬,患难不可不扶。守我之分者,礼也;听我之命者,天也。
52、(原文):兄弟叔侄,需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53、(⑰) 王达敏整理:《贺葆真日记》光绪十七年四月初一日条,凤凰出版社,2014年,第1页。
54、 一是家国同理,认为家庭和睦,忠孝为先。朱子注重“礼”,讲社会分工,重家庭秩序,强调忠孝一体、长治久安。《朱子家训》开篇就从国家之理、家族之道、个人行为讲了家庭角色的扮演,“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家训通过给不同的人区分角色,明确了每个人的职责。这也是古代治国治家的基本规矩和成熟经验。只要大家各安其本分、各尽其职责,就可以家国同治。朱熹正是通过强调职权相符、身份匹配,构建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柔的一幅家族理想图景。
55、此联妙在一个“好”字,语意双关,耐人寻味。
56、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
57、数千年的文化传统不可不尊敬;遇到灾变打击,则不可不相互扶持。
58、自己生活,养身的时候一定要勤俭节约,招待客人不要吝啬。
59、(译)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
60、三到之中,心到最要紧。心已经到了,眼扣难道会不到吗?。
61、lúnchángguāichuǎn,lì jiàn xiāo wáng 。
62、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63、人莫不想自己的家兴旺兴盛,能扩充此心,即是天下之大公;能尽人心,必能于世有补,则与湛然光明的佛心相差无几,这对家对国都有利。
64、yíwèi yǔ érchóu móu ,wúlínkěérjuéjǐng。
- 上一篇:嘎然而止【文案整理72句】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