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的伤感说说大全-qq说说控网

热搜词:伤感的说说 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 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人生感悟说说

qq说说 > qq说说 >  正文

三顾茅庐的完整故事【文案整理75句】

admin 2023-03-25 10:16:15 qq说说

三顾茅庐的完整故事

1、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青年时代躬耕于隆中,并苦读经书,熟悉历朝兴衰的历史,潜心钻研兵法。他常以春秋战国时的管仲、乐毅自比,是难得的一位将才、谋士,自称“卧龙”。

2、过了几天,刘备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雪又来到诸葛亮的家。刘备看见一个青年正在读书,急忙过去行礼。可那个青年是诸葛亮的弟弟。他告诉刘备,哥哥被朋友邀走了。刘备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书信,说非常渴望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平定天下。

3、《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之句。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三顾茅庐的完整故事)。

4、又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再次决定去请诸葛亮,这一次关羽和张飞不乐意了,关羽说诸葛亮或许只是徒有虚名,不值得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请。张飞更是叫嚣着他自己一个人去请,如果诸葛亮不出山就把他绑来。刘备听言,重重责罚了张飞一顿。

5、否则就是,刘备再也不会来了;将来有一天诸葛亮落到刘备手里,将会很难看;架子太大,以后谁也不会再来拜访了。

6、(解释):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7、所以,诸葛亮虽能被刘备感动,但真正决定其出山的,却还是理智。具体说来,就两条。

8、姜子牙坐到辇上,周文王拉着,一步一步地走着。周文王是真心真意请有才能的人哪!一个大王,平日里肩不挑担,手不提篮,这回拉了个辇,哪能拉得动!拉了一气,停下来歇脚。看姜子牙,在辇里还睡着了!周文王歇了一阵,再拉一气,又拉不动了;再歇了一阵,再拉。拉了三气,歇了三气,累得汗珠子赶点儿滴,连气儿都喘不上来了,只好对姜子牙说:"实在拉不动了!"

9、官渡大战后,曹操打败了刘备。刘备只得投靠刘表。曹操为得到刘备的谋士徐庶,就谎称徐庶的母亲病了,让徐庶立刻去许都。徐庶临走时告诉刘备,南阳卧龙岗有个奇才叫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三顾茅庐的完整故事)。

10、现在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11、歌曲《三顾茅庐》正是根据成语典故的内涵,把诸葛亮发奋躬耕、刘备诚信求贤的精神提炼出来,有深远的教育意义,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南阳名片的推广,是一个创新。歌曲旋律、音乐编配古今结合,传承了歌词的意境,恰如其分地把典故的内涵进行了传唱。

12、诸葛亮听刘备说得这么诚恳,想了想就不紧不慢地说:“自从董卓作乱以来,各地方的豪杰各自为政,抢地盘、夺城镇的人真是不少。曹操本来名望不大,人马也不多,他居然灭了比他强大的袁绍,转弱为强,这靠的是他的计谋。现在,曹操兵强马壮,又假借着天子的命令去压制别人,谁也没法跟他争高低。孙权占据江东,已经三代了。那里地势险要,又有不少能人帮助,他的根基已经巩固,轻易不会动摇。荆州这块地方本来是四方的中心,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可是现在刘表没有本事守住荆州。这个机会是给您留着的,不知道您有没有什么想法?”

13、三顾茅庐出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在公元206年~公元207年之间,刘备正屯兵新野,这时刘备听到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于是刘备就带着大将关羽、张飞,三次到南阳郡邓县隆中请诸葛亮出山辅佐。此后传为佳话,渐成典故,载《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出师表》。现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14、第二天,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去南阳郡邓县隆中拜访诸葛亮。谁知诸葛亮刚好出游去了,书童也说不知什么时候回来。刘备只好回去了。

15、刚巧这时候,曹操派夏侯惇带兵到了博望(在南阳市东北)。刘备按照徐庶的计策,先在城外设下了伏兵;又用一把大火烧了自己军队的一些辎重(军用器械、粮草、营帐等。辎zī)。辎重一烧,他带着人故意忙忙乱乱地往南逃跑。夏侯惇不知道是计,一个劲儿地猛追,结果中了埋伏,打了一个大败仗。这一来,刘备对徐庶更敬重了。

16、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的,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17、过了几天,刘备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雪又来到诸葛亮的家。刘备看见一个青年正在读书,急忙过去行礼。可那个青年是诸葛亮的弟弟。他告诉刘备,哥哥被朋友邀走了。刘备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说渴望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平定天下。

18、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19、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好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20、刘备听到有此好消息,当然很高兴,迫不及待的就准备去拜见诸葛亮,果然第二日他就带领了自己的两个手下去卧龙拜访诸葛亮,结果因为当时通讯还是很不方便,不能提起预约,第一次去恰巧诸葛亮出门去游山玩水了,因此第一次探访失败了。

21、刘厂长三顾茅庐,终于把身怀绝技的老工人请回厂。

22、古代人盖房子只要不是闹市街衢,不需要政府许可,不需要四邻八舍签字,诸葛亮就在卧龙岗上盖起这间草屋,安顿了下来。他在这里读书学习,主修兵法。他在纸上运筹天下排兵布阵,结合动荡时局,写出大量读书笔记。十年过去了,草屋的顶端饱受风雨打击,室雅何须大,心中有成竹。诸葛亮成长为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刘备三顾茅庐给他实现自己理想的机会,而茅庐也成了有理想有作为的“梦工厂”。

23、隔了几天,刘备打听到诸葛亮回来了,又带着关羽、张飞冒着风雪前去。哪知诸葛亮又外出了,刘备他们又空走一趟。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24、襄阳:地处中国华中地区、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游,襄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因位于襄水之阳而得名,已有2800多年建制史。襄阳是楚文化、汉文化和三国文化的主要发源地,历代为经济军事要地,素有“华夏第一城池”、“铁打的襄阳”、“兵家必争之地”之称。

25、紧接着,诸葛亮又分析了荆州和益州的形式,认为如果占领益州和荆州,再联合孙权,一旦机会成熟,就可以从荆州、益州发兵攻打曹操,到那时就可以建功立业了。

26、第二年春天,刘备更衣备马,决定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张飞、关羽竭力劝阻。关羽说:“我们两次相请,都未见到他,想必他徒有虚名,不敢前来相见。”张飞更是带着轻蔑的口吻说:“我们已仁至义尽,这次只需我一人前往,他如若不来,我就将他绑来见你。”刘备连忙说道:“不得无礼,没有诚意哪能请到贤人呢?”

27、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28、官渡大战后,曹操打败了刘备。刘备只得投靠刘表。曹操为得到刘备的谋士徐庶,就谎称徐庶的母亲病了,让徐庶立刻去许都。徐庶临走时告诉刘备,邓县隆中有个奇才叫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29、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30、刘备回到新野,不断派人到隆中打听诸葛亮何时在家。当打听到诸葛亮外出已经回到家时,刘备当即决定二请诸葛。这时,张飞不以为然地说:“一个平民百姓,派个武士把他叫来就得了,犯不着让你一再去请。”

31、第二日,刘备带着关羽、张飞来到了隆中卧龙岗,找到了诸葛亮居住的几间茅草屋。刘备下马亲自去敲门,草屋内的一个小童出来开门,刘备就主动说出了自己的姓名,并说明来意。小童听完后说:“先生不在家,一早就出门了!”刘备未能见到诸葛亮,只好打道回府。

32、这一天,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冷得实在教人难忍。张飞对着刘备大嚷:“我等何苦找此罪受!不如等天晴再说。”刘备却说:“贤弟,咱们冒此大风雪,不怕山高路远,去请诸葛,不正表明了我们的一片诚意吗?”三人继续往前赶路。不料,这一次刘备又未见到诸葛亮,只好写了一封信托诸葛亮的弟弟转交,说明来意,并表示择日再访。

33、刘备提出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恢复回去考虑考虑,这是常理。

34、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于南阳隆中,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的宏伟蓝图,这次谈话即是著名的《隆中对》。

35、谋士徐庶向刘备推荐说:诸葛亮是个奇才。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帮助自己打天下,就同关羽、张飞一起去请他出山。可是诸葛亮不在家,刘备只好留下姓名,怏怏不乐地回去。

36、但再一再二没有再三哦,三顾茅庐的时候,再不朝面就说不过去了。

37、刘备听到有此好消息,当然很高兴,迫不及待的就准备去拜见诸葛亮,果然第二日他就带领了自己的两个手下去卧龙拜访诸葛亮,结果因为当时通讯还是很不方便,不能提起预约,第一次去恰巧诸葛亮出门去游山玩水了,因此第一次探访失败了。

38、后《隆中对》成为千古名篇佳作,成为中国政治和军事谋略的代表作品,在中国古代的战略思想中,《隆中对》具有典范价值。《草庐对》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战略构想之在政治谋略和战略学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39、出于礼节,诸葛亮应该回访才是,可诸葛亮没有哦。

40、张飞更是带着轻蔑的口吻说:“我们已仁至义尽,这次只需我一人前往,他如若不来,我就将他绑来见你。”刘备连忙说道:“不得无礼,没有诚意哪能请到贤人呢?”

41、陶渊明是中国田园诗的创始人,被后世誉为“隐逸诗人之宗”,但他天生不是个做官的材料。诗人是赤子情怀,一派天真,为官却要先做孙子才能当老爷,陶渊明参不透其中三味,更不善于刘禹锡是唐代大诗人,与白居易齐名,时称“刘白”。刘禹锡不太会做官,也看不懂政治风向标。看不惯了,就写诗“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刘禹锡的诗触动了当权者的神经,他被一贬再贬到了安徽和州,县长没有按规定给他配官邸,而是让他住在河边一间四处透风的小屋。远离纷争,刘禹锡面对着河畔垂柳、河上白帆怡然自乐,在这间蜗居中写出传承千古的励志名篇《陋室铭》。

42、姜子牙睁开眼睛,下了辇问:"大王拉我走了多少步?"

43、姜子牙问周文王:"大王想怎样请我出山。"周文王一听,这是要观察我的诚意啊?于是很客气的回答道:“骑马还是坐轿子都行,随您挑。”

44、唐诗宋词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明珠。千百年来她无时无刻不滋养着我们华夏儿女精神家园,抚慰着我们的心灵。

45、诸葛亮与刘备究竟是“一见”,是“再见”,还是“三见”,这只有当事人知道了,然而,“三请诸葛亮”的故事却流传了下来,吸引了无数人。

46、故事中,地位尊贵的刘备为求贤士而不耻下问,这种谦虚诚恳的胸怀,亦足为我们平日交游结友的楷模。

47、刘备也很听话,因为实在是想办大事,需要高明的人指点。

48、刘备当然不会就此放弃,没过几天,他又带着他的手下去拜访诸葛亮了,那天的天气十分糟糕,但也不能阻挡去拜访诸葛亮的脚步。好不容易到了,却还是没有见到诸葛亮,诸葛亮恰好和好友出去了,这次还是没有见到诸葛亮,刘备给了诸葛亮弟弟一封信便走了。

49、古代人盖房子只要不是闹市街衢,不需要政府许可,不需要四邻八舍签字,诸葛亮就在卧龙岗上盖起这间草屋,安顿了下来。他在这里读书学习,主修兵法。他在纸上运筹天下排兵布阵,结合动荡时局,写出大量读书笔记。十年过去了,草屋的顶端饱受风雨打击,室雅何须大,心中有成竹。诸葛亮成长为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刘备三顾茅庐给他实现自己理想的机会,而茅庐也成了有理想有作为的“梦工厂”。

50、诸葛亮停了停,见刘备眼睛眨都不眨,听得都入了神,又接着说:“还有益州(在四川一带)也是个险要的地方,向来被说成是天府之国。那里的刘璋跟刘表一样,也软弱无能;他北边汉中的张鲁不懂得关心百姓,更不行。将军您一向重视礼义,能重用有才能的人,这些都是叫人佩服的。您如果能占据荆州、益州,就可以凭借险要的地势保卫疆土,对外结交孙权,对内整顿政治。一旦有了机会,您派一员大将从荆州北上攻打洛阳,自己从益州出兵,直取中原。那时候,您的事业一定成功,汉室也会复兴了。”

51、过了一段时间,刘备吃了三天素之后,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虚名,未必有真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请诸葛亮。当他们到诸葛亮家前,已经是中午,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52、第二天,刘备带着关羽、张飞到了隆中。他们找到了诸葛亮的住处。只见两扇木柴棍编的门,一扇关着,一扇半敞着。门前有几棵弯弯扭扭的老梅树,上面长满了骨朵儿,还没开。再一看那房子,是土坯垒的墙,茅草盖的顶子。刘备下了马走进去,正好有一个小孩儿从屋里走出来。刘备猜想这一定是诸葛亮的书童,就很有礼貌地说:“我是刘备,想见见诸葛先生,请你通报一声。”小孩儿上下打量了刘备一下说:“我家先生一清早就出去了,还没回来。”刘备急着问:“什么时候回来?”小孩儿说:“这不一定。也许三五天,也许十来天。”刘备楞了一会儿,想不出怎么办好。张飞不耐烦地说:“碰不到,就回去!”关羽也跟着这么说。刘备只好嘱咐小孩儿说:“请告诉诸葛先生,刘备特来拜访。”过了几天,他和关羽、张飞又来到隆中。一打听,诸葛亮回来没有几天,又出门去了。刘备拍着脑门子,直埋怨自己的运气不好。他给诸葛亮家里留了个话,说等过些日子他还要来。刘备第三次到隆中的时候,诸葛亮正在家里。他听说诸葛亮听说刘备来了,赶紧从屋里迎出来。刘备来了,就赶紧从屋里迎出来,笑着说:“将军三次到我这茅庐里来,真让我过意不去。我年纪轻,才学浅,实在惭愧。”说着,就把刘备让到屋里去坐。

53、成语故事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写照,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

54、隔了几天,刘备打听到诸葛亮回来了,又带着关羽、张飞冒着风雪前去。哪知诸葛亮又出门了,刘备他们又空走一趟。

55、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56、  东汉末年,诸葛亮居住在隆中的茅庐里。  谋士徐庶向刘备推荐说:诸葛亮是个奇才。刘备为了请诸亮帮助自己打天下,就同关羽、张飞一起去请他出山。可是诸葛亮不在家,刘备只好留下姓名,怏怏不乐地回去。隔了几天,刘备打听到诸葛亮回来了,又带着关羽、张飞冒着风雪前去。哪知诸葛亮又出门出去了,刘备他们又空走一趟。  刘备第三次去隆中,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在交谈中,诸葛亮对天下形势作了非常精辟的分析,刘备十分叹服。  刘备三顾茅庐,使诸葛亮非常感动,答应出山相助。刘备尊诸葛亮为军师,对关羽、张飞说:我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诸葛亮初出茅庐,就帮刘备打了不少胜仗,为刘备奠定了蜀汉的国基。  成语三顾茅庐由此而来, 

57、刘备三人飞马直奔隆中,来到诸葛亮的草庐前。此时 诸葛亮正在午睡。刘备唯恐打扰诸葛亮,不顾路途疲劳,屏声敛气地站在门外静候,直到诸葛亮醒来才敢求见。刘备见了诸葛亮,说道:“久慕先生大名,三次拜访,今日如愿,实是平生之大幸!”诸葛亮说:“蒙将军不弃,三顾茅庐,真叫我过意不去。亮年幼不才,恐怕让将军失望。”

58、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59、昔齐桓公欲见东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况兄欲见大贤耶?”

60、刘备是一个拥有远大政治抱负之人,他驻扎在新野之后,就开始四处寻找贤才,寻求能够为自己出谋划策之人,此时,他手下有一位叫徐庶的谋士,向他推荐了一位很有才能的人。

61、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的。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62、诸葛亮初出茅庐,就帮刘备打了不少胜仗,为刘备奠定了蜀汉的国基。

63、刘备也不傻,见不着人,但总会留下一句话吧。比如,说过几天一定再来拜访。

64、这天,他带着关羽与张飞一同去请诸葛亮,但是恰巧诸葛亮这天出远门了,于是他们只能失望而归。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刘备又带着关羽与张飞冒着大雪前去请诸葛亮,但是不料,这一次诸葛亮又出门闲游去了。无奈,刘备只好留了一封信,表达自己对于诸葛亮的钦佩和希望他出山的请求。

65、新年过后,刘备再一次去拜访,这次诸葛亮终于在家中,可是恰恰他正在休息,因此刘备在外面等了很久,当诸葛亮醒来之后,刘备见到了诸葛亮,与诸葛亮说了自己的想法,希望可以帮助他成就霸业,经过一番谈论,诸葛亮答应了刘备的请求。

66、刘备回到新野以后,有一个人来找他,叫进来一看,不认识。刘备就问:“您找我有事吗?”这个人说:“我原来叫单福(单shàn),小的时候总想做个侠客。后来我杀了人,逃到外地去,改名叫徐庶。打那儿以后,我就一心一意地学习经书。听说您招贤纳士,我今天特意投奔您来了。”刘备把徐庶收留下,请他当了谋士。

67、这时姜子牙又道:“我乘辇,还需要大王亲自拉着。”

68、跟他商量。这一来,关羽、张飞可给气坏了。他们俩对刘备直发牢骚说:“诸葛亮年纪轻轻的,能有什么了不起的本事,您何必大事小事都得听他的?我

69、三顾茅庐的故事发生在末年三国时期,是刘备与诸葛亮之间的故事。主要讲述了刘备多次去诸葛亮的家中拜访诸葛亮,即使他的官位比诸葛亮高,他也亲自登门拜访,可见他是多少渴望得到人才。

70、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

71、此后,诸葛亮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帮助刘备东联孙吴,北伐曹魏,占据荆、益两州,北向中原,建立蜀汉政权,形成与东吴、曹魏三国鼎立的局面。

72、5月2日下午,在世界月季洲际大会“卧龙区城市展园主题活动日”文化演出活动中,歌曲再次以歌伴舞情景剧的形式,呈现给来全国各地的观众和国际友人。

73、徐庶对刘备说:“我的本事算不了什么。此地有个人,他才高明呐,您想不想见见他?”刘备问他说的是谁。徐庶说:“这个人姓诸葛,名亮。本来是阳都人(阳都,在山东省沂南县南)。父亲死了以后,叔父带着他和他弟弟诸葛均到了荆州。后来叔父也死了,诸葛亮就在隆中(山名。在湖北省襄阳)种田谋生。他住的地方有个卧龙岗,大家都叫他卧龙先生。”

74、全网首创“绘本与儿童心理学相结合”的育儿模式。

搜索
说说分类
说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