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的伤感说说大全-qq说说控网

热搜词:伤感的说说 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 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人生感悟说说

qq说说 > 个性说说 >  正文

孔子关于实践的名言【文案整理41句】

admin 2023-03-25 10:35:07 个性说说

孔子关于实践的名言

1、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论语·为政》

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如果质朴胜过了文采,就会显得粗野,而文采胜过质朴,也会流于虚浮。只有外表和内心配合适当,才算得上是个君子。

3、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毛泽东(中)

4、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孔子关于实践的名言)。

5、(发愤研究学问,常常忘记吃饭,一旦有所收获便又高兴地忘记了忧愁,连自己的渐趋衰老也没有感觉到。)

6、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中庸》——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7、学之之博,未若知之之要;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实。——李光地(清)

8、(不必担忧财富不多,只须担忧财富不平均,不必担忧人口稀少,只须担忧境内不安宁。……既来了,要使他们安家乐业。)

9、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君子想的是怎样推行仁德,小人想的则是怎样得到一个安逸之处;君子想的是怎样才能不触犯刑法,小人想的则是怎样才能对自己有利。(孔子关于实践的名言)。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怒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11、(在私利面前能够想到道义,遇到危难能够挺身而出,虽然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也没有忘记平生的诺言,这样就可以说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了。)

12、白话文:懂得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13、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14、孔子语录: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论语》

15、孔子语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

1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7、  泰山不是垒的,学问不是吹的。天不言自高,地不语自厚。

18、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宋)朱熹

19、孔子语录: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论语》

20、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论语》——尊崇贤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够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讲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做人的道理,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

2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孔子

23、理论在变为实践,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列宁(苏)

24、倘要完全的书,天下可读的书怕要绝无,倘要完全的人,天下配活的人也就有限。鲁迅

25、  10)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26、具体而言,孔子认为道德意志功用有三:一是在行为动机发动阶段,具有强化、纯洁道德动机的作用。“苟志于仁,无恶也”《论语·里仁》),“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同上),“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个体通过意志努力,过滤、剔除一些不合理、不规范、不道德的动机,整合、优化道德的动机,使道德主体保持比较稳定的心理状态,做到目标始终如推动道德行为活动的发生。二是在行为进行道德判断和选择过程中,作出合乎道德规范要求的决断。如“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论语·子张》)、“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在道德生活中,危与命、得与义、道与食、道与贫,乃至生与死是个体时常遭遇的二难冲突,意志使主体作出符合道义的选择。三是排除内外障碍、克服困难,执行道德意志活动,实现道德目的。“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指的就是君子须有坚持不懈之精神,即使在身心劳顿和危难困厄情势下也不改其志,持志如无稍间息。

27、以做雕塑为例,一块未经雕琢的石头,在雕塑家的手中,可以有多种可能,因为这块石头还未成“器”。雕塑家遵循雕塑之“道”去琢磨打,就使它成为一个“器”。但一旦成器,这块石头也就定了型,失去了其他的可能性。

28、(注释)(1)就:靠近、看齐。(2)有道:指有道德的人。(3)正:匡正、端正。

29、孔子语录: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中庸》

30、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31、(君子吃饭无求过饱,……做事要勤奋,说话要谨慎,并能接近有道理的人,向他学习,以纠正自己的缺点,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32、时间就是金钱,并且对用它来计算利益的人来说,是一笔巨大的金额。狄更斯

33、孔子很重视个人的躬行践履,认为理想人格、道德意志品质来源于自我的亲历亲为和实践的磨炼。孔子认为如下两种实践生活有利于磨炼人的意志。一是在物质的困顿环境中持志如一。孔子开启了儒家应对物质困顿的良方,即“孔颜之乐”的人生境界。物质匮乏非无忧也,然卒可“发奋忘食,乐以忘忧(《论语·述而》)”,以精神性的价值追求来消解人性的物欲之念,以克制自身安逸本能来激荡意志之坚。二是在困难和阻力面前始终做到持之以恒。孔子认为道德意志的修养就是一种恒心和毅力的磨炼,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和阻力,也强调“有恒”,不可三心二意、朝令夕改。孔子终生都在实践其“有恒”的价值理念,哪怕在“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极端困境中,在生命受到威胁的极度危险时,也没有放弃坚守,也保持着执著的精神、刚毅的正气。

34、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足己患不学,既学患不行。——韩愈

35、孔子语录: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论语》

36、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君子有九种事情需要考虑到:看,要考虑是否清楚;听,要考虑是否明确;脸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貌,要考虑是否恭敬;言语,要考虑是否忠实;做事,要考虑是否认真;疑惑,要考虑是否求教;愤怒,要考虑是否有后患;利益当前,要考虑是否该伸手。

37、读书时要深思多问。只读而不想,就可能人云亦云,沦为书本的奴隶;或者走马看花,所获甚微。

38、孔子语录: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

39、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论语》——如果名分不正理论上便讲不通,理论上讲不通,事情便办不成;……因此,君子给某种事物起名字时,就一定要在理论上讲得通,在实践上就一定能行得通。

40、时间是人能消费的最有价值的东西。狄奥佛拉斯塔

搜索
说说分类
说说标签